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5483-2010 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测评规范.pdf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14806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84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5483-2010 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测评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GB T 25483-2010 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测评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GB T 25483-2010 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测评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GB T 25483-2010 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测评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GB T 25483-2010 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测评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35.240.50 J 07 道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5483-2010 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测评规范Specification of testing enterprise integration platform for manufacturing informatization 2010-12-01发布量生饲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05-01实施发布G/T 25483-2010 目次EH113444444444555566666777888888888999I 定亚l、-b果题定结理u问评评标管理重果测具l

2、指u评评评理理理务管理理utm亏u严结标工udl评u测测测评管管管服务管管理主评.定运评uuuu素项的定评指测能用能测置控务成民成口理管2喇录景务测性因能现评测能1开义及功使性能配监服集流集接管性用登场服能性性性发键功出果标功次定容统统统功台台讯据作用用志全使述户成成性靠用成开则关本复结指本一一和语内述系系系统平平通数工应应日安统概用集集统可易集可细评基重评能基围语略评概系。系系定测测功范术缩测JJJJJ34567891123411JJ评J21吉口主口1111222222222223333344444111233i 即严7123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5555555

3、G/T 25483-2010 QdQdQdQdnununununu-141EA-i1iqLqLnfund 定评果结定评评测果标结骤平构步能阳配法构机本川口布备行析告公功标分方机理构构基展指述重分织管机机作手谙施准运分报果、1实评试题评结扩能概权评组织评督工测申、下测测问甜评献评组测监评请查t21234泪测文测申审14Ah4.4123J考nununununu-、FFhdpbrDFDFDPUEUnbRut。ood-A-A-1-i1i4-H 目lJ1=1 本标准由中国工业机械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9)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

4、研究所、清华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双喜、黎晓东、刘颖、陈天华。G/T 25483-2010 而且G/T 25483-2010 引制定本标准的目的为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的测评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规范支持,实现对企业集成平台的公平、公正、科学、客观的评价。本标准界定了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的概念范围,给出了企业集成平台参考体系结构,确定了集成平台的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本标准规定了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的测评内容及测评指标、评定细则、测评组织机构、测评工作流程、测评申请、受理审查、测评实施或结果公告等方面的要求。0.1 企业集成平台的概念与定义企业集成平台(EIP,

5、Ent巳:rpriseIntegration Platform)技术是用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一种计算机软件技术,其目的是根据业务模型的变化进行信息系统的配置和调整,保证不同系统、应用、服务或操作人员之间的互操作,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使企业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生存。集成平台的概念包括狭义集成平台和广义集成平台两种。狭义集成平台是指一个软件平台,它为企业内多个应用软件系统或组件间的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提供所需的通用服务,达到降低企业内(间)多个应用、服务或系统之间的集成复杂性的目的。广义集成平台是指由支撑软件系统(狭义集成平台)同其他完成不同业务逻辑功能的各应用系统一起组成数字化企业的协

6、同运行环境。无论是广义的集成平台,还是狭义的集成平台,其核心的内容都是为企业提供集成所需要的服务,并对集成系统进行管理。下面给出企业集成平台的定义:企业集成平台是一个支持复杂信息环境下信息系统开发、集成和协同运行的软件支撑环境。它基于各种企业经营业务的信息特征,在异构分布环境(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下为应用提供透明一致的信息访问和交互手段,对其上运行的应用进行管理,为应用提供服务,并支持企业信息环境下各特定领域应用系统的集成。0.2 企业集成平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由于企业集成问题的复杂性,企业集成项目的实施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话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并在一定方法论的支持下,按照一种可控和有序的方式

7、来实现。规划企业集成平台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集成内容、方法和体系的定义,来保证企业集成按照一种可控和有序的方式实现,为集成平台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士口1集成平台Vj 企业| 图1企业集成平台的基本结构图1给出了企业集成平台的基本结构。集成平台是一个软件环境,提供了一系列使能服务来支持异构环境下不同功能实体之间的互操作和协作。集成平台的作用是对应用领域隐藏信息系统的物理细节,为软件应用和其他类型的功能实体(如=机器和人)的协调提供基础支持功能。N G/T 25483一2010业务应用层中间件(服务集成平台层基础IT服务功能实体层图2企业集成的基本模型图2给出了企业集成的三层模型。在业务

