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33996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带解析) 选择题 “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 ”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现在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中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公民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最早的具有制度性的民主政治,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和古罗马的城邦时期。在这个奴隶制时期,在民主政治的雏形的基础上,出现了 “公民 ”的称呼,也叫 “市民 ”, C 项正确; 古埃及突出为神权社会、古印度突出为种姓社会、古代中国突出为王权社会,排除 AB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万能蒸汽机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

2、要的发明。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正值 A开元盛世 B戊戌变法 C康乾盛世 D清末新政 答案: C 试题分析:瓦特 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 “万能的原动机 ”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此时正值康乾盛世选 A;开元盛世在唐朝,排除 A;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接近尾声,排除 BD。 考点:工业社会的来临 英国工业革命 蒸汽机。 “一个被流放的人秘密回到彼得堡,经过多年流放和卓有成效的斗争,他即将领导一场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 ”“他 ”是 A列宁 B拿破仑 C彼得一世 D斯大林 答案: A 试题分析:符合题目要求回到彼得堡、多

3、年流放、领导革命的的只有列宁,列宁回到圣彼得堡领导了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全国性苏维埃政权, A项正确, BCD排除。 考点: 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现代化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列宁。 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 、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申报 D民报 答案: D 试题分析 :时务报 清末变法维新运动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梁启超为主笔,倡导改良,排除 A;国闻报国闻报是清末维新派的报刊,严复主编,每旬出增刊国闻汇报。 1897年 10月 26日创刊于天津。成为维新派的重要

4、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事后,正式卖与日本人。 1898年 12月被迫停刊,排除 B;申报原名申江新报, 1872年 4月 30日 (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创刊, 1949年 5月 27日停刊。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其办报宗旨是 “无党、无偏、言论自由、为民喉舌 ”,故此不会参与改良与革命的激烈论战,排除 C;新民丛报是梁启超在日本创办的报纸,曾今是改良派与革命派论战的阵地之一,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宣传自己的主张,倡导革命,选 D项,排除 C项。 考点: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辛亥革命与

5、中华民国的建立 同盟会的成立。 右侧老照片是一张学生合影,它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风貌? A 19世纪初期 B 19世纪中期 C 20世纪初期 D 20世纪后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 20世纪初期,受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条例,提倡移风易俗,妇女解放运动,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女子服饰有了很大的变化,选 C项,其他各项排除。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社会习俗的变革。 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 “苏维埃政府 ”,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期间 答案: C 试题分析:苏维埃政府成立于

6、20世纪 30年代武装反抗国民党时期,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是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共同抗日,取消 “苏维埃政府 ”,陕甘宁边区作为特区而存在,故选 C,排除 ABD。 考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 俾斯麦是 “现实主义政治 ”大师。 他在就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即宣称: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 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 德国的统一确实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历史解释即历史学家通过 “重思 ”或者在思想中重演的

7、过程来解释过去,力图通过对从行动者的处境到其行动的实践推断过程的重构,以获得对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人类行动的解释。 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他在就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即宣称: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 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是历史事实,排除 ;俾斯麦是 “现实主义政治 ”大师、德国的统一确实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则是历史解释选 即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德 国的统一和崛起 德意志的统一。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8、 ”这段文字出自 A华沙条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凡尔赛和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华沙条约是针对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防卫体系,排除 A;北大西洋公约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的集体防卫体系,针对目标是苏联, B符合题意;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元旦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 国家 所签署的 联合宣言 ,针对目标是德意日为首法西斯国家, C排除;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重新确立欧洲统治秩序和版图,目标是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等协约国,排除。材料给出受攻击的对象是欧洲或者北美之一个或数个国家,应视为对缔约国之攻击,明显是集体安全行为,所以出自北大西洋公约, B正确

9、。 考点: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冷战的开始 北约和华约。 1943年,中、美、英三国举行开罗会议,发布开罗宣言。宣言要求日本归还中国的领土。代表中国与会的是 A国民政府 B中华苏堆埃政府 C北洋政府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答案: A 试题分析:开罗宣言是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中华民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 1943年 12月 1日所发表的对日作战宣言。开罗会议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参加的会议,选 A。 北洋政府 ( 1912年 1928 年)是指中华民国建国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与政治时期, C排除;中华苏堆埃政府 1931 年 11 月 7

