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3883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目中的 “做事讲求道德 ”即先秦时期儒家学派 “德治 ”的观点; “超凡脱俗 ”即先秦时期道家学派 “逍遥 ”“无为 ”的思想。故本题应选 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先秦时期儒家、道家的思想 欧洲文艺复兴史中写到,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 他划着一支火

2、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文中的 “他 ”划燃火柴的地点位于图中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九十五条论纲 ”即可知 “他 ”应为德意志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 路德。图中的 分别为英国、法国、德意志和瑞士。故本题应选 C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伯里克利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的演讲中说: “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 ”文中的“雅典人 ”是指 A除贵族外的雅典所有公民 B除外邦人以外的全体雅典人 C除第四等级外的所有雅典公民 D可参加公民大会的所有雅典人 答案

3、: D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是全体雅典公民的民主。故本题应排除 A、 B、 C三项,选择 D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公民 图中的叙述是中共在某次会议前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宝贵探索 ,它有利于 A “三大改造 ”的启动 B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序展开 C “八字方针 ”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目中的信息 “初步提出区别于苏联的经济思想 ”应为 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制定 双百 方针 ”也发生在 1956年,故排除 1953年的 A项、 1960年的 C项、 1978年以后的 D项。此阶段应为探索社会

4、主义建设的时期,故本题应选 B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双百 ”方针的制定 日本老兵稻垣三郎在回忆徐州会战的文章中提到 “绑在机枪上的少年兵 ”。日军当时依靠强大火力突破了中国军队阵地,看到中国军队的重机枪旁边,倒着一具少年士兵的遗体,竟是用铁索绑在机枪的支架上。日军指挥官马上叫来战地记者拍照写文,准备在国际舆论上渲染。但当他们得知真相后,立即放弃了这一想法。下列对日军放弃该想法的原因的历史想象,合理的是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对华政策 日本侵华行为遭到国际舆论的一致谴责 少年兵为与阵地共存亡而将

5、自己绑在枪架上 日军担忧中国人的凝聚力因少年兵事件更为增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应为 1938年 10月,广州和武汉等地的失守,晚于题目中 “徐州会战 ”的时间( 1938年初),故排除第 项;此阶段,英法等西方国家对德、日等法西斯国家的暴行采取绥靖政策,故排除第 项; 两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徐州会战 下图是 1913年时事画报刊登的题为 “女学渐兴 ”的时事画。它反映出 A女学教育始于民国初期 B中国女权事业取得进步 C中国教育实现男女平等 D新文化运动成绩卓著 答案: B

6、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1913年 女师范学校 已阅十五学期 ”可知该校创办于 1898年,故排除 A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 1915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 “1913年 ”,故排除 D项; C项中 “实现 ”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由女师范学校的创办即可知 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 B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迁 某学者指出,在 “改革与革命的赛跑 ”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 “革命 ”是下层 “激进 ”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 “顽固 ”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

7、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 “新政 ”改革毫无成效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 ”即可排除 A项,选择 B项;题目中未涉及对革命和改革的评价, 故排除 C、 D两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亥革命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 “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A

8、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南京条约 制定 进出口关税 的则例 ”结合所学可知该项 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故本题应选 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南京条约 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 “制置三司条例司 ”,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 “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 ”。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 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 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

9、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应为庆历新政,故排除;王安石在变法期间,强调积极开源,反对消极节流,故排除 C项; B项中 “剥夺 ”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 “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 独立 皆编制定式 ”即可选出 D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 “富国 ”的举措 “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 ”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D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 答案:

10、 C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东南 为寒士之新土 ”即可选出 C项;题目中未涉及南北印刷技术的比较,故排除 A项; B项中 “耻于 ”、 D项中 “退出 ”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活字印刷术 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 “敦煌张文信租田契 ”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 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 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 C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 D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若 租价不了 罚 ”“若 不得田佃者 罚 ”即可选出 D项;题目中只涉及到敦煌地区的土地租佃,故排除 A项;汉朝时期,农耕经济即在

