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河北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4091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河北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学年河北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学年河北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学年河北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学年河北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河北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一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 ,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 ,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 “立嫡不以长 ”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 “门当户对 ” 答案: B 试题分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我国古代大部分朝代的皇位继承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 ,故选 B。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 A。宗法制分大宗和小宗,排除 C。宗法制协调家族内部关系 ,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

2、丞相。下列对这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D都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答案: A 试题分析:秦朝设丞相是为了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服务于专制皇权的需要;明朝废丞相是因为皇帝感觉丞相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专制统治,故废除;综上所述,两个事件都是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丞相制度存废的原因 下图是西周初年的分封图,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 ) 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同姓诸侯多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分封制导致了各诸侯国割据混战 A B C D 答

3、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材料本身并不能直接表明嫡长子继承制,材料表明的是西周分封制下分封诸侯国的基本情况;同姓诸侯如武王弟康叔、成王弟叔虞、周公长子伯禽等都是在经济富庶之地;结合材料和所学,我们知道分封制确实扩大了西周的疆域。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 “天下谁人最快活? ”有的人回答: “金榜题名。 ”有的人说: “功成名就者快活。 ”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 “畏法度者快活 ”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A其

4、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活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朱元璋生活的年代封建制度已经走向没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所以皇帝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强调臣民对专制统治的服从,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臣民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荀子 儒效篇说:周公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周初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 (姬姓 )子弟 封建的诸侯没有功臣和古帝王之后 争霸战争由此开始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阅读材料,说明反映的

5、是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制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及古代帝王的后代,故 说法错误;分封制前期起到了巩固西周疆域,加强统治的作用,而争霸战争开始于春秋时期,故 说法错误,排除 项,答案:为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 ”是指既采取了周朝时期的制度,又采取了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故选 D,郡国并行制是指郡县制 (秦朝 )和分封制(西周 )同时实行。 考点:古代中国

6、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 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人。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 答 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宗法制主要目的的理解。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微子启虽为长子,但其母当时身份不是嫡妻,故大臣力争,以保证权力与财产的继承分配问题,故

7、C 项符合题意。 A 项虽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的;B、 D两项从题干中反映不出来。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 “同祖同宗 ”、 “认祖归宗 ”、 “寻根问祖 ”、 “叶落归根 ”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 A夏 王位世袭制 B周 分封制 C周 宗法制 D唐 科举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 “同祖同宗 ”、 “认祖归宗 ”、 “寻根问祖 ”、“叶落归根 ”的体现是以血缘关系确定亲疏的宗法制,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陛下 ”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 ”是台阶

8、,称人 “陛下 ”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 “陛下 ”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 答案: B 试题分析:皇帝制度有三个主要特点:皇帝地位独尊、权力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 “陛下 ”一词只能专称皇帝,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独尊,并未涉及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家天下等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独尊 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 “乱世

9、 ”与 “分土建邦 ”有着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 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 C “家天下 ”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 邦带来的割据战乱 D这块刻石最早也要出现在秦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 “家天下 ”指的是秦始皇推行的包括郡县制在内的政治制度,它虽然有利于避免割据,但并没有彻底消除由分土建邦带来的战乱灾难。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 “新皇帝 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自全球通史 )这段材料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 ( ) 分封制 郡县制

10、皇帝制 三省六部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涉及到皇帝制度、分封制、郡县制,没有涉及三省六部制,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史记载,王翦将兵六十万人伐楚,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 “将军行矣,何忧贫乎? ”王翦曰: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王翦伐楚时秦王嬴政已经称帝 B秦国已改变商鞅奖励军功的政策 C秦国已对分封实行严格限制 D王翦等军事将领经济上极其窘迫 答案: C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秦始皇称帝是在统一全国之后,既然当时还在 “伐楚 ”说明 A项不准确。从 “始皇自送至灞上 ”这一信息可以反映出 B项不准确。 D说法太过牵强,应该排除。从王翦的话语中可以推测出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走向崩溃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 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统治中

12、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 ”说明当时中国选官制度选举的是有文学才能的人, “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是指科举制将读书人限制在学而优则仕的圈子里,而且后来八股取士使得读书人的思想被束缚,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 (局部 ),这一朝代应该是 (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帝权力,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设三司使、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财权和兵权。因此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材料信息判断应该是宋朝。秦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西汉是内外朝制,唐是

13、三省六部制。故符合题意的只有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的中枢机构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示中直接就可以看到唐代官吏增多,题目问通过比较说明了什么,故排除掉 A; C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两幅图得出的结论不应该只从太尉与御史大夫的角度来说明,故选 B,因为唐代将相权一分为三,实质是加强了皇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亲情是缘,相聚是缘 ”,这是自

14、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井田制 B宗 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凸显了血缘关系的特点,而与这一特点有关的制度是宗法制,它的核心理念就是注重血缘亲情,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唐赵嘏诗曰: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这是说唐太宗( ) A德治思想 B虚心纳谏 C科举取士 D勤政爱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指的是唐太宗皇帝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官,使得读书人都一心只读圣贤书,直到白了头

15、,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创设行省制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是在秦朝,而创设行省制的朝代应该是元朝,这一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 史记 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 “(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 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这反映了当时( )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

