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浙江富阳市场口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4094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浙江富阳市场口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学年浙江富阳市场口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学年浙江富阳市场口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学年浙江富阳市场口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学年浙江富阳市场口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浙江富阳市场口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不符合 19世纪晚期世界历史发展特点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斗争激烈 C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D英国调整与法、俄的关系,正式结成三国协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 19世纪末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促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和霸权,帝国主义国家斗争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打败对手,列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组成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ABC三

2、项均符合 19世纪晚期世界历史发展特点。英法协约的时间为 1904年,英俄协定的时间为 1907年,三国协约的时间为 20世纪初,因此 D项符合题意。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从整体发展角度看,巴黎和会上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做出的有益于人类 社会整体发展的决策是 A倡导建立国际联盟 B按照民族自决原则,欧洲建立新国家 C对殖民地的 “委任统治 ” D对中国的 “门户开放 ”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从整体发展角度看,因此只符合西方大国利益而践踏弱小民族利益的 “委任统治 ”和 “门户

3、开放 ”政策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CD项。按照民族自决原则,欧洲建立新国家主要是对欧洲原来的弱小民族国家有利,谈不上有益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大战结束后,世界人民要求和平,因此建立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联盟是有益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决策。 A项符合题意。 考点: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 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认为: “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 ”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维持英日同盟 B主张同美国结盟 C对英日同盟持反对态度 D 主张英、美、日三国结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

4、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战结束后,美日在亚太地区争夺激烈,而英国和日本保持着同盟关系( 1902年英日同盟成立),这就等于英国出于同盟义务与美国矛盾会不断激化。根据材料中 “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 ”是 “糟糕的政策 ”,可知英国不愿与美国为敌,说明丘吉尔对英日同盟持反对态度, C项符合题意。实践证明后来英日同盟解散。 考点: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华盛顿会议 四国条约 1922年签订的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美、 英、日在太平洋所属岛屿及属地上的防御工事和海军基地应保持现状,不得采取任何加强措施或建立新的海军基地和要塞。这一规定 使日本在后来实施

5、南进战略时拥有一定的相对优势 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 暂时缓和了美、英、日等列强之间的矛盾 使美国成功拆散了英国与日本的同盟关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实力比例为5:5:3:1.75:1.75,日本并未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因此 错;美国成功拆散了英国与日本的同盟关系的条约是四国条约,因此 错。 符合事实,选择 B项。 考点: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 “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 ”。下列表述不

6、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 A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B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C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D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关键词是 “争夺 ”,英日两国在凡尔塞 华盛顿体系中属于分割殖民地问题上的得益者,两国更多的是合作。所以 D不正确。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日本要独占中国,美国坚持门户开放);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五国条约限制了日本的军力扩张,美国取得了等同英国的海上地位);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削弱德国,英国则要求有限度的削弱德国)。这

7、些矛盾导致日后欧洲德国利用矛盾崛起、日本要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而扩张,因此 ABC都是正确的。 考点: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 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专政都是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社会动荡,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建立的。 ABC是相同点。日本是战胜国,在战后的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中获得既得利益,而德国战败受到苛刻

8、的限制,从而产生了民族复仇主义思潮,这是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特点之一。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 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有人说 :“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 ”此语依据的事实是 A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得到德国人普遍支持 B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 “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 ”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德国人自己选择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根据所学可知,纳粹党是通过欺骗性的宣传获得民众支持和垄断资

9、产阶级的青睐,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组建政府,这一过程中民众的选举起了重要作用。因此 B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对外政策,而是纳粹的对内政策,因此排除 A项; C项迫害犹太人与材料强调主题不符;而对德国人自己的暴政,就不可能带来实际利益,反而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排除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 希特勒上 台和德国扩军备战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 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 “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

10、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 “二二六 ”兵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是在 1935 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是在 1933 年,日本发生 “二二六 ”兵变是在 1936年,因此 BCD都不是该评论的背景。 1929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 危机下各国的选择 歌曲雅拉玛中唱道: “有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着它多少个同志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了鲜花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保卫自由的国家他们宣誓要死

