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3962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 “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 B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了宋国 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 D周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 “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 ”是因为商朝遵循着宗法制的传统,而不是因为商朝子孙重建了宋国,故 B符合题意; “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 ”可以说明 A是正确的;宋国本

2、身是西周分封商朝贵族的产物,所以 C正确; D本身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和分封制。 近代某条约规定, “1200万为军费赔偿, 600万为所销鸦片之赔款, 300万为偿还行商拖欠英商之债款 ”。批准该条约的皇帝是 (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咸丰帝 D光绪帝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对历史上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记忆。题目中的条约是近代的,所以排除掉 A;根据条约中的赔款数量可以看出总数为 1200万 +600万+300万 =2100万,可以知道这是中英南京条约里的规定,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

3、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英南京条约。 陈旭麓先生曾说过, “中国不是自己走入中世纪(在西方一般是指封建时代),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中世纪 ”喻指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 B中国 “被轰出中世纪 ”的事件是鸦片战争 C中国走不出中世纪的重要因素是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 D “被轰出中世纪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材料指出 “中世纪(在西方一般是指封建时代) ”可以知道这里的中国的中世纪是指封建制时代,所以 A正确;而从这一概念出发,就可以知道中国 “被轰出中世纪 ”是指中国历史由古代进入近代,所以 BC 正确;而这一过程对中国来说是进入到了近

4、代社会,应该是历史的进步,故 D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 有学者认为, “太平天国英雄们对封建剥削深有切肤之痛,而对资本主义并无多少预见。空想和错误是历史客观条件使然 ”。下列材料中,最能体现天朝田亩制度 “空想 ”性的是 ( ) A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 B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C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女到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上帝 D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

5、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答案: D 试题分析:空想 是指不能实现,所以 D中的规定符合题意,因为 D项所言是指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关于产品分配的内容,即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全部交圣库。这一规定违背了小农的愿望,没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是空想,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 ) A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 B “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 C “贵贱宜分上下,制 度必判尊卑 ” D “

6、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里符合社会转型的趋势的应该是反映近代化的内容。 AC 都是封建制下就有的主张,所以不符合题意。 B项不是旧社会的主张,但是它反映的是太平天国平均分配产品的规定,虽然有其进步之处,反映了当时农民阶级的愿望,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只是空想,故排除 B; D则是体现的近代保险制度,所以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 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

7、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 “在此以后 ”的 “此 ”是指 ( )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 ”中的 “投资 ”和 “金融 ”可以知道这是指列强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已经到了资本输出为主的时代,所以应该选 C,因为马关条约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马关条约。 有学者认为: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

8、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要依据应是 ( ) 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答案: A 试题分析: “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是指近代化的战争,从形式上看应该是热兵器战争,而且军队应该是近代化训练和装备的,所以应该选择 A,因为北洋海军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建立的近代化海军。其装备也是近代化的舰艇和武器。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啧喷言政法者日众。 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

9、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 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 ( ) 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 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在下则疾声狂呼, 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 ”和 “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 ”可知作者想要强调的是言政法不如转而从事生产,所以选择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0、民族工业的初步发 展。 1912 年 4 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 “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 )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 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12年孙中山访察武汉后发表上述言论,说明是对武昌起义这一革命行动进行反思,再由材料中的 “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 ”和 “不言革命 ”可知应该是指洋务运动等并非革命的行动但却起到了推动革命的作用,故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

11、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而今,若不极力争之,则将一落千丈,吾国之无日矣! ”。该信件叙述的事件是 (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五卅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 ”可知这是指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而由 “京津学界大为愤恨 ”可知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起了学生的不满,所以这里想要叙述的是青年学生为先锋的五四运动。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1923年 3月,苏联向孙中山提供了 200万墨西哥银元的经济援助,