10、 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了中华苏堆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首都为江西省瑞金。 1937 年 9 月 6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后一个政府机关“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 ”改为 “中华民国 陕甘宁边区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至此自动终结 ,B排除。 考点: “大萧条 ”中的资本主义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开罗宣言。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这体现了 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 答案: D 试题分析: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在大陆实

11、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在香 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这体现了一国两制原则, D正确;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央权力分配的形式, A排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高于地方自治原则, B排除;主权平等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C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 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右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 A土地改革 B “文化大革命 ” C粉碎 “四人帮 ” D “多快好省地建设杜会主义 ” 答案: D 试题分析:宣传语的关键词是三面红旗 “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1958年 5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大

12、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意,通过了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进而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正确,排除 ABC。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三面红旗 ”。 中国正式起诉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品发起的 13起反倾销措施,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中国参加了亚非会议 B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D 试题分析:亚非会议是亚非国家召开的国际会议,是政治性质的 A排除;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性的经济组织, B排除;联合国是主权国家组织,不具有经济职能, C排除;世界贸易组织具有调

13、节仲裁贸易纠纷的职能,选 D。 考点: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及其性质。 罗马从共和体制向帝国体制转变的主要特征是 A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B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 C平民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 D版图从意大利半岛扩展至地中海沿岸 答案: 试题分析:罗马帝国是古罗马文明由原本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之后的一个阶段,理论上是仍维持元老院主持的共和制,实际上是大权移交给皇帝独揽的政体,即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决策权的转变是政体变化的主要特征, B是为最佳选项。 帝国时期版图不断扩大,管辖范围越来越广,适应形势的需要,公民法与万民

14、法逐渐统一起来。公民大会名存实亡。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罗马帝国。 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 “用此桐叶作为 (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 ”。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答案: 试题分析: 是象征爵位的玉器,成王用桐叶作为 赏叔虞,反映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桐叶封弟,国名依然是唐;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可见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遂封叔虞于唐,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考点: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

15、崛起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 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 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 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答案: 试题分析:图反映的是清朝雍正以后的中央权力分配图,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军机处跪受笔录,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传达皇帝命令给地方和各部;内阁与军机处同为中枢机构。 考点: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康乾盛世 (上 ) 军机处的设立。 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A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的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 B人们在签订契约时让渡了属于自己的

16、权利 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 D签订契约以后,每个参与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答案: 试题分析: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下,常有个人能力无法应付的境况,必须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才能生存,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人们在签订契约时让渡了属于自己的权利;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签订契约以后,每个参与 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考点: 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 “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陈独秀则称: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

17、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答案: 试题分析:杜亚泉认为中国文明可以救济西洋文明,陈独秀提倡革新除旧,接受西方文明;但都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或全盘西化、或救济西方文明,而且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 以下图表反映了五口通商各口岸的关税收入变化,其中口岸甲是 A宁波 B广州 C上海 D福州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口岸应该是上海,上海地处南北

18、海运的中点,有广大的长江流域为腹地,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进出口贸 易频繁,所以关税收入呈上升趋势选 C,其他各口岸关税收入上升缓慢,甚至下降,故排除。 考点:天朝的危机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休,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出自 A政府论 B共产党宣言 C乌托邦 D共同纲领 答案: B 试题分析: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 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主义的论述,消灭阶级对立,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联合体

19、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 B项正确,其他各项排除。 考点: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共产党宣言。 下面所示为某一宗教的发源地和传播路线,这一宗教是 A犹太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一宗教的发源地是古印度北部(今天尼泊尔境内),传播途径是周边的东亚、南亚国家,所以可以推断是佛教,选 B答案:;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 D不选;犹太教和 基督教发源地在西亚耶路撒冷, A、 C排除掉。 考点:古代东方 古代印度 佛教的创始、经典。 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 “焚林而田 ”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

20、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答案: A 试题分析:能直接证明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的遗留下的碳化的植物种子和农具, B项不选;传说不能直接作为史料,但可以作为研究民俗史、文学史等研究的重要史料 ,C项排除;炎帝的传说证明不了炎帝的真实存在,但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D排除,选 A。 考点: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中华文明的起源 炎黄传说。 右图反映的情景是 A柏拉图在雅典学园讲课 B中世纪大学教师在授课 C主教与教士讨论教会事务 D民间艺人吟诵荷马史诗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图片人物中的服饰可看出与教会相

