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4086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1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学年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学年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学年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学年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1年 10月 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 “作揖行礼 ”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 B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 C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 D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文中关键信息是: “作揖行礼 ”“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 ”以此可知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道德规范。 A 是墨家的尚贤; B 是法家

2、商鞅的以暴制暴;D是道家的无为思想; C是孔子的言论,体现的就是仁和礼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形成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 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 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 “资产阶级革命家 ”,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 “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简称 “平民革命家 ”)。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驱除鞑虏,恢 复中华 ” B “创立民国 ” C “平均地权 ”与 “节制资本 ” D “天下为公 ” 答案: C 试题分析: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财富的平均,实现人民普遍幸福,这和民生主义相同。因此,民

3、生主义最能佐证孙中山的平民立场,孙中山被定性为 “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因此选 C。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 “工农武装割据 ”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国民大革命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共产党员人数增加没有关系;人民军队建于 8月与题不符;抗日统一战线建于 1937年与题意不符,C选项正确,答案:选 C。 考点: 20世纪以来

4、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 ”、新民主主义论 2012年 6月 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 18日 14时左右与 “天宫一号 ”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 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记忆能力。 A项不属于航天领域内容; B项发生于 1970年,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由此进入航天时代,选 B项,不选 C、 D两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双百 ”方针的内容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

5、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 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的能力。苏格拉底是与古希腊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倡导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和 “美德即知识 ”的思想。本题中 “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一句,表明苏格拉底在捍卫自己的思想自由, D选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

6、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 1420 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 41米宽、 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 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D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 “文艺复兴 ”的理解。从 “14201436 年 ”“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 ”等关键词得知这是文艺复兴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得知 C项是正确的,其它选项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文艺

7、复兴 马丁 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 “福音体验 ”: “我夜以继日地思索 上帝公义 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 义人必因信得生 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 上帝的公义 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 ”马丁 路德 “福音体验 ”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核心观点 是 “因信得生 ”,意思是只要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救赎,成为 “得生 ”。从材料中

8、的 “上帝的公义 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等信息可知宗教改革是反对教会垄断与上帝沟通的权力,主张人人都能直接与上帝沟通。因此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宗教改革只是在信仰范围之内进行的改革,他们的宗教哲学思想依然带有神学的印记,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宗教改革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说: “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 是 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 “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主要是指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提倡摆脱宗教的束缚

9、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 18世纪是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的旗帜是理性。所谓的 “理性 ”指的是人的思考和判断,即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现象。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宗教改革 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是关于 “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 ”的比较题目,要求比较共同点。作为思想解放运动,她们的共性应从二者的性质

10、、作用、影响、意义等方面着手,而题文中比较出的相同点中 “ 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是错误的,所以有 的都是错误的选项。答案:只能是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宗教改革;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 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

11、与创新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中 “反对旧道德 ”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 “没有全盘反传统 使 传统重现光芒 ”不符;由题文中的信息 “没有全盘反传统 ”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 B项 “混淆 ”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本题应选 D项;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出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下图所示为 1904年驻日大使的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 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儒家

12、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B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C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D甲午战争后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答案: D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渐进过程。题干的奏折中说 “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 ”说明先进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仅学习西方的科技不能救中国,开始转向社会科学领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 D。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 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 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

13、急遽增加,到 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D文学革命的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机关报成了新闻传媒的主体,报纸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所以,报纸数量增加的原因是 “文学革命的影响 ”,故答案:选 D。 考点:

1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 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 “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民贵君轻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 “屈民以伸君 ”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 B项; A错在 “全部 ”; C、 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思想

15、的形成 朱熹说: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对上述朱熹关于 “天理 ”与 “人欲 ”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是 把 “天理 ”和 “人欲 ”对立起来 关注了人的自然需求,注重道德伦理 有利于调节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 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从材料中朱熹对 “存灭理,灭人欲 ”的解释,饮食和山珍海味的关系,夫妻和三妻四妾的关系辩证地论证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而李贽则对 “存灭理,灭人欲 ”思想的大肆批判,反映了李贽

16、对朱熹思想中的辩证性的否定,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儒家发展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由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得知材料体现了 “三纲五常 ”。结合所学知识D项符合题意,所以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思想的形成 顾炎武认为 “王

17、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 ”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张 “经世致用 ”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 “心学 ”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 “心学 ”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设置情境材料考查学生对于顾炎武 “经世致用 ”思想的准确理解。顾炎武并非主张摒弃孔孟儒学,故选 D;从材料来看,宋明理学面临着危机,顾炎武批判地继承了儒家思想,提出了 “经世致用 ”, A、 B、 C三项从材料中都能得出。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儒家 据叶德辉