11、守山旁打败法西斯狗豺狼 ”。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 A统一战线下中国人民的抗战 B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C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D波兰人民的抗德斗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 “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 ”可知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由苏联、法国、加拿大等 5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组成志愿军,和西班牙人民一起浴血奋战,并肩打击法西斯。因此 C项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西班牙内战 慕尼黑协定产生的影响是 德国法西斯侵略受到鼓舞,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致使德国吞并捷克斯洛

12、伐克地区,实力大增 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早日形成 波兰对德国丧失了感情,致使波兰迅速灭亡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波兰迅速亡国一是因为自身实力弱小,而是德国的闪电战突袭,三是英法的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谈不上波兰对德国丧失了感情,因此排除 。绥靖政策使德国法西斯侵略受到鼓舞,加速了战争的爆发;其直接后果是致使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地区,实力大增;英法祸水东引的策略使得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早日形成,以上表述都是正确的。因此 B项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走向世界大战 慕尼黑阴

13、谋 希特勒说: “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 ”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希特勒企图迷惑 “凡尔赛诸国 ” B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 C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中 “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 赛诸国 ”, “ 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 ”可以得出德国希望通过反苏反共的幌子来赢得英法等国的信任、纵容来扩张势力。因此 ABD均是正确的,苏德

14、互不侵犯条约是为了迷惑苏联和避免两线作战而与苏联签订的,因此 C项理解不正确,故为 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走向世界大战 反共产国际协定 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到: “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这个计划是指 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地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 波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 1938年德国已经吞并奥地利,排除 A项。慕尼黑协定是针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而 “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 ”应当是吞并整个捷克斯洛

15、伐克,已完成最后的战争准备。因此 C项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走向世界大战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 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 “让我们把这一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 ”, “目前苏联并不危险 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 ”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B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 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作准备 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 “让我们把这一条约 (

16、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 ”可知签订该条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后方的安全;再 结合 “目前苏联并不危险 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 ”可以看出德国是签约的首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A项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走向世界大战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国际联盟的成立是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种种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纪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霸权的工具 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C美国与英法长期在国联内 争

17、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D苏联一开始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大大降低了国联权威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国联是美国在战后为了称霸世界而主张建立的一个宣称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但是国联的成立并未使美国获得多少实际利益,也未实现美国队战后世界的领导,因此美国并未加入国联,美国与英法长期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的表述是错误的,因此 C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都能够说明国联未能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考点: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的作用 对下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所示三个

18、帝国在战争中都最终垮台 B主要反映欧洲战场东线的交战形势 C交战双方战后都被迫在战败的和约上签字 D战后该地区波兰获得独立 ,成为新生国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示可知交战双方为俄国和同盟国中的德和奥匈帝国。根据所学可知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包括俄、德和奥匈帝国;德国东西两线作战,与俄国的作战为东线,与英法的作战为西线;波兰复国成为新生的国家。以上 ABD三项表述均符合事实。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成立新政权退出协约国集团和大战,并没有在战败的和约上签字,因此 C项符合题意。 考点: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一战

19、后的欧洲格局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 “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 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 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 ”材料中所提 “未到真正瓜熟蒂落 ”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 B威尔逊的外交才能不够 C英法的反对 D美国的实力不够强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和 “威尔逊 ”可知 “这件东西 ”为 “十四点原则 ”中提到的国际联盟。国联是美国在战后为了称霸世界而主张建立的一个宣称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但是国联的成立并未使

20、美国获得多少实际利益,也未实现美国队战后世界的领导,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实力还不够强大。 考点: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 有人指出: “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 1914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形成这个观点的依据是 A一战是欧 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一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C一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一战的战场范围不仅是欧洲范围,还有远东、西亚和非洲;日本、美国和中国参战,因此交战国并非均是欧洲国

21、家;材料未涉及战争对欧洲的影响,因此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矛盾日益激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结果,因此 A项符合题意。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爆发 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20世纪科技飞速进步,飞机、坦克、新式枪炮等投入战争。其影响是 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使世界大战变得更加残酷 使 “闪电战 ”成为世界大战的主导战术 直接导致战争变成世界性大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导战术, 错;导致战争变成世界性大战

