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3917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届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届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届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届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王国维指出: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宗法制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 B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周与商朝一大区别 C王国维盛赞周的政治制度 D宗法制下,周分封的对象局限于本宗亲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 “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分析可知, A项因果关系说法错误, D项 “局限于本宗亲族 ”说法是错误的;由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 ”分析可

2、知, B项说法正确, C项 “盛赞 ”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下列图片是研究小组收集的研究资料,据此可推断其研究主题是 A农村土地制度变革 B城乡文化事业发展 C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画材料信息的能力,归纳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四幅图片分别得出 “农业生产合作社 ”、 “人民公社 ”“1965年粮票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的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是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故选 D。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经济体制的建设 各个历史阶段的史实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

3、 “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 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属于荒诞不经,反映欧洲人早期的愚昧 B反映人文主义,是研究文艺复兴的资料 C是新教教义,有助于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D阐述理性学说,出自启 蒙思想家的著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 “置于世界的中心 按照自己的意愿 ”“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到 A、 C、 D三项的内容,排除;

4、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 “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 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 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 ”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 A社会地位较低 B权力受内阁制约 C受多方面监督 D不掌握国家实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英国首相所说 “每年收入全部公开 ”,即要受到广泛监督, “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 ”说明英国首相必须

5、接受下院监督, “如果我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会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 ”,说明首相是否能够上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选民是否支持他,选民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有一定的地位,也说明受选民的监督。 “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 ”说明首相和内阁共进退,集体对议会负责,同样也是一种间接的监督,而不是说首相没钱吃饭要蹭饭,因此选 C。 考点:近代西 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首相的权力 “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 ”这段话是评价 A哥白尼天体运

6、行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中的关键信息是 “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 ”,四个选项涉及的内容中只有 C项的进化论与之相符。 考点: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 生物进化论 进化论的影响 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时,汉密尔顿上校代表人口 21.1 万的纽约州提议:“全国会议的席位,应该按照自由居民的人数,在各邦之间实行比例分配。 ”乔治 .里德代表人口最少的德拉瓦州( 4.1万人口)提议: “不得同意改变每邦一票的平等表决原则。 ”其博弈的结果是美国确立了 A两院制议会 B

7、总统制共和制 C三权分立 D联邦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描述的博弈的结果是在 1787年宪法中美国确立了两院制议会,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以各州人口按比例选举产生,以此解决大小州之间的矛盾。故选 A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下图是 1952年的一幅苏联漫画 ,漫画中较小的美国政治家在呼吁 “和平、防卫、裁军 ”,较大的美国军人正在欧洲地图上勾画。下列关于该漫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 B美国已完成独霸欧洲的既定目标 C苏联退出 “冷战 ”,两极对峙结束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答案:

8、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 片材料和文字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 “1952年 ”,此时正是美苏两极对峙的激烈时期,说明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了战后对手, A 符合题意; B 项不符合史实,美国从未独霸过欧洲,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D项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在 1955年,排除;故选 A。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美苏争锋 具体史实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 “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 ”其主要目的是 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 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C力图

9、调动企业积极性 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作了一些调整,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题干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试图通过这些措施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故选 C。 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上突破原有的斯大林体制; B、 D项说法不合题意。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勃列日涅夫改革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 法盖说: “ 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

10、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下列作品中代表这种文学流派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这种文学流派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文学家按照现实生活的具体状貌及本来特征,通过形象的真实描写,注重揭示现实生活内在特征、真实的一种创作方法,故选 A; B、 C、 D项都是浪漫主义。 考点: 19世界以来的文学艺术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 作品 下图是 1937年 10月刊发在战时画刊杂志上张乐平的漫画杀鸡儆猴图,画中的 “鸡 ”代表 “上海日军 ”; “猴 ”代表 “日军部 ”。该漫画 反映了抗战相持阶

11、段上海军民的斗志 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消极抗战的失望 肯定了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的贡献 有利于鼓舞中国人民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画材料信息的能力,漫画带有一定的寓意,对应的就是杀上海日军,儆的是日军部,从而有利于鼓舞中国人民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 1938年武汉会战后,排除 ,抗战前期国民党是比较积极抗日的,排除 ,故选 C。 考点:近近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抗日战争 具体史实 毛泽东说: “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

