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海南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上期质监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3949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海南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上期质监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海南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上期质监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海南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上期质监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海南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上期质监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海南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上期质监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海南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上期质监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主要表明 A重农思想影响工商业发展 B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 C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考查的是宗法制。宗法制讲究的是血缘,而材料中的儿子和族人都存在着血缘关系,可见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 1912年给中国人最

2、大的感受 ”,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孙中山听到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给列宁发去了贺电。贺电中说: “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这反映了 A孙中山向俄国学习的强烈愿望 B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

3、农工三大政策 C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新的道路 D孙中山决定走俄国革命的道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孙中山对俄国革命的敬意和表达团结一致的愿望。这反映了孙中山向俄国学习的强烈愿望,所 以答案:选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基础,所以 B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并没有讲到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新的道路和决定走俄国革命的道路,所以排除 C、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孙中山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态度 表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贷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4、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1880 24.9 5.5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该表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表格中棉布、金属和矿物的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机械由无到有,且呈上升的趋势。这说明了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资

5、本主义的发展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 “元旦 ”, 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 1月 1日为 “元旦 ”。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 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于辛亥革命后在 1912年开始采用公历,但用中华民国纪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历,也就是阳历。 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节日 春节,中国现在既用公历,也保存农历,这既保存了中国传统的 节日,也能和世界接轨。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

6、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纪年 “公永和 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 ”由材料可知,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公永和 ”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 “各项机械 意、法 ”“ 人才 意 ”“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 国外市场 ”可知, “公永和 ”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所以答案:选 C。光绪八年到十三年

7、即是 18821887 年。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期间工业发展情况 红军长征时期曾流行过很多的歌谣。有一首打双草鞋送红军写道: “打双草鞋送红军、表我干人一片心。亲人穿起翻山岭,长征北上打敌人。 ”这首歌谣反映出 A红军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B国民党军队的腐朽无能 C红军与百姓间的鱼水情深 D国民政府已经不得人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这首诗表达的是百姓对红军的支持,反映出了红军与百姓间的鱼水情深。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长征 1949年 10月,面

8、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 “时间开始了 ”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 “开国的绝唱 ”。 “时间开始了 ”是指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以排除 A、 D;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 C。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所以答案:选 B。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下图为 1947年法国共产党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张贴的一张宣传画,其所表明思想是 “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 ”。其所说的欧 洲分裂应是 A由于援助数额的差别,会造成受援助国之间的矛盾 B扶植和控制西欧,使之与苏联及东民主欧国家对抗 C制造英国与法国之间的矛盾,以便美国操纵控制欧洲 D通过援助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制造国家分裂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重建计划最初于 1947年 7月在一个由欧洲各个国家普遍参加的会议上被提出。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

10、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故意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东欧各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所说的欧洲分裂是扶植和控制西欧,使之与苏联及东民主欧国家对抗,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 2007年 12月底,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问中国期间,特意去山东曲阜参观,并作了以下题词。这一题词的深刻寓意是: A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 B日本人民特别崇拜中华文明 C中国的儒家文化在今天仍然是维系中日关系的基础 D中日两国人民要继承友好交流传统,促进两国关系的新发展 答案: D

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温故而知新 ”出自论语。历史走到今天,在温故中知新似乎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新,仅从过去历史中寻找是不够的;新,更需要我们用智慧和眼界去创造。福田康夫巧妙地替换了一个字,却赋予了孔子的名言以全新的时代意义。这也蕴含着中日两国人民要继承友好交流传统,促进两国关系的新发展。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关系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 , “伙伴关系 ”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 “碰撞中磨合 ”、 “竞争中协调 ”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A表

12、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体现了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D反映出各主权国家因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政治新秩序正在形成中, A选项太绝对,排除;材料并没有涉及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排除 B;国与国之间交往最高准则是国家利益,因此各国利益 很难趋同化,所以排除 C。材料所反映的是各主权国家因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国际局势 认真阅读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13、(引自上海研究资料 )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马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 1889年数字系 3天平均所得, 1926年数字则是 2天平均所得 该表不能反映近代上海 A.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B.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C.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D.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可以看出,马车、轿子、马作为交通工具的职能逐渐减少,而增加了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和有轨汽车。这说

14、明交通工具种类增加,且日益近代化,公共交通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不能说明中国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中国重工业发展非常薄弱。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工具的发展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天王临朝时,只有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几个王可以进见,其他官员都排列在大门内,按照仪式跪拜,呼喊 “万岁 ”,这些表明 A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封建化趋势 B太平天国政权已转为封建政权 C清朝用封建思想腐蚀太平天国 D洪秀全已经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代理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 “只有 进见 ”“排列 按照 呼喊 ”可知,太平天国政权

15、具有封建化趋势,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 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春秋笔法 ”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甲午战争 D义和团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 ”可知,符合这一概念只有 A。鸦片战争表明这场战争的原因、性质。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

