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河北省名校名师俱乐部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周王朝的大小官职,有很多是世代相承的,这样就形成了 “世卿世禄 ”的局面。同时,还出现了不少以官职为氏号的家族,占有大量地产。这体现出 A西周政治统一和经济统一相结合 B政治集权和经济集权并重 C周代政治受血缘关系影响很大 D周王在全国建立宗法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较易。周朝立国后,为了巩固自己家族王朝的统治,根据宗法制度的宗支原则与分封制度相结合,将其既得利益,按照等级分配给各个姬氏家族和一些相关功臣。题干中 “世代相承、世卿世禄, ”体现的就是宗法血缘的作用,所以
2、C正确。 A错在统一上; B错在集权上; D中在全国推行的是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所以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1989年初,有人在全国人大通过行政诉讼法草案时说: “如果公民可以告政府,政府还有什么权威? ”出现此现象说 明 A民主建设阻力重重 B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 D公民的民主权利无法保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行政诉讼法是为了让老百姓的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而制定的,是让百姓监督政府机关的。由题干可是是在通过该法是有人持发对通过的意见,可见民主建设的进程不是一帆风顺,是有阻力的, A正确
3、; B没涉及依法治国的问题; C没涉及人大制度本省问题,说得是人大职能; D表述绝对化了。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民主进程 1959年,茹志娟创作的高高的白杨树富有人情味和人性色彩,写法上文笔细腻,清新明快,切人角度小,细节丰富传神,人物形象鲜明感人,但因被人指责没有描写 “英雄人物 ”而遭多方批判。此类事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文艺批评的政治色彩逐渐浓厚 B新中国文化事业万象更新 C新中国的文艺成就被完全抹杀 D文艺战线出现勃勃生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 “但因被人指责没有描写 “英雄人物 ”而遭多方批判。
4、”可知 A正确; BD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 C表述绝对化。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 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文化大革命 ” 文革背景 由下面的美加墨三国国民生产总值比例饼状图可以看出,北美自由贸易区 A三国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B以美国为主导的特点明显 C从经济联盟过渡到政治联盟 D基本社会制度存在很大差异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做图表题坚持的原则就是在图表中能直观反映出来的信息才可以入选,如果直观看不出来的不能选,本题美国所占比例最大,可知 B正确; ACD都不能从图中看出。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
5、团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 法国陆军部曾在战争期间为了宣传的需要,成立了陆军电影处,调集一批摄影师,拍摄战争新闻片和纪录片,发行电影新闻周报战争纪事。法国这样做 A表明法国科技促进了电影发展 B说明电影是记录历史的新手段 C反映电影是文化的载体与媒介 D目的是用电影配合国家的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 “为了宣传的需要 ”可知拍摄战争新闻片和纪录片是为了国家政治的需要,所以 D正确; ABC本身表述正确,但不是题干的目的。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电影 1918年,桂、滇各系地方军阀控制广州的非常国会,改组护法政府,孙中山被架空。 1
6、922年,陈炯明炮击总统府后,孙中山化装离粤,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转变 A是国民大革命发展的结果 B有利于三民主义产生 C源于曲折的革命经验总结 D促进了共产主义思想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本题考查两次护法运动的失败。由题干第一次护法北架 空,第二次陈炯明叛变,后来孙中山思想才转变,即依靠军阀是不可能的。 所以思想的转变时源于一次次失败教训的总结反思, C正确; A的时间是 1924-1927、 7还没发生; B三民主义已经产生了当时; D不符合孙中山。 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亚洲觉醒
7、”的先驱 孙中山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 “专制政体利于官,利于外人耳。利于官者,借压力以剥削百姓,利于外人者,借官力以压迫百姓。 ”这反映了郑观应主张 A发展中国的民族工商业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C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 D实行欧美的重商主义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郑观应于 1894年写了盛世危言 , 题干内容是对清政府政治体制的抨击。郑观应作为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引进西方民主制度,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经济上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以商立国;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所以 C正确; ABD不是题干反映的政治内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
8、想 早期维新思想 早在 13世纪,英国即产生了议会,并获得了批准赋税和颁布法令的权力。议会权力在英国王权强大的时候不断反抗并扩大,直到光荣革命后才得以彻底限制了王权。这些史实说明 A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经济发展 B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代议制 C 13世纪后英国议会权力逐渐超过王权 D限制王权是革命前英国议会的传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 A、 B材料没体现;通过题干 “直到光荣革命后才得以彻底限制了王权 ”,排除 C;通过题干 “早在 13世纪,英国即产生了议会,并获得了 批准赋税和颁布法令的权力 ”,可知 D正确。 考点:
