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重庆市五区高三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33995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重庆市五区高三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届重庆市五区高三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届重庆市五区高三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届重庆市五区高三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届重庆市五区高三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重庆市五区高三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朝及统治者: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D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注意提干中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 ”,秦朝统一前是七国并立,那时候诸侯当权,即贵族统治;之后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建立了封建集权的秦朝,并且推行郡县制,设立三公九

2、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命。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官僚政治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被誉为 “震撼世界的 10本书之一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主要是因为它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进一步证明了 “上帝造人说 ”的合理性 C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 D深化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开创了分子生物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进化论,认为生命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而来的,从而动摇

3、了对上帝的信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达尔文的理论证明了“上帝造人说 ”的虚假性, B错误; 16世纪末 17世纪初的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A错误;分子生物学自 20世纪 50年代以来成为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 D时间不符。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进化论 影响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 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他是 A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B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

4、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 “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 ”体现了狂放不羁的自由思想,“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 ”指对当时民主政治的破坏, “对我的残害 ”显然指生存权利的破坏。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而不是公民生存权利, B 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 D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苏格拉底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 “资源保护队 ”,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至 1941年时,共 计有 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 740多万英亩国

5、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 “新政 ”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 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中国家招募众多的人就业,包含社会救济的内容,但同时题干中材料明确提到 “资源保护队 ”,所以结合二者,选 C项。其他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内容 下表为威廉 兰

6、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1957年 3月 25日 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 1958年 1月 1日行使职能。 1957年 11月 14日到 16日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957年 12月 19日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备战状态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D世界处于美苏冷战格局,新的力量已孕育 答案: D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展示了欧洲走向联合、美苏两大集团的对立。美苏没有完全控制世界,北约和华约处于冷战状态,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是 1955 年华约成立,故 A、 B、 C错误;材料表明,虽然美苏依然处于冷战状态,但新的力量(欧洲联合)已经孕育。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对峙表现 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 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当时介绍

8、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 “工人领袖 ” 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的国籍都没有搞清楚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可结合排除法做组合类选择题。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 1921年中共建立后, 项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 项可排除;从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这一信息中可见 是正确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马克思传播和共产党成立 1954年 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

9、的主要背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 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 C工业化建设成就辉煌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注意题干时间是 1954年 12月,反映的是政协职能的变化,由代行人大的职能转变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D 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政协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穿越剧、抗日剧和历史剧轮番上演,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雷人情节严重干扰了广大观众的正确历史观的形成。以下

10、电视剧里的场景中违背史实的最佳选项是 中共地下党员在地铁车站向同伴传递日军情报 女主角优雅地的向康熙皇帝展示自己的无袖旗袍 一对年轻人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吉,唱着苏联歌曲去剧院观看 “样板戏 ” 一位刚来深圳打工的年轻人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毅然辞工回家复习准备考大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 知识的联系能力。1969年 10月 01日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的地区和日本侵略军侵占的地区,秘密进行革命活动的党组织,通常称为地下党。无袖旗袍是改造后的旗袍,出现在 20世纪 20年代。列宁装

11、和布拉吉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 “样板戏 ”是文革时期的。恢复高考是 77年底,到深圳打工是改革开放后。 A正确。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服饰 今年是农历的 “马年 ”,观察右图,其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点 B展现了文人画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C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D体现了中国字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教材知识的理解和字画的鉴赏能力。右图是一副书法作品,不是绘画作品,所以 B错误; A中甲骨文的象形特点正确; CD也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2、书法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王守仁 B陆九渊 C李贽 D黄宗羲 答案: C 试题分析:主要考察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材料的意思是 “真正的圣人,不会太过斤斤计较,以严格的要求来衡量每一个人,所以在他看来,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圣人。 ”C 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 右图中的长安、洛阳、扬州、广州、泉州、明州、登州是唐代著名的大城市。由此可以获取的最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A经济中心不再是政治中心 B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C扬州和广州为超越两都的政治经济中心 D开放的对外政策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

