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 9月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元世祖忽必烈曾经说: “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 ”这表明元朝( ) A注重权力监督 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实行三权分立 D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的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当时最高的行政机关。枢密院掌朝廷军机大政,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主要掌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务。御史台是最高的监察机构,纠察百官善恶 ”,也有指陈 “政治得失 ”的职责。综上,不难得出
2、, A注重权力监督,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 A;而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监察与谏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元代中央机构的权力监督体 系(监察与谏议) 晚清徽州知府刘汝骥所撰的陶瓷公牍中载: “旧建民房天井狭窄,光线黑暗,近年大为改观,士大夫之家,未有不高大门闾、明窗净几者。 ”晚清的徽派建筑中,加入了西洋的梯形窗、拱券门,甚至以英文字母为装饰。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徽派建筑的变化与徽商的营销手段有关 B徽派建筑风格变化是对其自身缺点的修正 C晚清的徽派建筑传统风格基本消失 D晚清安徽城乡建筑都采用了西方建筑风格 答案: B 试题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解读材料,材料的大意是:晚清徽派建筑在变化,而且主要是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分析选项,可知, B徽派建筑风格变化是对其自身缺点的修正,就等同于徽派建筑受到西方文明影响 ,这也符合晚清时期历史大背景,符合史实和题意。题干里面没有说到营销手段,排除 A;C项表述是对材料的曲解,建筑风格变化,不等同于建筑风格消失, C错误; D项表述错误,太绝对,不符合史实和常理。综上,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 学习 徽派建筑风格的变化 “( 梭伦 )用了很大的勇气,敢于一举而释放所有的债奴,
4、取消有关土地的一切抵押,同时还严禁了将来的一切债奴制度发生。 他的改革消除了许多不平,也给了普通民众以少量的政治权利,但大部分的政权还是留在贵族们手里。 ”这说明梭伦改革体现出( ) A民主自由原则 B公平公正原则 C不偏不倚原则 D区别对待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按照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梭伦肯定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只不过,从奴隶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他们对平民做了适当的妥协。即梭伦改革的这项措施,是站在奴隶主角度,对平民做了适当的妥协,以调和平民和奴隶主贵族之间剑
5、拔弩张的矛盾。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卢梭的这项改革措施是以中立者或调和者的姿态出现的。结合选项分析,只有 C不偏不倚原则,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 C。其余 ABD三项均不 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 卢梭在 1762年出版的社会契约论中指出: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由这一言论可得出的结论是( ) A代议制度制约了民众的自由 B自由思想受公共意志制约 C资本主义民主存在明显的时代局限 D卢梭等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和独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却无
6、往不在枷锁之中 ”,解读题干,可知,卢梭认为,自由受到 “枷锁 ”限制。结合选项,只有 B 自由思想受公共意志制约,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 B;其余 A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 旧制度 。 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材料中的 “旧制度 ”被沟汰,主要体现为( )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国王权利被剥夺 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议会改革的实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信息,
7、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 ”、 “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题考查的是 1688年 “光荣革命 ”后,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及其完善。结合选项分析,可知, “旧制度 ”被沟汰,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冲击传统的议会议员席位,从而导致了议会制度的改革,而且不止一次改革议会制度。故,正确答案:选 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欧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议会改革 某学者在研讨治理雾霾的方案时,用幻灯片展示了英国工业革
8、命时期的一组文件名称 (见右图 )。由此可知,该作者意在强调( ) A将环境问题上升到法治高度 B工业革命是环境恶化的根源 C优先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D加强政府对环境的监管力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此题考查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及相应对策问题。从图片信息,可知,将环境污染问题上升到法律高度,制定一系列的法。结合选项分析,只有 A将环境问题上升到法治高度,符合题意。其余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环境污染问题 “8
9、0年代初, (苏联 )计划经挤中的困难越来越多。以前,正是计划使国家实现了强有力的飞跃,得以集中力量于具有决 定意义的方向上,并使国家成为超级大国。但是渐渐地出现了不良趋向 :高度集中、制订毫无进取心的计划、半截子工程、库存超标、计划僵硬等。 ”这说明( ) A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严重弊端日益暴露 B对 “斯大林摸式 ”要辩证分析 C资本主义应该借鉴苏联经济管理体制 D苏联解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正是计划使国家实现了强有力的飞跃 ”、 “但是渐渐地出现了不良趋向 ”等,结合所学知识,