8、应用和基础IT服务之间的软件层称之为中间件层。中间件是介于业务应用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类软件,由一组软件服务组成,负责为应用提供支撑服务,支持不同类型计算机之间实现互操作,在不同应用之间传递消息(请求/回应)。集成平台是实现企业集成的重要支撑环境,它屏蔽了企业不同功能实体内部的实现细节,从而方便了不同功能实体之间的连接。集成平台将所有企业功能实体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紧密的系统。从系统角度看,集成平台是一个系统,用来支持应用和业务集成。集成平台本身并不提供业务功能,业务功能由集成平台上所部署的业务服务组件完成。集成平台只是对这些组件之间的集成和互操作提供支持,并对它们进行管理。从软件实现角度看,集成平

9、台是一个由许多服务组成的中间件,为企业集成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服务是一个可访问的资源,它由一系列例程(一个例程是执行一项特定且有限任务的一段程序指令)或操作组成。集成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完整和良好的功能定义。集成平台所提供的通用服务包括:一一消息服务:支持企业内透明的消息传递;一一远程过程调用(RPC):一种进程间通讯机制,通过它可以调用远程处理器上某些进程;一一信息服务:对企业存储在不同数据库中的分布数据提供通明访问和管理;通讯管理服务:提供对网络的访问能力;一一表示服务:为用户提供一致的访问界面;一一一系统管理服务:管理和维护平台的运行,包括提供系统配置服务。除了上述服务,在实施企业集成

10、的过程中,如果集成平台适用一个企业模型来控制业务过程的执行,那么集成平台还需要一个模型操作和管理服务来支持。集成平台在企业整体解决方案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将分布异构的环境转化为一个同构的环境,避免了专用集成接口的开发。具体表现在:一屏蔽了应用分布性和异构性带来的功能实现、数据存储、知识表示上的差异,以通用的方式提供应用集成接口,保证了应用的可移植性;一一支持应用间的透明信息交换和共享;一一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实现应用到集成平台的即插即用,使应用可以方便地添加、连接、升级或更新。0.3 企业集成平台参考体系结构集成平台上所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通常都是由不同的软件厂家提供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异构性,集成

11、平台体系结构需要综合考虑通讯协议、中间件、企业建模、工作流管理系统、Internet环境下的数据交V GB/T 25483-2010 换、产品数据标准或应用系统集成的需求。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的开放系统互联CISO/OSI)的7层网络应用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如图3所示的集成平台的12层OSI模型。第12层第11层第10层第9层第8层ISO:.E.义的网络应用的7层QSI模型业务过程定义业务对象话义应用语义应用接口语法集成中间件层. . . 图3企业集成平台的12层OSI模型在这个12层OSI模型中,下面的7层采用IS0关于网络应用7个层次的定义。第8层为支持应用集成的中间件层,它为集成平台提供

12、商实施企业系统集成提供了可扩展集成架构。第9层为应用开发商定义的应用之间的方法(服务)调用、接收/发送消息格式的接口语法层。第10层为应用提供商和集成平台提供商共同提供的用来描述应用软件系统结构和内涵的应用语义层。第11层作为业务语义描述层,供业务操作人员和信息管理人员用来定义基于模型操作的业务对象的数据结构及其语义。第12层为业务过程层,用来为业务操作人员定义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及流程之间的交互关系。基于企业集成平台的12层OS1模型,定义了分布式、开放结构的集成平台参考实现体系结构,根据实现层次的不同,集成平台参考体系分为平台客户端、平台间关、平台协议、平台接口和平台实现五个层次(图4)。VI

13、 、飞平台客户端用户软件代理lJH中平台网关平台注册平台知识库平台服务器平台事件广播平台协议数据协议应用协议流程协议服务协议平台接口应用接口(ERP、PDM、CAD-)、数据接口、流程接口、服务接口平台实现数据库应用系统对象服务图4集成平台参考体系a) 平台客户端层:一一定义了四种客户:人、软件、智能agent和外部事件发生器,它们发出或响应来自企业或其他对象的请求。b) 平台网关层:一一平台网关实际上是实现平台客户操作和与平台实际资源的对应。它包括平台注册、平台知识库、平台服务器和平台事件广播四部分内容。平台的所有资源都以对象模型方式定义和保存,平台资源通过平台注册服务加入到平台知识库中,平

