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甘肃省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 “ 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 ”对文中 “宗法贵族君主政体 ”的准确理解应为 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
2、,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 ”说明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政体既非古希腊民主政体又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君主权力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特殊君主政体形式,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还保存有一定部落联盟的色彩,所以答案:选 C, A D两项材料中并无直接体现, B项说法不够准确没有突出题意主旨。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在 1949 - 1979年反西方 “冷战 ”语境中,义和团运动被 描绘成一场英雄主义的爱国运动; 1979年后,在和平与发展的新语境中,义和团运动成为一场反现代化运动,落后的象征。这表明 A历史研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 B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动力
3、C历史事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D历史研究受时代发展影响十分深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人们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经历了由先前的英雄主义爱国运动演变为反现代化的落后运动,显然时代的发展变化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所以历史研究受时代发展影响十分深刻,故答案:选 D, 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实际, B C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北京时间 10月 11日 19时(当地时间 10月 11日 13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诺贝尔委
4、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莫言,他 “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 ”。下面对 “魔幻现实主义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创立 B形成幻景和现实交织的画面 C表现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D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的内容不难判断:表现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是现代主义文学风格的典型特征,这与材料中 “魔幻现实主义 ”风格不相符合,所以 C项说法错误, A B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 “魔幻现实主义 ”文学的特点,故答案:选 C。 考点:文学的主要成就 现代主
5、义文学 康拉德 阿登纳(如图):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表明欧洲初步走向联合的动因之一是 A联合美国对苏联和东欧实行冷战 B在两极格局中寻求欧洲的生存和发展 C加强经济联合,促进经济发展 D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 ”说明国际环境的变化是推动欧洲联合的重要原因;同时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
6、说明了欧洲联合的目的之一是要摆脱超级大国的控制实现独立自主的地位,这综合反映了二战后在美苏两国冷战对峙中的两极格局,欧洲国家谋求联合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心理,所以答案:选B, A C 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材料也为直接体现。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 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 尽管这个制度及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C说明了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D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可取之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
7、能力,材料中文字的含义是尽管苏联工业化的起点较低,在工业化过程中效率低下也严重浪费资源开发,但毕竟完成了工业化建设,这对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作者客观肯定了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故答案:选 D, A C两项说法与题意无关, B项表述与题意主旨相反。 考点: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影响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这句话反映的核心思想或精神是 A宽容精神 B理性精神 C和谐思想 D民主精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的含义是罗马法中
8、可以保留传统习惯法的因素,但其必须符合理性原则,所以这能体现罗马法中理性精神具有职高无上的地位,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相符 合。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下列由国家牵头制定的 “计划 ”中,与我国发展高科技直接相关的是 A “863”计划和 “星火计划 ” B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 C “希望工程 ”计划 D “211工程 ”计划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A“863”计划和 “星火计划 ”是我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重要工程计划; B“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是建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重大工程; C
9、“希望工程 ”计划和D“211工程 ”计划是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工程建设项目,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新中国的科技 下图是作于 1930年的漫画 “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和火苗:代表中国民族工业及其产品 B破扇子:中国政府保护和发展实业的政策 C狂风骤雨: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 D漫画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艰难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信息中不难发现破扇子在为燃烧的蜡烛遮蔽风雨,其寓意是国民政府 “提倡实业 ”政策不能给民族工业
