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广东深圳市宝安区高三上期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4057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广东深圳市宝安区高三上期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届广东深圳市宝安区高三上期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届广东深圳市宝安区高三上期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届广东深圳市宝安区高三上期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届广东深圳市宝安区高三上期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广东深圳市宝安区高三上期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 ” 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 A周朝开启的 “家天下 ”时代 B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度的不断深化 C铁器牛耕推动小农经济形成 D孔子提出 “仁 ”的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 “家庭中忠诚的成员 ”“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 ”的信息可知,这源于宗法制度的影响,故 B项正确;夏朝是 “家天下 ”的开端,故 A项错误; CD项不是题干现象

2、的根源,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自 1949年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灾难性阶段是 A社会主义过渡阶段 B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大跃进阶段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要求 “最动荡不安的灾难性 ”,结合所学可知,文革是我国一次空前的浩劫,它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故 C项正确; ABD项都不符合 “最动荡不安 ”的要求,故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1979-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 455 40%,粮食产量由 1978年的 3

3、04亿吨增加到 1984年的 4 07亿吨。其主要原因是 A袁隆平 “超级稻 ”全面推广 B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C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建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时间 “1979-1984年 ”,粮食产量迅速增加的原因在于农业生产力的解放,联系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故 C项正确; A项是在 90年代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项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无关,排除; 2001年,我国才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D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

4、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列主张属于苏格拉底的是 A人是 万物的尺度 B强者以暴力抢夺弱者的财富是天经地义的 C治国的根本是改善公民的灵魂和道德,遵守城邦律法 D依法治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强调理性,故 C项正确; A项是智者学派,排除; B项中的 “暴力抢夺弱者 ”与苏格拉底强调道德不符,排除;依法治国是法治社会的表现,不符合那个时代,排除 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思想 罗马法在罗马帝国时代臻于成熟,其没有触及的可能是 A限制皇权 B贵族的权利 C平民利益 D财产权 答案: A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故 BCD三项正确,排除;罗马帝国时代是帝制,法律是维护君主统治的工具,不可能限制皇权,因此答案:为 A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内容 社会契约论载: “ 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 文中 “” 应是 A雅典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社会契约论时卢梭的代表作,从题干 “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的信息

6、可以看出,卢梭主张直接民主,反对间接民主,故 A项错误; CD项建立的代议制都受到了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在启蒙运动之后,故 CD项排除;因此答案:为 B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一战 ”后期,农民在村社的组织下不经官方许可自己行使公民权力, 86%的乡农民执行委员会自行分配土地 不到 10%的基层机构听命于政府。 ”材料描述的可能是 A法国的农村大革命 B俄国的农民运动 C中国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 D罗斯福新政下的美国农业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一战 ”后期 ,法国仍是中央集权的国家,不会出现 “不到 10%的基层机构听命于

7、政府 ”的情况,故 A项错误; “一战 ”后期,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通过了土地法令,这与题干中 “不到 10%的基层机构听命于政府 ”“86%的乡农民执行委员会自行分配土地 ”的信息相符,故 B项正确; C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俄 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1930年 12月胡佛说: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其依据是 A重商主义经济理论 B新经济政策 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D国家政权干预经济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绝不能用立法的

8、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的信息可以看出,胡佛反对国家政权干预经济,这属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故 C项正确; AB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胡佛 1941年 4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日本中立条约签订。同时,两国发表声明: “苏联保证尊重 满洲国 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对该声明评价合理的是 A标志着苏联与日本结盟 B苏联与日本维护彼此侵略中国所得利益 C瓦解了德意日法西斯同盟 D蒙古人民共和国被苏联、日本瓜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

9、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苏联保证尊重 满洲国 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的信息可以看出,苏联与 日本为了各自国家利益,相互妥协,维护彼此侵略中国所得利益,故 B项正确; ACD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日本中立条约 1947年,英国丘吉尔说: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造成材料中欧洲 “景象 ”的主要原因是 A 1929年经济大危机深远影响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C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D美苏 “冷战 ”影响 答案: B 试

10、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 “1947年 ”,再结合题干中 “欧洲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的信息,联系所学可知,二战给欧洲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故 B项正确; A项不符合时间,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 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 ACD项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的背景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

11、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 “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 ”的信息,可知美国意图建立全球金融霸权,联系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故 C 项正确; ABD与题干 “金融霸权 ”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 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 ”材料观点最有可能出自 A生物进化论 B共产党宣言 C自由主义思想 D福利国家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

12、: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 ”的信息,可以得出该观点主张政府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福利国家思想,故 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利国家 在 50年代中期,费孝通提出: “在人口这样众多的国家,多种多样的企业不应当都集中在少数都市里,而应尽可能分散到广大的农村里去。 ”下面史实,能够证明费孝通主张合理的是 A大跃进 “全民炼钢 ”运动 B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运动 C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 D乡

