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3970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校高三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学者黄中业指出, “分封 ”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 “封建亲戚,以屏宗周 ”。分封一词的 “分 ”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 。“封建 ”一词的 “建 ”,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 A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 B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 C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 D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 .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 ”说明受分封的国家实际上是由周王室控制的领属地。

2、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说: “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的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 ”。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宋代集权政治加强是政治文明的突出成果 B宋代商品经济推动社会生活的世俗化 C宋代文化教育下移,平民化趋势鲜明 D宋代科技成就发展,体现文化繁荣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的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 ”说明了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突出成果。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朝政

3、治制度的特征 钱钟书说: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 ”关于宋元绘画正确的表述是( ) A元代文人山水画表达了南方士人恢复故土的思想 B宋代文人山水画写实逼真,技艺成熟 C宋代风俗画反映了市井风情,鲜活生动 D宋元文人山水画沿革了宫廷画风写意的特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与唐朝相比较,宋代社会似乎更多地沉浸在一种安于现状、享乐人生、迷恋奢华的自我满足的氛围中,这一时代特征尤为明显的在当时的风俗画作品中得到体现,展现给后人的多是一片太平盛世的祥和与安逸。由此,宋代风俗画反映了市井风情,鲜活生动。 考点:古代中国的

4、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古代的绘画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 “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 ”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 ) A推动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发展 B推动了古希腊人的怀疑精神 C使雅典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D推动了个人私欲的膨胀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目问的是 “社会作用 ”,所以 CD说法排除掉。根据材料 “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

5、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 ”说明了智者学派推动了古希腊人的的怀疑精神。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的作用 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谈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曾说 “这个革命兼有宗教、政治及社会的性质 ”,并用如下图表来说明。下列图表中空缺部分应该是( ) A 马丁路德教 君主专制 贵族社会 B 清教 君主专制 贵族社会 C 加尔文教 贵族社会 君主专制 D 清教 新贵族政治 君主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与英国国教相对抗的是 “清教 ”,与议会政治相对抗的的是君主专制,与富足(中等)社会相对抗的

6、是 “贵族社会 ”。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 “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材料所表达的英国、美国两国政治体制的运行规则正确的是( ) A美国总统受国会牵制,内阁对国会负责 B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仪式性角色 C英国首相是多数党领袖,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 D美国联邦制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该材料主要讨论的是,一是针对拥有行政权力的总统和首

7、相与拥有立法权的议会之间的关系,二是针对总统和首相与政府组成机构内阁之间的关系。最符合史实的是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经过共和派和君主派的反复较量,最后以一票之差确立了共和制。据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国众议院由普遍直接选举产生,体现了直接民主 B法国总统由参议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C法国参议院可直接解散众议院 D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8、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参议院有权否定众议院的议案。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宪法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 1871年议会制定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其中带有现代民主制度特征的表现不包括( ) A帝国国会由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 B帝国国会为现代政党提供了讲坛 C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享有 “德意志皇帝 ”的称号 D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体现了封建主

9、义的色彩。帝国国会由由普遍、平等、直 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帝国国会为现代政党提供了讲坛等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特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 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 “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 ”马克思这一论述说明了 ( ) A印度自愿被英国征服 B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的进步 C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D印度被英国征服是历史的必然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观点,马克思并不是肯定英国对印度的征服的合理性同时英国对印

10、度的征服比土耳其、波斯或俄国对印度征服好些,主要是因为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而土耳其、波斯或俄国仍然是个封建国家。这意味着英国在征服过程中客观上带来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英国格雷斯顿曾对鸦片战争有过这样的评价 -“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高傲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 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以下表述不符合材料的是( ) A格雷斯顿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文明国家的耻辱 B格雷斯顿认为鸦片战争是经济利益推动的战争 C格雷斯顿认为自由贸

11、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格雷斯顿认为鸦片战争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的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我从来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结合所学分析,作者反对发动鸦片战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有学者认为, “义和团运动是对维新运动的反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不同 B义和团运动不符合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主题 C义和团运动与维新变法背后的支持力量不同 D义和团运动与维新变法的近代化方向背道而驰 答案: D

12、试题分析:结合所学,从 “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 ”可以理解到,孙中山在否定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认为其与近代化的大趋势背道而驰。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1912年 2月,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由沈思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 “亚东开发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据此国歌推断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中华民国的建立是 “西学东渐 ”的重要影响 B “旧邦新造 ”体现了直接由君主专制政体到民主共和政体的转型 C “飘扬五色旗 ”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

13、五族共和的理想 D此国歌发出了亚洲第一共和国积极进取融入世界的心声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说明了中华民国的建立受 “西学东渐 ”的影响,同时体现了当时中国人的追求。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影响 从 19世纪 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 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 0.9%的 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 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 1/3。上述现象说明 (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