10、的发展提供安全的保障环境,所以 A B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项说法不够准确,从图片寓意中能看出民族工业发展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信息,但并未直接体现官僚垄断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榨,故答案:选 C。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顾维钧回忆录: “( 1919年) 6月 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 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 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由此可见 A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嘴脸 B国民党政权迫于国内压力拒签合约 C国内民众的
11、抗议活动对政府的外交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D在拒签合约问题上中国上下认识一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对迫使北洋政府不敢在巴黎和会对德和约上签字,这充分体现了民众力量的强大和民意的不可违背,所以 C项表述最符合 题意, A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B项说法错误,当时统治中国的是北洋政府而非国民党政府,D“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 ”说明当时在拒签合约问题上中国上下并未达成一致认识。 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唐甄: “言,我之言也。名,我所称之名也。今人作述,
12、必袭古人之文,官爵郡县,必反今世之名,何其猥而悖也, ”他一生 “不为应酬之文,意所欲言则言之。 ”材料可以看出他主张 A冲破八股取士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B提倡人权和言论自由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D提倡 “经世致用 ”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今人作述,必袭古人之文,官爵郡县,必反今世之名,何其猥而悖也 ”说明唐甄主张不要因循守旧,沿袭前人所作而无创新之念,同时 “不为应酬之文,意所欲言则言之 ”说明其敢于坚持原则和为文要真实袒露心声的观念,所以其主张对冲破明末清初八股取士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有积极影响,故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题意主
13、旨不符。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 朱弁曲淆旧闻 “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 ”司马光涑水纪闻 “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下列对唐宋时期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对军力部署的基本要求 B唐朝后期这一原则被破坏 C北宋初期将兵权收归中央 D封国是这一时期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内容描述的唐宋时期在处理中央集权和地方关系中所采用的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军事原则以稳固专制统治,但唐宋时代地方上并无地方封国存在,威胁
14、中央统治的是藩镇势力,所以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B C三项表述符合材料含义,故答案:选 D。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史记 货殖列传: “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 素封 者邪?非也? ”该材料反映出 A战国到 西汉前期商品经济活跃 B巨商地位很高,超过了王侯 C司马迁具有重农抑商思想 D西汉政府据此实行了盐铁专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的大体含义是:善于经商者能集聚大量财富,而后世不肖子孙也易将财产散尽;巨商大贾能享受充裕的物质生活
15、,虽非名义上的王侯而事实上与真正的王侯无异,所以由此不难得出汉代之前商品经济的活跃造成了商人的社会生活境遇远远超越了贫民,这也是事实上对 “士农工商 ”地位的否定,所以答案:选 A, 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C D两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 。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联合国宪章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交给以五大国为核心的安全理事会,使其有权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强制性决议。宪章取消了国联盟约的一致通过原则,把大国地位和大国一致的内容明文载入有关条款。表决程序采取大会 2/3多数和简
16、单多数通过两种办法,否决权仅仅限于安理会,只给五个常任理事国。不仅如此,联合国还拥有派遣部队充当安理会支配下的一支常设军事力量的权力。这样联合国不仅从道义上而且在武力 上使其决议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比较研究 ( 1)据材料,简要评述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与国际联盟相比,联合国运行机制的特点。( 8分) (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及其教训。( 7分) 答案:( 1)由安理会做出强制性的决议;采取维护世界和平的行动;取消了国际联盟的成员国 “一致通过 ”的原则。( 2 分)否决权仅限于安理会。( 2 分)拥有派遣武力维持和平的权力。(
17、 2分) ( 2)努力: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调解斡旋等方式,避免国际冲突发生,或者使冲突降温,阻 止冲突扩大。联合国设有裁军问题机构,召开多次裁军会议,组织维和部队,承担维和任务。( 6分 )教训:联合国一度受到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利用。比如,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组织 “联合国军 ”侵略朝鲜。( 1分) 试题分析:( 1)归纳材料文字内容可以总结出联合国较之国际联盟在运行机制上具有如下不同特征:由安理会做出强制性的决议;采取维护世界和平的行动;取消了国际联盟的成员国 “一致通过 ”的原则。( 2分)否决权仅限于安理会。( 2分)拥有派遣武力维持和平的权力。( 2)结合所学内容可以总结出联合国在二
18、战后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的积极努力, 以及一些不足之处或相关教训,即:努力: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调解斡旋等方式,避免国际冲突发生,或者使冲突降温,阻止冲突扩大。联合国设有裁军问题机构,召开多次裁军会议,组织维和部队,承担维和任务。教训:联合国一度受到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利用。比如,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组织 “联合国军 ”侵略朝鲜。 考点: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在编辑工作开始之前,狄德罗就坚决主张不让政府部门参与此项工作。他发出这样的宣言: “汇集世界上分散的各种 知识,向现时同我们一起活着的人们阐述它们的
19、普遍体系,并将此书之于我们的后人 让我们的子弟因为更有知识,从而更有道德,也更幸福,使我们与世长辞时无愧于人的称号 ” 从早上六点到下午两点,狄德罗关在上了三道锁的房内,对任何人都不开门,他像个苦役犯那样编写百科全书。 安德烈 比利狄德罗传 材料二 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于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 ( 1)结合材料一、二,分别说明百科全书和四库全书编撰方式各是什么。( 6分) ( 2)百科全书和四库全书在历史上各起到了什么样