10、解读题干信息,此题实际上是考查正确认识、评价斯大林体制,包括曾经所起得的积极作用,要肯定。结合选项,分析,可知,只有 B对 “斯大林摸式 ”要辩证分析,做到客观评价斯大林体制,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 B;其余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正确评价 “斯大林模式 ” “ 此项减少棉花产量的协议应载有另一条款,即棉花生产者不得将生产棉花的土地用于生产全国出产的任何其他农产品,以供直接或间接出售 ” 罗斯福 “新政 ”中的这一做法意在通过( ) A限制其他农业生产以保证棉花的生产和价格 B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避免行业间的恶性竞争 C限产的方式实
11、现农产品的供需平衡 D缩小农业生产规模以缓和劳资矛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题考查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关于农业方面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减少棉花产量的协议 ”,其目的就在于国家调控全国棉花种植数量,以维持正常的市场供求关系。结合选项,只有 C限产的方式实现农产品的供需平衡,是题干的意思。故,正确答案:选C;其余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农业方面的措施 2011年,西班牙起义报有文章评论说: “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风险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领
12、导地位,并且受到了新的权力极 (中国、印度和巴西 )崛起的威胁。 ”该报道( ) A证实美国已丧失世界领导地位 B称赞发展中国家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C说明中国开始争夺世界领导权 D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题考查的是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加强,不断冲击着美国的 “一超 ”地位, D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三项表述不准确或与题干内容不相干。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
13、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H 罗尔夫 哈宾等主编、 2005年出版的杜会市场经济辞典中,提出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和经济政策制定的 理论逻辑是 “自由轶序 ”“市场公正 ”。这主要反映了( ) A国家应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管理作用 B国营经济逐步占据国家经济主导地位 C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主要借鉴苏联 D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推动不同文明融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题考查的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环境。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自由轶序 ”、 “市场公正 ”等,解读题干,可知,作者认为,市场经济运行需
14、要 “大小环境 ”。 “大环境 ”就是国家的政策层面,是导向,风向标; “小环境 ”就是市场经济个体自身的运作,要有自己发挥的空间,是自由的。分析选项,只有 A国家应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管理作用,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 A;其余 BCD三项表述不准确或与题干内容不相干。 考点:市场经济运行 机制 国家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 中俄 “海上联合 2012” “ 海上联合 2013” 和 “海上联合 2014” 三次军演获得成功。其中在 “海上联合 2014” 的演习中,中俄双方的融合程度更深,实战味道更浓,新型装备更多。这主要体现了( ) A大国军事合作国际化 B中俄两国实现军事联盟 C国家利
15、益推动区域合作 D中俄结伴不结盟的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中俄双方的融合程度更深,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 ,可知,中俄之间的军事演习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深化,加强了政治互信,推动了地区的合作与交流。结合选项分析, BD的表述本身错误,排除; A.大国军事合作国际化,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不符合题意。 C国家利益推动区域合作,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 C。 考点:当今国际局势 多极化趋势继续加强 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 古巴作家阿莱霍 卡彭轶尔在长篇小说这个世界的王国 (1949年 )的序言中写道
16、 :“神奇乃是现实突变的必然产物 (奇迹 ),是对现实的特殊表现,是对丰富的现实进行非凡的、别具匠心的揭示,是对现实状态和规模的夸大。这种现实 (神奇现实 )的发现都是在一种精神状态达到极点和激奋的情况下才被强烈地感觉到的。 ”与这部小说创作风格相似的小说是( ) A离骚 B百年孤独 C人间喜剧 D悲惨世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说 ”精神状态极度 强烈的感觉到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说明这部小说是对现实的一种非常规的折射,这 符合现代主义文学风格的特征。分析选项, B.百年孤独,是拉丁美
17、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符合题意。 A.离骚, D.悲惨世界均属于浪漫主义风格; C.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风格; D.悲惨世界。综上,正确答案:选 B。 考点: 19 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现代主义文学( 20 世纪 40、50年代) “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他们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 ”该段论述体现的史观是( ) A唯物史观 B革命史观 C文明史观 D全球史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18、并作出准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及题干要求,此题考查史观问题。回忆所学史观的定义,根据关键信息 “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 ”等,解读材料,不难得出,材料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均是与 “文明 ”相关,而且提到要 “传承 ”。