14、台通过一个服务器对平GB/T 25483-2010 台资源进行管理和监控,该服务器一方面将平台客户的请求和操作与平台资源相关联,另一方面又将平台资源状态变化信息以事件方式广播给平台上运行的其他对象。c) 平台协议层:企业集成与协作必须基于一定的规范和协议,没有标准的协作是盲目的、元秩序的和不可控的。为了实现包括从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到流程集成的平台服务,平台必须定义相关的数据、应用和流程协议。同时必须规范平台集成服务的实现和提供方式,即定义平台的服务协议。d) 平台接口层:一平台接口实际上是平台协议的具体实现,这些接口捆绑的产品就可以集成到平台的协作环境中。根据接口的不同类型,可以将平台接口分为

15、应用接口、数据接口、流程接口和服务接口四大类。e) 平台实现层:实现系统是平台抽象模型的底层,是客户请求的最终执行者。它可能对应于数据库系统、对应于实际的应用系统或对应于平台的一些对象服务。0.4 企业集成平台的基本功能作为支持企业集成化运行的使能工具,企业集成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中各种数据、系统、过程等多种对象的协同运行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及运行时的支撑环境,从而降低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集成的复杂度、提高应用间集成的有效性,将信息系统实施规划中确定的企业中各种应用系统、服务、人员、信息资源及数字化设备的协同关系物化到集成化运行的可执行系统中去。由于硬件环境和应用软件的多样性,企业信息系统的功

16、能和环境都非常复杂,因此,为了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的应用需求,作为企业集成系统支持环境的集成平台,其基本功能主要有:a) 通信服务提供分布环境下透明的同步/异步通信服务功能,使用户和应用程序元须关心具体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所处的网络物理位置,而以透明的函数调用或对象服务方式完成它们所需的通信。b) 数据集成服务为应用提供透明的信息访问服务,通过实现异种数据库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互操作、分布数据管理和共享信息模型定义(或共享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使集成平台上运行的应用、服务或客户端能够以一致的语义和接口实现对数据(数据库、数据文件、应用交互信息)的访问与控制。c) 工作流服务跨企业的业务运作及快速变

17、化的市场环境使不同企业的系统集成不能按照一个固定的、预先定义的规则进行。集成必须是可动态定义的、以可控的方式进行。集成平台必须实现对复杂业务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功能,需要将工作流技术引入其平台中,通过工作流管理提高集成系统的灵活性。d) 应用集成服务通过高层应用编程接口来实现对相应程序的访问,这些高层应用编程接口包含在不同适配器或代理中,它们被用来连接不同应用程序。这些接口以函数或对象服务的方式向平台的组件模型提供信息,使用户在元须对原有系统进行修改(不会影响原有系统的功能)的情况下,只要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加上相应的访问接口就可以将现有的、用不同的技术实现的系统互联起来,通过为应用提供数据交换和访

18、问操作,使各种不同的系统能够相互协作。e) 二次开发工具二次开发工具是集成平台提供的一组帮助用户开发特定应用程序(如实现数据转换的适配器或应用封装服务等)的支持工具,其目的是简化用户在企业集成平台实施过程中特定应用程序w G/T 25483-2010 (接口)的开发工作。f) 平台运行管理工具平台运行管理工具包括企业集成平台的运行管理和控制模块,负责企业集成平台系统的静态和动态配置、集成平台应用运行管理和维护、事件管理和出错处理等。通过命名服务、目录服务、平台的动态静态配置以及其中关键数据的定期备份等功能来维护整个服务平台的系统配置及稳定运行。0.5 本标准的作用参考本标准对企业集成平台概念、

