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4109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 选择题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 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 20世纪 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 20世纪 70年代的经济滞胀 答案: D 如果撰写一篇关于 20世纪 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 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 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答案: 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20 世纪 70 年代国

2、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两极格局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本题的立意在于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 ( 2008年山东文综, 9)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 (今开封 )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 ) A B C D 答案: D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2年 “清室优待条件 ”节选 1924年 “修正清室优待条件 ”节选 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 国 君主之礼相待;皇帝岁用 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 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每年补助清

3、室家用 50万元,另特支 200万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 “清室优待条件 ”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 “修正清室优待条件 ”比 “清室优待条件 ”有哪些进步。 答案: ( 1)答案:一:应该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的严峻形势、 “清室优待条件 ”的进步作用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答案:二:不应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 “清室优待条件 ”反封建的不彻底性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 2)彻底废除了帝号;进一步削弱了清室特权;体现了民主平等的观念。

4、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 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答案: D 民主革命时期的标语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火种。图 4的宣传标语应出现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

5、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答案: C 综合题 从 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 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 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回答: ( 1)

6、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 “机器之利 ”显而易见,为什么 “名卿巨公 ”还 “以为非者亦半 ”? ( 2)材料二中大量带 “洋 ”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 札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 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 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

7、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 美 )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 这种社会细胞 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 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 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 (1953年 ) (1)中国古代强调 “家齐而后国治 ”,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4)“父母在,不远游 ”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

8、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5分 ) 答案: (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或自然经济 );儒家的伦理道德 (或儒家思想 )(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 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 )。 (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 (3)社会经济的发展 (或社会化大生产 ); 国家的政治变革 (或政府政策推动 )。 (如果笼统回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最多给 2 分 ) 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 (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