13、 答案: D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及与教材知识联系能力。从地图反映的信息中可看出,唐代八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古都和沿海地区, B项中工商业市镇兴起是在明清时期,扬州和成都并没有形成政治中心,长安、洛阳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故 A、 B、 C三项错误,选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朝城市商业繁荣 唐朝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D男女分工明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材料反映

14、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生活状态, A、 B、 D各项都是自然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虽然是自然经济的特点,但这仅仅说明生产经营形态落后,并不代表古代农民生活自然悠闲,实际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民衣能裹体,食能果腹就不错,绝对不会生活自然悠闲,故选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自然经济特点 综合题 ( 20分)发生在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 ,只做到 “利己杀人,寡廉鲜耻 ”。 世事纷纭已极。和会散后,又益以青岛问题,集矢曹、章;继以罢学,牵率罢市。咄咄学生,救国良苦 国中革命之说,暗长

15、潜滋。 根据严复集整理 材料二 日本人的暴行和残酷,有助于中国各界人士民族主义思想的加强,现代中国的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同感。 吉尔伯特 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1943年 1月,美、英两国正式废除了在华领事裁判权等项特权。 1945年 6月,世界上 50个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制宪会议上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的大国地位通过联合国宪章得到了国际法的正式确认。 百度文库 从战略上,中国抗日战争积极配合和支持了盟国的作战,不仅打破了日军北进苏联的计划,而且迟滞了日军南进太平洋的行动,彻底粉碎了德、日法西斯北攻高

16、加索、中东,南攻澳大利亚、锡兰,在埃及和印度实现东西会师的战略企图 岳思平中国抗战为世界和平做出历史贡献 材料三 国际联盟之宗旨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 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四、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联合国宪章 (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所称 “

17、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 ”为“利己杀人,寡廉鲜耻 ”的依据,( 2分)从政治与经济的角度,归纳 “一战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分) ( 2)根据材料二,概 括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6分) (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上,联合国与国联的规定有何不同?( 4分)联合国 “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 ”指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该 “中心 ”在 “制止侵略 ”方面的一个实例。( 2分) 答案:( 1)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交战双方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2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民族觉醒,爆发了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2分

18、)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民族工业出现 “短 暂春天 ”。( 2分) ( 2)民族主义思想增强,加强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联系;废除了部分不平等条约,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战略上,配合和支持了盟国的作战。(每点2分,共 6分) ( 3)国联要求成员国承诺不进行战争,( 2 分)而联合国采取集体防御的办法;( 2分)安理会;( 2分)如安理会授权美国组建多国部队,打击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等。( 2分) 试题分析:( 1) “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 ”比较容易判断,使之一战, “利己杀人,寡廉鲜耻 ”谈的是一战的性质和目的,交战双方都是为

19、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都是非正义的。归纳对中国 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政治上与一战相关的是中国的五四运动,经济上一战时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 ( 2)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有材料中 “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同感。 ”可知是民族意识的增强; “中国的大国地位通过联合国宪章得到了国际法的正式确认 ”可知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从战略上,中国抗日战争积极配合和支持了盟国的作战, ”可知是配合和支持了盟国的作战。 ( 3)根据 “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 公正、荣誉之邦交,

20、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可知国联要求成员国承诺不进行战争。根据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 ”可知联合国采取集体防御的办法;举例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选考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两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解释说:取息是不得已的, “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 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 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 ,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 ” 转引自叶坦:大变法 材料二 1871

21、年 1月,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 4月颁布宪法,君主立宪政体确立。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民主成份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帝国国会不是一个 “假国会 ”,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 俾斯麦推行过迫害社会民主党的反社会主义法,但同时,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仍然可以在国会慷慨激昂地声讨俾斯麦的进攻。 另外,德意志帝国还存在着新闻自由。 1908 年,国会又通过了帝国结社法。 摘自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 材料三 1906年底,孙中山着眼于中国的实际国情,设计出 “五权宪法 ”:

22、“因为要通过考试制度来挑选国家人才。我期望能根据这种办法,最严密、最公平地选拔人才,使优秀人才掌管国务 单纯通过选举来录用人才而完全不用考试的方法,就往往会使那些有口才的人在选民中间运动,以占有其地位,而那些无口才但有学问思想的人却被闲置。 至于纠察制度,是除了要监督议会外,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 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 从正理上说,裁判人民的司法权独立,裁判官吏的纠察权反而隶属于其他机关之下,这是不恰当的。 “ 孙中山著与该鲁学尼等的谈话 材料四 1990年,东欧开始发生剧变; 1991年,苏联局势也陷入动荡,到年底也瓦解了。美国一些 “战略家 ”认为中国也挺不了多久。

23、一时间, “中国崩溃论 ”甚嚣尘上。 钟之成为了世界更美好 -江泽民出访纪实 1991年 4月 20日某重要杂志发表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 “社 ”姓 “资 ”吗一文,说: “不问姓 社 姓 资 ,必然把改革开放引向资本主义道路 而葬送社会主义事业。 ”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 1)材料一是王安石就青苗法的哪一方面进行的说明?( 2 分)并概括其理由。( 4分) ( 2)根据材料二,归纳作者关于对 “德国政治制度民主化 ”评价的观点,( 2 分)并加以论证。( 4分) ( 3)孙中山 “五权宪法 ”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2分)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为什么要增设 “考试权 ”和 “纠察权 ”。( 4分

24、)它给我们有何启示?( 2分) ( 4)材料四反映出 20世纪 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遇到了哪些问题?( 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面对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人采取了哪些措施?( 4 分 ) ( 5)综上所述,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 4分) 答案:( 1)收取利息方面;( 2分)保证救济工作的延续性,缓解财政困难。(每点 2分,共 4分) ( 2)观点:德国的政治制度民主化程度较高。( 2分) 论证:普选产生的国会享有立法权,对帝国政府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反对党有活动自由并对执政者能起一定牵制作用;德意志帝国有新闻、结社、言论等自由。(每点 2分,任答 2点即可,共 4分) ( 3)

25、三权分立;( 2分)保证人才选拔、官吏任用的公平与公正;加强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每点 2分,共 4分)为建立有效的选拔人才和政 府监督机制提供了有益启示。( 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 4)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国内,对坚持改革产生了质疑。(每点 2分,共 4分)邓小平视察深圳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在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每点 2分,共 4分) ( 5)本题采取分层赋分: 第一层次:( 0分)所给答案:与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没有任何关联; 第二层次:( 12 分)能提炼出材料蕴含的主题,但未进行

26、论证; 第三层:( 34 分) 能提炼出材料蕴含的主题,并能就 此进行必要的论证。 主题:变革与社会进步(发展) 论证:从变革与社会进步(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证。例如:变革,去除弊端,促进社会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社会的进步、发展,推动社会各方面的进一步变革。 试题分析:( 1)根据 “取息是不得已的, ”可知,是有关利息方面的,由 “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 ”“可知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保证救济工作的延续性。 ( 2)根据 “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民主成份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

27、选举产生的国会。帝国国会不是一个 “假国会 ”, “可知作者不趁人德意志民主不是假民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依据是 “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 ”, “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 ”“另外,德意志帝国还存在着新闻自由 ”。 ( 3)三权分立较容易得出。由 “因为要通过考试制度来挑选国家人才。我期望能根据这种办法,最严密、最公平地选拔人才,使优秀人才掌管国务 ”可知增加考试权必 要;由 “至于纠察制度,是除了要监督议会外,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 从 ”可知要增加纠察权。启示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学习西方不能照搬照抄要变通等。 ( 4)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较容易得出。国内面对一系列困惑,邓小平及时进行了南方谈话,解决了人们思想上的一些谜团,政府及时召开了十四大,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明确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5)主题应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证。两者关系式相互的,互相依存的,改革能推动社 会发展,各出社会弊病,反过来,社会进步和发展了又会进一步为改革开辟道路,有利于改革全方位的进行,以及改革效果的显现。 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中国改革开放 改革与社会发展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