19、参考体系结构、基本功能的描述,可以指导集成平台开发商快速、高效的进行集成平台的设计开发。可为集成平台最终用户在实施集成平台项目时提供参考和评测指南。VIII 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测评规范G/T 25483-2010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的测评内容及测评指标、评定细则、测评组织机构、测评工作流程、测评申请、受理审查、测评实施或结果公告等方面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我国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的测评。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企业集咸阳terpriseintegration 企业实现其内部和外部信息环境中不同数据、应用、业务流程和服

20、务共享和互联的方法和过程。2.2 企业集成平台enterprise integration platform 一个支持复杂信息环境下企业集成的软件平台,为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的集成环境和相应的集成服务。2.3 2.4 2.5 参考体系reference architecture 一套方法和框架,它通过结构化的方法论、规范化的操作和支持工具来指导企业集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系统(不论物理的或概念的对象或实体中各部分的基本配置和连接的描述(模型)。注:系统集成有且只有两种体系结构,它们是:a) 系统体系结构(有时又称为第1类体系结构)涉及系统的设计。例如整个企业集成系统

21、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部分EM 企业参考项目(有时称为第2类体系结构)涉及诸如企业集成或其他企业开发计划的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的组织。GB/T 18757二2008,定义3.2J中间件middleware 一个将数据与功能封装在一起以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机程序,它本身往往不能单独运行,要在其宿主程序中与其他程序一起协调地工作。中间件把应用程序与系统所依附软件的较低层细节和复杂性隔离开来,使应用程序开发者只处理某种类型的单个应用接口,其他细节则由中间件处理。这种将接口与实现分离的好处是可以采用灵活的、积木式的开发方法。2.6 框架framework 表明概念化实体各组成部分彼此间相互关系的结构图。注2对照

22、企业参考体系结构,这里所涉及的结构或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都没有生命周期或时间关系。1 GB/T 25483-2010 2. 7 2.8 2.9 GB/T 187572008,定义3.9J通用性genericity 概念的通用程度。GB/T 18757-2008,定义3.10J生命周期Iife cycle 系统走完其全部生命历程所经历的一般阶段和步骤的有限集。GB/T 18757-2008,定义3.11J方法论methodology (以文本、计算机程序、工具等方式提供的)指令集.是指导人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工作内容。注:在执行实体集成项目生命周期的各方面时,方法论描述或规定了企业工程和集成

23、的过程。方法论可能会考虑到所涉及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GB/T 18757-2008,定义3.14J 2.10 模型model 为回答所研究的问题和表达真实事物的特定方面而采用任何形式(包括数学、物理、符号、图形或文字描述等)的、实际事物的抽象表达法。注:模型可用于描述企业活动或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GB/T 18757-2008,定义3.16J2. 11 性能performance 系统或部件在给定的约束,例如速度、精度或储存器使用条件下实现指定的功能的程度。GB/T 11457-2006,定义2.1131J 2. 12 易用性practicability 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

24、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注1:功能性、可靠性和效率的某些方面也会影响易用性。注2:用户可能包括操作员、最终用户和受该软件的使用影响或依赖于该软件使用的间接用户。易用性必须针对软件所影响的所有不同的用户环境,这可能包括对使用的准备和结果的评价。GB/T 16260. 1-2006中6.3J2.13 2 可靠性reliability 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注1:软件不会损耗或老化。可靠性的种种局限是由于需求、设计和实现中的故障所致。由这些故障引起的失效取决于软件产品的使用方式和所选择的程序选项,而不是经时时间。注2:在ISO/IEC2382-14:1

25、997中可靠性的定义是功能单元完成所需功能的能力。在本部分中,功能性仅是软件质量诸特性之一,因此,可靠性的定义已被扩展为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而不是完成所注功能。GB/T 16260. 1-2006中6.2JGB/T 25483-2010 2.14 2.15 可扩展性scalability 系统或部件能修订以增加它的存储或功能的情况。GB/T 11457-2006中2.594J效率efficiency 在规定条件下,相对于所用资源的数量,软件产品可提供适当性能的能力。注1:资源可能包括其他软件产品、系统的软件和硬件配置,以及物质材料(如打印纸,磁盘等)。注2:对于用户所操作的系统,功能性、可靠

