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3906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4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4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4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4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 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和大臣养士成风,并起用士人辅政为官。墨子 尚贤载: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从制度建构的角度看,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B贵族政治开始转向官僚政治 C国家竞争实力取决于士人 D士人的评价标准为贤良方正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战国这一历史时期,可以排除掉 CD,根据 “并起用士人辅政为官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 国家之治薄 ”说明此时士人受到重用,从制度建构的角度看, B说法更为恰当。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2、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战国时期的选人制度 1824年,法国史学家米涅的法国革命史问世,在书的最后他写到: “1814年是延续了 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米涅认为法国未来社会的时代任务是 A警惕封建主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 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制定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

3、,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说明作者从制度、经济层面为法国的建国提供建议。其他的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依据。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人类文明发展变化经历过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时代 ,二者比较正确的是 文明发展的支柱:前者工商 业 ,后者农业 主要生产力:前者人力为主 ,后者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 政治制度:前者一般是专制统治 ,后者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意识形态:前者人类精神开始觉醒 ,宗教迷信是主导 ,后者科学理性日益主宰人类意识形态思维方式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农业文明的

4、文明发展的支柱是小农经济,工业文明的主要生产力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农业文明意识形态领域内人类精神开始觉醒 ,宗教迷信是主导。不难得出 说法正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经过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进入中国以后 中国近代化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在帝国主义允许范围内的近代化,( )是其最早的代表;另一种是突破帝国主义许可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近代化,( )是其先驱。上文两序号指的是 A洋务派官僚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B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C洋务派官僚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民主

5、主义者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一种是在帝国主义允许范围内的近代化,最早的代表其是 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另一种是突破帝国主义许可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近代化以资产阶级的立宪派等为代表。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救国探索 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 1952年成立 “国家计划委员会 ”,1998年更名为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再到如今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这种变化反映出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新中国成立

6、后, 1952年成立 “国家计划委员会 ”, 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再到如今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下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答案 :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和图片信息,不难得出该报纸反映的是大跃进。结合所学, “大跃进 ”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 1956年反冒进的基

7、础上发动起来的, 1958年 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但这条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所以 BD说法错误,作为反映大跃进的报纸有一定的史料研究价值。 考点:史料研究 1929年 11月 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 ,会上,胡佛宣布: “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

8、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 ”这主要说明 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C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D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罗斯福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D说法错误。根据材料 “1929年 11月 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 .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 .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 ”说明胡佛对经济危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干预。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胡

9、佛的干预政策 英国东印度公司全名是 “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 ”,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的,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 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对于 “东印度公司 ”的叙述正确的是 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法国、荷兰等继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扩张后 17世纪新兴的殖民国家为了处理在殖民地地区的一些事物而成立的机构,是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英国政府授予东印度公司各种权力,如

10、垄断贸易权、训练军队权、宣战权、设立法庭审判本国或殖民地居民权等,东印 度公司实际成为英国政府入侵印度的代理机构。根据上述内容, 说法正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 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 ”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 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A西班牙 B法国 C荷兰 D英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 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

11、”再结合史实, 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民帝国; 17世纪末,在三次英荷战争打击下,失去海上殖民霸权。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荷兰的殖民扩张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 ”这一材料说明了 A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B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C西方文 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为什么工业化

12、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 ”,作者认为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要其必要的制度基础。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拓展 美国总统柯立芝说: “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 B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13、 D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经济社会发展黄金时期,恰巧在美国第 30任总统卡尔文 柯立芝任期之内( 1923 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 “柯立芝繁荣 ”。再结合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政府 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即知为后面的经济危机买下了隐患。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柯立芝繁荣 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新政是 “反市场、反私人投资 ”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文献是 A全

14、国劳工关系法 B公平劳动标准法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社会保险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反市场、反私人投资 ”实际上反映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生产进行控制和调节 ,具有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这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 “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 ”。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全国工业复兴法 被誉为 “近代经济学之父 ”的亚当 斯密在其出版于 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 ”作者当时担心的主

15、要问题是 A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 B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 C经济危机发生,进入 “滞涨 ”状态 D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 ”意在说明发展物质文明的时候要兼顾社会公平。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 “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代表国民党参加十