20、的作用?( 6分)说明了什么问题? ( 3分) 答案:( 1)百科全书由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个人编撰,四库全书由封建政府组织人员编修。( 2)作用:百科全书,传播知识,思想启蒙,造福人类;四库全书,控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传承中国文化。说明问题:书籍的编撰意图和方式对其作用影响巨大。 试题分析:( 1)对比材料一,二的文字内容,可以明显发现二者的编写方式根本不同,即百科全书由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个人编撰,四库全书由封建政府组织人员编修。( 2)结合材料一中文字内容,可知百科全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传播知识,思想启蒙,造福人类;联系所学内容可以四库全书所起作用是:控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传承中国文化
21、;对比二者的编撰过程说明书籍的编撰意图和方式对其作用影响巨大。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 全书编撰与思想传播(课标外);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56年,中国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国有国营的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作为党政机关的附属物,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命令。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二 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用风扇和鼓风机,但是,即使采取这样简陋的措施,企业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一个图章盖完,夏天也已经过去
22、了。 高尚全编入课本的 “改革语言 ”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56年国有国营企业制 度的建立有何重要意义?( 7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时的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着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 8分) 答案:( 1)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政企不分,企业执行上级计划;企业缺乏自主权;高度集权,审批效率低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大锅饭。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有企业的建立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核心部分,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
23、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从材料一,二中可以明显看出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弊端,即政企不分,企业执行上级计划;企业缺乏自主权;高度集权,审批效率低下;结合所学内容还可以得出计划经济还存在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等问题。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建国初的企业管理改革(课标外);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民主义的三种思想背景对孙中山政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显著的区别。 20年代之前,在孙中山的政治实践中,英、美民主主义占较大的比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对比
24、较微弱。但随着 1917年后孙中山政治上的不断受挫折,他对英、美民主主义虽继续抱有强烈希望,但同时开始重视中国文化传统,1921年后,孙中山回归中国传统的痕迹越益明显。孙氏深感单纯追求英、美政治模式,忽略中国传统是其革命不断遭挫的重要原因。孙氏开始相信,只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底,从而 “规抚 ”外来思想才能为其政治活动奠定坚实的 思想基础。在孙中山向中国文化传统倾斜的同时,孙中山把目光又转向新生的苏俄,经过审慎的研究和思考,对苏俄革命经验作出了选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
25、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1)观点:孙中山三民主义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受到英美民主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苏联革命思想的影响;( 2)评价:最初,孙中山以英美民主主义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中华民国成立后,注重回归传统文化;革命屡次受挫,向苏 联学习,发展成新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与时俱进,实现伟大转变,推动了中国革命深入发展。 试题分析:准确提炼出材料核心观点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本题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收到英美民主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苏联革命思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表述自己的观点,然后联系所学内容寻找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即可。在论证过程中
26、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往往对提炼或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根本不会概括,这种情况需要学 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下功夫,勤加实践,同时也需要综合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和水平。 考点: 20世纪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于 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 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 1920年劳埃德
27、。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 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 收入不超过 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 400万工人扩大到 1 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 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 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 1919年又提高到 10先令。在 19191939 年,英国共建筑了 130万幢公用住宅, 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10分) 材料二 20世纪 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 人曾