26、性、易用性和效率的组合可以由使用质量从外部进行测量。与在规定的条件下,软件的性质水平和所使用资源量之间的关系有关的一组属性。GB/T 16260.1-2006中6.4J2.16 维护性maintainability 软件产品可被修改的能力。修改可能包括纠正、改进或软件对环境、需求和功能规格说明变化的适应。GB/T 16260.1-2006中6.5J注:修改可包括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功能规格说明的变化而对软件进行修改、改进或更改。2.17 测试用例test case 测试者使用的文档化的细则,其规定如何对某项功能或功能组合进行测试。测试用例包括下列内容的详细信息:2.18 一一测试目标;一一要

27、测试的功能;一一测试数据;一一过程;一一一系统的预期行为。GB/T 17544-1998中2.6J评定verdict 相对于测评项,对被测实现的结果给出定性或定量等结论性陈述的行为。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API 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CORBA 通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 EI 企业集成Enterprise Integration EIP 企业集成平台Enterprise Integration Platform IT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

28、echnology ODBC 开放数据库互连Open-Da taBase-Connecti vi ty ORB 对象请求代理Object Request Broker OSI 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A 参考体系结构Reference Architecture RPC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 3 G/T 25483-2010 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4 测评内容及测评指标4. 1 概述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的测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功能测评、

29、系统使用测评和系统性能测评。4. 1. 1 系统功能测评系统功能测评的范围是企业集成平台为保证平台本身正常运行而具备的系统管理功能。4.1.2 系统使用测评工作流程测评对用户使用企业集成平台的过程进行测评,以检验平台使用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4.1.3 系统性能测评系统性能测评以检验集成平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和质量为目的,对集成平台服务的性能进行测评。4.2 系统功能测评4.2.1 平台配置管理平台配置管理实现集成平台各种功能组件、服务及应用代理在平台实施及运行阶段中所需要的各种动、静态配置信息的设定与维护。包括系统用户配置、服务器配置、集成中间件配置、工作流配置、各种服务(消息、事务等)及

30、各种数据源(包括组织机构数据、用户自定义数据及系统数据等的配置管理。用户可以通过配置工具对系统配置状态进行静态或动态的修改。配置内容需要包括以下内容:a) 系统用户配置:设定集成平台用户组和用户权限;b) 系统日志配置:需要设定日志文件的输出方式(文件、数据库、客户端等)、各种日志记录的格式及存储方式(日志文件的最大值、最长存储时间、更新方式等); c) 消息服务配置:需要指定队列或主题的名称、允许的最多消息数量、连接池管理的相关参数等;d) 异常处理配置:包括异常处理方案的设定及调用方的归类等;e) 集成中间件配置:包括中间件的部署、代理的注册、每个代理的API外部接口及其安全参数管理等;f

31、) 工作流系统的配置:工作流系统的运行参数设定、工作流服务器运行时服务的各种参数的配置。4.2.2 平台监控管理平台监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对集成平台的运行进行管理和监控,包括平台服务监控、平台工作状态监控及安全监控。a) 平台服务监控:监控服务平台各个活动的服务单元的状态,并对平台上各个活动的服务组件进行实时动态管理。b) 平台工作状态监控:监控平台工作状态,协调平台多个服务之间的冲突与信息的一致性问题。安全监控:监控各个服务的授权问题,监督和控制各个服务系统的运行以及整个平台的安全问题。4.2.3 通讯服务管理提供分布环境下透明的同步/异步通信服务功能,使用户和应用程序元须关心具体的操作系统和

32、应用程序所处网络的物理位置,而以透明的函数调用或对象服务方式完成它们所需的通信要求。平台提供的通讯服务包括:4 a) 消息服务:消息服务为平台提供了一种异步通讯的功能。集成平台的消息服务负责消息的发送/接收以及消息的配置:1) 消息发送与接收:消息服务提供向队列发送和接收消息的统一接口,为系统提供实现消息. . GB/T 25483-2010 服务所必须的统一接口;2) 消息配置:为了实现平台的消息通讯,消息服务必须在部署阶段和运行阶段中对消息使用者进行配置。b) 远程过程调用RPC:RPC是一台机器的进程调用另一台机器的进程的过程。是集成平台中应用间通讯的主要方式。RPC需要包括服务器程序和

