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省威海市乳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33895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山东省威海市乳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4届山东省威海市乳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4届山东省威海市乳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4届山东省威海市乳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4届山东省威海市乳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山东省威海市乳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 “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 ”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是观点理解型,解题要决是把握观点内在本质联系,李大钊的这句话涉及到三个事物(概念)历史观、知识和历史事实的解喻,其关系是后者受前两者影响,但都具有时代性,故选 A。 考点:史学理论 历史研究理论 历史研究的时代性特征。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

2、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下列各项内容选自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春联,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 ” “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 “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峥嵘 ” “五谷丰登 将再现,六畜兴旺定有时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指新中国成立; 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推行,进行大跃进; 指改革开放; 指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弊端,进行经济恢复。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史

3、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1984年电视荧屏上曾出现过盐城燕舞电器厂 “燕舞 ”牌收录机的广告画面,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怀抱吉他,以一句 “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 ”使 “燕舞 ”收录机的名声响遍大江南北。这反映出 ( ) A中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D广告成为引领人们消费的最重要的方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所提供的时间信息 1984年,可以再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知道这个时间中国并没有进入信息化时代,也没有提出市场经济体制,所以要排除掉 AB项;而当时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

4、,广 告成为引领人们消费的最重要方式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D;当时正好处于城市改革展开的时间段内,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 1960年是 21.8 26.1 52.1;1962年是 33.3 30.3 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 ( ) A知青下乡促进农业大发展 B中国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C中央彻底清算了 “左 ”倾错误 D国民经济调整政策成效显著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 1960年、 1962年农轻重比例最大的变化在于重工业比重下降明显,结合 1960年的八字方针,

5、这是国民经济调整政策实施的结果,故选择D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八字方针。 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营企业改革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公有经济占绝对优势,联系所学,应是三大改造,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6、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下表为某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 的内容应该是 A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B潮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C福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开放区 D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考生对中国现代对外开放政策实施的一些史实的记忆能力。 处是让填写经济特区的名称, 处是让填写沿海开放城市中的浙江省的两个城市, 处应该填写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属于哪种对外开放的措施,只要熟悉教材基础知识即可迅速填出。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

7、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 下表是 19561964 年我国 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 “一五计划 ”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 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 “八字方针 ”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一五计划 ”是在 1953年 1957 年故 A项错误;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左 ”倾错误故 B项错误;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是因为纠正大跃进以来农业 “左 ”倾错误, 1960年农村制

8、订了 “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 ”的经济方针,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八字方针。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 “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 ”这一变化缘自 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的只是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分配方式,而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故 说法不正确;改革前后,中国的耕地面积基本没

9、有发生变化, 说法不正确;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世纪 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 “一五 ”计划 D发动了 “大跃进 ”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的材料表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的工业基础极端薄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实施了一五计划,所以正确答案:为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 ”计划。 我国 “一五 ”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 196 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 44 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一五 ”计划隐含着时间信息,题干反映的是 “一五 ”计划的重工业发展重点放在东北地区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有:东北重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和地理位置优越(靠近苏联), A项正确; B、 C、

11、D项与题干无关。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 ”计划。 下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 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 “通用粮票 ”“1963年 ”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ACD都是属于表面现象,不是问题的实质,所以都不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计划经济体制。 曾朴的孽海花描写一位叫做米筱亭的新进士,原是监

12、生出身,因为娶了前科状元的女儿,颇有惧内之名。一次不知怎样又得罪了太太,招来一顿臭骂: “我是红顶子堆里养出来的,仙鹤锦鸡怀里抱大的,这会儿,背上给你驼上一只短尾巴的小鸟儿,看了就触眼睛。算我晦气,嫁了个不济的阌茸货。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 ( ) A外国人把花翎看成服饰上一种可笑的累赘 B清代的官服在官场中划分出严格的等级 C清廷小官在家穿着考究甚至可以对太太发号施令 D米筱亭之妻抱怨丈夫不着中西合壁的中山装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没有提 到外国人,所以 A不符合题意;由 “一次不知怎样又得罪了太太,招来一顿臭骂 ”可知是材料中的新进士米筱亭招致妻子的臭骂,所以C不符合材料原意,故排