21、关, A、 D所述事例均属古希腊时期;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实行教阶制度,等级森严,不可能出现主教与教士讨论教会事务,排除 C项,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大学教师授课的情形,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 :选 B。 考点:中世纪西欧 中世纪文化 大学的兴起。 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 C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作为诸子百家中的一派而存在,排除 AB;西汉时期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融合道家思想、阴阳五行,发展了新的儒学体系,并建议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通过选拔儒士为官员,在中央办太学,地方上有官府办学推广儒

22、学,儒学从此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C项符合题意;朱熹适应时代的需要,把儒学发展为理学,是儒学的新发展, D不选。 考点: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汉武帝时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唐代贵族的体育活动广泛多样,马球运动尤为盛行。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史实是 A丝绸之路的繁盛使西域的风物传入中国 B海上丝绸之路带来国家财富的增长 C朝贡贸易加强了与南海诸国的交流 D民间海外贸易因海禁政策取消再度活跃 答案: A 试题分析:马球,史称 “击鞠 ”、 “击球 ”等 ,骑在马背上用长柄球槌拍击木球的运动。相传唐初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称 “波罗球 ”,说明 丝绸之路的繁盛使西域的风物传入中国,选 A;国家财富的

23、增长与体育活动的广泛多样没有直接关联,排除 B;海禁与朝贡贸易出现在明朝,排除 CD。 考点: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 中外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北齐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一度纵横北方,曾参与了 “五胡乱华 ”。北齐统治者出于鲜卑族,在北齐的 “胡人 ”社会中,自然多使用鲜卑语等 “胡语 ”,答案:选 D;其他均为汉族政权故排除 ABC。 考点: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王安石认为

24、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与生产有关的是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青苗法使农民的种子有保障,农田水利法使土地面积扩大,可灌溉的水源增加,有利于农业增产,选 B;其他各项都有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作用,但与生产无关,故排 除。 考点: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北宋中期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 将黏土刻成一个个单子,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一版,单字可卸下以备再用。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 A史通 B农政全书 C农书 D梦溪笔谈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所

25、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是北宋毕 N(约 970年 1051 年)所创。史通是唐朝刘知几的史学理论著作,不可能记载活字印刷,排除 A;农政全书 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时间晚,不符合题意,排除 B; 农书 中国古代记述农、副业生产技术的科学著作,作者王祯 ,字伯善 ,元代农学家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C;梦溪笔谈则是宋朝人沈括( 1031 1095年)的著作,与毕 N 同是宋朝人,故此最早 ,选 D项。 考点: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辉煌的科学技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 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A江浙行省 B宣政院 C中书省

26、D澎湖巡检司 答案: D 试题分析:江浙行省辖地相当于今天浙江、福建 A不选;宣政院管辖西藏, B排除;中书省既是最高行政机构,山东 山西 河北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则由中书省直辖 称为 ”腹里, C排除;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 D项正确。 考点: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元朝的统一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将被授予自由耕种者的一切权利 ”,此法令的颁布者是 A林肯 B明治天皇 C威廉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答案: D 试题分析: “依附于土地的农民 ”到 “自由耕种者 ”,是一种身份转化的过程,从农奴到农民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要缴纳一定的

27、赎金,才能获得土地,反应的是亚历山大二世主导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D正确,其他各项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废除农奴制。 保证国民有自由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特权。以上思想体现在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法国民法典 D钦定宪法大纲 答案: C 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汉 莫拉比法典是奴隶社会的法典,不可能有反对封建特权的内容, AB排除;钦定宪法大纲维护了封建特权,特别是皇权, D排除;法国民法典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保证公民的民事权利,确立自由、平等等原则 ,选 C。 考点: 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28、 法国民法典。 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释。下列选项中, 由于新史料的发现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 “发现新大陆 ”,也被称为 “文明的相遇 ” B魏晋南北朝被称为 “分裂的时代 ”,也被视为 “思想的自由时代 ” C欧洲中世纪被称为 “黑暗的时代 ”,也被目为 “田园牧歌的时代 ” D商朝一度被认为是 “传说中的时代 ”,也被认为是 “信史时代 ” 答案: D 试题分析:发现新大陆,使新大陆和旧大陆逐渐联系为一体,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同文明的相遇;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是分裂的时代,思想上玄学沉寂,佛道发展,儒学面临挑战;欧洲中世纪在思想上是