14、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巨型企业 ”体现生产集中,而 “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 1/3”,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力相关工业的发展; “军国主义 ”“轻重工业比例 ”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排除 A、D两项;蒸汽动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答案:为 C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账本记载, 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收入是 2685.04元,而到 了

15、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但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 47658.3元,比 22年前提高 16.75倍。这一账本是上海( )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 B率先跨入小康的见证 C政治体制改革的见证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1980 年夫妇俩全年的收入是 2685.04 元,而到了 2002 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但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 47658.3元,比 22年前提高 16.75倍 ”反映的时间节点的收入,实际上是对社会变迁的见证。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 化 社会变迁的见证 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

16、孽 (指诸侯王国 ),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制的基本精神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题中提到的西周时期的 “封建 ”-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西汉的郡国并行制等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故 C项符合要求。 A项明显与题干无关; B项明显错误; D项错误,黄宗羲是近代前期的进步思想家,但是其思想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 考点:明清进步思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

17、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黄宗羲的思想)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对上述朱熹关于 “天理 ”与 “人欲 ”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 ( ) 把 “天理 ”和 “人欲 ”对立起来 “天理 ”和 “人欲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 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原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根据材料结合各选项, 项正确,第 项 “把 天

18、理 和 人欲 对立起来 ”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朱熹将两者结合起来,强调克制人性的重要性。因此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明代德清禅师曰: “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 ”这表明德清禅师 ( )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 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 ”可知其观点认为德清禅师认为

19、学习要融合儒、道、佛三教。 B不对,与作者意思完全相反 ; CD存在以偏概全的错误倾向。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思想的变化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简牍,其中行书律有这样的规定:“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还规定 “行传书,受书,必书起及到日月夙暮。 ”此材料传达的准确信息是( ) A秦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增强 B秦朝通过法律保障邮驿通信制度 C秦朝时交通空前发达 D秦朝皇权至高无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 留。留者以律论之 .行传书,受书,

20、必书起及到日月夙暮 ”说明当时的秦王朝对邮驿通信有严格的制度规定。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南朝宋约曾有这样的论述 ,“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 ”“以贵役贱 ”指的是( ) A世袭贵族力量强大,士族和庶族界限鲜明 B从世卿世禄到举荐制,政权的开放性增强 C九品中正制造成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D官僚特权现象严重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 ”实际上说明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造成了封建等级的强化,科举制度是个较好的办法。 考点:古代中国的

21、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九品中正制 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 )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军机处是清朝设立,不能称其为宰辅制度,排除 A 项;六部是从属于三省制,排除 B、 C 两项。秦汉的三公制、隋唐的三省制及明清的内阁制 (阁臣是皇帝的顾问和辅政人员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枢机构的演变历程,体现了宰辅制度的三个发展阶段。 故选 D。 考

22、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宰辅制度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 “我们若非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并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一种自然的办法。 ”对钱穆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 是( ) A承认皇位世袭在中国古代的合理性 B认为评判历史事件要结合历史判断 C这种 “自然的办法 ”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D中国传统政治是黑暗的、非理性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一种自然的办法 ”说明作者认为皇位世袭在中国古代有其合理性; “我们若非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并历

23、史判断 ”符合评价历史现象的客观依据即不能以今天的眼光苛求古人,由此选择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英国罗马 法专家巴里 尼古拉斯教授说: “如果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指定的话语。 法律后果就是由这种形式创造的,如果形式没有得到遵守,或者没有完全遵守,就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据此判断罗马法的重要特点是( ) A严密、细致 B注重契约 C注重程序 D形式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法律后果就是由这种形式创造的,如果形式没有得到遵守,或者没有完全遵守,就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 ”即可概括出其特点是形式主义

24、。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征 荀子 富国中说,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 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不难得出作者认为当时的农业生产特别重视人的细致操作、遵循农业生产规律,体现了精耕细作。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生产工具的进步 司马迁在史记 货殖列传中说: “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 成之,荫而通之。 ”并引周书的话说: “

25、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 )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以农为本 D重农轻商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 .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即可概括出作者重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重要性,农业和商业相互补充。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明朝初期的一首 “竹枝词 ”说: “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绩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

26、时 ( )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逐渐取代麻布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明朝初期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 ”和明朝经济发展的史实说明棉花种植越来越广泛,正在取代麻布。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 省区 嘉靖至万历 州县数 集市数 顺治至雍正 州县数 集市数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 (关中 ) 16 143

27、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 19 131 15 205 39 511 含台湾 ) 广东 72 1270 71 1959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史实,此时的州县集市的密度应该是南方超过北方故应排除 D;从明清各地集市变化反映不出 B、 C;而从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集市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出商品经济在农村得到广泛发展,故 A相符合要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王夫之在读通鉴