13、除;材料也没有提到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故 D错误;材料中的 “红顶子 ”、 “仙鹤锦鸡 ”、 “短尾巴的小鸟儿 ”其实指清朝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中的不同样式,所以应该选择 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清代官服。 1912年 3月 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府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 称呼,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 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曰先生、曰君,不得在沿前清官厅恶称。 ”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

14、助的观念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对教材所学近现代社会习俗这一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能力。从称呼大人、老爷到称呼官职、先生、君等,体现了辛亥革命时期人们平等观念的加强,所以选择 B; 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时期人们称呼的变化。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 出现了 “混合经济 ” 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 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项错在 “摆脱了 ”; 项错在 “工业 ”,

15、应该是第三产业。不恰当的即 B 项,均不符合史实。 则是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主要表现,所以是正确的。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表现。 2011年 2月 6日是美国已故总统里根诞辰 100周年纪念日,出于对奥巴马政府的不满,美国民众掀起一股怀念里根的热潮。 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时曾有一句名言: “就目前的危机而言,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金融救市 B提高福利,加强经济干预 C减少税率,缩减政府开支 D提出知识经济口号 答案: C 试题分析: 20

16、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初,资本主义处于经济危机中,出现 “滞涨 ”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资本主义政府纷纷采取减少政府干预的措施来应对危机。故 C 项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以高于农产品市场价,预购参加土地减耕计划的农场主的农产品,在农作物收获后,如果谷物市场价格高于预购价,农场主可以以预购价把自己的农产品赎回进行销售,偿还抵押贷款;否则这些农产品将归政府所有。材料反映新政中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 ) A鼓励农民生产积极性 B压缩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消除农民对政府不满情绪 D

17、打击大农场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调整政策目标是压缩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故选择 B。这项措施需要有国家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农业措施。 20世纪 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支付劳务费用金额超过国民生产总值 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美国 ( ) A加强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 C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D经济进入 “滞胀 ”阶段 答案: A 试题分析: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从材料看,美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

18、的干预和指导,即加强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故A 项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有的学者认为: “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 智囊团 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他的智囊团里有大学教授、社会工作者、工人活动家、律师、金融家 等,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假如你是智囊团社会福利和就业委员会成员,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你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办法是 ( ) A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 B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C规定工人的基本权利 D大力兴办

19、公共工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措施的作用,为解决失业问题,新政中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岗位,提供给人们,故 D 项正确; ABC 都不如大力兴办公共工程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故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兴办公共工程。 “从 1932年 3月 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 10%的关税。 ”下列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 ( ) A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 B是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D客观上调

20、节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推动了英国的经济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1932年 3月 1日 可知英国颁布进口税法与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有关,由 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 .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 10的关税 可知 A、 B、 C表述正确,均不符合题意;英国对外国商品征收高关税,既不利于经济发展,又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性行为,导致国家之间矛盾的激化, D符合题意。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经济危机的影响。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 1920年到 1929年,

21、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 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 55%”。该材料显示, 造成 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中 “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 ”说明生产过剩。 A项为该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B项属于经济危机爆发前的现象, D项是本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政策原因。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经济危机的原因。 1933年 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 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

22、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 )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答案: A 试题分析:紧急救济法令是一种临时救济,而社会保障法则是一种制度保障, A项正确;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这两项措施是关于失业救济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并没有提到如何促进就业,因此排除 B项;也没有提到以工代赈、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排除 C、 D项。故 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 某大学著名历史教授为学生作报告,其报告的纲要如下所列,这个

23、报告的主题是 ( ) 一、最强大的竞选宣传媒体 电视 1电视辩论: 1960年,美国首次举行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法国、德国、英国的大选也先后举行电视辩论。 2电视广告。 二、强势的竞选宣传媒体 互联网 1官方 (个人 )网站 /电子邮件 2在线视频。 A互联网与政治选举 B大众传媒在政治选举中的运用 C影视艺术的发展 D电视与互联网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报告的纲要来看主要是分析了电视、互联网是强势的竞选宣传媒体,故体现出大众传媒在政治选举中的重要作用,所以 B最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电视。