22、并非由这些先进的军事技术的使用,而是由于各国为了自身利益而纷纷结盟形成两大军事集团造成的, 错。这些新型武器作战半径更大,杀伤力更强,因此 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和 使世界大战变得更加残酷符合题意。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新式武器的投入及影响 1914年 8月 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 “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 约 )和我们开战 ”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说: “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 ”以上材料

23、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 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D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是国家利益,材料中 “我们承担着光荣 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 ”只不过是英国的借口;大战爆发前英德矛盾日渐突出,德国作为后期的国家要打破原有秩序,英国要维护原有秩序,因此英国提出 “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 ”并不是因为要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项是英国事实上的根本目的, D项凡尔赛和约签

24、订于 1919年与题意不符。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英德矛盾 在大战初期,美国在中立的政策下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但他与同盟国的贸易几乎等于零。这种情况最有可能是由于 A同盟国因物资储备比较 丰富而很少购买外来物品 B协约国的海上封锁使得同盟国集团很难与美国进行贸易 C美国采取了倾斜向协约国的外贸政策 D美国与德国有深刻矛盾并进而影响到双方的合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同盟国东西两线作战且受到严密封锁,因此同盟国因物资储备比较丰富表述有误;一战爆发后美国长期保持中立政策,因此美国采取了倾斜向协约国的外贸政策表述有

25、误;美国与德国有深刻矛盾不符合史实。在海军方面英国有着巨大的优势,英国一直以强大的海军封锁德国,切断其海外联系。因此造成美国的商船很难到达协约国, B项符合题意。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战期间美国的海外贸易 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上,妥协有时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下列与此相吻合的是 A巴黎和约 B马关条约 C布列斯特和约 D慕尼黑协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克里米亚战争后战败国俄国与战胜国英法签订巴黎和约,俄国失去了在土耳其的势力范围和在黑海的战略地位,该和约加深了俄国与英法的矛盾,也加深了俄国社会矛盾,不符合题意;

26、马关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不符合题意;慕尼黑协定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大战的到来,也不符合题意。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是德国免于两线作战,对俄过来说退出大战得以喘息,有利于巩固革命成果,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 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俄国退出大战 一战中,对 1918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A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双方转入阵地战 B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C协约国发动大规模进攻 ,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D德国开始实施 “无限制潜艇战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

27、产 ,双方转入阵地战是在 1914年底;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是在 1917年 4月;德国开始实施 “无限制潜艇战 ”是在 1916年 12月。 ABD均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 C项。 考 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旷日持久的战争 大战的经过 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政治人物的言论: 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 英 格雷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德 皮洛夫 这不是和平,这是 20年的休战。 法 福煦元帅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 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 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捍卫者。 美 威尔逊 A B C D 答案:

28、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反映了后起的德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是造成冲突的根源。 “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 ”是关于一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的看法。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 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 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捍卫者。 ”是美国的参战演说。 “这不是和平,这是 20 年的休战。 ”是对战后凡尔赛和约的评价,因此正确的顺序为 , C项符合题意。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旷日持久的战争 大 战的经过 一战不仅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使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

29、发生了大的改变。下图是一战期间妇女在炮弹工厂做工。下列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战造成人力资源短缺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B妇女进入生产部门,使她们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逐渐增强 C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有利于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D歧视妇女的传统社会观念得到彻底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示一战期间妇女在炮弹工厂做工,根据所学可知一战持续时间长、伤亡惨重,大量的男性劳动力消耗过多,因此出现该现象;大量妇女离开家庭进入生产部门,使她们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逐渐增强表述正确;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有利于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一战后欧美一些国家妇女陆续获得普选权。因

30、此 ABC的表述正确, D 项歧视妇女的传统社会观念得到彻底改变说法过于绝对,故为 D 项。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的后果 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920年 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 “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迟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 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 ”说明先前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

31、没有用的,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当时俄国发生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给中国人指明了方向, “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 “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 ”,即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AC不符合材料所给的时间段, B项无法体现出 “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 ”。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的后果 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普遍兴起。这些反思从本质上反映出 A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B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恐惧 C人类对友好的向往 D人类文明程度得到 提升 答案