18、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 “九经 ”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 ,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答案: C 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 “马一角 ”“夏半边 ”,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 “残山剩水 ”。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大漠穷秋

19、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古代中国书画艺术成就 ”的掌握情况。南宋偏安江南,集中了北宋画家,恢复翰林图画院,又一次掀起了宫廷绘画的高潮。同时,辽金为政法需要也设立了画院,培养自己的美术人才。两宋是古代画院正式形成和发展时期,画院体制逐渐完善,规模不断扩大。这与两宋的统治者充分认识到美术与美术发展重要的政治作用,大力的支持和推动美术与美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故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成就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 戏曲艺术 .书画艺术 西游记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年,主角孙悟空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

20、”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圈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西游记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年,以李贽为代表人物,他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儒家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

21、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 B “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 ” C “兴民权、开议院 ” D “德先生 ”和 “赛先生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以及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可知是洋务运动, B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项未涉及经济改革; C、 D项已涉及到了种子和种植方法,与材料不符;故选 B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

22、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综合题 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文明对话的过程。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 “东西方文明的对话 ”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来参加。 【主题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材料一 孔子说: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孔子把 “智 ”(智慧)、 “仁 ”(仁德)、 “勇 ”(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 “君子道者三 ”,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 “美德就是知识 ”(或 “道德就是知识 ”)。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认为: “美德由教育而来 ”。 ( 1)根据上述材料

2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2分) 【主题二 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材料二 16至 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 “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 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 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 2) 17世纪的中国和 18世纪的

24、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 4分) 【主题三 东学西传与西学东渐】 材料三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 “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 ”。 “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我国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 识,概述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传播到欧洲的文化成果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3分) 材料四 19世纪中后期到 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直存在争论。以下是其中的三种观点

25、: 甲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 “器 ”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现在 “天将器还中国 ”,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乙认为甲这种 “西学中源说 ”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 “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 ”,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丙新文化运动 期间,陈独秀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 4)指出材料中甲、乙、丙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 3分) ( 5)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

26、我们从中得到哪些结论?( 2分) 答案:( 1)相同点: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2分) ( 2)相同点: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1分) 原因 :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思想家代表 地主阶级,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3分) ( 3)成果及影响: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印刷术,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火药,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科举制度,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锐利武器。促进了西欧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3分,任答三点) ( 4)甲:只学习西方的器物 (技术 ),

27、不学其制度。 乙:不仅学西方的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制度 (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学习西方 )。 丙: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传统文化。( 3分) ( 5)结论: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 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 4分,答出任意 2点给 4分) 试题分析:( 1)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与苏格拉底有着共同的思想主张,因为他们同属于一种社会形态下的思想家,都为着统治阶级服务,其思想主张也都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

28、所以他们都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 ( 2)材料二所述内容 “ 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 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 ”表明是同一个时间段的历史现象,当然不同的国情决定了不同社会发展状况,但是表现出了相同的思想主张:中国 “限制君权 ”;欧洲 “君主立宪制 ”。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即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中国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在相应的时期内有所改变,也就不可能成为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 ( 3)古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但是封建统治根深蒂固的中国由于生产力

29、整体水平的低下,没能改变整个社会发展的状况,却为欧洲社会的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 4) 本小题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考查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不同的文明需要交流,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 5)本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需要从中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这一角度进行评述。如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30、的问题 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等。 点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思想的形成;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文艺复兴; “孔子 ”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关注。因此,许多人都 “拿孔子说事儿 ”:有些人想把孔子拉下神坛,有些人想把孔子再度推上神坛,以至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有多种历史形象 在历 史舞台上不断的变脸,扮演神圣或可笑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史记

31、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 ”等。 材料二 “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 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说在这方面则显然略胜一筹。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 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 ” “爱智慧 ”的哲学与 “实用主义 ”的儒家 兼谈西方儒学研究的误区 材料三 易白沙(新文化运动时

32、期学者)认为: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作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材料四 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大思想家伏尔泰从 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 “民为贵,君为轻 ”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

33、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 “矮化 ”孔子的原因。( 2分) ( 2)依据材料二、三,中国的专制统治者为什么独尊孔子和儒学?( 4分) ( 3)材料三作者对孔子持什么态度?其目的何在。( 2分) ( 4)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2 分) ( 5)导致上述材料对孔子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答案:( 1)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诘;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 2分) ( 2)儒学重视人心治理,有利于解决社会治乱问题;孔子尊君权,易于形成君主专制;孔子

