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恩施高中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33952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湖北省恩施高中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届湖北省恩施高中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届湖北省恩施高中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届湖北省恩施高中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届湖北省恩施高中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湖北省恩施高中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 丧服 传: “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 ”, “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 ”;又如礼记 曲礼: “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 C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祭祀)受宗法力量支配 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错误,西周早期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实行的鼎盛时期,西周后期开始受到破坏; 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嫡长

2、子继承制的内容; C项正确,材料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分析了宗法制在社会中的影响;故选 C。D项错误,材料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局势 “脱胎换骨 ”。 “脱胎换骨 ”的含义是指 A接受 “关贸总协定 ” B欧洲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C已经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D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个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 ”可知,欧盟的建立,由经济

3、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D项正确;欧盟建立前已接受关贸总协定, A项排除;欧盟是一个经济区域集团,是世界一支强大的力量,但 “独占大鳌头 ”说法错误, B项排除; C项 “已经摆脱 ”说法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盟。 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清明之际 “工商皆本 ”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A、 C、 D均反映了明

4、清之际的 “工商皆本 ”思想,而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典型地反映了重农抑商思想, 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思想。 1957年 3月 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 “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 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 所以我们 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

5、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全面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内容。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联邦制对中国来说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因此 的观点太绝对;民族区域自治只是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言,并不是所有民族都如此,依此 不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因此 符合题意;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因此 正确,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

6、国 20世纪两次历史性剧变,这两次剧变都: 大总统誓词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创立公告 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民也获得一定的权利和自由。但是辛亥革命的成果最终却被袁世凯窃取,革命失败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受压迫、受剥削的历史结束了,人民翻了 身,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

7、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战争名称 时间 战争影响 A 鸦片战争 1840 1842 年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 1861 年 圆明园遭到破坏 C 甲午中日战争 1894 1895 年 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 1901 年 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是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故 A项错误。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开放是在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的,故 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爆

8、发是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而不是其影响,故 D项错误。圆明园大劫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所为,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列强侵华及影响。 孙中山认为, 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体现了 耕者有其田 思想 答案: D 试

9、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可知,上述是关于民生主义的论述,孙中山主张用 “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 C项错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 B项错误;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从材料 “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 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 ”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思想体现了体现了 “耕者有其田 ”思想,故选 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2013 年 3 月,李克强在总理记者会上以此作为开场白。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世界三部宪法

10、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名 称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 1787年颁布 1870年颁布 1954年颁布 制定机构 国会制定 大国民会议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 点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君主专制是实 立宪为 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虚 则 评 价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 点 D评 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世界近现代法律文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875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由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

11、布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因此 A、 B、 D三项中都有一定的错误, C项的“特点 ”表述均正确,与事实相符。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宪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954年宪法。 有学者指出: “从 18世纪 7080 年代起,一直到 19世纪 30年代 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对这一时期英国 “保守主义政治 ”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B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 C议

12、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快速发展的经济 ”指的是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而 “保守主义的政治 ”指的应该是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前的情况。 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才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 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故本题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罗马法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下列摘自十二铜表法的条款不能反映这一内容的是 A第一表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

13、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 B第五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C第七表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D第八表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 25阿斯的罚金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范围是罗马法,中等难度。罗马法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A项并未体现财产关系,因此不符合题意,故选 A。 B项承认遗嘱的合法性; C项明显体现出维护私有财产的内容, D项是砍伐他人树木就是侵犯别人的财产,是要被惩罚的,也能反映材料的内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内容。 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写的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14、,其中研究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第一步 第二步 甲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乙 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 丙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得出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 丁 查阅到 “人是万物的尺度 ”等第一手史料 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历史方法论有关问题,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它实物等。 A 项明显不符合题意,“言论 ”不能作为直

15、接的史料来论证这一观点; B 项 “陶片 ”不能全面反映论点,不够严谨; C 项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不能论证 “世界最早的成文法 ”的结论,也不够严谨。本题选 D项,根据相磁所学,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与罗马法 古希腊罗马文化。 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 帝穿越到 2012年谈政治:秦始皇说: “我首创了一套沿用 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后人骂我根本没有

16、任何理由。 ”唐太宗说: “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明成祖站起来说: “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 “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权力至上的梦想。 ”他们的言论: A都符合史实 B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相符 D都与史实不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专制主义集权的发展。秦始 皇开创了专 主义中央集权 度,秦始皇的说法符合史实;唐朝三分相权,确保君权独尊,唐太宗的说法符合史实;明太祖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到明成祖设内阁,明成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自秦始皇就

17、开始皇位世袭、权力至上,雍正帝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因此选 C。根据以上分析 ABD项明显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综合题 ( 18分)政治生活的有序化、法制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 “法 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 ”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 ”, “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