12、并支援了武器,派遣了政治和军事顾问。孙中山对他们下达的主要任务是: “按苏联模式组建军队,建立北伐桥头堡。 ”这表明当时 ( ) A苏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 B国民党放弃旧三民主义 C孙中山开始走社会主义道路 D国民党为统一中国作准备 答案: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时间 1923年可以知道 A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A; C项不符合史实,所以不对; B项由 “建立北伐桥头堡 ”说明其斗争对象仍然是封建军阀,所以不能说已放弃旧三民主义,排除 B;而这时孙中山将要进行的北伐就是要统一中国,故 D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北伐战争。 “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

13、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应是 (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所述 “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 ”应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说 “俄国式的名词 ”则是指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是指民众已经被动员起来, 所以该时期应该是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 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竭力篡改侵略历史,公然否认南京大

14、屠杀的存在。下列对此进行反驳的史料最直接最有力的是 (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最直接最有力的史料应该是一手史料,而电影是今人依据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加工或者创作的,具有主观性,不属于一手史料,故排除 A;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是后人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成果,也不能直接证明。故排除 D;蒋介石日记应该属于一手史料,但是日记往往具有主观性,所以相比于日本人自己当时的报道来说,不如后者更有力 、更直接,所以选择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南京大屠杀。 1949年 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取得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

15、、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是 ( ) A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B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所述时间是 1949年 3月,这是三大战役已经结束,但国民党统治还没有被推翻( 1949年 4月),政治协商会议也没有召开( 1949年 9月),所以排除掉 ACD三项,只有 B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七届二中全会。 有学者认为: “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

16、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一题不是在强调 “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所以 D符合题意。 A项错在了 “仅 ”字上,因为材料说到了还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 ”,所以 AC 错误; B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1895年,恩格斯指出: “ 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

17、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 的程度。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 A缺乏产生的经济基础 B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C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时间 1895年,由 “历史表明 ”可以知道这里的观点是恩格斯在对巴黎公社革命进行反思之后得出的,巴黎公社革命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 ”,所以 B实在修正原来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故选 B。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失败的

18、原因。 巴黎公社建立后,对外发表公报宣称: “巴黎所追求的,是建立共和国获得城市应享有的特权,它衷心希望能为法国的其他城镇做出一个榜样 巴黎只希望拥有自己的自治权,它充分尊重法国其他城镇的平等权利。 ”由此可以看出,巴黎公社是 ( ) A巴黎工人建立的城市自治政权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合法代表 C法国各地城市政权的合法代表 D法国无产阶级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毒能力,而不是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能力。所以需啊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 “巴黎只希望拥有自己的自治权,它充分尊重法国其他城镇的平等权利 ”可以看出是想强调其性质是 A,而不是其他的选项。 考点

19、: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性质。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谈谈这句话是评价以下哪一制度的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 “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大意是说这件事情是由天定的,于是都很服气,不易产生纷争;如果你说是人定的,就会起纷争。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 “天 ”是指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 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如下不属于宋代 “

20、现代性 ”的表现是 ( ) A佛道的虚无和消极让位于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 B跻身仕途的平民取代了门阀家族,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C商业对国家的财政政策至关重要,政府稳步提高货币的供给 D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 答案: D 试题分析:所谓 “现代性 ”在政治上应该是指越来越进步,古代则指皇权专制的趋势逐渐减轻或者 是出现类似于民主色彩的东西或者现象。 D中的 “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 ”是指对王权专制制约的丧失,这应该是更加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发展,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加强或者发展是逆历史潮流的,所以不能说是 “现代性 ”,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

21、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的君主专制制度。 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 “中国传统社会 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 “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 ”的主要因素是 ( ) A卖官鬻爵 B科举取士 C土地自由买卖 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社会 “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 ”指的是 “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 官僚)之间 ”也就是指 “阶层开

22、放性 ”(即各阶层之间的自由流动);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指科举制,因为科举制可以不论出身只看考试成绩,只要成绩优异就可以为官,从而改变自己的阶层地位,所以选择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通判 D中书省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能力。选项中的 A御史大夫是秦朝开始设置的负责监察的中央官职, B刺史是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置的负责代表中央监察地方的官职; C通判是北宋设置的用来监察知州的官职;故排除 ABC, D是唐代设置的负责