13、镇企业兴起与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多种多样的企业不应当都集中在少数都市里,而应尽可能分散到广大的农村里去 ”的信息可以看出费孝通主张发展乡镇企业,故 D项正确; ABC三项与题干信息 “企业而应尽可能分散到广大 的农村里去 ”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乡镇企业 有材料证明: 1955年春,各地纷纷反映 “闹粮荒 ”,许多地方发生大批出卖耕畜、滥宰耕畜、杀羊、砍树等现象。导致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 “一五计划 ”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

14、跃进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1955年,正值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等缺点,从而使许多地方发生大批出卖耕畜、滥宰耕畜、杀羊、砍树等现象,故 B项正确;一五计划鼓舞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故 A项排除; CD项时间是 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对井田制的解读主要有以下观点: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造成上述分歧的客观

15、原因主 要是 A史料证据匮乏与多元史观 B历史可以任人诉说 C百家争鸣的需要 D西周土地买卖频繁,难以确认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对同一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原因在于缺乏让大家信服的证据,即缺乏史料证据,还在于站的角度不一样,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不同,即多元史观,故 A 项正确;历史是客观的,故 B项错误;百家争鸣与题干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排除 C项;井田制下土地不得买卖,故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井田制 西周分封制度首次在中国范围基本废除 ,主要是因为 A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 B儒、道、法三家思想推动 C秦国商鞅变法

16、D秦朝统一全国,推行郡县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 “首次在中国范围基本废除 ”的信息可知,主要原因是秦的统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故 D项正确;春秋时期分封制还没有废除,故项错误;儒家中,特别是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并不主张废除分封制,故项错误;项是在秦国,而不是在中国范围,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废分封、行郡县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对材料信息比较全面的解读是 A描述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 B描述了小农经济的场景 C反映了均田制对农民的束缚 D

17、批判唐朝工商业的落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的信息可知这描述的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故 B项正确; AC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小农经济 范镇奏章: “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 而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不可得也。 ”范镇揭示了 A秦朝丞相制度的弊端 B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的优点 C北宋中央分权制度的弊

18、端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好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 ”的信息可知这与宋代 “二府三司制 ”的特点相符;再有题干中 “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 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的信息可知题干描述的是这一制度存在的弊端,故 C项正确; ABD项与题干 “二府三司制 ”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府三司 下列观点中,值得商榷的是 A林则徐被誉为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B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变动 C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D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

19、世界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翻译外国书籍,主动了解西方,被誉为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故 A项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结构开始变动,故 B项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故 C项排除;新航路开辟以后,中国就开始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D项表述不准确,故答案:为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鸦片战争 19世纪 50、 60年代,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原因主要是 A开放口岸的吸引力 B躲 避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乱 C躲避太平天国与清军战乱

20、D洋务企业吸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 50、 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南方,特别是定都天京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清军对峙十余年,该地区大批难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涌入上海,故C项正确; ABD项与时间和地点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反对建立电话电报事业的理由之一是 “中国人架设电线就是不孝,不孝必然不忠,架设电线必然导致不忠不孝,罪莫大焉! ”持此观点的应是 A洋务人士 B顽固势力 C维新人士 D革命党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

21、可以看出这一派别反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恪守儒家伦理道德,应当属于顽固派,故B项正确; ACD三项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排除。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学习 顽固派 据不完全统计,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全国已成立的城市自治公所超过 850个,镇自治公所超过 530个,乡自治公所在 1970个以上。据此可以推论出此时期 A政府建立了民主制度 B临时约法初见成效 C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民主实践活动 D “农村包围城市 ”道路初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 “辛亥革命爆发前 ”的信息,可判断出 AB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从题干中 “已成立的城市自治公所

22、”“镇自治公所 ”“乡自治公所 ”的信息,可知此时期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民主实践活动,故 C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前后的民主实践活动 孙中山认为实现民生主义目标的主要途径是 A民族革命 B政治革命 C社会革命 D国民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民族革命对应民族主义,政治革命对应民权主义,故 AB项排除;国民革命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属于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范畴,故 D项排除;民生主义对应社会革命,故 C 项正确。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政权,首次以国家政权形态登

23、上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广东革命政府成立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政权 ”“国家政权形态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 ”的信息,可判断出 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 项; AB 项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建立政权,故排除;广东革命政府成立属于国民党的政权,故 C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 B “坚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 的方针 ”

24、 C “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 D “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正值三大改造时期,因此 D项符合题意, A项错误; BC项都是在1956年,与题干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不符,故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综合题 ( 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十六世纪中期,明朝思想家何心隐说: “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 ”。 200年后,英国学者乔赛亚 蔡尔德指出: “以余观之,商人,工人,与农人

25、 实为一国之精华 ” 。 材料二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地总结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即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 问题: ( 1)据材料一,概括两位学者对社会成员分类的标准,比较两位学者观点的不同,结合所学阐释不同观点产生 的时代背景。( 14分) (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中 “革命动力 ”的划分标准。结合所学,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概括指出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在中国 20世纪 50年代消失的主要原因。( 8分) 答案