32、: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是一场人类浩劫,反映了人性中的野蛮的一方面。但它并不能泯灭人类的良知,战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普遍兴起,这些反思从本质上是对野蛮的否定,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的后果 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为使德国履行本条约之保障起见,凡坐落莱茵河以西之德国领土,自本条约实行起 15年期间内均应由协约及参战各国军队占领 ”。这一条款应当出自 A布 列斯特和约 B四国条约 C慕尼黑协定 D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33、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布列斯特和约是苏俄与德国签订的;四国条约是英法美日签订的,因此排除 AB项。慕尼黑协定是英法意与德国签订的关于捷克领土问题的协定,而材料强调是对德国领土占领,因此排除 C项, D项符合题意。 考点: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巴黎和会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 “十四点原则 ”,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 “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 ” 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 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 C美国操纵的 “国联 ”在欧洲影响深远 D “十四点原则 ”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

34、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一战之后英国仍然是世界强国,尤其是海军和金融,所以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表述错误;国虽倡导建立国联,但国联的实际操纵者是英法,所以排除 C项; “十四点原则 ”是美国战后妄图称霸世界的纲领,因此不会维护欧洲的利益,排除 D项。大战结束后,欧洲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要求和平的呼声高涨,而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宣称维护世界和平,因此得到欧洲民众的欢迎。 考点: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巴黎和会 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斗 综合题 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积极参与国际 事务,争

35、夺世界霸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林, 1917年 1月 19日,德国外交大臣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密令:2月初我们将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尽管如此, 我们仍希望美国保持中立。如果这个计划不成功,我们将在下列基础上与墨西哥结成同盟:我们将一起发动战争并一起走向和平 相信墨西哥一直想收复在新墨西哥州、德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的领土 材料二:美国在欧洲受挫,但它的扩张势头有增无减,它的目光自然转向世界其他地区 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英俄矛盾一度是主要矛盾,战后美日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了。 1919年 11月,略奇等美国参议员公开声明,其要点是 “中国不已本国领土或沿海之无论何处,割让或租借于无论

36、何国 ”。 “中国赞同所称门户开放主义,并实行中华民国各地方,无有例外 ”。中 国代表的表态得到美国的赞许。 材料三: 漫画坍塌的桥 材料四: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于 1918年写下一本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会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全球通史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于 1917年卷入战争的原因( 2分) (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对山东问题的变化的原因( 4分) ( 3)材料三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

37、国的 “空缺 ”产生什么影响?( 6分) ( 4)人们对材料中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各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为 “战争结束了,和平已经来临 ”;有人理解为 “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拉开了序幕 ”。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1)原因: 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1分) 德国联合墨西哥共同反美( 1分) ( 2)原因: 美国同日本在亚太地区争霸( 2分) 中国政府赞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2分 ) ( 3)历史信息:美国提议建立国联( 1分)但美国最终没有参加国联( 1分) 影响: 美国依靠国联称霸世界的意图落空( 2分) 美国没有参加国联,使得国联的影响力

38、和作用大大下降。( 2分) ( 4)观点 1 理由: 凡 华体系暂时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维持了较为稳定的局面( 2分) 国联的建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2分) 观点 2 理由: 凡 华体系内部存在诸多矛盾,容易再次引发战争( 2分)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由于各种矛盾被激化,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战争策源地(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德国外交大臣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密令内容 中的 “我们将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和 “我们将在下列基础上与墨西哥结成同盟,相信墨西哥一直想收复在新墨西哥州、德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的领土 ”等信息可知,这些

39、内容直接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是导致美国放弃中立参加大战的原因。 ( 2)根据材料 “美国在欧洲受挫,它的目光自然转向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美日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了 ”, “中国赞同所称门户开放主义的表态得到美国的赞许 ”可以得出美国对山东问题的态度变化原因在于:美国同日本在亚太地区争霸;中国政府赞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 3)根据图片上 “国际联盟桥的设计者是美国总统 ”可 以得出信息一:美国提议建立国际联盟;而作为拱顶石的美国却没有出现在关键位置可以得出信息二:美国最终没有参加国联。根据所学可知,美国提议建立国联的目的是通过国联掌握世界霸权,但是由于英法抵制而未能实现,所以可得出美国的 “空