29、黑暗的时代,在经济上是农业时代, 庄园 是 中世纪 西欧社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色, 是构成 中世纪 西欧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单元 ,所以是 田园牧歌的时代; ABC都是视角不同而得出的结论;商朝随着断代工程的研究 和大量史料的发现,改变原来的结论,是史料差异产生的结果,因此选 D。 考点:中世纪西欧 庄园和城市 中世纪庄园;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用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历史 商朝;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思想; 1516 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新航路的开辟。 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 Protestantism,直译 “抗议宗 ”。这里的 “抗议

30、” 是指 A抗议圣经的权威 B抗议国王的权威 C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 D抗议贵族的权威 答案: C 试题分析:宗教改革确立人文主义宗教观,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提倡信徒直接阅读圣经与上帝交流,希望把君权神授,推崇国王的权威,建立民族教会;抗议贵族的权威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任务。所以选 C,排除 ABD项。 考点: 1516 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据史记 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口述史料收集 B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

31、旨意著史 答案: B 试题分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一方面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获得史料,一方面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以补充史料之不足,使史料和考察结果相互印证,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B项正确; AC 材料中并为反映出来,排除;司马迁是私人著史,不是秉承朝廷旨意, D项排除。 考点: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汉武帝时代 司马迁。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 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 答案: A 试题分析:仁义礼智是儒家思想的内容,孟子看来人有 “四心 ”即 “侧隐之心,羞恶之

32、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人性本善,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故选 A项;庄子、道德经为道家著作,韩非子为法家著作, BCD排除。 考点: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为了完成下列 “中外文化交流 ”时间轴,在 “ ”处应填上 A日本派出遣唐使 B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 C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 D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答案: D 试题分析:日本派出遣唐使在唐朝时期, A排除;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与甲午战后,宣传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点,并于 1897年

33、12月在天津出版的国闻汇编刊出, B 排除; 13 世纪 火药 是由商人经印度 传入阿拉伯 国家,C排除;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在明朝,所以答案:选 D. 考点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早期的西学东渐 西学的传入。 综合题 议会令状 以下是 14世纪英国议会的令状一则: 问题:( 12分) ( 1)根据材料,当时的议会 中国王和各等级的政治地位如何?( 6分) ( 2)上述政治状况在 “光荣革命 ”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 答案: ( 1)水平 1:从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 6分) 英王在中世纪的议会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士、贵族实际行使议会权力;骑士、市民代表等处于从属地位 水平

34、2: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完整( 4-2分) 其他答案:仅复述、摘抄材料中的信息或回答与史实不符( 0分) ( 2)水平 1:能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进行完整对比( 6分) 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国王权力进一步受到限制;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逐渐上升,成为议会中的主导力量 水平 2: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的对比不完整( 3分) 其他答案:回答与史实不符( 0分) 试题分析: ( 1)主教及其他高级教士、郡守、男爵、郡属骑士、市民代表和市民议员、其他辖区的人士:遵照国王陛下的旨意,说明英王在中世纪的议会中居于中心地位;不过主教、郡守、男爵、审判官、法官及其他王室议事会成员 需要留在议事

35、会行使职责、处理公务,如果没有国王的特别指令则不得擅自离会;骑士、市民代表等处于从属地 位。 ( 2)光荣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推行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国王权力进一步受到限制,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低位;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逐渐上升,成为议会中的主导力量。 考点: 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革命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传国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 “皇帝之玺 ”、 “天子之玺 ”、“皇帝行玺 ”、 “天子行玺 ”、 “皇帝信玺 ”、 “天子信玺 ”。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 ”;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 “天子之玺 ”;信玺用于对国内和

36、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 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 ”。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 “授命玺 ”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 问题:( 14分) ( 1)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 4分) ( 2)魏、蜀、吴三国竭力想获得的 “传国玺 ”象征什么?( 2分) ( 3)唐太宗为什么要重新刻玺?与之相应唐太宗又做了何种制度建设?( 4 分) ( 4) 你能从传国玺流转的过程中

37、提炼出中国古代政治哪一值得关注的主题?( 4分) 答案: ( 1)水平 1:从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 4分) 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 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 水平 2: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完整( 2分) 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实行中央集权体制 其他答案:仅复述、摘抄材料中的信息或回答与史实不符( 0分) ( 2)水平 1:回答与材料有关联性( 2分) 皇帝权力 正统地位 其他答案:回答与材料无关联或与史实不符( 0分) ( 3)水平 1:结合所 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合理的解释( 4分) 为了巩固统一的新政权,加强皇帝权威;完善三省六部制、推行科举制