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议会限制王权 古希腊直接民主政治制度下,政治家必须具备很强的演说能力,出现了教授修辞学、论辩术和从政知识的哲学家,形成了 “智者学派 ”。由此可见,与 “智者学派 ”产生密切相关的是,希腊 A公民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B城邦民主政治的繁荣 C曲折的临海地理环境影响 D城邦频繁的对外军事斗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根据题干中 “古希腊直接民主政治制度下 ” “出现了教授修辞学、论辩术和从政知识的哲学家 ”,可见政治家具备该素质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即参与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制度,所以 B正确; AC
10、D与题干无关。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古希腊直接民主政治制度 清代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作者通过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此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这部作品 A抨击了明清时期僵化的科举考试制度 B讲述的文人故事贴合社会,发人深省 C表明中华民族向来有尊敬士人的传统 D推崇统治者所认可的儒家学说和精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根据题干 “作者通过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
11、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 ”的描述,可知 A 正确;BCD材料没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讽刺文学儒林外史 阅读宋代耕地面积与税收情况,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项目 总耕地面积 农业税 各级商业税 996年 312万顷 1249万两 2210万两 1021年 525万顷 2321万两 6389万两 A宋代是当时世界最富有的国家 B封建政府非常重视对外贸易 C经济的发展是政治稳定的基础 D商业在国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看题干中最后一个项目 “各级商业税 ”的数目比前一个项目
12、“农业税 ”的比较,商业税比农业税的数目大,尤其是 1021年的数目更是大很多,可见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商业在国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 D正确; ABC图表反映不出来。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商业发展 庄子 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革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 “先生怎如此潦倒啊? ”庄子纠正道: “是贫穷,不是潦倒。 ”在此,庄子 A强调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B阐发的根本问题是修身养性 C主张建立统一的法治国家 D认为治国要以仁义和道德为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原文是 “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
13、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 ;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 ”强调道德标准,所以 B正确; A是明清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的主张; C是黄宗羲的观点; D是儒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庄子的思想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7年 3月克莱顿就提出过一份备忘录,建议美国立即行动起来,担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填补西欧的权力真空。二战后初期美国人认为,欧洲必须具备自己的运输能力。为此克莱顿建议美国将战后过剩船只出售给法国、意大利和其他欧洲海商国家,将它们的商船恢复到 战前水平。克莱顿还说: “我们的资源和生
14、产能力足以(向欧洲)提供其所需的所有帮助。问题是我们要组织好我们的财政政策和国内消费,这样就能从我们庞大的生产中拿出足够的过剩必需品,通过税收而不是增加债务,征购这些过剩产品。 ” 整理自克莱顿与马歇尔计划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后美国 “担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 ”的原因有哪些?( 8分) ( 2)材料中欧洲面临的问题是通过什么方案解决的?美国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7分) 答案: ( 1)原因: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大伤;苏联成 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8分) ( 2)方案:美国对西欧国家实施 “马歇尔计划
15、”。( 2分)目的:美国对西欧资本输出和扩张;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每点 2分,答出三点给 5分) 试题分析:( 1)原因分析可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最根本原因源于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成为头号军事强国,企图建立世界霸权;客观原因是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实力削弱;而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实施了 “马歇尔计划 ”。目的包括经济目的和政治目的,经济目的是通过资本 输出帮助欧洲经济复苏,政治目的是通过经济控制欧洲,一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进而稳定整个的资本主义世界。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和马歇尔