23、起草诏令的机构,元代变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监察制度的演变。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其中 “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 ”是指 ( ) A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 B汉初郡国并行制 C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 D汉代实行察举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是想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兼采秦朝和周朝的制度,目的是解决前世的弊端。其中的周朝制度应该是指分封制,秦朝制度则应该是郡县制,所以实行了郡国并行制度,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 下列第一个权

24、力属于公民的民主制国家是 ( ) A希腊 B雅典 C荷兰 D英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民主制的兴起。选项中的 BCD都属于民主制国家,时间最早的应该是雅典,在公元前 5世纪中叶就达到了民主制的顶峰,希腊在古代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希腊当时有很多个城邦,每个城邦都是一个国家,而现代的希腊则是一个国家,也实行民主制。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 A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 B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 C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 D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

25、义务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梭伦开始的改革就是为了解决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梭伦 采用中庸的做法扩大了平民的权力,但并没有取消贵族的特权;克里斯提尼改革时,则进一步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来削弱贵族特权;伯里克利时期则达到了民主进程的黄金时代,所以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进程。 李雅书等在古代罗马史中谈到: 15、 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 “采用罗马法 ”的热潮。到 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 ( ) A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 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C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26、 D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 答案: D 试题分析:罗马法是古代罗马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它不可能为资本主义规范社会秩序,所以 A错误;它只能为资本主义到来的立法提供某些经验和借鉴,使其更能符合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 D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影响。 公元前 27年罗马帝国建立,屋大维的顾问抱怨: “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 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帝国从法律的角度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 ( ) A修改习惯法 B颁布十二铜 表法 C制定公民法 D制定万民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罗马帝国建立在对亚非拉许多地区侵略和占领的基础之上,所以

27、帝国建立时面临着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而对于罗马帝国内部许多外邦人来说不具有法律效力,这就导致许多法律问题难以解决,为此,制定了万民法,所以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万民法。 钱秉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 “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 而工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 !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 ”为改变这种 状况而引发的事件是 ( ) A权利请愿书 出台 B权利法案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建立 D议会改革法案制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 “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 ”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

28、 “工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 ”说明工业资产阶级没有政治权利,所以引发了英国历史上的 1832年议会改革,最终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故D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32年议会改革。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 “尊严的部分 ”,一是 “效率的部分 ”。 “尊严的部分 ”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 “效率的部分 ”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 ”“ 效率的部分 ”分别指的是 ( ) A君主制和共和制 B君主制和议会制 C立宪制和共和制 D立宪制和议会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尊严的部分 具有激发和

29、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 ”可以知道这是指对君主的尊重和崇敬,由 “效率的部分 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可知是采用了议会制,即人们选举代表组成国家的权力机构,来管理国家,所以 B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君主制和议会制。 美国人口普查局 2010 年 12 月下旬公布了有关 2010 年人口普查的首份报告,其内容主要涉及美国全国及各州人口数量变动情况。分析人士指出,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对美国政治版图产生重要影响。你认为其可能直接影响到的是 ( ) A总统人选 B众议员席位分配 C大法官人选 D参议员席位分配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一题是在考查美国 1787 年

30、宪法的内容。美国各州人口的变动,能影响到的是美国众议院的议席分配,而不会影响参议院的议席分配和总统人选与大法官人选,因为根据宪法规定,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所以 B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 1787年宪法的内容。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 “西方人讲政治,一定先讲主权。他们的政治思想很多建立在主权观念上。 ”这里的 “主权观念 ”是指 ( ) A国家的政治权力 B国土管辖的权力 C民众的自主权力 D管理国家的权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里的 “西 方人讲政治,一定先讲主权 ”是指西方人在政治上有自主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权力,而最终是通过这个主