33、客户机程序两个主要部分:1) 服务器程序:服务器应用程序将创建多个远程对象,使这些远程对象能够被引用,然后等待客户机调用这些远程对象的方法;2) 客户机程序:客户机程序则从服务器中得到一个或多个远程对象的引用,然后调用远程对象的方法。4.2.4 数据集成服务管理数据集成是集成平台的基础服务功能,是应用集成和流程集成的基础。集成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不同异构数据交互的能力,满足了各种数据信息在企业中顺畅流动的需求。数据集成服务的主要功能有:a) 数据建模功能:将异构的应用数据采用通用数据格式(如XML)进行建模;b) 数据映射:在具有通用数据格式的不同应用间进行数据映射,建立定义不同应用数据间的关系;

34、c) 数据转换:在完成数据建模和映射后,利用数据转换引擎实现应用数据的自动转换。4.2.5 工作流服务管理通过工作流服务,集成平台能够快速的将企业内和企业外的私有和共享的商业过程映射到平台上,实现商业流程的执行和控制,并且实现对商业活动相关的信息、应用等资源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流服务的主要功能有:工作流建模、工作流执行、用户任务通知与提交、工作流管理与监控和服务打包五部分。a) 工作流建模工具以图形化界面支持用户建立平台上进行的工作流程模型;b) 工作流执行服务的功能包括模型的实例化、工作表生成、外部应用对象的调用、活动的路由控制、事件记录及异常处理等上层功能;c) 工作流监控与管理工具包括工作

35、流日志管理、工作流模型的版本管理、工作流的执行状态监视,如各过程的执行状态、外部应用的调用情况以及一些统计信息等zd) 用户任务通知与提交:支持多种任务通知方式,如e-mail、传真、手机短信和Web上的工作列表,也支持用户以多种方式提交任务;e) 服务打包:对工作流服务进行封装。它的主要功能是从工作流模型中抽取出可由外部消息触发的操作,并通过Web服务进行封装,所生成的服务将被发布到平台上,对外提供一定的操作并能响应外部的事件。4.2.6 应用集成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应用集成服务配置与管理、企业应用解决方案的虚拟仿真与动态配置、应用系统的封装、被集成应用系统的可视化管理等。a) 应用封装z实现对

36、平台上被集成的应用的统一封装;b) 应用资源管理服务:实现对应用服务资源的注册发布、查询、修改和调用等功能;c) 统一界面服务:实现平台上被集成应用的统一管理和可视化操作;d) 虚拟仿真与动态配置服务:实现企业业务流程驱动的应用执行仿真和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动态配置。4.2.7 应用接口管理应用接口是为了解决集成平台与企业遗留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平台实施人员可以通过接口代理所提供的通用应用接口快速地实现与各种遗留系统的交互。接口代理向下连接企业不同的业务系统,并可以取得其业务数据以及调用其业务逻辑;向上将企业的业务数据转换为符合平台规范的数据,并提供统一的标准和接口来访问企业的业务逻辑。应用接口服

37、务的主要功能包括:5 G/T 25483-2010 a) 应用接口代理添加;b) 应用接口代理删除;c) 应用接口代理修改;d) 应用接口代理配置;e) 应用接口代理查询。4.2.8 日志管理集成平台日志记录来自平台支持运行的各类资源(对象)的运行信息。日志管理具有三个功能:日志信息采集封装、日志管理维护、异常检测与处理。a) 日志信息采集封装:为集成平台上的资源提供统一封装和扩展的系统接口,以方便其他模块或资源将其日志消息写入日志文件(或数据库); b) 日志管理维护=日志系统提供日志管理工具(用户接口)以向系统管理员提供对日志文件的定制、存储、日志信息的查询与检索支持;c) 异常检测与处理

38、:日志系统还提供异常检测与处理功能,对于其他模块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重耍的异常事件,可以采用日志系统提供的接口及异常处理模块将这类消息写入日志文件(或数据库)及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4.2.9 安全性管理a) 安全性结构:1) 系统安全=控制计算机的软、硬件安全,确保它们被有正确权限并通过鉴别的用户访问和使用;2) 物理结构设施安全:处理对集成平台服务器及其他物理设施的访问;3) 网络安全:包括所有在不同网络(即局域网和广域网)内流动的数据的安全。b) 安全性措施:1) 访问控制:定义使用者访问权限;2) 鉴定:即身份验证,说明用户或访问者的身份及其对应的权限;3) 数据完整性:现存的数据和原来的