16、,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所述是楚庄王在周定王派人慰劳自己时,楚庄王问鼎的大小轻重,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所以这里他是在挑战周天子的权威,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的瓦解 汉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室) 三哥( 20岁)、四哥( 17岁) 妾一(侧室) 大哥( 25岁) 妾二(侧室) 二哥( 22岁) A三哥 B四哥 C大哥 D二哥 答案: A 试题分析: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根据这一核心规定,结合上表中的信息,

17、可以知道嫡长子是三哥,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的核心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民主选举首领 C世袭制 D分封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的核心 西周分封制主要是针对( )进行分封的 A先代帝王后代 B异姓功臣贵族 C边远氏族部落首领 D同姓王室贵族 答案: D 试题分析: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有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其中最主要的是同姓王室贵族,因为周天子与其有血缘关系,故选 D. 考

18、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左传 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答案: A 试题分析:仔细解读题干材料信息 “人有十等 ”、 “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上下等级尊卑关系,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上下等级尊卑关系 郡县制与分封制主要不同在于:( ) A郡县分两级,分封分四级 B分封制主要在周朝实

19、行,而郡县制开始于秦朝 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D郡县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分封制不利于巩固周王的统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郡县制是官僚政治的体现,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而分封制是贵族政治,可以世袭,所以应该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工部 B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C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户部 D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工部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权力分配和

20、运作流程,一项工程应该是先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然后门下省管审核,审核通过后交给尚书省去执行,尚书省接到后会将之交给负责工程建设的工部去完成。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会在 “军机处 ”景点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 “军机处一日日称: 接折(阅读奏折) 减免(请皇帝旨) 述旨(拟皇帝旨意) 过朱(皇帝过目确定) 交发(下发旨意) ”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B辅佐皇帝,参 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答案: A 试题分析:军机处的设置是为了加强皇权的,它的设置标志着皇权达到了顶峰,

21、故其职权不可能是 BD,结合材料中的 “接折(阅读奏折) 减免(请皇帝旨) 述旨(拟皇帝旨意) 过朱(皇帝过目确定) 交发(下发旨意) ”可知其职权是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A设置南书房 B出现议政王大臣会议 C军机处的设置 D废除丞相和六部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所有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皇帝掌管着中央和地方的所有重要事件的决策,故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 “不合理 ”的诏旨

22、,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 ) A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答 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看出,明朝内阁对皇帝 “不合理 ”的诏旨,可以拒拟,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明朝内阁可以参与一些机密事务的决策,但这不能说明明朝君主专制弱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的 “票拟 ”算不算数,要看皇帝的“批红 ”,也就是说皇帝掌握着最终的决策权。故 B、 C、 D三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3、 内阁 下列各项中,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和机构不包括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都察院 D丞相 答案: D 试题分析:丞相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不属于监察官,题干中的 ABC三项均能负责监察事务,故排除 ABC,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丞相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 中四上提到: “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 一尊 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 “封建制度 ”在我们现行内地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 )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是对历史概念的考查。香港历史教材所提到的 “封建

24、制度 ”实指 “封邦建国 ”的制度,即分封制。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历史教材中,对西周实行的这 一基本政治制度都表述为分封制。故答案:为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综合题 共 1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 王制篇 材料 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告子 材料 3: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

25、 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材料 4: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纳入宗法体系。 “ 亲亲 ”“尊尊 ”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成为周礼的根本原则。 请回答: (1)材料 1、 2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 “周王先贬其爵 ”后 “削其地 ”? (2)材料 3 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以上 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

26、)分封制。因为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4分 )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4分 )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4分 )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分 ) 试题分析: (1)由材料一中的 “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和材料二中的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 ”可知两个材料所指的制度是分封制。原因 :根据材料一中的 “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公侯之田方百里,伯

27、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等信息可知天子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由材料三中的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可知指的是宗法制。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由材料四中的 “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纳入宗法体系。 “ 亲亲 ”“尊尊 ”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积极作用:应该分别去写。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

28、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 共 24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 轨迹。结合有关史实,请回答: 古代君主一直注意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结合所知识,填写下表 时期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 汉武帝 唐朝 宋朝 明朝 从秦朝至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时期 地方管辖行政制度 秦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答案: 时期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 汉武帝 频繁换相;选拔出身低微的士人,形成内朝与外朝相对应 (

29、4分 ) 唐朝 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皆为相 (2分 ) 宋朝 设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4分 ) 明朝 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2分 ) 地方管辖行政制度 秦朝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或者写:地方分为郡、县两级) (2分 ) 唐朝 地方分道、州、县三级 (2分 ) 宋朝 地方分为路、州、县三级 (2分 ) 元朝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直接管理 “腹里 ”;宣政院管辖西藏、四川、青海 (6分 )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基础主干知识的记忆能力。 主要是考查关于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史实,在古代中国,君权至上,君权与相权演变的规律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考生只要将所学知识记忆熟练,不难写出相关答案:。 主要考查为加强中央集权,从秦到元的统治者所设立的地方行政区划及其制度,在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上,体现的是地方管辖权不断缩小或被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只要是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不难得出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古 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君权与相权演变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