24、2010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若 100年前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百姓前往上海不可能采用的方式是 ( ) A乘坐蒸汽轮船 B乘坐火车机车 C乘坐民航客机 D乘坐马车 答案: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 100 年前应该是 2010 年算起的 100 年前,实际为 1910 年 ,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 1918年,故当时中国百姓乘坐民航客机是不可能的,故选择 C为正确答案:。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在全国各行各业争相放 “卫星 ”的感染下,文艺界的 “卫星 ”也放出来了。各地纷纷提出 “人人会写诗,人人会画画,人人会唱歌 ”“一县一个郭沫若、梅兰芳

25、”。清华作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的高等学校,此时成了著名的群众文艺创作的典型。全校 1万名学生,创作了 5 000多首诗, 3 000余首歌曲, 1 500个剧本, 2 000篇小说、散文、特写、曲艺, 3 000多幅漫 画,办了 700多种系和班级的油印刊物, “许多班做到了人人是诗人 ”。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 A 19世纪 50年代 B 19世纪 60年代 C 20世纪 50年代 D 20世纪 80年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大跃进 ”运动。从材料中 “在全国各行各业争相放 卫星 的感染下,文艺界的 卫星 也放出来了 ”等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此历史现象发生在 1958年左右,所以

26、正确答案:应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运动。 结合 1894年在华外资工业数据统计表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厂商类别 数据 资本(中国元) 造船厂和修船厂 12 4, 943, 000 茶叶加工 7 4, 000, 000 机器缫丝 7 3, 972, 222 进出口加工业(茶叶加工和机器缫丝业除外) 19 1, 493, 000 其他轻工业制造业 39 3, 793, 000 电力厂和自来水厂 4 1, 523, 000 合计 88 19, 724, 000 A外商企业的出现始于鸦片战争 B在华外

27、资工业都是轻工业 C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是合法的 D当时中国是外企一统 天下 答案: A 试题分析:观察图表, B项不符合题干表中 “造船厂和修船厂 ”一栏;外商在华开设工厂合法是是在 1895年马关条约中作出的规定, C项说法错误; D项不符合史实,当时的中国是还是自然经济所占比重较大,故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外商在华开设工厂。 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规定, “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 ”, “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

28、之 二。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废除了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康熙时期放松了对海外贸易的限制。因此 A 项正确; B 项表述不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仍实行海禁政策,只是对限制海外贸易程度进行了调整; D 项不符合材料,根据 “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 ”可知政府仍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 ”政策。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

29、万历 州县数 集市数 顺治至雍正 州县数 集市数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山东 14 132 42 104 82 527 64 1126 43 537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45 459 19 131 51 545 15 205 43 976 39 511 广东 72 1270 71 1959 A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州县集市的密度应该是南方超过北方,故应排除 A;从明清各地集市变

30、化反映不出 B和 C;而从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集市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出商品经济在农村得到广泛发展,故 D 相符合要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 “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 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 ”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 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铸造业兴盛 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居民重视风水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资本主义萌芽是产生明清时期一种雇佣和被雇佣关系,常见历史词语有 机工出力,机户出资。 梁氏家谱记载并没有体现雇佣和被雇佣关系, 计日受

31、值 依据材料可知,故排除 ,从材料 祖庙门前明堂狭隘 、 堪舆家言 、浼炉户他迁 可以看出 正确,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新唐书记载: “唐制 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 “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后生坊市门皆启 ”体现了唐朝坊市制度的严格;陆游是宋代诗人, “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

32、说明坊市制度已被破坏,城市有了重要发展,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商业的发展。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 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答案: A 试题分析:宋代时我国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推广到闽粤等地。元代时棉纺织技术进一步发展 ,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明朝时期棉花的种植进一步扩大,民间麻的种植量大量减少,所以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33、手工业的发展 棉纺织技术。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 “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 ,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 ”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A制瓷 B冶金 C纺纱 D织锦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 “提花小厮坐花楼架木上 ”。结合所学知识 “明中叶以后,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 ” ,可以判断出材料描述记载的是明代的提花技术,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提花技术。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

