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西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3924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西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届江西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届江西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届江西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届江西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西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三 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钱穆国史大纲中谈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说: “ 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 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 王室 与政府逐步分离, 民众 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 ”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 A军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该制度打破了 “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 ”,削弱了贵族特权,使选官制度有了 “公开客观之标准 ”并结合史实可知,这一制度是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选拔人才的

2、标准,由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所以本题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察举制 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 “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 这类决策有很多。 ”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 革 ( )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取信息 “小商店一下子消失 ”“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 ”,可以看出其措施具有绝对性和政策

3、的随意性。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 “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对 “时代 ”理解正确的是( ) A造成了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 C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D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最终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元的崛起,标志着美国建立了经济霸主地位,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的主要是美苏两极格局,是政治、军事方面的原因。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

4、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合作 下表是 19331939 年美国颁布的部分法律 时间 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 1933年 紧急银行救济法 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权力,只允许联邦储备体系中健全的银行向财政部领取执照而重新开业 1933年 联邦证券法 政府第一次出面对股票和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调节,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证券发行与交易的管理与监督 1934年 证券交易法 1935年 存款保险法 成立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保护个人存款 1935年 社会保障法 规定对老年和失业者实行保险制度 1939年 民用航空法 国家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干预与调节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B美国相对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立法工作更加全面 C大量经济法的出现说明美国经济纠纷增多 D二战前夕美国国民经济逐渐转入战争轨道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表格信息准确获取能力。从表中 “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权力 ”“政府第一次出面对股票和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调节 ”“国家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干预与调节 ”等可以看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作用越来越大,反映了美国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 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

6、、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 1874年被解散。纵观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亡史,导致其被解散的 主要原因是 ( )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其不合时代潮流 C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英国政府矛盾尖锐 D英国殖民霸权的衰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 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 1874年被解散 ”提供的时间节点不难看出其成立适应了英国积极殖民扩张的要求,但到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工业革命的扩张使殖民公司失去存在的必要性。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的

7、开辟 、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某位学者写道: “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 ”该学者谈到的历史事件( ) A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B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C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 “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 ”“开始反思以往落后的神学世界,同时勇敢地开始探索新世界 ”等信息可知,这一事件是文艺复兴运动,根据所学知识

8、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背景 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 “总领事 ”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退回。这表明( )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 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据材料信息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信息是 “国民党政府时代的美国驻华总领事的信件被新中国外交部退回 ”,这从本质上表明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故选 B项。

9、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 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 ( ) 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 20周年 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50周年 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 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1枚小型张 :和平与正义 A.突出了中共在抗战的地位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D.强调

10、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表格信息的获取能力。从表中可以看出, 20周年的纪念邮票主要体现了中共和人民在抗战的作用; 50周年的纪念邮票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 60周年的纪念邮票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战的影响 1923年中共 “三大 ”指出: “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 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以组织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C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11、D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体现了中共已经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的重要作用。材料中的时间是 1923年中共三大, 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D项错误的; A项不符合材料要求。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共三大 严复晚年说: “垂老亲见 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 利己杀人,寡廉鲜耻 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这表明严复( ) A抛弃了进化论思想 B认识到了西方文明的本质 C欲从传统思想中寻找 价值 D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

12、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得出,晚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学习西方思想,追求强国梦想,原本以为中国人也会像西方人那样,具有生存竞争的实力,打造出一个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然而,欧洲惨绝人寰的悲剧,使得知识分子们如梦初醒,意识到西方先进文明也并非万能,开始重新思考文明的趋向,重新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严复 明清时期,赣南地方志中频繁出现关于 “盗 ”、 “贼 ”的记载,官府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镇压或 招抚,其最终目的都是化 “贼 ”为 “民 ”。这表明,当时朝廷( ) A增加户口以保证赋役征派 B意在加强君主专制 C中央集权呈现