11、全国推广,故与题目中的时间 “唐代 ”不符,排除 B项;均田制彻底废弃于唐代中后期,故与题目中的时间 “唐代初期 ”不符,排除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唐代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 “中央 郡 县 乡 亭 里 什 伍 户 ”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 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 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 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中央 郡 县 乡 亭 里 什 伍 户 ”即可知这应为秦朝的郡县制和什伍连坐制。该制度将人民限定在土地上,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故排除第 项;该制度下的郡县

12、长官由皇帝任免,行政权收归中央,故排除第 项;其他两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综合题 ( 30分)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是经济变革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美洲白银源源不断输入中国,它们很快进入国家的贡赋体系,并为国库、皇帝和权贵所囤积。对于绝大多数生产者来说,换取白银的主要目的是缴纳赋税和贡赋,而非资本的增长。许多人日常生活基本上与市场没有联系,白银之类的贵金属在这里基本上成为一种权力、礼仪象征物,恢复其物质的特性,丧失其货币的功能。 (据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等整理) ( 1)世

13、界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导致 “16世纪以来美洲白银源源不断输入中国 ”?( 2分)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为什么输入中国的白银基本丧失了货币功能?( 4分) 材料二 1902年梁启超认为 , “政府之义务虽千端万绪,要可括以两言,一日助人民自营力所不逮,二日防人民自由权之被侵而已。 ”因此他主张将 “凡事业之性质,不能委诸个人者 ”、 “凡事业为公益起见,不宜委诸个人者 ”、 “凡国人所不欲办之公益事业 ”三类企业交由政府举办。 1910 年他又提出, “今日政府之弊,在宜干涉者而放任,宜放任者而干涉 ”,他举例说到, “当局者与民争利,侵入私人营业区域 ”、 “当局者别怀私意而以国帑谋其私益 ”。

14、 (据梁启超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等整理) (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经济思想。( 6分)并据此评述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经济政 策(任评一项)。( 6分) 材料三 ( 3)据材料三,指出 1984年中国经济生活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8分)美国学者科斯认为,中国过去 30多年的改革是 “北京主导的由上而下的改革和地方及民间力量推动的由下而上的改革 ”合力推进的,从 1978 1984年这一时段中任举一例佐证该观点。( 4分) 答案: ( 1)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 2分)原因:当时中国市场化水平低(许多人与市场没联系),白银难以转化为资本;( 2分)白银大多被囤积起米,成为权力、财富和礼仪的象

15、征。( 2分) ( 2)经济思想:在经济领域应该明确政府的责任(或义务);政府应办好公益事业;政府应扶助和保护私营经济;政府应处理好经济领域与人民的利益关系(或政府不应与民争利、假公济私)。(每点 2分,共 6分,任答 3点即可) 评述:( 6分)答案:示例 示例 政策( 2分) 与梁启超经济思想关系( 2 后果( 2分) 分) 1 统制经济政策 未处理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未扶助和保护好私营经济,放任官僚资本扩张,违背了梁启超的经济思想。 导致官僚资本几乎囊括了各主要工业生产部门,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2 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未处理好政府与人民利益关系,违背了梁启超的经济思想。 导致货币加速贬值,

16、生产萧条,国统区出现严重经济政治危机。 3 掠夺性的赋税政策 给工商业者带来沉重负担,导致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4 屈辱性的对外经济政策 导致美国商品和资本大量输入中国市场,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 3)新现象:经济特区发挥试验田作用(或 “冲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商品经济加速发展 ”、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等);( 2分)所有制结构多样化(或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等);( 2分)个人经商潮流兴起(或就业途径增多;就业观念变化等);( 2分)人民追求时尚渐成风气(社会风气更加开放等)。( 2分) “佐证 ”要求:史实恰当,( 2分)论证合理。( 2分) 答案: 1:十一届三中全会做