28、说: “(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 (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 “梯子 ”的内涵以及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 ( 5分) 材料三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为 “巴士底狱 ”。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 全书 外国史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四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
29、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摘自孙中山全集 (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 19世纪英国等欧美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弊端。( 4分) 材料五 在整个西方国家中,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立法历史最久,实施最早。由于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直到本世纪( 20世纪) 50年代中期以来才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形成 “福利国家 ”。概括起来,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分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大类。在社会保险方面包括:( 1)养老保险,( 2)医疗保险,( 3)失业保险,( 4)工伤保险,( 5)失业救济 在生老病死、伤残孤寡、教育就业失业各个领域,均有促进、鼓励、保险、赔偿、补贴及救济等各项配
30、套立法。它以社会承担为主,三分之二的开支由具有法人地位的各种社会保险机构来承担,其他三分之一由政府和慈善机构负责。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保障制度的演变 ( 4)根据材料五概括二战后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 6分) 答案: (1)特征:由教会负责实施到政府组织实施;通对立法保障民众的福利待遇;重视儿童、低收人者和老人的保护;涉及范围广泛,涉 及教育、生产条件、失业、养老、生活等领域;受益人口大量增加等。 (6 分,答出 3 点即可 ) ( 2)含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的: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 ( 3) 1834 年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具有强制性,条
31、件恶劣,劳动繁重;社会福利制度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真正起到防止两极分化,保障社会稳定的作用。 ( 4)德国的社会福利实施最早,但直到二战以后才得以迅速发展;分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大类;社会保障种类齐全,以社会承担为主。 试题分析:( 1)本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难 度较低,从材料一中可以直接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特征即可,即由教会负责实施到政府组织实施;通对立法保障民众的福利待遇;重视儿童、低收人者和老人的保护;涉及范围广泛,涉及教育、生产条件、失业、养老、生活等领域;受益人口大量增加等。( 2)材料二中 “梯子 ”是比喻的说法,其含义是为民提供上升的渠道,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
32、“安全网 ”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即福利制度其目的是: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 3)材料三内容说明 1834年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具有强制性,条件恶劣,劳动繁重 ;材料四文字说明社会福利制度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真正起到防止两极分化,保障社会稳定的作用。( 4)从材料五文字内容中可以直接概括出德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即德国的社会福利实施最早,但直到二战以后才得以迅速发展;分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大类;社会保障种类齐全,以社会承担为主。 考点: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利制度的出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38年,世界著名科学家
33、爱因斯坦曾写了一封给后代的信: “我们的时代出现了不少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创造本来可以使我们生活得更好。我们早已利用机器横渡海洋,也用了有可能使人类最终摆脱所有体力苦力的机械力量。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在世界各个角落毫不费力互通讯息。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还完全是无组织的。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怕事业遭受悲惨的贫困,并且不同国家的人还不时互相残杀,这种悲惨景象使所有想到将来的人都感到恐怖和难受。 ” 材料二 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感情上并不是中立的,但作为人类,我们必须记住,决不可 用战争去解决这些争端 如果我们这样做出抉择,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幸福、知识和智慧的不断增进。难道我们由
34、于忘不了我们的争吵,竟然要舍此而要选择死亡吗,作为人,我们要向人类呼吁:牢记住你们的人性,忘掉其他。 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 1955年) 回答: ( 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爱因斯坦的主要观点。( 5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给后代的信以及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10分) 答案:( 1)科技发展本应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但是当时的生产的无组织和国家间的相互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恐 惧。追求和平,反对战争。( 2)前者的背景: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法西斯上台,世界局势紧张,逐步走向战争,世界大战临近。( 5分)后者的背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和局部战争,核战争威胁。 试题分析:( 1)综合两则材料可以直接概括出爱因斯坦的主要观点即:科技发展本应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不能将科技成果应用于残酷的战争厮杀;追求和平,反对战争。( 2)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 “1938年和 1955年 ” ,联系材料含义和所学内容可以直接总结出上述材料出现的时代背景,即前者的背景: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法西斯上台,世界局势紧张 ,逐步走向战争,世界大战临近;后者的背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和局部战争,核战争威胁。 考点:杰出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