16、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考古学家在对我国某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以下两件农具 (经技术测定,这两件农具均为同一时期遗存下来的物品 )。此遗址最早是 A西周 B三国 C唐朝 D北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农业灌溉,曲辕犁处在唐代,因此此遗迹应以出现最晚出现的曲辕犁的时间为主,即是唐朝,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生产工具 元朝赵天麟 说: “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 A拓宽选官渠道,扩

17、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 “维持 众建 有 而无 可谓于 ” 等关键信息可知,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 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 “榜下捉婿 ”的风气,反映了 A宋代实行农工商皆本的政策 B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C宋代士人的政治地位的提高 D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榜下捉婿 ”是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即

18、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简直就是抢,坊间便称其 “捉婿 ”,宋人笔记对 “榜下捉婿 ”多有涉及。这种近似金钱交易的 “捉婿 ”蕴涵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它说明宋时经济崛起,富裕起来的平民阶层渴望跨入上层社会。这也反映了宋代商人政治地 位的提高。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人地位的变化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可见,明朝内阁 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

19、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明朝的内阁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这说明了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朝内阁制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 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

20、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出现了 “工场主 ”,这说明了当时出现了雇佣关系,而中国在明朝中后期在苏杭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并且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 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材料中的 “我 ”处于哪一政体之内 A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C法国的共

21、和政体 D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总统与议会、议会与内阁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材料中的 “我 ”应该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总统制与责任内阁制 西方国家的 “三权分立 ”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 “锤子、剪刀、布 ”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

22、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锤子、剪刀、布 ”是一种单向的关系,而西方国家的 “三权分立 ”除了分权之外,还存在着制约关系。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三权 分立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 “我们所说的 工业文明 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 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

23、断相互吸收、融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 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 ”“ 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等可知,布罗代尔强调的是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所以答案: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文明 17世纪时,荷兰所属东印度公司雇用著名的印刷业家族,为公司绘制航海地图。绘图人员受雇后,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图上的信息外流。此做法最主要是考虑到 A战争因素 B文化因素 C商业因素 D外交因素 答案: C 试 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7世纪时

24、,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商业资本发达,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荷兰人因此有 “海上马车夫 ”之称。当时,在荷兰政府支持下,一些资金雄厚的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积极参与殖民争夺,很快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所以材料的做法主要考虑的是商业因素。所以答案:选 C。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荷兰 阅读下列不同时代生产发展速度的数据表,它深刻的揭示出 时代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时代 生产力发展的平均速度 每万年提高 1% 每百年提高 4% 每年提高 3%左右 每年提高10%左右 A人类文

25、明分成四个阶段 B社会生产力匀速上升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生产发展存在平均速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表格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很缓慢;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时代,生产力获得迅速的发展。因此通过这一比较,它深刻的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 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 “异化 ” 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

26、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的自由资本 主义在十九世纪遭到了困境,出现了 “异化 ”。这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所以答案:选 B。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综合题 ( 11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祖开国之初,惩元季贪冒,重绳赃吏。揭诸司犯法者于申明亭,以示戒。 ” 摘自明史刑法志 “凡官吏受财者

27、,计赃科断。 ”“风宪官吏受财及于所按治去处求索借贷人财物,若卖买多取价利及受馈送之类,各加其余官吏罪二等。 ” 摘自明律 职制律 “凡牧民之 官失于抚字,非法行事,激变良民,因而聚众反叛,失陷城池者,斩。 ” 摘自明律 兵律 “山东布政使储蜒、张海,按察使刘本等坐纵盗诛。 ” 摘自明史 成祖本纪 材料二:朱元璋说: “从前我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里恨透了。如今要严立法禁,凡遇官吏贪污蠢害百姓的,决不宽恕。 ” 摘自明太祖实录 ( 1)材料一反映出明初吏治有何特点?其目的是什么?( 8分) ( 2.)材料一、二反映了朱元璋的思想认识是什么?

28、其吏治措施有何积极作用?( 3分) 答案:( 1)特点:明初统治者注重用法律制度重惩赃吏;对执法犯法的官员加重其刑事责任;注重用严厉的刑法惩治擅权失职之人。( 6分)目的是要督促百官忠于职守,维护和提高封建国家官僚机构的统治效能。( 2分) ( 2)朱元璋认识到封建官吏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会危及政权的巩固,应当严惩。( 2分)积极作用是在一定限度内缓和社会的矛盾,促进社会安定。( 1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可直接概况出明初吏治的特点,即是明初统治者注重用法律制度重惩赃吏;对执法犯法的官员加重其刑事责任;注重用严厉的刑法惩治擅权失职之人。而目的是要督促百官忠于职守,维护和提高封建国家官僚机构

29、的统治效能。 材料 “如今要严立法禁,凡遇官吏贪污蠢害百姓的,决不宽恕 ”可看出,朱元璋认识到封建官吏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会危及政权的巩固,应当严惩。其吏治措施积极作用是在一定限度内缓和社会的矛盾,促进社会安定。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朝吏治 (14分 )二战后在美苏两极格局笼罩之下,西欧国家开始 走向联合, 1951年法德等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始探索一体化道路。而法德和解被誉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西德的国家精英一般承认,原则上应赔偿纳粹暴政的受害者的物质损失、身体和精神损害以及无尽的伤害。 在过去的 20年中, “负面记忆 ”促进