16、计划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凡个人权利无切实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人权宣言 ( 1)概括材料中人权宣言的观点。( 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人权宣言。( 7分) 答案: ( 1)观点:保证人权能够防止政府腐败;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没有民主的社会无法保证宪法实施;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8分) ( 2)评
17、价: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采用 18世纪的启蒙学说和自然权论;肯定了言论、 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原则;对世界民主发展有重要意义。(每点 2分,任答四点得 7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中 “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 ”可知可以防止腐败;材料中可知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由 “凡个人权利无切实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可知民主是宪法实施的保障。( 2)评价可以分对法国和对世界两个方面。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利用了启蒙运动的学说,阐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以及三权分立和法律面前人人
18、平等等原则;对世界 而言,影响了其他国家的革命斗争。 考点: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有为利用经学、创立孔教是维新变法策略上十分有效的一环,取道孔教是方便法门。 “必须从传统的封建学说中去寻找武器 ”, “用传统来反传统 ”;“只有利用孔子的威信,只能打着孔子的旗号,才能发出改革时政的呼声 ”。 维新变法中康有为的创教努力及其影响 材料二 维新运动不像洋务运动那样维护封建主义,而是要走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显然维新运动不是洋务运动的翻版,而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改革运 动。如果说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维新运动则
19、是自觉地全面推进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新阶段。维新运动强虽然和洋务运动 祥,都以失败而告终,但维新运动却是民族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起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作用,比之洋务运动,则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清末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及辛亥革命之比较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如何看待传统儒学思想?( 6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并简评洋务运动。( 9分) 答案: ( 1)维新派大多是中国 传统知识分子出身,在接受了新思想之后,希望利用传统儒学来反对守旧思想,希望借助改革儒学来达到改良政治的目的。( 6分) ( 2)相同点:都是近代中国
20、发生的试图改变清朝落后现状的事件。( 3分) 简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6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的 “必须从传统的封建学说中去寻找武器 ”, “用传统来反传统 ”; “只有利用孔子的威信,只能打着孔子的旗号,才能发出改革时政的呼声 ”。可以得出维新派希望借助改革儒学来达到改良 政治的目的。( 2)关于相同点都是中国人救亡图存的试图改变落后面貌的改革事件。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一方面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两一方面民用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也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1、。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 19世纪中期的上海县城和租界图 图二 20世纪初期的上海地铁规划图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一和图二中上海政治和经济的变迁加以说明。 答案:示例一:信息:上海由一个列强侵略中国的堡垒变成了一个繁荣发达的城市。( 3分) 说明: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被列强盘踞;新中国成立后在民族独立的前提下实现了繁荣昌盛。( 3分) 示例二:信息:由市区地铁规划可见上海城区面积大大增加。( 3分) 说明:近代以来,上海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22、;20世纪 90年代之后浦东地区开发速度加快。( 3分) 示例三:信息: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3分)说明: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升,上海的地铁四通八达。( 3分)(任答两组示例或者其他言之有理均可)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图示的能力。注意审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政治和经济的变迁并加以说明。由租借到地铁规划图,反映了政治上国家主权的变化,即由一个被列强侵略的城市变成了一个繁荣发达的城市。说明国家之前是被迫开放为口岸,现在是积极发展。经济方面的变迁可考虑基础设施的改善,说明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等因素,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
23、初步形成 上海的发展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的电话并没有拨号盘,所有的通话都是通过接线员进行,由接线员将通话人接上正 确的线路。拨号盘始于 20世纪初,当时马萨诸塞州流行麻疹,一位内科医生因担心一旦接线员病倒造成全城电话瘫痪而提起的。电话发明后的几十年里,围绕着电话的经营、技术等问题,大量的专利被申请,干电池的应用缩小了电话的体积,装载线圈的应用减少了长距离传输的信号损失。 1906年, Lee De发明了电子试管,它的扩音功能领导了电话服务的方向。后来贝尔屯话实验室据此制成了电子三极管,这项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948 年 7 月 1 日,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
