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 “内降 ”、 “内批 ”、 “中旨 ”、 “御笔 ”等形式直接处理, “除授不归中书 ”。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 B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 C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 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君主直接处理,显然是在君权强化的一种表现,那么相对来说相权肯定是被削弱了,故 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的政治特点 19
2、世纪流行一种文艺思潮, “它认为人是复杂的、感性的、只是偶或理性一下的动物。 ”“在一个越来越科学、唯物主义、工业化、都市化的时代, (它)强调个人自由和自发性。 ”这种思潮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理代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理解能力。题中的时间是 19世纪,又依据 “复杂的、感性的、只是偶或理性一下 ”之处,这种风格属于浪漫主义的,故 B项正确。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文学 时代杂志将 1947年视为美国 “承担世界领导责任的又一重要时机 ”,称“这个国家正面临新的角色和责任 ”。其意
3、在 A为美国国会通过 “欧洲复兴计划 ”制造舆论 B称颂美、英等国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 C为美国政府干涉朝鲜内战推波助澜 D促建以美元为中心的 “布霄顿森林体系 ”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理解能力。题中的 1947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再结合 “领导世界责任 ”,可以确定主旨是美国的冷战思维,四项中 A项是经济上的表现,故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
4、”。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 A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B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C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 D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理解能力。题中是一种认识工业革命影响的新角度。材料中的解题关键词是 “竞争 ”,说明是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故 D项正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自由主义 “国家濒临经济浩劫和解体,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工人和士兵断然地拒绝支持科尔尼洛夫的军事专政,因为他除了强权、镇压的方针,已经继续进行帝
5、国主义战争外,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这段描述应为下列哪一事件的背景 A俄国奴制改革 B俄国十月革命 C巴 黎公社运动 D法国大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比较明显,即工人和士兵、军事专政、继续进行战争等处,可知是俄国进行的十月革命,故 B项正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背景 德国纽伦堡市的慈善救济观念在 16世纪发生了 些变化,比如认为:政府应该介入社会救济机构的管理,个人慈善捐助是人世间的善行,与是否拯救自身灵魂无关等。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推动社会福利改革 B宗教改革
6、带来的世俗化影响 C德意志的统一加强了政府职能 D地理大发理开拓了人们的眼界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理解能力。题中涉及的是一种观念的变化,即慈善捐助与个人灵魂信仰无关,这种现象当从宗教改革开始,故 B项是其原因,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对教学情境和过程的安排,并不预先显示出他已经知道答案:,而是带着许多问题去探讨。当学习者得到一个暂时答案:时,他就进一步提出问题去检验其正确性。 他似乎总是在思考自己的方法,总是不断地从学生的角度 审视教学方法。 ”这里所描述的是 A孔子 “因材施教 ”的教育思想 B程朱理
7、学倡导的 “格物致知 ” C苏格拉底 “助产术 ”式的教育 D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理解能力。首先本题的材料围绕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设计和安排,所站的立场始终是在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所以 C项的内容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 助产术 1896年,李鸿章出访美国,此举引起美国和媒体的极大关注,下列场景在出访期间可能出现的有 美国民众在机场迎接李鸿章 美国官员陪李鸿章坐汽车游览美国城市 美国媒体拍摄访问的影像 电视台记者跟踪报道出访活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为情境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
8、生对历史史实的判断能力。该题主要限制信息是 1896年和李鸿章的身份,所以民众不会去机场迎接他,电视尚未出现,故 B项组合正确。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电视 1934年 9月 30日,共产国际攻治书记处致电中共中央: “考虑到这样一个情况,即今后只在江西进行防御战是不可能取 得对南京军队的决定性胜利的,我们同意你们将主力调往湖南的计划。 ”与电文中的 “情况 ”相关的史实是 A “四一二 ”和 “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的失败 D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
9、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理解能力。本题比较简单,根据题中的时间在 1934年,四个选项中只有 C项的史实与之相符,故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红军长征 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 “保全政策 ”,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 “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 ”。此条约名称和 “保全政策 ”的内涵是 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B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理解能力。题中涉及近代的不平等条约,但最关
10、键的信息是行灭国之实,意思是名义上为了保全,但实际上是想更深入地消灭中国,根据相关条约内容, D项的内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丑条约 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 “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 ”, “民家常业,不出农商 ”。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B纲常礼教的愈趋严苛 C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 D农耕经济衰退导致人们就业艰难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理解能力。题中的载体为名门望族的家训,但内容上已经把农商看作同等重要的地位了,