28、论中说: “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这段材料体现出王夫之 ( ) A主张分权制衡 B主张用相权来限制君权 C认为元代相权严重反弹 D主张用地方分权来制约中央集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实际上是认为强化宰相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稳定。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的思想)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 “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 ” 以下表述不符合墨子所主张的新社会秩序的是( ) A “尚贤 ”,唯贤是举 B “尚同 ”,道德自觉基

29、础上实现礼乐教化 C建立下级服从上级的极权社会 D “尚力 ”,肯定劳动最 光荣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墨子提出了十大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尚同的意思是,上天 “选择天下赞阅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 )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30、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说明认为应该强化国与民的贫富对比,以加强政权统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是 ( ) 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 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C汉初 “无为而治 ”的思想 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 析:根据材料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

31、,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说明该思想体现了集百家思想于一身的 “大一统 ”思想,体现了汉朝的新儒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综合题 ( 20分)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制度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诸多表现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 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

32、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 择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 (美)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5分) ( 2)材料二是否表明 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发

33、生了变化?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 20世纪初的中国 “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材料三家庭制度发生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9分) ( 3)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推动 家庭制度变革的重要社会因素有哪些。( 6分) 答案: ( 1)特征: A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共同生产,其同享有财产;家庭关系和睦。( 3分)目的:维护社会稳定,巩固专制统治。( 2分) ( 2)是。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传统的封建家庭等级观念不利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根源:

34、工业革命( 9分) ( 3)基本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政治变革;思想观念的转变。( 6 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 70 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 .不曾折箸争吵过 .”即可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的史实即可分析出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 2)根据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 .在现代化进程中 .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再结合 20世纪的史实即可说明。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即可论述 20世纪初的中国

35、“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结合 20世纪的重大史实,其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 3)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家庭制度变革的重要社会因素一般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从上述角度具体说明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与封建家长制 ( 20分) “什么是世界史? ”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人们却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要记述希波战争希腊人的胜利,但涉及地中海及以外广大地区,这是希腊人已知的世界史。司马迁所著史记,主体是中国,但涉及范围几乎是亚欧大陆的 一半,这是中国人已知的世界史。 根据吴于廑世

36、界史 总序 材料二 从十八世纪启蒙时代起,(世界)历史研究注重国别史(将世界各国历史汇编成世界史),而不注重人类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三 “(世界)历史自身是复杂众多的统一整体,它的各部分互相联系着,互相依靠着,互相制约着 ”。 “我们不能把国别史之和看成世界史。 ” 周谷城 材料四 学术上的苏联话语和中国政治上的革命话语相结合,决定了我国 20世纪 6070 年代的世界史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和特征:各国各时期的革命史、资本主义殖民侵略史、殖民地民族 解放运动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成为世界历史研究的主要领域。 刘新成、刘文明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六十年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7、希罗多德与司马迁的 “世界史 ”有何共同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4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古代的世界史相比, 18世纪的世界史有何发展?概述发展的原因。材料三反映了何种史观?( 10分) (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 20世纪 6070 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分别用材料三的史观和材料四的史观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6分) 答案: ( 1) 特点:以本国(地区、文明)为中心;( 1 分)都是局部世界(已知世界)( 1分)。 原因: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中心;认识的(历史的)局限性;全世界还处于隔绝状态,未形成整体(每点 1分,考生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2

38、分)。 ( 2)发展:范围更广;体现了国与国平等;民族国家意识兴起(或民族主义的兴起)。(每点 2分,考生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4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启蒙思想家宣扬平等观念;宣扬民族主义。(每点 2分,考生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4分)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 2分)。 ( 3)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或革命史观)。( 2分) 整体史观: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2分)革命史观: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2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要记述希波战争

39、希腊人的胜利,但涉及地中海及以外广大地区,这是希腊人已知的世界史。司马迁所著史记,主体是中国,但涉及范围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中国人已知的世界史。 ”即可对比出希罗多德与司马迁的 “世界史 ”的共同特点。从当时的认识范围即可分析形成的原因。 ( 2)根据材料二 “从十八世纪启蒙时代起,(世界)历史研究注重国别史(将世界各国历史汇编成世界史),而不注重人类史。 ”即可分析出 18世纪的世界史的发展。根据时间信息,主要从新航路开辟等方面分析原因。根据材料三 “将世界各国历史汇编成世界史 ”即可概括出反映的史观。 ( 3)根据材料四 “学术上的苏联话语和中国政治上的革命话语相结合,决定了我国 20世纪 6070 年代的世界史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和特征 .”即可归纳出指导思想。首先应该明确,材料三的史观是全球化史观,材料四的史观是革命史观,然后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