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真题汇编-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4146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高考真题汇编-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9高考真题汇编-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9高考真题汇编-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9高考真题汇编-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9高考真题汇编-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9高考真题汇编 -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 选择题 图 5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 5,完成 16 18题。 16【小题 1】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17【小题 2】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18【小题 3】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答案:【小题 1】答案: :A 【小题 2】答案: :A 【小题 3】答案: :B 下图为 1987年与 2004年世界能源供应构成图。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能源供应量增大 B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较大 C增长最多的是化石能源 D新能源增长量最小 答案: B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小题 1】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 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A广东省以煤炭最大 B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小题 2】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A发展沼气 B开采小煤窑 C利用油气资源 D种植薪柴林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1】此题不难,对照图例和图中信息可知,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 污染的贡献率中,广东省以秸秆最

3、大,福建省以薪柴最大,江苏省以秸秆最大,北京市以薪柴最小。 【小题 2】结合图中信息和提供的四个选项, BCD都会产生 污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必须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故选 A。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 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 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小题 2】 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林地 灌丛草地 建设用地 裸岩地 A

4、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1】耕地在图中表现为水田和旱地,水田前期减少 11000公顷,后期增长约 6000公顷;旱地前期增长约 26000公顷,后期减少 30000公顷,它们都是减少的大于增加的,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小题 2】要求 “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 ”,而能反映生态状况的是绿地(林地和草地)及裸岩地,体现 “由退化趋于好转 ”,即绿地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 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完成 1 2题。 【小题 1】影响该生态产业园区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索是( ) A能源 B技术 C原料 D市

5、场 【小题 2】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动了企业间的集聚 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1】从图中可知该生态产业园区核心企业是制糖厂,影响制糖厂的主导因素是制糖的原料甘蔗,即选 C。 【小题 2】根据示意图可知,该生态产业园区中企业的集聚是为了提高市场竞争的能力,不是为了避免了市场的竞争,该生态产业园区中企业的集聚主要是由于企业之间存在原材料供应联系,而不是技术协作的因素,企业彼此间没有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蔗田、养鱼场(第一

6、产业)和其它工厂(第二产业)的联系,即选 D。 读下图,关于欧盟 2007年新增电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电增长量大于燃煤发电增长量 B风力发电增长量小于天然气发电增长量 C削减了燃煤和核电发电量 D水电增长量小于燃料油发电增长量 答案: CD 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 ”。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自然资源质量差 B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C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D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答案: C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

7、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答案: D 综合题 ( 3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归纳图中旅游资源的类型,并说明各类型的分布特点。( 6分) ( 2)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8分) ( 3)概述图中高原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5分) ( 4)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7分) ( 5)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 10分) 答案: ( 1)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景观)。自然旅游资源(景观)主要分布在南

8、部山脉(区);人文旅游资源(景观)主要分布在中部渭河 平原。 ( 2)张家界(咸阳)水文站泥沙含量高(低)。 泾河张家山(渭河咸阳)水文站以上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南部山地),植被覆盖率低(高),张家山(咸阳)河段比降大(小),流速快(慢)。 ( 3)主要任务是治理水土流失。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或三项具体措施)。 ( 4)由于构造下沉(构造运动形成地堑),河流堆积形成冲积平原。第十平摊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 5)秦岭,呈东西走向。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北暖温带。以南亚热带);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界线(以北为半湿润地区,以南为湿润地区);界线以北以落叶阔叶林和针

9、阔混交林为主,以南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 35分)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表 5反映的是 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读表回答问题。 注:工业新水月量指工业企业生产用水中消耗的新鲜水量。 【小题 1】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 4分) 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4分) 【小题 2】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3分) 答案: 【小题 1】特点:能耗较高;水耗较低。 原因:重工业比例较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较高。 【小题 2】环境污染加剧,能源紧张,生产成本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