11、所以 C项的表述较为贴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重农抑商政策 “这是世界水利史上的杰作,其集多功能多环节于一体的综合方略思路已臻完善,而其道法自然的文化意蕴更达到了颇为圆融的境界。 ”该段描述可能是在评述 A翻车在江南开发中的作用 B唐代筒车的自然原理与作用 C因地制宜的西域坎儿井 D都江堰的巨大功效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理解能力。题中的关键条件是:水利史上的杰作、多功能多环节、道法自然等,依据选项中的内容,显然 D项的都江堰最为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都江堰 综合题
12、(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长期以来, “启蒙 ”一直是思想文化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 “内源 ”式、接续式的 “早熟 ”的启蒙。在 14至 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 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 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 “外源 ”式、突变性的 “晚熟 ”启蒙。借助于 “西学东渐 ”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 “民族复兴 ”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透显出 “西方式 ”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据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 请回答: ( 1)
13、概述西方 “早期 ”启蒙的 “内源 ”因素。( 2分)结合史实说明 18世纪的启蒙与 “早期 ”启蒙之间有怎样的 “接续 ”关系?( 4分) ( 2)该学者者认为,明末清初 的社会批判思潮仍属于 “文化传统的自我裂变、修复与整合 ”,不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启蒙性质。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4分) ( 3)近代前期中国具有反传统含义的 “西方式 ”启蒙思潮有哪些?( 6分)近代中国的启蒙为何高举 “民族复兴 ”的旗帜?( 2分) ( 4)五四前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一改 “醉心欧化 ”的局面,呈现出流派纷呈、选择多元的趋向,请结合国内国际背景分析成因。( 8分) 答案: ( 1)内源: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14、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 2分) 关系:文艺复兴运动,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为 18世纪的启蒙奠定了 基础;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阶段 理性主义阶段。( 4分) (评卷说明: 关系一问,按照层次给分,第一层次,回答出基本史实 “文艺复兴 ”、 “启蒙运动 ”各给 1分,共 2分;第二层次,回答出接续关系的内涵是 “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的阶段 ”得 2分,如果将接续关系回答成 “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到追求人自身的解放 ”, “反封建神权束缚发展到反封建神权和王权 ”也可得 2分。) ( 2)答案:一赞同:(答案:可从性质、目的、影响、局限性等角度论
15、证,任意两个角度即得 4分)例如,(性质)尽管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 主张,但本质上仍是属于儒家正统思想;(目的)通过修复儒家传统思想以巩固开明君主统治。(影响与局限性)没有促进社会的转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蓝图、没有与政治运动相结合等。 答案:二反对:(答案:可从背景、内容、积极作用等角度论证,任意两个角度即得 4分) 例如,(背景)这一时期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或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突出)的条件下萌生的;(内容)提出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思想;(影响)对社会传统文化一定冲击,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具有早期启蒙性质。 (评卷 说明:观点与论据
16、需要一致,否则不给分) ( 3)思潮: 19世纪末期的戊戌维新思潮、 20世纪初革命派的民主思潮(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或民主科学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实业救国思潮。( 1个 2分,满分 6分) (评卷说明:如果回答政治运动如 “戊戌变法 ”、 “辛亥革命 ”不给分。 回答同一类的思潮不给分,如回答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潮,只能给 2 分。) 原因: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凌,半殖民化程度日益加深,民族危机严重。( 2分) ( 4)国际:一战的爆发及战争的残酷性,暴露出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欧美社会贫富对立与阶级冲突日 趋尖锐,引起人们西方文明进行反省;十月革命的成功,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文明。
17、(答对 1点即给 2分,满分不超过 4分) 国内:一方面,辛亥革命后,军阀独裁混战,列强欺辱,黑暗的政治局面使知识精英们反思 “欧化 ”的成效;另一方面,专制结束,思想进一步解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知识分子盲从倾向;(或答新文化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民族资本经济发展、五四运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了政治舞台等,答对 1点即给 2分,满分不超过 4分) 试题分析:第 小题:该题第一小问的 仍匆蛩鼐褪悄谝颍 岷辖准妒粜裕 笔亲时局饕寰 貌 头 梗坏诙 实牧 担 枰 岷衔髋匪枷虢夥诺睦 倘 蚪馐停 矗何囊崭葱嗽硕 胙锶宋闹饕寰 瘢 俳 怂枷虢夥牛 8世纪的启蒙奠定了基础; 18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阶段 理性主义阶段。 第 小题:该题属于观点评析题,在作答时既要注意观点明确,又要能作充分的论证。参考观点有两种:一是赞同:(答案:可从性质、目的、影响、局限性等角度论证,任意两个角度即得 4 分)二是反对:(答案:可从背景、内容、积极作用等角度论 证,任意两个角度即得 4 分)但总体上观点与论证必须一致。 第 小题:第一小问的思潮在回答的时候要注意紧扣题干中的 “反传统 ”,即反封建思潮: 19世纪末期的戊戌维新思潮、 20世纪初革命派的民主思潮(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或民主科学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实业救国思潮。但不论哪种思潮都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