38、 御玺数量过多,不再正宗,需要重建皇帝权力的象征;完善三省六部制、推行科举制 其他答案:回答与材料无关或与史实不符( 0分) ( 4)水平 1:能从材料中提炼出相关的主题( 4分) 国家的分与合 政治体制创新 政权合法性问题 水平 2:仅能根据材料进行叙述( 1分) 中国古代政治具有创新发展的特点,如唐重刻国玺 其他答案:回答与材料、问题无关联性( 0分) 扩张之路 美国在 19世纪末的扩张 问题:( 13分) ( 1)根据以上材料,美国的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 ( 6分) ( 2)美国实行扩张政策的前提是什么 ( 4分) ( 3)美国扩张战略在 20世纪初取得了何种成果 ( 3分) 答案: (

39、1)水平 1:能根据地图发现美国扩张的多个特点( 6-4分) 重视海上扩张;扩张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商业利益;扩张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 主要目标是中国,通过 “门户开放 ”政策,在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均等的机会 水平 2:能根据地图发现美国扩张的一个特点( 2分) 其他答案:回答与材料、问题无关联性( 0分) ( 2)水平 1:能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 合理解释( 4分) 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迎来了工业化的高潮,并于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其他答案:回答与材料、问题无关或不符合史实( 0分) ( 3)水平 1:能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合理解释( 3分)

40、一战后,美国通过四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通过五国海军协定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通过九国公约保证了门户开放政策,奠定了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其他答案:回答与问题无关或不符合史实( 0分) 试题分析 ( 1)重视海上扩张,特别是 1898年的扩张;从 1900年贸 易状况看,扩张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商业利益;扩张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的日本、中国、菲律宾, 主要目标是中国,通过 “门户开放 ”政策,在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均等的机会。 ( 2)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吸收工业化的成果,迎来了工业化的高潮,资源丰富,发展后劲足,通过西进运动使国力大增,地理位置优越,没有卷入与列强的斗争中去,

41、并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 3)总体上通过华盛顿会议在亚太取得主导地位。具体体现在一战后,美国通过四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通过五国海军协定取得了与 英国同等的制海权,通过九国公约保证了门户开放政策,奠定了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形成 美国的扩张和强盛 南北战争。 文明的代价 1962 年,科学家蕾切尔 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 “人与环境 ”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11分) 答案: 史实:水平 1:能围

42、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9分)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被 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加剧,化学工业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明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总之,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从区域问题演变为全球性

43、问题,威胁 到了人类的生存。 水平 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赋分) 组织: 水平 1:叙述体现时序感( 2分) 水平 2:叙述时序跳跃( 1分) 水平 3:叙述缺乏时序感( 0分) 梁启超论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 ,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

44、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 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 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 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 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 。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 问题:( 25分) ( 1)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 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

45、史?( 2分) ( 2)概述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8分) ( 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15分) 答案: ( 1)水平 1:能将李鸿章的生平与中国近代史建立联系( 2分) 李鸿章几乎参与了那段历史的所有重大事件,是那段历史的焦点人物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将,近代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也是由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他个人的生平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其他答案:仅根据李鸿章的某一具体作为得出结论或解释不合理( 0分) 李鸿章领导了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 梁启超想以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失败经验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 2)史实: 水平 1:能注意到材料中梁启超对李鸿章各方面事迹的评价(

46、6-3分) 梁启超肯定了李鸿章所从事的洋务活动,又批评李鸿章不懂得国家强大的根本所在;指出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一定的责任,但国家的实力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在外变方面,李鸿章采取联一国制一国的策略,得不偿失,引发列强瓜分狂潮,但内政不修是外交失利的根本原因。 水平 2:只 注意到材料中梁启超对李鸿章某一方面事迹的评价( 21 分) 组织: 水平 1:能根据材料进行概述( 2分) 水平 2:仅能复述或摘抄材料的文字( 0分) (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 4分) 水平 1:能把梁启超作为解读的对象,将文本内容与梁启超的史观、方法、立场联系起来提出观点( 4分) 梁启超基于进化论史观和政治改革立场来评价李鸿章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注重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水平 2:就梁启超对李鸿章其人的具体评价提出观点( 2分)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毁 誉参半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 水平 3:无观点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