39、数据相比较是否完整;。机密性:存储、处理、输入输出及在网络通信时数据的保密性;5) 非拒绝性:确保充分证据的有效性;的有效性:选用安全的硬件、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应用程序,防止病毒、入侵者对网络和系统组件及资源的破坏、乱用、滥用、误用;7) 责任性:各个部门对日志记录系统记录的事件均有对应的责任措施。4.2.10 二次开发工具集成平台为用户提供二次开发工具包,使用户可以在集成平台上部署自己的信息化集成方案,针对集成平台的功能,集成平台需要为以下模块提供开发接口:a) 应用封装开发接口;b) 数据交换开发接口;c) 消息处理开发接口;d) 工作流开发接口;e) 日志管理开发接口;f) 资源管

40、理与定制开发接口;g) 适配器与代理开发接口。4.3 系统使用测评4.3. 1 概述用户使用集成平台的过程有必要遵循如图5所示的流程。6 GB/T 25483-2010 图5用户使用集成平台的过程4.3.2 用户登录用户登录时,系统要根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口令确定用户的身份、权限及其订购的服务。4.3.3 集成场景定制集成场景定制包括以下步骤:a) 集成对象配置。根据集成平台要求对集成对象进行各项参数配置;b) 集成流程定制。根据业务流程和集成需求,定义集成步骤和内容zc) 集成服务配置。根据集成内容选择集成服务并进行配置;d) 集成场景确定。将集成对象、集成服务关联到集成流程上,形成可执行与

41、管理的集成场景。4.3.4 集成服务运行服务运行包括以下步骤:a) 启动服务。根据审查同意提供的服务种类、范围和功能启动服务;b) 使用服务功能。用户使用系统已经启动的各项服务;c) 请求退出服务。用户向系统提出退出服务的请求;d) 保存相关数据。系统保存用户使用过程的各类数据,包括用户运行应用服务的结果和记录用户使用情况的数据;7 GB/T 25483-2010 e) 退出服务。结束用户的全部服务,完成系统相关用户服务运行日志。4.4 系统性能测评4.4.1 可靠性可靠性评测包括以下内容:二二屏蔽用户操作错误;一运行错误不会导致系统异常退出;一一操作权限控制安全可靠;具备数据备份及数据恢复能

42、力;应用能进行输入有效性检查;无损坏数据软件的现象;提供运行日志管理;与其他软件的兼容性(运行时对系统中其他程序不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系统故障恢复(网络中断、断电后自动恢复); 一一数据在销售、设计、生产(数据加工、装配)等应用中运行稳定。4.4.2 易用性易用性评测包括以下内容:一一菜单、工具栏随所进行的操作变化;一一联机帮助功能;一一-用户操作的实时引导;一一界面风格简洁一致,布局合理;一一服务具有可配置能力(例如显示界面、显示格式、报表格式等可以调整)。4.4.3 集成性-一支持数据集成;一支持应用集成;一支持流程集成;-支持人员集成。4.4.4 可开发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环境

43、对集成平台进行二次开发。5 评定细则5. 1 测评关键因素下列三项为影响集成平台测评结果的关键因素:一一-被测平台不具备本标准规定的基本功能项;被测平台在基本功能的测评过程中发生了一项或多项可重复出现的严重问题;被测平台的性能指标评定值不能达到最低限度。5. 1. 1 基本功能项基本功能项是指本标准所规定的功能测评指标中的二级指标。测评基本功能指标以其下属的三级指标为依据来判断是否通过。只有三级指标中的必备指标全部具备并且可以正确实现,则该项基本功能指标为通过,否则为不通过。5. 1.2 重复出现的严重问题8 重复出现的严重问题是指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且在相同条件下可再现的下列问题:一一被测基