12、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中 “巨大的成就 ”获得的主要 原因是 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B国民革命军建立 C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联系 19241927 年国民革命运动的史实,从组织领导、革命历程、革命成就及影响等方面理解。正是在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故选 D。 A、 B、 C三项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皆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 下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 A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

13、B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 C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型材料信息的能力, C项与史实不符,近代史上自然经济始终存在,其完全解体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B、 D无从体现;结合所学知识, 1918年一战结束,欧洲列强势力卷土重来,因此选 A。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 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 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

14、以德治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中可知,这位思想家反对暴政,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 “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 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 ”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 A维护了社会公平 B有利于专制统治 C

15、促进了文化融合 D加强了民族团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不仅 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 ”可得出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融合,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 科举制度的影响 旧唐书 崔融传记载: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该材料说明唐朝 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 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 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

16、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引文所构成的态势说明唐朝国内水陆交通畅达,河流纵横,湖泊颇多,交织成为巨大的水道网,把沿岸及内地的许多城市联结起来,商业与交通有着密切的关系。发 达的商业,必然促进交通的发展;交通的发展,也会推动商业发展,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唐朝国内水陆交通 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 “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 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

17、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 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C宋明时期的 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 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说明宋朝已经是用人以公,联系所学可知,用人以公是科举制度的作用,科举制源自于隋朝,到唐朝时完备,所以用人以公从隋唐就开始了,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选官制度 历史学家指出 :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 ,而

18、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在这种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意识指导下出现的最早的实践活动是 A民族工业兴起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 ”是指魏源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最早把魏源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运用于实践的是洋务运动,所以选 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 “睁眼看世界 ”与洋务运动 创刊于 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 “因上 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

19、纸 “贵乎信息流通 ”,“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入架买空盘之误 ”。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 , 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此内容主要描述了上海新报创办的背景与目的,由此分析可知旨在传播商业信息, D项正确; A、 B、 C项都是报刊的功能,但题干没有涉及,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刊的功能 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 1652) 光绪十四 年 (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 清

20、代财政收入规模与 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图示中 “田赋、关税、厘金和盐税 ”表明晚晴税收 结构的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列强侵华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故 A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国家财政税收结构的变化,无从反映出税收总量的下降,故 B项错误; “田赋 ”一直存在说明政府没有放弃传统税收模式,故 C项错误;图示中无从体现商业税收增长的变动,故 D项错误。 考点:

21、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晚清经济结构变动 “从 18 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科学理性、自由、人权、法治、个人尊严 ”,这些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通过五四运动在中国传播,表明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22、 A、 B、 D三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与题目中的材料没有关系;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综合题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但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新气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 J五杂俎卷四地部二 材料三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

23、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 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 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请回答: ( 1)结合明清具体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 “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的观点。( 3分) (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据材料二分析其特点。( 5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在思想 领域 “革新与发展 ”的表现是什么?这一表现与材料一、二之间

24、有何内在联系?( 4分) 答案: ( 1)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分)清朝设军机处。( 1分) ( 2)新现象:商帮出现;( 1分) 特点:南方的徽商和北方的晋商是商帮的突出代表;商帮有各自特定的经营范围;徽商、晋商的财力都十分雄厚;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4分) ( 3)表现: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2分) 联系:明清的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是建立在明清时期特定的政治、经济基础之上的。(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2分) 试题分 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要求根据

25、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 “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的观点,从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即回答,如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即可说明。 (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二,回答此反映了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问题的第一层次属于识记理解型问题,可直接写出新现象是商帮出现;第 二层次需要分析提炼,抓住关键信息进行以比较的方式回答,南方的徽商和北方的晋商是商帮的突出代表;商帮有各自特定的经营范围;徽商、晋商的财力都十分雄厚;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 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