18、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 “罗马法 ”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 以法制国( the rule by law) ”而不是 ”法治 (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材料二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

19、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 2010年)共 237件、行政法规 690多件、地 方性法规 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 19821992 年为例,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等。 摘编自赵惜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

20、回顾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 神(或原则)的不同。( 6 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 6分) (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6分) 答案: ( 1)不同:罗马法强调正义、平等、人权、理性原则( 3分),而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 3分)。 ( 2)特点: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立法比较民主,吸取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建议;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3分) 历史作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

21、经济发展( 3分) 基本特点:高度重视;基本形成宪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 3分)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与推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国力增强,各种保障条件逐渐具备。( 3 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 ”、 “法律的目的是保证 “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 ”、 “人生而平等 ”等信息可以看出罗马法的特点;从材料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可 以看出古代中国法制的特点。( 2)材料前段列举的法律,据此归纳出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

22、广泛是不难的,根据最后的 “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可以概括出民国立法将西方法规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历史作用主要从经济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3)从材料 “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2010年)共 237件、行政法规 690多件、地方性法规 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 ”可以看出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特点是高度重视,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制体系。主要原因可以从改革开放的需 要等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法律的特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23、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的经济立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新中国的法制建设。 ( 22分)观察历史演变,要特别注意历史大变革时期,因为这些大变革决定了一个长时期社会发展的总趋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人赵翼说 “(从春秋到)战国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 李鸿章在 1865年致友人的信中,也提出了著 名的 “千古变局 ”命题,认为他当时所处的中国面临 “三千余年未有之大变局。 ” 学者路齐一曾定义说: “大变革(大变局)指一个国家(社会)的大发展,即一个国家(社会)在一个较为集中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诸如科学技术

24、、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对外交流,等等,都出现大发展和突破性进展,同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而不是指某项事业或个别社会领域的大发展。这样一种全面大发展的历史过程,往往是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因此我们把它称做 大变革 (大变局)。 ”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 “(从春秋到) 战国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在农业生产技术、经济形态、政治局面、思想文化、社会形态方面的表现。 (12分 ) (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说明李鸿章关于中国近代初期面临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的命题。 (10分 ) 答案: ( 1)表现( 12分):农业生产技术:铁犁牛耕( 2分); 经济形态:井田制瓦解,

25、封建经济形成( 2分);政治局面:奴隶主、奴隶阶级被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取代;由分裂到统一;分封制被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取代( 4分);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到思想的大一统( 2分); 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 2分) ( 2) ( 10分,其他言之有理者也可适当给分)李鸿章关于中国近代初期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的观点有道理。 理由: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社会性质 -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由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矛盾变为封建主义 人民大众、西方列强 中华民族的矛盾; 革命阶段 -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经济基础 -封建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

26、益发展,并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文化思想 -由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到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多,主要 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表现。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政治上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争霸战争,但是也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的传统文化格局基本定型。( 2)对于李鸿章关于中国近代初期面临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的命题,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但是都要说明理由。从总体上看,李鸿章的这一言论基本符合事实。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各个阶层掀起

27、了救亡图存斗争,经济上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思想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出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大变革;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的大变革。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 “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 60周年,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 60年来的种种往事。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 400年前 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 在这 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 西方的统治,

28、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 请回答: ( 1) 1897年英国拥有怎样的世界地位?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取得这一地位的原因。( 8分) ( 2)以学过的史实说明 “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与附庸,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挽救了危机保持了自己的独立 ”的观点。( 4分) 答案: ( 1)地位: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主义国家( “日不落帝国 ”)。( 2分) 原因:地理:新航路开辟后借助有利地理条件,成为世界航运中心;( 1分) 政治:光荣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为其发展奠定政治基础;( 1分); 经济:最早开展工业革命成为第

29、一个工业化国家,十九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后期又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1分); 外交:不断扩张,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 1分); 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扩大殖民主义侵略( 1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一步掀起瓜分殖民地的狂潮,最终成为拥有殖民地最多的殖民大帝国 “ 日不落帝国 ” ( 1分) 说明:清朝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在鸦片战争中惨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 2分) 而面临与中国 相似危险的日本却采取主动向西方学习的方式,进行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 1

30、897年还是处于世界上最大的殖民主义国家的地位。英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需要从英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新航路的开辟等角度进行分析。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位置,随后进行了殖民扩张,市场扩大,工业革命进行等都是重要的原因。( 2)问题的意思是在西方侵略面前,要么是通过自身的改革努力,获得独立的地位,要么伦威尔西方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 地。列举事例可以结合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进行。日本通过维新变法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实现了国家的强盛,最后走向了扩张之路,中国则是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殖民主义国家地位极其原因;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西方对中国的侵略极其影响;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