16、月 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五四运动期间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C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D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即可说明是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此时孙中山也有意联俄、联共。 ABD的说法不符合时间要求。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教育思想 基督教认为, “人人均为上帝的造物,人只受上帝的奴役! ”美国独立宣言写道:“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 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7、。 ”综合这两则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美国的自由宪政,是以基督教的理论为渊源之一的 B美国独立宣言是用法国的启蒙思想反对基督教神学 C美国独立宣言是欧洲基督教神学的继承与发展 D美国独立宣言鼓舞了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BC的说法明显是不符合史实的,可以排除掉。根据材料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 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可以说明独立宣言与基督教的理论有思想渊源。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20世纪 7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阐述他的新东方政策时说

18、到: “把联邦共和国作出有利于西方民主的决定说成是针对中欧和东欧而作出的决定,这也肯定是错误的 德国政府的政策是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 ”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政治目的是 A摆脱北约对联邦德 国外交政策的控制 B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欧洲政治一体 C消除民族隔阂,谋求德国统一 D谋求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主导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20世纪 7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 .德国政府的政策是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 .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

19、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 ”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即可知德国意图缓解二战后欧洲内部的矛盾以谋求欧洲的合作。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欧洲一体化 中国 共产党在 “二大 ”上提出的最低革命纲领要求: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从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的实践来看,这里所说的 “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就是指 A资产阶级共和国 B社会主义共和国 C新民主主义国家 D实行多党制的国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的实践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20、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共二大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 “在人类历史中,我 从来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我从来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概括其观点为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保护鸦片交易。根据所学该观点只认识到其表面现象,未认识到本质。

21、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1903年,中国大公报载: “ 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也。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 ”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推翻满清统治 B实行君主立宪 C学习德、俄政体 D建立民主共和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1903年 .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 .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 ”说明作者认为 君主立宪是救国之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立宪派 奥地利著名经

22、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 “领地国家 ”的概念,其中 “领地国家 ”的特征是 :在封建制度下 ,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 自国王自己的领地 ,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 ;国 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 ,对古代中国处于 “领地国家 ”时期叙述 正确的是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 “在封建制度下 ,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 ,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 ;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不难指出说明的是分封制,再结合

23、所学,分封制有利于构建基于血缘的心理认同。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四书训义中写道: “来百工则通功易事,农末相资,故财用足 ”。这种观点 A肯定了工商业者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B指出了大贾富民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 C论证了商人在合理范围内谋利的合法性 D强调了手工业者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 料的大意是农业和商业相互结合,财富才富足。指出了工商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故选 A。材料并未体现商人的相关问题; D项分工合作材料也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工商业发展的意义 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 “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24、”。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 “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指的是董仲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 自中国著名儒家典籍孟子,人心至灵,此理至明是陆九渊的思想主张。以人随君,以君随天体现的是天人感应。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 “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 强本干

25、,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 “推恩令 ”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 “推恩令 ”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 初的郡国并行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诸侯稍微 .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说明司马迁认为推恩令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对此持肯定态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推恩令 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 1头授田 30亩,限 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A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

26、业相结合促进农业生产 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保 留着豪强特权人士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 1头授田 30亩,限 4头牛 ”说明贵族和官僚仍然把持着人口和土地的特权,这实际上没有完全破除其优势。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均田制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这表明 A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

27、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 B行政机构分散、权属交叉有利于集权 C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 ”说明宋朝的政治制度的设计通过分权的方式来集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史载,东汉光武帝时 “凡郡县出盐多者置盐官,主盐税;出铁多者置铁官,主鼓铸在所诸县,均差吏更给之。 ”到章帝时,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和帝时又 “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铁,如税县官,如故事 ”,重新恢复了征税制直至汉末。导致东汉盐铁政

28、策以征税制为主的社会原因是 A加强对官营手工业控制的需要 B笼络地方豪强势力的需要 C消除王莽改制消极影响的需要 D满足政府财政收入的需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东汉光武帝时 .到章帝时,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和帝时又 .纵民煮铁,如税县官,如故事,重新恢复了征税制直至汉末 ”再结合东汉的史实,不难得出,为了维护新生的政权,东汉盐铁政策以征税制为主。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 济 手工业的发展 东汉盐铁政策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 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段话 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 认为秦朝实行专制统治是时势所需 肯定了