26、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 “革新与发展 ”的表现是什么,并分析这一表现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问题的第一层次属于材料理解型问题,可直接写出表现: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第二层次需要分析提炼出联系 ,明清的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是建立在明清时期特定的政治、经济基础之上的,也可答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史实;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商帮;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27、变 明清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早期进步反封建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 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有人说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 ,周恩来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 ,被杜勒斯拒绝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其实 ,不管 “握手 ”的具体细节是否存在 ,都无损于周恩来的形象 ,也不影响人们对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判断。杜勒斯无视中国代表存在的态度 ,使美国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 “握手 ”的机会消失了 ,中美两大国家继续彼此

28、隔绝与对抗 ,待到周恩来和尼克松日后来弥补这段隔绝岁月 ,已经是 20世纪 70年代的事了。从宏观大局来说 ,当时的杜勒斯确实不愿意与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 ,这个 “说法 ”本身是具 有历史真实性的。因此 ,在日内瓦会议之后 ,“握手 ”倒真的成了中美关系的象征性词汇。 熊向晖关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传闻 (百年潮 1997年第 4期 ) 材料三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

29、,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 1972年 1月 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 请 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 2)材料二反映了中美怎样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怎样影响?同一时期,新中国在外交方面还取得什么突出成就?( 5分) ( 3)据材料三,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不同 为此尼克松对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和行动?( 5分) ( 4)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2 分) 答案: ( 1)核心:

30、遏制共产主义(苏联);谋求世界霸权。( 2分)两极格局形成( 1分) ( 2)封锁、对抗。( 1分)贡献 :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日内瓦公约。( 1分)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1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加万隆会议,促进会议圆满成就。( 2分) ( 3)变化: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1分) 不同:杜鲁门 遏制;尼克松 制衡(均衡)。( 2分) 政策:缓和同中国的关系;访问中国。( 2分) ( 4)因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 矛盾;台湾问题;世界局势的变化。(任答 2点,共 2分) 试题分析:( 1)

3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要求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并回答此外交政策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属于比较简单理解性问题,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作出回答,核心是遏制共产主义(苏联),谋求世界霸权;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是形成了两极格局形成。 (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题 要求根据材料,归纳出材料反映了中美怎样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并回答对中国产生了怎样影响,还要说出同一时期,新中国在外交

32、方面还取得的突出成就,本问题属于分层性问题,难度相对较低,只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经过简单理解归纳,即可作答。如材料反映了中美怎样的关系和,答出封锁、对抗即可;贡献主要是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日内瓦公约;影响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成就为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加万隆会 议,促进会议圆满成就。 ( 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题要求根据据材料三,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并与材料一相比,指出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不同,还要回答为

33、此尼克松对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和行动,本问题属于分层性问题,难度相对较低,只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经过简单理解归纳,即可作答,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是出现了多极化趋势;通过比较,得出不同是杜鲁门 遏制,尼克松 制衡(均衡);采取的政策是缓和同中国的关系,访问中 国。 ( 4)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要求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本问题属于分析归纳性问题,难度相对较高,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如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矛盾,台湾问题,世界局势的变化等。

34、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美苏争锋 美苏关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外交成就;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中美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 13分) 材料 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只是刚刚解开了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 18世纪以后 ,理性与思想才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 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历史的变化 ,终于促成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的发生。 材料二 18世纪 ,一些启蒙思想家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他们从自然法出发,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

35、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提倡 “天赋人权 ”和 “自由、平等、博爱 ”。这些主张广泛地反 映在当时文学、艺术、政治方面。 材料三 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 ,描述了出身于中产阶级的鲁滨逊独自一个人漂流到荒岛上征服了一些土人并以总督自居的故事。他坚信自己的力量 ,具有实干精神和创业意志。 回答: (1)材料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解开的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是什么 (2分 )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启蒙运动在政治方面、文学方面的反映。(3分 )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8分 )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

36、密:表述清楚; 250字左右) 答案: (1)神学思想和神权统治。 (2分 ) (2)政治上是引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2分 ) 文学方面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表达了坚信自己力量的资产阶级的创业精神。( 1分) (3)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历史的变化促成了启蒙运动的发生( 2分)经济上 ,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 ,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科学方面 ,以实验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兴起;思想上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带来思想解放, “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 ,为启蒙运动批判 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