综上,符合题意的只有 C,正确答案:选 C。 考点:历史评判史观 文明史观 据统计, “在价格方面, 1990年,社会全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额中,国家定价 仅占 25%,其余 75%为国家指导价格和市场定价 ”。这表明( ) A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 B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我国经济运行方式正向符合经济规律发展 D市场调节开始主导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9、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回忆、再现所学相关知识,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不难得出,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相关过程。回忆、再现所学相关知识,分析选项: A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 B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市场调节开始主导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三项的表述均错误,均不符合史实,因为,我国在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才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说在 1992年十四大召开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只有 C我国经济运行方式正向符合经济规律发展,符合史实。正确答案:选 C。 考点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经济运行正向市场经济规律发展 军机处 “初只承庙谟商戎略而已 ”,后分割和取代了许多内阁 “承旨出政 ”的职权,军机处实际上成了凌驾于内阁、部院之上 的中枢政府机构。以上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已经成为清政府的最高行政权力机关 B最初的军政机构逐渐演变为行政机构 C相当于英国的内阁,是政府中枢机构 D取代内阁,成为政令制定、发布机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初只承庙谟商戎略而已 ”、 “军机处实际上成了凌驾于内阁、部院之上的中枢政
21、府机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职责在发生转变,即 B最初的军政机构逐渐演变为行政机构,符合史实和题意,故 ,正确答案:选 B。而其余 ACD三项表述均不符合同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东汉 )永元十三年,和帝下诏: “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 ”于是,将以前边郡 “不满十万三岁一人 ”的标准降为 “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五万至十万口郡的由 “三岁举一人 ”调整为“二岁举一人 ”。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中原人口流失 B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少数民族治理 D调集民力开发边疆 答案:
22、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 ”、 “抚接夷狄,以人为本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不难得出,东汉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无外乎还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达到巩固统治之目的,故,正确答案:选 B;而其余 ACD三项表述均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东汉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旧唐书 食货志记载: “(唐 )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 (“铢 ”是 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 )。武德四年 (62
23、1年 )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位称为一钱 ),径八分。 ”这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 1300年。据此可推断,唐朝( ) A政府垄断铸币权限 B货币贬值严重 C货币改革适合经济发展 D藩镇威胁解除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 1300年 ”,可知,由于这种铸币标准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从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交流等,从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收到以后统治者的重视。综上, C货币改革适合经济发展,符合题意,故,正确答
24、案:选 C;而其余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朝币制改革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与元王冕的墨梅图颇有相通之处。两者所体现的认识论与艺术手法的相同之处分别是( ) A格物致知、浪漫主义 B反省内心、变化万端 C知行合一、写实主义 D格物致知、托物言志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本题事实上考查的还是宋元时期的新儒学(理学)的相关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人所体现的认识论与艺术手法,其实是相同的,即都主张通过
25、外部的事物来达到内心世界,与外界密切想关。结合选项, D格物致知、托物言志,正确,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舌尖上的中国中有这样的描述: “(明中期 )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 人来到这里,命靠着食盐贸易发家,他们同时带来的还有各自家乡的厨师、食材、口味。 ”这反映出明中期扬州地区( ) A成为饮食文化中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D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理解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靠着食盐贸易发家 ”、 “还有各自家乡的厨