19、诉求,故都有民族复兴的目的。 第 小题:该题题干中的关键之处是多元化、流派纷呈,分值是 8分,有要求国内外两方面,国际方面:一战暴露出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欧美社会贫富对立与阶级冲突日趋尖锐,引起人们西方文明进行 反省;十月革命的成功,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文明。国内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后,军阀独裁混战,列强欺辱,黑暗的政治局面使知识精英们反思 “欧化 ”的成效;另一方面,专制结束,思想进一步解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知识分子盲从倾向。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思想实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
20、26分)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 “国有化 ”与 “私有化 ”的争论。 “国有 ”与 “私有 ”,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阖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 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 1912年到 1920年达到 13 4%。 ”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 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 独一无二的事件。 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
21、国进民退 ”。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 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的特点(不能照抄材料)。这一时期实业投资热出现的内部社会条件有哪些?( 8分) ( 2)材料二中 ,导致私营企业 “集体消亡 ”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8分) ( 3)结合材料三,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你认为这主要是
22、出于哪些方面的需要?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 6分) ( 4)从中、西方 “国有化 ”与 “私有化 ”的动态演变中,你有怎样的认识?( 4 分) 答案: ( 1)特点: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集中在民生领域(以轻工业为主),中小企业成为主流、工业增长快(出现 “黄金时期 ”、快速发展)。(结合所学,言之成理皆可,任答对 2点得 4分) 条件:辛亥革 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或民国成立;民国初年政府采取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提倡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促进。( 4分,答对 2点即可) ( 2)事件:三大改造运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23、改造;公私合营)( 2分) 影响:积极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道路;民主党派性质变化等(任答两个方面得 4分)消极方面,过早过快地消灭私营企业,导致后来经济建设中的 “左 ”倾错误;单一的公有制,部分地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积极性。( 任答一个方面得 2分) ( 3)需要:恢复战后经济的需要;巩固统治的需要;调控社会经济的需要(缓解社会失业压力、挽救破产企业、调节资源分配以提高效率等);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减少盲目生产、调节有效需求);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国家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答对 2点即给 4
24、分) 变化:资本主义告别 “自由放任 ”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分) ( 4)认识:不能把 “国有化 ”、 “私有化 ”作为衡量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国有化、私有化只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现代国家中都 可以从本国的需要出发,利用 “国有化 ”或 “私有化 ”发展民族经济;国有化与私有化二者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关系,无论是全盘国有化还是全盘私有化,都是违反经济规律的,都是行不通的。(言之有理,答对 2点给 4分) 试题分析:第 小题:第一小问的特点在材料中比较明显,可从增长速度、行业特点、产品内容
25、等方面概括为: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集中在民生领域等;第二小问的内部条件主要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民国初年政府采取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提倡国货;群众性的反 帝爱国运动推动。 第 小题:第一小问的事件主要从 1956年的时间去回答:三大改造运动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积极方面: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道路;消极方面,过早过快地消灭私营企业,导致后来经济建设中的 “左 ”倾错误;单一的公有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积极性。 第 小题: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主要是恢复战后经济、巩固统
26、治、调控社会经济、应对经济危机、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这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告别 “自由放任 ”政策占统治 地位的时代,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第 小题:该题为主观开放类试题,在谈启示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题中材料和前几题的设问角度,主要有:不能把 “国有化 ”、 “私有化 ”作为衡量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国有化与私有化二者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关系,无论是全盘国有化还是全盘私有化,都是违反经济规律的,都是行不通的。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短暂的春天;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 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有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