37、的思想武器 ”。 (6分 ) 试题分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要求回答材料中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解开的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是什么,本问题属于理解性问题,难度相对较低,只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经过简单理解归纳,即可回答出是神学思想和神权统治。 (2) 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要求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启蒙运动在政治方面、文学方 面的反映。本问题属于列举性问题,难度相对较低,只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经过简单理解归纳,即可得出政治

38、上是引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文学方面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表达了坚信自己力量的资产阶级的创业精神。 (3) 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的观点,本问题属于用史实论证历史观点的问题,难度相对较高,要注意分层论证,层层深入,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具体行文如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历史的变化 促成了启蒙运动的发生( 2分)经济上 ,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 ,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科学方面

39、,以实验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兴起;思想上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带来思想解放, “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 ,为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神权下的自我 文艺复兴;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神权下的自我 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制下的启蒙 启蒙运动 ( 10分)【历史 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 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

40、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 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 ,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而为人所弱,或分乱久矣。 全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 材料三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 忧虑强邻四逼,不

41、能容我从容图治也 破坏甚易,建设甚难,大火随风不知所底,其不至亡国者幸耳。 上述材料均选自康有为遗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经济、文化、军事方面说明日本新领导人对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的做法。举例说明日本 “为自己去掠夺 ”的史实( 4分) (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分) (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改革成效的因素有哪些?( 2分) 答案: (1)经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新经济。文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军事:仿效欧美建立了一支常备军,实行征兵制。影响:侵略朝鲜、中国。( 4分) (2)不

42、顾国情照搬西方政体;低估改革的困难,盲目乐观;缺乏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4分) ( 3)改革者的胆识、勇气;改革的策略;改革措施是否彻底;稳定的环境、国情等( 2分,答对两点即得 2分) 试题分析: (1) 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要求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文化、军事方面说明日本新领导人对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的做法。并举例说明日本 “为自己去掠夺 ”的史实,本问题属于说明性和列举性问题,难度相对较低,只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经过简单理解归纳,即可作答,如做法具体为经济方面

43、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新经济,文化方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军事方面仿效欧美建立了一支常备军,实行征兵制; “为自己去掠 夺 ”的史实为侵略朝鲜、中国。 (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要求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本问题属于理解归纳性问题,难度相对较高,解答过程中注意有效信息的把握,具体为不顾国情照搬西方政体,低估改革的困难,盲目乐观,缺乏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 ( 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

44、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回答影响改革成效的因素 有哪些,本问题属于综合归纳性问题,难度相当高,除了要综合上述材料,还要结合所学知识,并调动已有人文素养老保险作答,如改革者的胆识、勇气,改革的策略,改革措施是否彻底,稳定的环境、国情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维新 改革内容及认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 改革内容及认识 ( 10分)【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却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 列置州县。其大者为

45、都督腐,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剖,然声教所暨,皆逮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三 康熙皇帝曾说: “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 ”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 ”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5分

46、) (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帝对蒙古的基本政策及其民族政策的进步性。( 3分) ( 3)综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康熙的历史地位。( 2分) 答案: ( 1)做法:坚持民族平等;武力与怀柔并用;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 4分) 评价: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形成中华文明多元化局面。( 1分) ( 2)政策:乱则声讨,治则抚绥。( 1分)进步性: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 础;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分) ( 3)大唐盛世的奠基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2分) 试题分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

47、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要求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做法。并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本问题属于理解归纳性问题,难度相对较低,由材料即可提炼出做法如坚持民族平等,武力与怀柔并用,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评价如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形成中华文明多元化局面。 (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要求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帝对蒙古的基本政策及其民族政策的进步性。 本问题属于理解归纳性问题,难度相对较低,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即可提炼出政策为乱则声讨,治则抚绥;此进步性的问题为理解性问题,难度相当也较低,如进步性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等。 ( 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要求综 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康熙的历史地位。本问题属于综合归纳性问题,可结合所学知识,则难度一般,回答可概括为大唐盛世的奠基者、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