26、:( 1)职业或行业分类。( 2分) 何心隐:职业身份有贵贱;或官本位、圣贤居首。( 2分) 高低排序:圣贤、士大夫、商贾、农工。( 1分) 蔡尔德:职业身份无贵贱;或商工农并重;或商、工、农排序,商业居首。(任答 1点得 2分) 时代背景:( 8分) 何心隐:明朝;(观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解释)等级观念深重; (观点)商品经济繁荣,(解释)商人地位上升; (观点)独尊儒术;或八股取士;(解释)圣贤为尊。 (上述四点,任答 1点得 2分,不超过 4分) 蔡尔德:英国;工业革命刚开始; (观点)重商主义;(解释)商业为尊; (观点)英国君主立宪制,(解释)具有民主平等观念; (上述四点,

27、任答 1点得 2分,不超过 4分) ( 2)划分标准:阶级。( 2分) 标志性事件: 1919年,五四运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分) 主要原因:三大改造。( 2分) 试题 分析:( 1)第一小问 “分类的标准 ”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 “商贾 ”、 “农工 ”、“士 ”、 “圣贤 ”、 “商人 ”、 “工人 ”、 “农人 ”等信息来分析,可归纳出职业或行业;第二小问中 “观点的不同 ”可依据材料一中 “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 ”的信息可得出何心隐:职业身份有贵贱;或官本位、圣贤居首。高低排序:圣贤、士大夫、商贾、农工。从 “以余观之,商人,工人,与农人 实为一国之

28、精华 ”的信息可得出蔡尔德:职业身份无贵贱,商业居首。第三小问 “时代背景 ”可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联系明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状况和18世 纪中期以后,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来归纳即可,如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等级观念深重;商品经济繁荣,(解释)商人地位上升;独尊儒术;或八股取士;圣贤为尊。英国;工业革命刚开始;重商主义;商业为尊;英国君主立宪制,具有民主平等观念。 ( 2)第一小问 “划分标准 ”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 “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的信息可得出划分标准为阶级;第二小问 “标志性事件 ”注意设问的要求 “开始 ”、 “结束 ”,结合所学可

29、得出 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 1949年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三小问 “主要原因 ”注意时间 “20世纪 50年代 ”,结合所学回答即可得出三大改造。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切合一般认为是在 16世 60年代。到 19世纪初,流入中国的白

30、银大约有 6万多吨,占世界 总产量 13 7万吨的将近一半。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至 20世纪初,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材料三 以 20世纪 70年代为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可分为基本隔离和重新融入两个显著阶段。进入本世纪,中国逐渐成为 “世界工厂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拥有外汇最多的国家 问题: ( 1)概述材料一所述历史现象。结合所学,指出 15至 17世纪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6分) ( 2)分析指出导致材料二所述历史现象的因素。( 8分) ( 3)概述 20世纪 70年代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隔离的历史背景。 ( 6分) ( 4)中华人民共和

31、国重新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顺应了怎样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综合分析 30多年来该趋势形成与发展的国际背景。( 8分) 答案:( 1)历史现象:世界(外国、国际)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2分) 主要途径: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 4分) ( 2)因素:鸦片贸易;战败赔款;洋务运动等大量购买外国机器技术等;清末留学潮;外国商品在华倾销等。(任答 2点得 4分,答出 3点及以上得 8分,不超过 8分。) ( 3)历史背景: 两极格局(美苏冷战),或世界主要被分割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社会主义国家基 本没有参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孤立、包围、敌视政策;

32、中国推行 “一边倒 ”外交,后推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但未能打破美、日、德等欧盟资本主义强国的围堵; 中国开展文化大革命,与美国资本主义世界抗争等。 (任答 1点得 2分,不超过 6分。) ( 4)经济发展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2分) 国际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市场重新统一;世贸组织成立,有力推动;或 20世纪 50年代来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推动。(任答 1点得 2分,答出 2点及以上得 6分,不超过 6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历史现象从材料一中 “流入中国的白银 占世界总产量 将近一半 ” 的信息可概括出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第二小问 “主

33、要途径 ”注意题干时间要求 “15至 17世纪 ”,联系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可归纳出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 ( 2)因素抓住题干时间要求 “19世纪后期至 20世纪初 ”,结合近代中国的史实来分析白银外流的原因,可从鸦片贸易、战败赔款、洋务运动等大量购买外国机器技术等、清末留学潮、外国商品在华倾销等方面的分析。 ( 3)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后到 20世纪 70年代以前得国际局势,中国推行的外交政策以及国内外形势和中美关系的特点来分析,可得出两极格局、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孤立、包围、敌视政策、中国推行 “一边倒 ”外交,后推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但未能打破美、日、德等欧盟资本主义强国的围堵、中国开展文化大革命等。 ( 4)第一小问发展趋势可抓住材料三中的 “进入本世纪,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 “重新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信息,结合所学可得出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第二小问国际背景可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变化、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影响等角度来分析归纳。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白银外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