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广东阳东县第二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4086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广东阳东县第二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学年广东阳东县第二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学年广东阳东县第二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学年广东阳东县第二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学年广东阳东县第二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广东阳东县第二中学高二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培育了市民阶层独特的文化品位。下列文化成果能较好地反映宋代市民阶层文化品位的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在时间上必须是宋代, 不在宋代,所以凡是含 均是错误的,二是在品位上必须是市民阶层文化品位,而 并不属于市民阶层文化品位,所以凡是含 均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市民阶层文化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

2、觉悟中说: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 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 “伦理 ”问题,显然 “伦理 ”问题指的就是封建伦理问题,指的就是传统伦理,所以,在陈独秀看来

3、传统的封建伦理就是阻碍国人觉醒的障碍。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 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下列选择中,属于邓小平理论中 “吸收和借鉴 ”表现的是 A “一五计划 ”工业化方针 B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一五

4、计划 ”工业化方针、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是属于毛泽东的理论成果并不是邓小平的理论成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属于 “吸收和借鉴 ”,而只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既属于邓小平的理论成果,又属于 “吸收和借鉴 ”。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蔡元培)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 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 A学识优先 B重视道德 C思想自由 D民主科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

5、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蔡元培)对于教员,以 “学诣 ”为主,足以证明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就是 “A学识优先 ”,而对于教员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又能从侧面证明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 “学识优先 ”,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学识优先 “毛泽东是一 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 ”他这样做是因为 A中国革命只能依靠农民阶级 B要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C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D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不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

6、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毛泽东之所以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之所以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只是因为毛泽东从当时中国的国情出发,认为 “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 而仅摭拾泰西皮毛, 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 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7、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不知 “政治 ”之本原 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指的是维新派批评洋务派的只知道学习 “皮毛的 ”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不知道学习西方 “根本的 ”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1978年 12月 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到: “一个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批评了 “两个凡是 ”的思想 强调

8、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首次明确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 “思想僵化,迷信盛行 ”,那它就不能前进,就要亡党亡国,一方面是在批评了华国锋的 “两个凡是 ”的思想,另一方面是在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B。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 19世纪 40年代、 60年代和 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

9、是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D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9世纪 40年代的历史主题是反抗西方侵略,而 19世纪 60年代和 90年代的历史主题则是既反抗西方侵略又学习西方文化,所以,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10、“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 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 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既包括早在秦朝就已经确立的 官僚政治体系,也包括汉代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读 “儒书 ”的人的地位也跟着提高,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11、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 “三次高潮 ”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革命性质都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任务都是双重的革命任务,都是去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以本题的答案:只能是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

12、义革命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发展进步。根据下表中无产阶级队伍人数的变化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时间 1842 1894年 18951911 19121919 (五四运动前) 人数 10万 60万 200万 A.第一阶段无产阶级主要分布在洋务企业里 B.第二阶段无产阶级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C.第三阶段无产阶级已经以马克斯主义为指导 D.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促使中国革命即将转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3、,做本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注意本题要考查的只是无产阶级队伍 “人数 ”的变化, “人数 ”的变化是从 10万变成 了 60万,又从 60万变成了 200万,所以 “人数 ”的变化只能反映出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而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则能促使国革命的转型,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革命即将转型 “儒学之盛,古称邹鲁,今在闽越。 漕运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 陆海之利今称江浙甲天下,关陇无闻。灌溉之利今称浙江太湖甲于天下,河渭无闻 ”。对材料主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关中地区已经失去作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B经济和文化重心整体上呈现南移的重要

14、趋势 C文化重心的不断南移带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得益南方优越的地理环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儒学之盛、今在闽越 ”指的是文化重心的南移, “灌溉之利今称 浙江 太湖甲于天下 ”指的则是经济重心的南移,所以综合起来来看对材料主旨理解最为准确的就是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经济和 “文化 ”重心整体上呈现南移的重要趋势 梁启超说: “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 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顾从民意。 其为效也,能

15、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材料反映出他 A挽救民族危亡,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C主张兴民权,实行法治 D维护普通民众的利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人民 ”当有无限之权指的就是兴民权,能确立 “法治 ”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指的就是实行法治,所以,材料反映出梁启超主张兴民权,实行法 治。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主张兴民权,实行法治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

16、的 “仁 ”推而广之,但却要求 “冲决 ”儒家所倡导的 “三纲五常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 “托古改制 ”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 D坚持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 “仁 ”推而广之,二者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都在 “托古改制 ”,都在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托古

17、改制 ” 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 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C集大 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宋代理学当然并不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所以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只能是 D。另外,宋代理学的确是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18、宋代理学 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 “遗子黄金满毓 (竹笼 ),不如一经。 ”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遗子黄金满毓 (竹笼 ),不如一 “经 ”, “经 ”当然指的是儒家的经典,特别要注意这是两汉时期的谚语,在两汉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备受重视,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九章算术 的编纂者认为, “掌握数学