29、秦统一全国的功绩 认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 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即可说明作者认为秦朝实行专制统治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 说法正 确, 中的 “完全 ”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吕氏春秋载: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 B私田主人永久拥有土地所有权 C封建生产方式比奴隶制进步 D私田的开垦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30、材料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其大意是作为集体所有的土地,耕者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反之积极性大增,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私田的开 垦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农业的特点 洪仁 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 “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这表明了 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 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对两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洪仁 在资政新篇中的外交政策主

31、张平等,与当时大部分的人相比,具有进步性意义。 考点:近代中 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 民国共和 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完成革命任务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 民国共和 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其大意是辛亥革命仅仅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没有全面的思 想革命,有其局限性。 考点:近

32、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下表摘编自 E 罗伊斯顿 派克被遗忘的苦难一一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一书。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斯塔福特郡的矿口女工的周工资表 年龄 工资 12 13岁 4先令一 4先令 6便士 13 14岁 4先令 6便士一 5先令 14 15岁 5先令一 6先令 6便士 15 16岁 6先令一 7先令 6便士 A女童工在纺织业中大量使用 B女工的工资比男工要低得多 C妇女独立意识增强,主动离开家庭走进工厂 D早期工业时代缺乏人文关怀 答案: D 试题分析:仅根据斯塔福特郡的矿口女工的周工资表,这一信息无法说明女童工在纺织业中大量的使用、女工的工资比男工要低得多。

33、C说法正确但无法从表格找到信息依据。表格说明当时存在使用童工的现象并且待遇差, D说法正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 ”即可说明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存在道德伦理缺乏的情况。根据所学,智者学派关注人,但缺乏道德伦理。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34、智者学派主张的局限性 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 “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 ” “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 ” “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B人口的过 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 .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 ”说明了此时人口增长过快,但社会资源有限,材料与重农抑商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35、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老子中说: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 “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 “夫民,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 贲卦 象辞中记载: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老子中说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不难概

36、括出其共同的主题是关注人的意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 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综合题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 1903) 材料二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1909年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1918年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年 5月 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 增辟教育新闻等

37、栏目,每日见报。 1932年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1938年 申报香港版出刊。刊登毛泽东著作论新阶段 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1946年 申报将股权 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会。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材料三 下图是中国 19401947年报刊上 “民主 ”出现频率统计图。 ( 1)材料一中,给我们 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4分) ( 2)根据材料二,申报为研究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并简要说明理由。( 6分) (

38、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 “民主 ”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分) 答案: ( 1)信息:表达民意,启蒙民众,挽救民族危机。 特征:西方启蒙思潮传入,民权思想盛行;爱国思潮。 ( 2)视角与理由: 视角一:近代政治。申报对 20世纪上半期国内政治大事的报道和评论。 视角二:近代新闻业。申报新闻编辑方法、报纸内容拓展的历史。 视角三:近代民族工业 。申报作为商业性报纸,在印报技术、投资方式、管 理模式等方面的历史。 视角四:近代教育。申报开设教育新闻等栏目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历史。 (写出其中三个视角并说明理由,即得,其中 “视角 ”, “理由 ”。 “理由 ”不得照抄材

39、料。如答其他视角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 3)变化特点: 1940 1944年,总体不高; 1944 1946年,迅速增加; 1946 1947年,快速下降。 原 因: 1940 1944年正处于抗战时期,以团结抗日为主要任务; 1944 1946年随着抗战胜利的到来,追求和平民主成为人 民的主要诉求; 1946 1947年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严重打击了人们的民主热情。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一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 .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 1903) ”中,可知其主要论述了报纸的政治意义,提供的信息可以从其意义出发

40、,根据材料的时间即可概括出时代特征。 ( 2)根据材料二 “.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5月 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 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会 ”,提供的大事记,然后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的角度论述其进步现象及其原因。 ( 3)根据材料三明显的波动情况, 1940 1944年,总体不高; 1944 1946年,迅速增加; 1946 1947年,快速下降。结合上述的时间阶段点的历史背景,即可分析其原因。做这类题,部分同学会不分阶段,很笼统的说明其波动,切记要分阶