26、师、食材、口味 ”,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本题事实上考查的是明朝中后期扬州的繁荣景象。解读材料:描述的是扬州商品经济的繁荣景象,即 C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符合题意;而 ABD三 项表述不正确或与题干信息相违背,排除 ABD。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明朝商业的发展 康有为主张议院人事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君主手中, “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 ”,而且当选的议郎也要由皇帝来批准。议院的议郎应由那些 “博古今、通中外、明政体、方正直言之士 ”来充当。由此可见,康有为( ) A主张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B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C主张引进西方民主制
27、度 D极力糅合中西方政治制度 答案: D 据统计,宁波的工业企业在 1914年时还不到 20家,但从 1919年到 1930年,宁波已拥有新式企业不下 150家。这反映出( ) A宁波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B当地办厂条件十分优越 C当地使用机器现象增多 D机器成为企业主要动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此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相关情况。考查的是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相关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 A宁波近代工业化的起步,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 B当地办厂条件十分优越, D机器成为企业
28、主要动力,均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不符合题意。可知,在 1919至 1930年间,民族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拥有机器的新式企业增多,即反映出 C当地使用机器现象增多 ,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03年 9月 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接着,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铁路简明章程、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矿务章程、公司注册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这些措施( ) A加快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结构性转型 B可证实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的决心 C有利 于中国经济管理制度的近代化 D掩饰不了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29、生回忆所学知识,理解题干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考查的是 “清末新政 ”相关措施。针对 “清末新政 ”,首先要对清末新政给予肯定!结合题干,商部颁布的一系列章程等,事实上就是一种规范,一种制度。题干里的所有措施,显然是在适应当时经济形势即C有利于中国经济管理制度的近代化,符合题意。结构性转型和题干政策措施无关,排除 A; D项,材料没有显示; B是对 “清末新政 ”的曲解,具有夸大性,排除 B。因此,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清末新政 ”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倡导 “民族平等 ”,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四个方面,但对各民族语
30、言文字平等、尊重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民族平等内容则未提及。这一信息说明孙中山( ) A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早期民族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刻意回避平均地权等经济要求 D具有狭隘的中外民族平等观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但对各民族 语言文字平等、尊重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民族平等内容则未提及 ”,可知,当时孙中山心目中的民族主义,事实上不是指整个中华民族,而主要特指汉族,当时侧重于反满清的需要,诸如 “驱除鞑虏 ”的主张。因此,他的民族主义观具有狭隘性,存在局限性,即 B早期民族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1、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 B。其余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思想 孙中山的 “民族平等 ” 下面是日本在侵华故争中历年占领中国领土示意图。图中日本占领中国领土的先后顺序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识别历史图片等素材,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此题考查的是日本侵华战争相关史实。回忆所学抗日战争相关史实,回忆时间,不难得出,日本侵华所占领中国城市的顺序依次是 ,即,正确答案:选 A。其余 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日本侵略军所占
32、领城市 1962年,在中央七千人大会上,有国家机关人员说: “(当时)在党内出现了四不讲现象:报上没发表的不讲,中央没讲的不讲,文件没规定的不讲,顶头上司没讲的不讲。 ”这表明该时期( ) A党内民主制度遭到践踏 B民主言论受制于 “左 ”倾思想 C党内思想具有高度凝聚力 D党内右倾思想发展扩大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1962年,在中央七千人大会 ”、 “顶头上司没讲的不讲 ”等,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时期,尽管先前已经在经济领域 “纠 左 ”,即 19
33、60年冬天的“八字方针 ”等,但在民主政治领域,左倾错误仍在继续,专制、独裁作风浓厚。结合选项分析,只有 B民主言论受制于 “左 ”倾思想,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 B;其余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主政治制度曲折发展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6年 5月 30日,他订出一个方案,想把英国皇家海军诱入圈套。他的诱饵是游弋在挪威海岸的弗兰茨 冯 希佩尔海军上将指挥的由战列巡洋舰和轻巡洋舰组成的舰队。他推论,英国人是不会 派出整个舰队来拦截一次有限的偷袭的。舍尔指挥的公海舰队的全郑力量在五十英里之后跟