30、了德国与其欧洲邻国的日益全面的和解。由于国际关系更替和冷战的结束,欧洲人已经承认他们对于纳粹和法西斯统治的责任,以及对占领时期的罪行和 1945年之后的歧视的责任。 民族记忆与欧洲记忆文化的诞生:二战后德国人与其邻人和解的曲折道路 材料二 阿登纳 (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认为, “即使在处在民族国家 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 ”。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 “普鲁士精神 ”,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 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 “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 论二战后阿莹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和邻国最

31、终实现全面和解的历史原因 (6分 ) (2) 根据材料二提炼阿登纳关于德法和解的观点并分析其作用。 (8分 ) 答案:答: (1)原因:政治精英的推动;德国对二战历史的 深刻反思;冷战的结束及国际关系更替。( 6分) ( 2)观点:德法和解拥有共同的文化和生活基础;和解应建立在民主政治之上;和解的主要途径应以经济合作为主。( 6分) 作用:推动了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和欧共体的产生。( 2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西德的国家精英 ”“ 原则上应赔偿纳粹暴政的受害者的物质损失、身体和精神损害以及无尽的伤害 ”“由于国际关系更替和冷战的结束,欧洲人已经承认 责任,以及 罪行和 责任。 ”可知,

32、德国和邻国最终实现全面和解的历史原因有政治精英的推动;德国对二战历史的深刻反思;冷战的结束及 国际关系更替。 ( 2)从材料 “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 共同一致 ”“反对极权 ”“经济领域 共同的利害关系 ”等关键信息可知阿登纳关于德法和解的观点即是德法和解拥有共同的文化和生活基础;和解应建立在民主政治之上;和解的主要途径应以经济合作为主。其作用推动了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和欧共体的产生,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发展。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 12分)英国对现代世界的先导作用是无可否定的,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从英国开始,是英国率先敲开了

33、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成 员 占全国人口 占国民收入 年 代 穷人数目 工业、金融 资产阶级等 2% 36 5% 1855年 85(万) 1856年 87(万) 普通群众 80% 40% 1863年 109(万) 1866年 130(万)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因无法控制犯罪及暴力事件而威胁到现政权的时代。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 1805年, 4605起; 1815年,7898起; 1825年, 14437起; 1835年, 20731起; 1842年达到

34、 31309起。在短短的 37后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 6倍多。在 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的工匠、农业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 17岁。 这些人大部分因可以医治的疾病而死,只是由于贫困而无法得到治疗。国民体质下降,在 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布尔战争爆发后,人们突然发现堂堂英国居然难以征集到足够的合格士兵。 材料三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 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 “流汗行业 ”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

35、对失法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 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 10小时; 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 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 ”疾病保险法 “、 ”意外工伤保险法法案 “、 ”老年及残疾保险法 “,保障工人的权益。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6分) ( 2)根据材料三,概括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6分) 答案:答: (1)问题:贫富悬殊;犯罪率高

36、,社会秩序混乱;疾病流行,国民体质下降。( 6分) ( 2)措施: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分,或保障工人权益,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给 1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 4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表格可以看出工业、金融资产阶级人口少,但是却占有国民收入的四成左右;而普通民众占有人口的大多数,只占有国民收入的四成;而穷人的数量不断增大。材料二讲的是犯罪、社会秩序、疾病、国民体质的相关情况。即是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问题是:贫富悬殊;犯罪率高,社会秩序混乱;疾病流行,国民体质下降。 材料 “英国 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

37、管理处 ”“法案授权成立一 个行业管理局 ”“国家保险法法案 ”“法国 1892年的法律 ”等关键信息可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是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或保障工人权益,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这些措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有利影响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 13分)近代开埠以来,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渗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推动了中国 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时尚变迁。阅读下列材

38、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 “遭雷殛 ”。 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 “赛月亮 ”, “颇便行人 ”;开始,市民 “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 ”,后来则 “通装水管,饮濯称便 ”。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 “不剪发不算革命 ”, “也不算时髦 ”。在服饰上, “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 ”,人们穿衣 “务趋自由平等 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

39、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材料三 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 “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 ”。 1918年 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 20世纪 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 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 1)材料一、二反映了近代中国人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 5分) ( 2)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新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

40、原因( 8分)。 答案:答:( 1)逐渐接受西方工业文明;剪发辫,易服饰;崇尚西方生活习俗( 3分)趋势: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或促进生活近代化,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分) ( 2)现象:妇女越来越多出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2分)原因:政治上,政府提倡妇女解放;经济上近代经济发展;思想上,随着新文化运动开展,妇女思想进一 步解放。( 6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可直接概况出,近代中国人观念的变化,即是逐渐接受西方工业文明;剪发辫,易服饰;崇尚西方生活习俗。反映了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或促进生活近代化,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材料三讲的是女子在银行、理发店、医疗、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的出现,这反映了妇女越来越多出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其原因在于政治上,政府提倡妇女解放;经济上近代经济发展;思想上,随着新文化运动开展,妇女思想进一步解放。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 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妇女地位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