41、段分别说明。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新闻界的近代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12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9世纪 80年代,工业革命研究的开山者阿诺德 .汤因比写道: “革命之后,土地乡坤在英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控制了从国家到地方的行政权力,作为社会政治权力基础的土地成了人们狂热追求的对象。对商人来说,只有首先成为地主才能获得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 ”英国工业化时期,具有巨大经济特质的土地是一个家族在政治上成功与穸的物质基础。在英国民众的心目中,头衔和以地产为表现形式的财富具有共生关系。在地方社会,乡绅把持着官员的位置,作为当地领袖的地位无可挑战。土

42、地本身所赋予的价值不仅仅包含农业经济价值,而且还涵盖 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土地家族大规模地购买地产并以之为介质控制选区的选票,最终达到操纵政治的目的。内战结束后,土地责族和乡绅居于社会中上层,完全垄断了国家和地方政权。具有强大经济价值以及社会政治影响力的土地仍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在城市地区,商人用财富购买土地,成为土地阶级的成员,继而确立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在工商业界,银行家把财富转化为地产、取得贵族身份、融入土地阶级的进程比原来加快了;工业家也将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地产业,获得乡绅或贵族的头衔,进入土地阶级。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圈地运动全面展开。准备圈地的村社往 往出售部分土地以筹集 锏胤延谩

43、恋厮 姓咭彩峭恋氐闹饕 摺诮 蟮夭 墓 讨 地主们常常卖掉零散的外围地产,集中化主体地产 ,这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由于圈地运动需要筹集资金,从而造成一些自耕农销售部分土地,圈地后许多自耕农抛售土地;旧的土地家族因为债务而出售土地 ;许多土地家族为扩大主体地产4卖掉外围地产,市场上待售土地源源不断。一方面,绝大多数农血人口转向了非农产业;另一方面,土地家族、各类职业者、工商界人士疯狂地追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并且与叙力密切关联的传统物质 土地,以土地为工具 ,形成了以责族、 乡绅、自耕农为代表的土地阶级,控制了中央、郡、社区的权力。这在客 观上促进了大地产和大农场经营制度的形成。 摘编自汤普森 1

44、9世纪英国土地社会和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化时期英国出现的社会心态。( 3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化时期英国买方土地的主要来源,( 3分 )并简要分析促进土地流动的推动力量。( 3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在哪些方面对英国 政治和经济产生影响。( 3分) 答案: ( 1)以土地为物质媒介获得贵族和乡坤头衔,融入土地阶级,获得政治权力和社会声誉进而 掌握政权,成为当时一种社会心态。( 5分) ( 2)因筹措圈地资金而需要出卖的土地;圈地后自耕农出售的土地;旧地主因为欠债而抛售 的

45、土地;土地家族为强化主体地产而卖掉外围土地不断涌向市场。( 8分) 力量:以地产为工具加盟土地阶级、进而掌控政权的社会心态,促使土地家族、政府官 员等职业群体、工商界人士等社会群体参与土地的购置,成为工业化时期英国土地流动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圈地运动(圈地运动需要筹集资金)、工业革命和工业化也是推动力量。 ( 6分) ( 3) 以贵族、乡坤等为代表的土地阶级垄断了土地、进而掌控政权,使土地获得了超经济 价值的社会属性,成为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的基础。( 2分) 以土地为工具,形成了以贵族、乡绅、自耕农为代表的土地阶级,控制了中央、郡、社区的权力。( 2分) 在客观上促进了大地产和大农场经营制度的

46、形成。( 2分) 试题分析: (1) 根据材料 “.革命之后,土地乡坤在英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控制了从国家到地方的行政权力,作为社会政治权力基础的土地成了人们狂热追求的对象。对商人来说,只有首先成为地主才能获得政治权力 和社会地位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出工业化时期英国出现的社会心态。 (2) 根据材料 “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圈地运动全面展开。准备圈地的村社往往出售部分土地以筹集 锏胤延 .从而造成一些自耕农销售部分土地,圈地后许多自耕农抛售土地;旧的土地家族因为债务而出售土地 ;许多土地家族为扩大主体地产 4卖掉外围地产,市场上待售土地源源不断 .”即可说明工业化时期英国买方土地的主要来源和促进土地流动的推动力量。 (3) 根据材料 “旧的土地家族因为债务而出售土地 .市场上待售土地源源不断。一方面,绝大多数农血人口转向了非 农产业;另一方面,土地家族、各类职业者、工商界人士 .控制了中央、郡、社区的权力。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大地产和大农场经营制度的形成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对英国政治和经济产生的影响。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