34、踪着。如果英海军出击,希佩尔进行象征性的抵抗后就转舵,把追击者引进舍尔的大舰队的射程内。 材料二 历时 12个小时的海战,英方搜失战舰 14艘,价亡 6800余人;德方损失战舰 11艘,伤亡 3100余人。纽约时报报道: “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 ” 一一影响世界历史的 21场经典海战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德兰海战爆发的主要背景。( 4分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 “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 ”的理解。结合材料一,说明材料二中 “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 ”的原因。 (11分 ) 答案:( 1) “凡尔登战役 ”使法军站稳
35、了脚跟,德军士气衰落;英国海军对德国海军严密封锁。( 4分) ( 2)理解:英国海军损失超过德国海军;英国海军仍然牢牢掌握制海权,德国海军仍然被封锁在自己的海港中。( 8分)原因:德军精心策划,准备充分。( 3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令德国最后一次主动突破协约国在北海对德国封锁的努力失败。自此,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再以海军与协约国正面交锋,只能以潜水艇击沉舰艇,其后发展至无限制潜艇战。结合所学知识,其爆发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凡尔登战役 ”的法军的胜利,使法军站稳了脚跟,而德军士气衰落; 英国海
36、军对德国海军极其严密的封锁等。 (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 “英方搜失战舰 14艘,价亡 6800余人;德方损失战舰 11 艘,伤亡 3100 余人 ”等,结合所学 知识,理解题干 “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 ”,可以这样理解:在这次激烈的海战中,尽管英国海军损失惨重,超过德国海军,但,英国海军仍然还牢牢掌握着制海权,德国海军仍然被封锁在自己的海港中。德军之所以在这次海战中能够给予英国海军沉重打击,这与当时德军的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密不可分。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日德兰海战 ( 15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学者阮
37、炜在关于 “暴民政治 ”、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中指出:至于美国,从清教徒移居到新大陆起,便 存在着一种殖民社团自治的传统,这里面虽可能也有一些威权成分,但集体投票是极为重要的决策方式 倒是赢得独立战争及制定宪法以后,美国地方自治传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节制。为了 “合众国 ”的共同利益,地方政治体现在不得不向中央政府让渡权力。十三个独立的州,这时得向联郑政府交出一些可谓主权的重要权力 苏新连 (浅谈清教主义对美国的影响 )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富人的反民主的巨大阴谋,因为分权制衡原则是对人民主权原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力,制衡了本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 阮炜雅典民主的真相 ( 1) 根据
38、材料一,指出美国民主制度有何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对美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8分 ) (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的观点 说明理由。 .(7分 ) 答案:( 1)变化:由独立前集体决策的社团自治到赢得独立战争及制定宪法以后最终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4分) 影响:为美国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分) ( 2)赞同。理由:美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三权分立及三权地位平等的原则,使三权之间实现了相互制约,这使得人民的权力得不到直接的体现。因此,这些原则扩大了富人的权力,分割了人民的 权力,所以是反动的。( 7分) 不赞同。理由: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
39、与制衡的原则,有效地防止了某一权力的无限扩大;美国的立法和行政机构都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这可以说明美国的民主制度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 7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 “便存在着一种殖民社团自治的传统 ”、“美国地方自治传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节制 ”、 “地方政治体现在不得不向中央政府让渡权力 ”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概括出美国民主制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独立前集体决策的社团自治到赢得独立战争及制定宪法以后最终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这些变 化极大的促进了美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这样认为: 为美国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 2)此问属于开放性试
40、题,答案:不唯一,可赞同材料中的观点,也可不赞同。当然,持赞同观点或不赞同观点之后,均要有相应的理由给予阐释。只要言之成理、有理有据、成文即可酌情给分。可以这样组织答案: 示例一,赞同。理由:美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三权分立及三权地位平等的原则,使三权之间实现了相互制约,这使得人民的权力得不到直接的体现。因此,这些原则扩大了富人的权力,分割了人民的权力,所以,是反动的。 示例二,不赞同。理由: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原则,有效地防止了某一权力的无限扩大;美国的立法和行政机构都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综上,这可以说明,美国的民主制度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 考点:欧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
41、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从 “邦联制 ”到 “联邦制 ”;欧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联邦制的权利结构特点 (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太后摄玫 (公元 982年 1009年 )后由于与宋 (北宋,公元 960年 1127年 )战事多,每次战争都俘获大批人口,但这时萧太后对新征服的各族人户,不再编为官户奴隶而是依其原来的生活习俗设置新的部族,使其成为平民。把原来属于奴隶身份的 “头下户 ”,改变成具有农奴性质的 “二税户 ”,采取封建式的征收地租的剥削形式,使奴隶成为向朝廷纳税的编民。据不完全统计,萧太后摄政的二十七年里,