34、不许问难,易于形成思想专制;孔子思想易于为民贼(专制君主)所利用。( 4分) ( 3)否定态度。反封建专制。( 2分) ( 4)儒家的某些观点是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儒家思想注重道德的说教。( 2分) ( 5)原因:时 代背景和阶级属性不同。( 2分) 试题分析:( 1)结合材料一中所述时间可知,同时代人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他们 “矮化 ”孔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击,目的都是要扬名自己学派的观点,而孔子的思想又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所以成为被 “矮化 ”的对象。 ( 2)材料二的内容 “ ,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

35、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 ”材料三 “ ,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 ” 由材料可得知:儒学重视人心治理,有利于解决社会治乱问题 ;孔子尊君权,易于形成君主专制。也就是说便于为统治阶级服务,成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 ( 3)材料三的作者态度是 “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 ,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 ” ,所以是批判和否定的。之所以要批判和否定,是因为孔子儒学在虔诚地为统治阶级服务,而作者是站在反封建的立场之上。 ( 4)材料四伏尔泰从两个方面表达其对孔子儒家思想的赞美:民本思想成为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道德说教远比宗教对人的教化

36、功能民主和公正。这正说明抨击封建统治要从内部找到根据,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 破 ”,为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 ( 5)上述几则材料反映的内容处在不同的时代,更是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阶级立场,这就决定了对待某一件事情、某一位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的见解、观点和态度。当然,孔子作为一代历史伟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处于不同阶级立场的人对他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思想的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37、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 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 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 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 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

38、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分) (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 3分)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 (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 1 分)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1分) (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 1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1分)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1分) (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 1分)从儒学家

39、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分) 答案:( 1)因素:民心。( 1分) 主张:仁政。( 1分) (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1分) 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2分) 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任答 1点 1分) ( 3)关键:薄敛节俭。( 1分) 地位:南宋 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1分) ( 4)标准:百姓的忧乐。( 1分)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1分) 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1分) ( 5)理念: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 1分) 认识:儒学的发展

40、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 1分) 试题分析:本题围绕儒学思想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 1)问,考查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孟子作为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者,为儒学的思想精髓、政治主张等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认为 “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必须实施 “仁政 ”,不能有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 ”的结果。 第( 2)问,作为材料问答题,首先厘清这则材料的含义 “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再结合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及影响回答,主要是从天人感应和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进行分析。 第(

41、3)问,注意题文中的关键信息 “ ,爱民必先于节 用 ”,所以朱熹理学提倡 “薄敛节俭 ”。因为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很多符合封建统治阶级意志的思想成分,所以在南宋时期朱熹理学就成为了官方哲学,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服务。 第( 4)问,提取题文的关键信息 “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再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组织答案:,影响主要是从明清批判思潮的影响说起。另外,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在封建社会算的上是 “异端 ”,所以要了解他的关于封建专制的批判精神。 第( 5)问,要从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和儒家思想发展的时代性回答,儒家思想能够不断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 要而不断的发展,使儒

42、学始终成为主导思想。任何能为时代所接受的思想主张,都是因为它与时代的吻合性,所以儒学更是体现了它的发展性和与时俱进性。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思想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儒家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 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材料三: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 成烈火。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 “有到来之可能 ”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

43、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 请回答: ( 1)材料一图中历史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有何实践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3分) ( 2)依据材料二图 1、图 2和所学知识分析, 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理 论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分 ) ( 3)材料三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分 )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2分 ) ( 4)中共十二大上,

44、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 (1分 )十年后,邓小平 “南方谈话 ”针对哪两个根本问题进行了理论的发展 (2分 ) (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1分 ) 答案:( 1)戊戌变法( 1分)激发了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分) ( 2)作用: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 (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 导思想 ); (1分 )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 (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1分 ) ( 3)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1分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 (2分 ) ( 4)理论:建设有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 分 )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分 ) ( 5)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分 )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 试题分析:( 1)此小题考查的是对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 “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和所学史实可以从外部因素: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内 部因素: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加以概括。概括时从积极影响着手,因为设问只要求回答 “积极影响 ”,不能答非所问。 ( 2)本小问主要是考查对 “三民主义 ”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三民主义从提到发展,经历了质的飞跃,也体现出孙中山先生对革命、对中国国情的新认识,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46、的。反过来,不同的思想理论又指导着不同时期的革命进程,这是一组相辅相成的关系。 ( 3)材料所述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 ” ,这是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内革命形势。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能 够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新的理论出现,用于指导革命斗争。 ( 4)此题考查的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概括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里要区分 “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 ”和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是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所以第二问核心是什

47、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5)此题为概括共性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的理解。理论都是与实际相联系、紧密结合的,有具体实际 总结而来,又反过来指导具体的实际。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直接概括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继承与发展)即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双百 ”方针的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赛亚 柏林曾说 :“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王斯德主编 :世界通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