24、晶体管。这不仅仅对于电话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 。其后几十年里,又有大量新技术出现,例如集成电路的生产和光纤的应用,这些都对通信系统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中国在 20世纪 70年代,部分区县还在使用干电池为动力,没有拨号盘的手摇电话机。 摘编自电话的故事等 材料二 高昂的国际电话费往往令商家苦恼万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网络电话似乎是其中的答案:。然而,须注意的是,国际网络电话的可靠性往往较低,而且面临诸多的法律问题。 “国际网络电话 ”是一种透过国际互联网络传输信息的电信服务,一切在电话线上可完成的电信工作,如电话、传真、留言信箱及手写白板等 ,国际网
25、络电话都可一一办到。 互联网电话 发展之路尚漫漫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话出现的相关时代背景,并简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外电话技术的发展。( 12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互联网电话的特点。( 8分) ( 3)根据以上材料中关于电话发展的历史,分析电话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分) 答案: ( 1)背景: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世界各地交流进一步加深。( 6分) 简述:世界电话领域先后出现了拨号盘、干电池、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光纤等大量技术;中国电话技术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数十年。( 6分) ( 2)特点:通讯费用低廉;方便快捷;可靠性
26、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8分) ( 3)影响: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使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加广阔;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5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一种的时间 “20世纪初, ”“1948年 7月 1日, ”不难判断跟第二次工业革 命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当然电话的发明密切了各地的联系,所以它的出现本身是各地联系交流的需要的结果。关于中外电话技术的发展问题,材料中找出即可,拨号盘始于20世纪初 -干电池的应用 -电子试管 -电子三极管 -晶体管 -集成电路的生产和光纤的应用
27、, “不过中国在 20世纪 70年代,部分区县还在使用干电池为动力,没有拨号盘的手摇电话机。 ”,可见中国落后于世界。 ( 2)根据材料二可知原来电话费昂贵,国际网络电话的可靠性往往较低,而且面临诸多的法律问题。总之不方便。那么互联网电话都克服了这些缺点,可知国际互 联网的优点是通讯费用低廉;方便快捷;可靠性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3)回答影响注意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首先是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联系更加快捷便利;其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甚至思想观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电话的发展 ( 15分)中外历
28、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60年冬天,各地方有计划、有领导地开放了农村集市贸易,这对于促进农副业生产发展,活跃农村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现在,各地方正在根据这一段时间的经验,加强对农村集市 贸易的管理。 1961年,许多地方又恢复了农村中的供销合作社。 1961年,在城市中,国营商业除了平价供应的商品以外,开始出售糖果、糕点等少数几种高价商品。这是在物资不足、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之间差额过大的情况下的一种临时性措施。 随着经济各部门调整工作的逐步展开,我们对教育、科学和其他文化事业也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适当地降低了它们的发展指标。 1961 年周恩来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和当前任务 ( 1)根据材料并结合
29、所学知识,分析周恩来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 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的经济 思想。( 6分) 答案: ( 1)背景:中国在 20世纪 50年代末期发动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国民经济出现倒退局面;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党和政府开始了纠正 “左 ”倾错误的行动; 60年代初期经济逐渐恢复。(每点 2分,任答五点给 9分) ( 2)思想:发展经济要尊重客观规律;要允许商品贸易;要稳步前进,不能贪多求快。( 6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中的时间 60和 61,可判断背景: 20世纪 50年代末期发动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泛滥再加上又遇自然灾害和苏联逼债导致国民经 济严重比例失调,出现倒退现象; 60年冬天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提出 8字方针,到 65年经济基本好转。( 2)根据材料中那个 “有领导地开放了农村集市贸易,这对于促进农副业生产发展,活跃农村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 ”可见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允许商品买卖;根据材料 “逐步展开,必要的调整,适当地降低了它们的发展指标等表述 ”可见是要求稳步前进,不要求快。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经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