40、缺 ”产生的影响之一:美国依靠国联称霸世界的意图落空;缺了美国的国联,是不稳固的,由此可以得出影响二:英法控制了国联,国联成为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其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大大下降。 ( 4)本小问实际上在考查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影响和评价。根据所学可知,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形成的新秩序,是 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惩罚基础之上的,暂时缓解了列强争夺世界的矛盾,使欧洲和亚太地区基本维持了较为和平的局面;国际联盟的建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因此如果同意 “战争结束了,和平已经来临 ”则可以从上述角度来阐释。另一方面对于战败国的惩罚条件过于苛刻,战胜国分赃不均,弱小民族的利益被践踏,体系内矛盾重重,

41、在条件适合的时候矛盾还会激化,如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后,激烈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激化;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因此同意“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拉开了序幕 ”则可以从上述角度进行论证。 考点:第 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美国参战;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和约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报复的手

42、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命运同布尔什维主 义连在一起 劳合 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四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 1815年条约那样的支离破碎,应按照 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就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的国家。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已被剥夺或将被剥夺。因此德国已

43、经感到给予它的最大的打 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些领土条件的改善能使德国平息下来,这纯粹是幻想。 克里孟梭对劳合 .乔治先生 3月 25日照会的总意见 材料四:(英国)于 1935年 6月同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协定规定:德国可以拥有舰队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 35%,德国潜水艇吨位将不超过英国吨位总额 45%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 (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主张如何处置德国?( 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3分) ( 2)根据材料说明法国的主张与英国的主张有什么主要分歧?( 4分)说明法国的目的和表面理由。( 2分) ( 3)结合所学

44、知识,指出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2分) 答案:( 1)英国主张:剥夺德国海外殖民地,尽可能地削弱德国的海上力量( 1 分)但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反对肢解德国和将其领土置于别国统治之下。( 1 分)原因:英国要维持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防止法国称霸欧洲( 1 分);避免引起德国的怨恨和报复( 1 分);避免在德国发生布尔什维克革命。( 1 分) ( 2)英国反对肢解德国,而法国则主张把德国瓜分为若干个国家并加以控制( 2分)英国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法国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2分 )法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企图建立欧洲大陆的霸权( 1分)表面理由:英国的主张已足以引起德国的怨恨和复仇要求。(

45、1分) ( 3)英国允许德国发展海军并拥有潜水艇,英国等西方国家对德国法西斯扩张军备采取容忍态度,英国与德国一道破坏了凡尔赛和约。( 2分) 试题分析:( 1)本小问考查英国处置德国的态度及原因。根据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 ”“ 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 ”可以得出一方面英国主张剥夺德国海外殖民地,尽可能地削弱德国的海上力量;根据 “我强烈反对把更多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 ”可以 得出另一方面英国又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反对肢解德国和将其领土置于别国统治之下。 英国对德态度的原因可从材料上获得, “它感到自己在和约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

46、进行报复的手段 ”可以得出原因之一:避免引起德国的怨恨和报复; “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可以得出原因之二:;避免在德国发生布尔什维克(社会主义)革命;另外当时主张肢解德国的是法国,英国长期奉行 “大陆均势 ”政策,防止法国称霸欧洲是又一个原因。 ( 2)材料一 “强烈反对把更多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 ”体现 了英国的主张即削弱德国但不过分削弱,不主张在领土上对德国进行肢解;材料二“我们就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 ”“ 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的国家 ”则体现了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主张把德国瓜分为若干个国家并加以控制。根据所学可知法国持这一态度的原因一是为了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二是为了称霸欧洲大陆。根据材料三 “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已被剥夺或将被剥夺。因此德国已经感到给予它的最大的打击 ”可以看出法国人意识到,英国瓜分德 国海外殖民地和削弱德国海军足以使德国感到条件苛刻而产生怨恨和复仇情绪,与其将来德国东山再起,不如趁巴黎和会之际肢解德国。 ( 3)根据 “(英国)于 1935年 6月同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拥有舰队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 35%,德国潜水艇吨位将不超过英国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