34、/铁器;唐宋 /陶器;明清 /瓷器 B商周 /漆器;唐宋 /青铜器;明清 /瓷器 C商周 /玉器;唐宋 /漆器;明清 /玻璃 D商周 /青铜器;唐宋 /瓷器;明清 /棉布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学生的历史记忆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成就最高的手工业品是青铜器;唐宋时期瓷器成就高;明清时期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业品。 耒 耜经记载: “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为评 ”。该工具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犁 ”分析,应为曲辕犁。 A项是输

35、水灌溉工具翻车; B项是播种工具耧车; C项是将水从低处运往高处的筒车。故选 D。到了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 曲辕犁。 秦民歌: “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 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 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 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 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 答案: B 试题分析: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词 “耕织 ”“做兵 ”指小农经济,而 “无耕 ”“无救 ”“无成 ”等可知是在说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容易破产; A项不符合史实; C

36、项太绝对; D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 小农经济的特点。 荀子 王制: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 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 上农: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 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强调了耕作时间和季节的重要性; “用粪犹用药也 ”强调的是施肥的重要性。这样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高产。

37、 ABD都只是看到一个方面,未看到其实质。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 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 全球通史的作者曾写道: “历朝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盐铁和酒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古代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 ”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中国 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及其影响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征和影响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分析涉及中国古代经 济各方面的

38、情况, 项从材料 “历朝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 ”处可以得到证实; 项可以从 “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古代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 ”得到佐证;根据对 的分析可以得到 是正确的;因此 都可以从材料中得到印证。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1493年 “他 ”第一次航海归来,天主教教主在巴塞罗那欢迎 “他 ”凯旋。为纪念该事件, 1886年建 造了纪念碑, “他 ”( ) A为以后开辟到亚洲的航路奠定了基础 B开辟了从欧

39、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C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时间信息 “1493 年 ”和关键信息 “巴塞罗那欢迎 他 凯旋 ”可知 “他 ”应该是哥伦布,因为哥伦布是在 1492 年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的新航路开辟,最终到达了美洲,故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 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 “新航路开辟 ”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社会史观的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 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来了屈辱、灾难和落后 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D新航路开

40、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影响和史学观点。社会史观是研究人们的社会生活,故 A项正确。 B项是革命史观, C项是全球史观, D项是文明史观。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1895 年 开始,在短短的 10 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二十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 ) A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怀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 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

41、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张謇的企业发展迅速就得益于这个背景,故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下表反映了 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 年份 船只数 吨数 广州 上海 广州 上海 1844 1849 1855 1863 306 331 867 44 133 437 3400 142099 142357 300500 8584 52547 157191 964309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鸦片战争后 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B中国近代经济

42、结构变动 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鸦片战争前,广州是清朝对外贸易的中心。据材料信息可知,1844-1863 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都在增加,但上海增加速度远远快于广州。这种变化实质上反映了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故选 A。其它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外贸中心的转移。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 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材料中的 “它 ”是指 () A洋

43、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描述的是洋务运动从巩固清政府专制统治的目的出发向西方学习发展经济的举措,结果因为对西方工业化建设和军事没有全面的深入认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西方史学界在 20世纪 70 80年代掀起了打破 “西欧中心论 ”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

44、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 “全球史观 ”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根据这一认识,可能会对 15世纪至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 ( ) 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球史观的理解与认识并理清题干的时间抓住重点。首先理清 “15世纪至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故 都符合这一时间。然后理清 “全球史观 ”强调是一个整体,而新航路开辟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世界联系为一体;早期殖民扩张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世界联系更为紧密;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

45、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 都体现了整体性。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 全球通史说: “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场那里得到的东西要比矿山和工场从科学那里得到的东西多得多。 ”“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 ”。 “形势发生变化 ”是在 ( ) A 18世纪晚期 B 19世纪前期 C

46、 19世纪末期 D 20世纪中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含义中科学与工厂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科学的重要性增加,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与技术结合更加紧密,故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763 1871年的一个多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 ”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 “善事 ”主要指 A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时间 1763 1871 来推断应该是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 ”,这应该是考查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所起的积极作用方面。题目又强调 “在整个世界 ”,只有 B 符合要求,故 B 为正确答案:。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