13、出弱化趋势 C力图保护小农经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 “官府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镇压或招抚,其最终目的都是化 “贼 ”为 “民 ”可以看出当时的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户口以保证赋役征派。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赋役征派 据宋史 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 ,这表明当时 ( ) 路(行政单位) 贡绢州数 该路州数 贡绢州所占比例 河北东西路 29 38 76 3% 京东东西路 12 19 63 2% 京畿、京西北路 8 11 72 7% 小计 49 68 72 1%(占全国总州数的21%) 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14、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对表格信息的获取能力。从表格可以得出,表格只说明了贡绢州的所占比例,没有体现贡绢所占比例,故 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不出 “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故 B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华北地区早就有丝织业,故 D项排除。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丝织业 综合题 ( 25分)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15、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8234次 36.2%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20.5% 财富观念 利、财、富 5395次 23.8%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次 19.5% 摘自李振宏两汉社会观念研究 一种基于数据统计的考查 ( 1)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两汉时期上述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8分) 材料二 魏源在海国图志的附录中强调 “中国生齿之繁,无国可比,固为东方人主 ”1865 年清政府总理衙门编纂万国公法,给中国带来了国际秩序的崭新图景和国际交往基本原则,所展示的 “世界秩序观 ”,将中国放在了与世界诸国平等的位置上。甲午战后,在进

16、化论观念的影响下,维新人士指出 “强者为刀俎,弱者为鱼肉 ”,于是,自由、平等、立宪等一切西方有价值的东西统统成为他们拿来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而这种民族意识的萌生正与世界意识的增进密不可分。 贾小叶 19世纪中后期国人理势观念的变迁与世界意识的增强 ( 2)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对 “世界意识 ”的认识历程。( 3分)结合史实论述这一认识对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中国带来哪些重大影响?( 4分) 材料三 下表体现了建国后的户口制度变化 时间 户口制度具体规定 1958年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 “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或学校的录用证明 1984年 国务院出台关于农

17、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 ”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或在乡镇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户口。 1990年 “农转非 ”政策放开,全国出现了大量集中性办理城镇户口的现象。 ( 3)据表格概括建国后户口制度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10分) 答案:( 1)主要因素:汉代儒家思想确立了正统地位;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或国力的强盛);社会贫富分化。( 8分) ( 2) 19世纪中期:以中国中心观为主; 19世纪 60年代:逐渐放弃天朝观念,主张与世界各国平等往来; 19落纪末 20世纪初:认

18、识到世界意识中的 “弱肉强食 ”,借助西方先进思想增强国力。( 3分) 影响:维新派倡导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推动了戊戌变法,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4分) ( 3)趋势:由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到逐渐放宽。( 2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兴起;城镇化进程加快;政府政策的引导(或市场经济繁荣;经济发展模式变化;城市就业容纳能力增 强)( 8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影响观念的因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三个方面来考虑。思想上,汉代儒家思想确立了正统地

19、位;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完善;经济上,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或国力的强盛);社会贫富分化。 (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 “魏源在海国图志的附录中强调 “中国生齿之繁,无国可比,固为东方人主 ”“1865年清政府总理衙门编纂万国公法 ”“甲午战后,在进化论观念的影响下,维新人士指出 “强者为刀俎,弱者为鱼肉 ”中可以概括近代中国对 “世界意识 ”的认识历程。第二小问要注意时间限定。 (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 “1958年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或学校的录用证明 ”“1984年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或在乡镇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

20、准予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户口 ”“1990年 “农转非 ”政策放开 ”中可以得出建国后户口制度逐渐放松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一变化的原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学习 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户口的改变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户口的改变的原因 (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表格包含了丰富的纵向信息和横向信息。 表一 19131985 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对比表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0 4 17 17 6 1

21、. 7 美国 33 20 53 9 6. 7 3. 5 表二 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 GDP的百分比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法国 8. 9% 23. 2% 38. 8% 英国 13. 3% 28. 8% 41. 5% 美国 8. 0% 19. 8% 31. 1% 阅读以上两个表格,至少提取两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信息一 :经济危机之前,英国进口税率低,甚至实行零关税。( 3 分) 说明 :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竞争力增强,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降低关税壁垒。( 3分) 信息二 :美国变化 :高 -一低。( 3分) 说明 :美国经济实力提高

22、;倡导自由贸易。( 3分) 信息三 :经挤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3分)。 说明 :经济危机对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各国为保护本国市场,缓解经济危机,纷纷采取提高关税的政策,引发激烈的贸易战、关税战。( 3分) 信息四 :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干预的力度。( 3分) 说明 :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的新模式,以渡过危机,政府职能扩大,财政开支增加。( 3分)(答对以上任意两个信息及说明得满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在获取图片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迁移、融