19、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 A注重实验 B理论探究 C适可而止 D注重实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九章算术属于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成果,而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就是重视实用而忽视理论,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D。另外,从材料中的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 “满足于 ”能够解答 “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 ”也能证明 D就是正确的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 建国前后,毛泽东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撰写了一系列重要文章,这些文章主要论证了 A “工农武装割据 ”的理论 B中国革命的战略战术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时间上来看只有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属于建国前后,毛泽东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撰写的一系列重要文章,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 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

21、命。下列史实与此无关的是 A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 B它提倡使用白话文、采用自由的文体 C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D大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提倡使用白话文、采用自由的文体、大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均是属于文学革命的内容, 而只有 “C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不属于文学革命的内容,尽管 C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但是它不属于文学革命的内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 1283年 1月

22、 9日,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杀身取义,壮烈殉节。史学家分析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里 的 “社会心理基础 ”指 A法家思想 B程朱理学 C王阳明心学 D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程朱理学讲究杀身取义,壮烈殉节,另外,从时间上来看,程朱理学属于宋代,符合题目的时间,而王阳明心学则属于明代,不符合题目的时间,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马克思主义永具生命力一书指出: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

23、 其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总是在不断地回答和解决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中获得的。下列实践或理论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是 巴黎公社 邓小平理论 新经济政策 “新民主主义论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邓小平理论、 新经济政策、 “新民主主义论 ”均是属于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而 “ 巴黎公社 ”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产物,只不过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凡是含 均是错误的。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

24、实际相结合 胡适在 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 “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 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 ”胡适所说的 “三个时代 ”分别指的是 A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时务报和戊戌变法相关,民报和辛亥革命相关,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相关,所以胡适所说的 “三个时代 ”分别指的是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5、 ”,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时代 ”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李白 的这首诗赞颂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怀素的食鱼符合 “一行数字 “大 ”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 ”走 ”的书法风格,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

26、书画的发展 怀素食鱼 1982年,邓小平指出: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 论。 ”邓小平提出这一观点的时代背景是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B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已制定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中一定要注意 “1982年 ”这个时间点,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已制定 ”均不是和

27、 “1982年 ”相关的事情,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围绕着怎样 “破坏一个旧世界 ”特别是 “怎样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包括 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果断作出了发展 “两弹一星 ”的战略决策 发动 “大跃进 ”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发动 “大跃进 ”

28、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 ”当然不属于有益的探索,而是无益的、错误的探索,所以凡是含 均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A。其他三项显然都是正确的、有益的探索。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怎样建设一个新世界 ” 综合题 ( 22分)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 雄关漫道真如铁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 ,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 请回答: ( 1)五四运动以前,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思想主张

29、?( 3分) (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 “奋起抗争 ”中形成的思想武器是什么?( 1分)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它分别形成什么主要成果?( 2分) ( 3) 20世纪 90年代,在 “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中,邓小平同志就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根本问题作了怎样的阐述?( 3分) ( 4)近代以来,中国 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1分) 答案:( 1)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6分) ( 2)思想:毛泽东思想。( 3分) 成果: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分) ( 3)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

30、生产力;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是 “三个有 利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分) ( 4)目标:民族复兴或民族振兴。(言之有理即可)( 3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 1)五四运动以前,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重要的思想主张主要包括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的维新变法思想,君主立宪思想,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思想,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主共和思想,民主科学。本题的关键在于从不同的派别的进行回答就不易遗漏答案:要点。 ( 2)中国共

31、产党领导人民 “奋起抗争 ”中形成的思想武器只能是指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成果指的是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毛泽东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 性的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成果指的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抗战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 (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是 “三个有利于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先富带动后富是在阐述 “什么是社会主义 ”。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阐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只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才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邓小平理论的重大价值就是

32、在于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 4)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民族复兴或民族振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 开始出现民族危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则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维新派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则开始了振兴中华的辛亥革命。所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民族复兴或民族振兴。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思想主张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什么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 28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

33、互交流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伏尔泰认为,中国是 “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 ”。 “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我国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二、 17世纪末至 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 “中国热 ”,许多思想家将中国作为参照,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 在官僚制度方面,他们对中国科举制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种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科举制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材料三、 注:晚明时期出现了一

34、批科技精英,会通中西的徐光启是杰出的代表之一,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的利弊得失作出全面评价和总结。他与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创立了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许多名词。 材料四、早在 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 “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问题: (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传播到欧洲的文化成果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欧洲国家的 “中国热 ”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怎样的时代要求?( 12分) ( 2)根据材料三,分析晚明时期 “西学东渐 ”的影响。( 4分) ( 3)根据材料四,概括当时中国生活习俗演变的特点。( 6分) ( 4)从 “东学西渐 ”到 “西学东渐 ”的历史变迁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6分)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