44、本功能项不能正确实现;-一被测数据处理错误;GB/T 25483-2010 主业务流程出现断点;一应用错误导致死机;一一应用错误导致数据丢失;一一应用错误导致系统元法运行;-一一应用操作响应时间过长,在1min以上;一一应用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5.2 沮评结果评定集成平台测评的最终结果只能评定为下列两种结论中的一种:一一不通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定为不通过一一被测平台缺少规范规定的基本功能项;在基本功能的测评过程中,出现了一项或多项可重复出现的严重问题;一项或多项性能指标评定值不能达到最低限度。未出现上述情况的,评定为通过。5.3 功能指标测评结果评定系统功能和使用测评采用功能指标测评方式。

45、5.3.1 基本功能指标测评结果评定各项基本功能测评指标的结果只能评定为下列两种结论巾的一种:通过,;一一不通过在对某项基本功能测评指标进行测试的过程中,有下列,恬情况之一者,判定该项指标为不通过一一被测平台缺少该项指标对应的功能;出现了一项或多项可重复出现的严重问题。未出现上述情况的,该项指标判定为通过。5.3.2 扩展功能指标测评结果评定各项扩展功能测评指标的结果只能评定为F罗IJ二种结论中的-种:一元此功能;一通过;一一不通过。在对某项扩展功能测评指标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如被测平台缺少该项指标对应的功能,则判定该项指标为元此功能;如被测平台具有该项指标对应的功能且未出现可重复出现的严重问题

46、,则判定该项指标为通过;如被测平台具有该项指标对应的功能,但出现了一项或多项可重复出现的严重问题,则判定该项指标为不通过。5.4 性能指标测评结果评定系统性能的测评采用性能指标测评方式。5.4.1 概述各级性能指标的测评采用评分方式,各级性能指标测评结果为10分制分值。测评人员应对每一项元下级指标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并依据测试完成情况与预期效果之间的差异,按照评分细则的规定对该项性能指标进行评分。上级指标的得分按如下公式计算得出=上级指标的得分=(下级指标得分下级指标权重)5.4.2 权重分配一级指标的权重分配参见表1。9 G/T 25483-2010 表1一级指标权重分配一级指标满分权重测评

47、总分可靠性10分o. 3 易用性10分0.2 10分集成性10分0.3 可开发性10分0.2 5.4.3 评分方法5.4.3.1 单项指标的评分方法元下级指标的单项指标应在本标准第一部分规定的线性评分方法、减分式评分方法以及等级式评分方法中选用一种适合的方法进行评分。有下级指标的单项指标不进行直接评分,由下级指标汇总得出。5.4.3.2 评分汇总方法上级指标的得分按如下公式计算得出:上级指标的得分=(下级指标得分下级指标权重)性能测评的总评分按如下公式计算得出:性能测评的总评分=(一级指标得分一级指标权重)6 测评组织机构为顺利实施平台测评,保证测评过程的公平、公正、科学、高效,应设立平台测评

48、的组织管理机构、测评机构和监督机构。6.1 组织管理机构组织管理机构的职责:一一发布开展平台测评的通知、通告;一一负责受理平台测评的申请,并对送测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受理审查;一一组织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制定平台测评的统一测试用例(或测试题); 一一一审查、选定合适的测试用例(或测试题); 发布测评结果。组织管理机构可以是国家政府有关部门或得到其授权的组织和机构;也可以是行业协会或相关技术委员会等。6.2 测评机构测评机构的职责:一二负责实施平台测评;一一根据有关标准规范规定和测试用例(或测试题),做好各项测评准备工作;一一一保持与测试用例一致的测试,并填写测试记录;一一整理、分析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编写测试问题报告;一一做出测评结果的判定,编写测评报告;及时向平台测评组织管理机构提供信息反馈。6.3 监督机构10 监督机构的职责:一-对平台测评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受理对平台测评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和测评结果的投诉和举报,并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一一对平台测评的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监督机构可以是国家政府相关部门或得到其授权委托的机构组织,或为开展测评临时组建的测评GB/T 25483-2010 监督委员会。注1:对无署名、元联系方式或没有具体事实的投诉,监督委员会可不予处理。注2:对办结的投诉和举报,监督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