42、减免赋税 .赈济灾民、流民、贫民的诏令达三十次之多。采用移民、招幕以及许民 请业荒地 ”等多种办法,招徕闲散劳动力,借以扩大耕地面积,恢复当地因战争而遭到破坏的农业经济。按规定,凡垦荒者在一定年限内可免除赋税,免赋年 限最长达十年。 “贫民 ”则另给以耕牛、谷种,还派出有经脸的农师传授耕植知识。萧太后还 “诏疏旧渠 ”,兴修水利。她还亲自 “观稼 ”,遣使劝农,如命唐古 (耶律唐古 )“劝督耕稼以给西军,田于胪朐河侧,劝督耕稼以给西军,田于胪朐河侧,是岁大熟。明年,移屯镇州,凡十四稔,积累数十万斛,斗米数钱 ”。 摘编自张宏、刘延丽浅析辽期萧太后的治国方略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43、萧太后的改革措施。 (9分 )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萧太后的改革对当时辽国产生的影响。(6分 ) 答案:( 1)改奴为民,收取封建地 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鼓励移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遣使劝农。( 9分,答出三点即可) ( 2)调动各族人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辽朝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奴为农,采用封建式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辽国封建化;为辽国在与宋的战争中提供了物质基础,使辽国国力日益增强。( 6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使其成为平民 ”、 “减免赋税 .赈济灾民、流民、贫民的诏令达三十次之多 ”、 “借以扩大耕地面积 ”、 “萧太后还 “诏疏旧渠 ”
44、,兴修水利 ”等,结合所学知识,萧太后的改革措施,可以直接概括、归纳出,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改 奴为民,收取封建地租;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鼓励移民,开垦荒地; 兴修水利,遣使劝农等。 ( 2)根据材料相关信,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辽国萧太后的一系列重视农耕,恢复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缓和阶级矛盾等改革,给当时的辽国带来了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 调动了各族人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辽朝农业生产的发展; 改奴为农,采用封建式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辽国封建化; 使辽国国力日益增强,为在与宋的战争中提供了物质基础。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辽国萧太后改革 辽国萧太后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 11
45、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阅读下列表格 : 表 1 1851年王 1913年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 1851年 1855年 1913年 在校大学生 12400人 16760人 77484人,每万人中有大学生学历的为11.3人 表 2 1801年王 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重要科技成果 (个 ) 198 219 356 据潘迦华论 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编制 材料二 联郑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于 1959年和 1960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年平均增长率为 2.5%。在 20 世纪中第三次跃居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只是到
46、1968年被日本赶上。联郑德国外贸总额在 1953年超过法国 ,1954年超过加拿大, 1962年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贸易大国。黄金储备在 1948年仅有 3亿美元,到 1970年增加到 124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5.2%,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徐聪德国经济持续增长是实力和政策的双重效应 根据材料一,概括 19世纪下半期至 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6分 )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联邦德 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赶超所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原因。 (3分 )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 19世纪下半期至 20世纪初、二战后
47、德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2分 ) 答案:( 1)特点: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科技成果大大超过英国和法国等老牌强国。( 2分) 影响:推动了德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加速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德国发动一战提供了必要条件。( 4分) 原因:良好的基础;美国的援助;重视科技教育;稳定的国内、国际局势;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加入欧共体,与西欧加强合作。( 3分, 答出三点即可) 启示:加强政府对教育、科技的支持;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发展经济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2分,答出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 “在校大学生人数 ”等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概括出 19世纪下半期至 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即 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科技成果大大超过英国和法国等老牌强国等。随着德国在这一时期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迅速推动了德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从而不断加速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成为两大非正义军事集团之一, “三国同盟 ”的中心国家,为德 国的一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