31、权实现民主选举代表来管理国家,所以这一观念是西方民主制度代议制的发展的产物,所以 C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 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4分) 材料一 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及内容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 1)据材料一 ,概括唐代科举制的特点。 (8分 ) 材料二 清代来华的西方人对科举制大为赞叹。 1755年,英国绅士杂志在一篇关于 中国的文章中提道: “写作是一个有理性的人惟一愿意接受的考试方式 所有作者一致认为,中国的行政管理水平远在其他国家之上 他们的功名头衔均非世袭 每年一度在中国的都城开科取士。 ”同一

32、时期,中国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 1792 1841年)的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对科举制度提出了猛烈的批评。 (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为什么在西方备受推崇,而龚自珍抨击科举导致了 “万马齐喑 ”的现实局面 ( 6分) 答案: ( 1)特点:分科考试;分级筛选;注重考查儒家经典和诗赋文章;注重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分 ) ( 2)西方人推崇科举制是因为科举制有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体现了公正平等的原则,有利于打击贵族特权。( 2分) 龚自珍批评科举制是因为科举制走向僵化。考试只

33、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采用八股文的形式,难以选拔有真才实学、有创造力的人才,是统治者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的工具,阻碍了社会进步。( 4分) 试题分析: (1)由表格中的科目一栏中的 “明经、进士 ”可知其特点是是分科考试;由 “初试、二试、三试 ”可知其特点是分级筛选;由 “初 试 ”和 “二试 ”两栏中的“礼记、左传、孝经、论语、尔雅 ”等可知其考试内容是儒家经典,由 “作诗、赋、文各一篇 ”可知考查诗赋文章;由三试中的内容可知其特点是注重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西方人推崇科举制的原因主要从材料中获取,由材料二中的 “行政管理水平远在其他国家之上 ”和 “功名头衔均非世袭 ”,可知是因

34、为科举制有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体现了公正平等的原则,有利于打击贵族特权。龚自珍说法出现的原因应着眼于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即明清时期科举制逐渐走向僵化,结合其表现来回答即可,从中认识科举制对 选拔人才的危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的演变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 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 ”,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

35、1935年 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自本年 11月 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 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并规定其他发行银行原有流通市面的钞票,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凡手中持有的银币或生银应到指定银行兑换;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到 1936年底,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作用。( 8分) 答案: ( 1)国内货币制度混乱;世

36、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巩固统治,发展经济。( 6分) ( 2)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促进了经济和贸易发展;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影响;加强了政府的经济控制力,推动国家垄断资本形成;与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增加了对外国资本的依赖。( 8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给出的信息主要包括:民国初年币制混乱,钞票发行权不统一、1929-1933年大危机导致中国白银外流,国家金融动荡,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国民政府推行货币改革的最根 本原因应该是为巩固统治和发展经济。 ( 2)这一题同样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以也是考查学

37、生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给出的信息主要包括:民国 1933年和 1935年进行了两次改革、 1935年改革统一了钞票发行权、实行了法币制度,确立了法币的权威和地位、确定了银元或白银与法币兑换的方法、确立了法币与外币对外的关系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如国民政府的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推动了 1927-1936年经济的发展, 1935-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这一时期正是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大萧条时期等和上一问的原因就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38、问题( 12分) 材料一 1961年 9月 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 “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 材料二 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 21年,我们已逾 100年,英 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 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 (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的外交策略。( 4分)

39、 (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 2分)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美苏争霸的原因。( 6分) 答案: ( 1)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4分) ( 2)在全球推行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世界霸主的地位。( 2分) 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美苏 双方价值观念不同。( 6 分) 试题分析:( 1)二战后,由于失去了共同的敌人,美苏同盟关系趋于瓦解,矛盾不断地增加。 1947年美国挑起了冷战,苏联在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奉行霸权主义政策,所以其对外战略就发生了变化。从材料一中的 “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 ”可以看出苏联希望与美国合作,共同领导世界。 ( 2)政治意图:从材料二中的 “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很容易就可以看出美国对苏联采取敌视态度,美国想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制度,维护霸主地位。 美苏争霸的原因:主 要是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