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政治二轮特色专题强化练:古语、诗词、名言警句类(带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4033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中政治二轮特色专题强化练:古语、诗词、名言警句类(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政治二轮特色专题强化练:古语、诗词、名言警句类(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政治二轮特色专题强化练:古语、诗词、名言警句类(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政治二轮特色专题强化练:古语、诗词、名言警句类(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政治二轮特色专题强化练:古语、诗词、名言警句类(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 年高中政治二轮特色专题强化练:古语、诗词、名言警句类(带解析) 单选题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往年 4月是租车市场的淡季,但受清明小长假和高速公路免费的影响, 2013年汽车租赁市场迎来了旺市,出现了量价齐涨的行情。下列关于汽车租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消费者只获得汽车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汽车租赁要受供求关系影响,遵循价值规律 它让消费者可以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提高消费水平 价格上涨消费者的需求应该减少,因而租车市场量价齐涨是不正常的 A B C D 答案: A 扬州西湖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2、”。欧阳修西湖诗形象地描绘出扬州西湖的胜境。这说明 (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源泉 B自然现象属于文化活动及产品 C文化是人的灵感和想象 D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答案: D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其文化寓意是要 ( ) A发扬文化的民族性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增强文化的时代性 D消除文化的差异性 答案: B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关于民族节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能消除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D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答案: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

3、为桀亡。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D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答案: A “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句话反映了 (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 答案: A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 (窗户 ),见天道

4、A B C D 答案: C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中医强调 “治未病 ”,说明 ( ) “未病 ”是量变, “已病 ”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注意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创造或改变条件避免 “未病 ”向 “已病 ”转化 “未病 ”与 “已病 ”不存在严格界限,治 “未病 ”与治 “已病 ”不应有所区别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 “未病 ”与 “已病 ”,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A B C D 答案: D 中国古代社会 有很多充满哲学智慧的思想,下列与 “水滴石穿 ”哲学寓意

5、相同的是 ( ) 守株待兔 集腋成裘 绳锯木断 因地制宜 A B C D 答案: B 宋代诗人陈简斋在诗中写到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答案: C 子贡问政。孔子曰: “足食,足兵 (军备 ),民信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的回答诠释了树立政府威信的价值,这对我国政府工作的启示有

6、( ) 组织经济建设,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应承担所有社会事务,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自觉增强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A B C D 答案: D 2013年 3月 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引用俄罗斯谚语 “大船必能航 ”和中国古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来形容不断发展的中俄关系。上述经典谚语和诗句的运用,拉近了习主席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也体现了中俄文化异曲同工之处。这说明 ( ) 各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要尊重和认同各国文化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A B C D 答案: C 综合

7、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 ”“人间正道是沧桑 ”“长风破浪会有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 11月 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引用这三句诗,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 材料一 精神不可丢 历史表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复兴,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而且需要有生生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来推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 “千年未有之变局 ”,战胜 “千年未有之强敌 ”,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

8、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 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 (1)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 (8分 ) 材料二 信心不可泄 习近平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 “中国梦 ”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 ”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 “中国信心 ”。 (2)运用 “寻觅社会的真谛 ”的有关知识,分析说 明材料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6分 ) 答案:

9、 (1)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 分 ) 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2分 )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主心骨 ”作用,同时还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4分 ) (2) 实现 “中国梦 ”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保持 “中国信心 ”,实现 “中国梦 ”,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实际,体现

10、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始终保持 “中国信心 ”,将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体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每点 2分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事求是 ”出自汉书。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他一生酷爱藏书,且对藏书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很多人对其深为赞叹。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对刘德的好学精神作了高度评价,赞扬刘德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 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来。 材料二 随着历史的演进,后来的人将实事求是的含义演变为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

11、缩小。而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对实事求是又作了全新的阐释,他指出: “实事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 就是我们去研究。 ”此后,实事求是就被视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材料三 习近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论述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即 :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 “实事 ”,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 “求是 ”,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由班

12、固到毛泽东再到习近平, “实事求是 ”含义变化的原因及意义。 (12分 ) (2)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怎么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12分 ) (3)习近平认为,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 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习近平强调坚持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基本要求的理解。 (14分 ) 答案: (1)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实事求是 ”含义的变化正是我

13、国政治、经济变化的结果,又会对我国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4分 )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实事求是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思想,能够因时而变,不断 被赋予新的内涵。正是这种变化适应了社会进步的要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党的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分 )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毛泽东对 “实事求是 ”含义的创新是中国革命实践的要求,习近平对 “实事求是 ”含义的创新是当前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这样的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 (4分 )

14、 (2)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规律 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4分 )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分 )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分 )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

15、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一方面, “实事求是 ”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 “从群众中来 ”才能实现。另一方面, “实事求是 ”又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 “到群众中去 ”才能实现。 (3分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党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 (3分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 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分 ) 总之,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根本一致的。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才能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4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