23、合有关的史实和信息,根据题目的要求 “以世界眼光观察和理解 ”这些图片,并 “必须联系世界史内容进行论证 ”。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加强国家干预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这一生财之道既经开辟,政府就不愿意继续铸造铜钱,以免和法币(大明宝钞)发生竞争。 ”但洪武 皇帝一味凭借皇权和利刃大量发行宝钞,其结果是宝钞最后变成废纸。宝钞不能作为承载经济发展的货币, “再度感到铸钱的必要,但许多问题又随之产生。官方没有充分的现金收入,只能少量鼓铸,而所铸成的铜钱又欠美观和整饬,其后果只能为私铸大开方便之门 ”。 黄仁宇万

24、历十五年 材料二 1935年 11月 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施行法币布告(节选) 一、自本年 11月 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 四、凡银钱行 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类者,应自 11月 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除银本位币按照面额兑换法币外,其余银类,各依其实含纯银数量兑换。 六、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

25、朝纸钞发行带来的后果。( 4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政策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9分)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货币发行的认 识。( 2分) 答案:( 1)后果:明政府纸钞信用降低;为私铸铜钱开了方便之门。( 4分,若答出 “使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亦可给分) ( 2)政策内容:集中钞票发行权;废除银本位制;法币与外汇挂钩。( 3分) 积极作用:法币改革加速了中国货币体系现代化,有利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有一定积极作用。( 6分) 认识:货币的发行直接关系国计民生,适时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

26、和社会的发展,等等。( 2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 依据材料中 “大量发行宝钞 ”、 “ 宝钞最后变成废纸 ”、 “ 铜钱又欠美观和整饬 ”等处可以看出当时宝钞发行的主要后果是:政府大量发行纸钞,从而导致信用降低;政府所铸铜钱质地不好,又为私铸铜钱开了方便之门。 根据材料二中 “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 ”、 “ 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 ”、 “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几处信息将改革内容概括为:集中钞票发行权;废除银本位制;法币与外汇挂钩。积极作用则可以联系改革前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史实表述为加速了中国货币体系现代化,有利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中国的对外

27、贸易发展,对防止白银外流 ,稳定金融市场等方面;第三问谈认识,则属于主观开放性试题,只要紧扣材料,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币制改革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十六节 如选举会长,所投票共得十九:壬君得票十,丙君得票七,乙君得票二,此为壬君得大多数为当选。倘壬君所得少于十票,则为不当选,必当再投票。 二十五节 会长 凭议则及会章以率众,引导之而不驱策之,至达目的而已。 五十节 一、非待所有会员轮流讲毕之后,一人不能讲二回。二、一人所讲,不能过五分钟 之久。 一百四十五节 少数之报告。此为不同意者之报告,读于正式

28、报告之后,而不能与正式报告同效力,会众可以不理者也。但若其确有见地,则可以之代多数之报告耳。 材料二 中华民族, 未能先我东邻而改造一富强之国家者,其故何也?人心涣散,民力不凝结也。 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始。而欲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又非从集会不为功。是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 均引自孙中山民权初步( 1917年 2月) ( 1)民权初步是一本叙述集会程序与规则的小册子。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所叙述的集会程序与规则 体现的民主原则。( 8分) ( 2)结合时代背景和材料二,简要评述孙中山撰写民权初步的用意。( 7分) 答案:( 1)权力在民主程序中产生并受限制;遵守规则;

29、平等公正;服从多数;尊重少数。( 8分) ( 2)民国初年,民主政治屡遭破坏;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孙中山撰写民权初步的用意在于教国民正确使用民权,提高民众凝聚力,富强国家,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 7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从材料 “倘壬君所得少于十票,则为不当选,必当再投票 ”“非待所有会员轮流讲毕之后,一人不能讲二回 ”“少数之报 告 ”中可以得出答案:权力在民主程序中产生并受限制;遵守规则;平等公正;服从多数;尊重少数。 (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 “是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 ”“人心涣散,民力不凝结也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孙中山撰写民权初步的用意:民国初年,民主政治屡遭破坏;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孙中山撰写民权初步的用意在于教国民正确使用民权,提高民众凝聚力,富强国家,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