17、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改革开放迅速在全国开展起米。同时,人民群众和地方政府在改革中大胆创新,推动中央不断制定和完善新的改革举措,推动改革深入发展。( 4分) 答案: 2: 1977年安徽、四川等地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要求取消人民公社体制,推动了中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方针的确立。( 4分) 答案: 3:广东、福建要求中央给予对外 经济活动的特殊政策,中央做出了设立经济特区的决策,推动了改革开放不断向前突破发展。( 4分) 答案: 4:乡镇企业的发展、私人下海经商,经济特区的先行先试,推动着中央出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

18、革在全国的开展。( 4分) 答案: 5:一些厂长、经理要求政府给企业松绑,推动着中央出台给企业减负、政企分开等决策,推动着改革深入发展。( 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 试题分析: ( 1)本题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明清时期的经济结构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答题的 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 “16世纪 ”“美洲白银 ”即可得出 “新航路的开辟 ”这一结论;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 “许多人 基本上与市场没有联系 ”“白银 基本上成为 权力、礼仪象征物 ”作答。 ( 2)本题考查了梁启超的经济思想及对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经济政策的评价。旨

19、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并评价相关历史事件的能力。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 “政府之义务 可括以两言 ”“公益事业 交由政府举办 ”“(反对)当局者与民争利,侵入私人营业区域 ”作答;第二小问可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结合所学作答。 ( 3)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影响及表现。旨在考查学生结合相关史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 “深圳特区 率先取消 ”“下海浪潮 ”“红裙子飘满 大街小巷 ”作答;第二小问注意时间限制 “19781984 年 ”,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明清时期小农经济

20、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开辟新航路的影响;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 、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政策的表现和影响 ( 22分)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简表 阶段 时期 中西文化交流简况 第一阶段 1800 1839年 继马戛尔尼访华后, 1807年英

21、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马礼逊好不容易聘请的中文老师,身上经常带着毒药,一旦被官府发现以便随时自尽。他还注意到,中国人拥有某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称外国人是 “番鬼 ”。在官府的迫害下,他不得不离开广州,到澳门和马六甲一带进行传教和学术活动。 第二阶段 1840 1860年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 “师夷 ”,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第三阶段 1860 1895年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 “西学 ”,并借助 “体用 ”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 “

22、夷夏大防 ”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收。 第四阶段 1895 1900年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 “西艺 ”推进到了 “西政 ”,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 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 33个,新式学堂 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 1898年,学 会、学堂和报馆达 300多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 ( 1)据材料一,概括 19世纪国入学习西方文化的变化趋势。(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认识变化的外

23、部原因。( 4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 “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 ”,中国 “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 ”。他们还认为, “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 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 ”。他们还认为传统 “夷夏大防 ”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 “国 粹者,助欧化而愈新 ” 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 “古学复兴 ”运动。 (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 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 “类

24、似于 ”西欧文艺复兴。( 6分) 答案: ( 1)变化趋势:从拒绝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或 “天朝上国观念逐渐瓦解 ”);( 2 分)鸦片战争以后,学习西学的国人由少到多,西学传播日益广泛;( 2 分)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 “器物 到 “制度 ”的复杂历程。( 2分)(其他意思相近的表述 亦可) 外部原因: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联系逐步加强,中外交流日益加强;列强侵华不断加剧;西方近代文明显示出其先进性。(每点 2分,共 4分,任答两点即可) ( 2)衰落原因:专制政体导致民智低下;( 2分)秦汉以后的儒学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 2分)虚骄自大的传统观念导致文明封闭。( 2分)

25、说明:形式相似,( 1分)都借助古代(古典)文化;( 2分)内容(性质)相同,( 1分)都批判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2分) 试题分析: ( 1)本题考查了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 识归纳答题的能力。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 “第一阶段 厉行闭关政策 ”“第二阶段 提倡 师夷 ”“第三阶段 西学 逐渐被人们所接收 ”“第四阶段 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作答;第二小问注意设问的要求: “外部原因 ”,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 2)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及应对。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 “中国 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 ”“自秦以来 孔学者,君学而已 ”作答;第二小问可从形式上、内容上等角度思考作答。 考 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