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4224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选择题 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答案: D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回答: 【小题 1】此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A 2326 B 6634 C 90 D 45 【小题 2】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2326N 2134N 2526N 6826S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1】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根据 “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 ”,所以该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45。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距离南

2、回归线 45的纬度为 2134N或6826S。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下表中所列的是 6月 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 30分 9小时 09分 11小时 25分 13小时 56分 【小题 1】四地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小题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小题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自转 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方时的不同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下列关于岩

3、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就是地壳 B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C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小于地壳 D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约 17千米 答案: B 本题考查岩石圈的概念。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岩石圈的厚度一般大于地壳。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 【小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小题 2】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 层顶部 B 层底部 C 层中部 D 层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2003年 10月我国发射的 “神

4、舟 5号 ”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 -50 到 20 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 -80 D最高气温约为 40 答案: C 从对流层到高层大气,随着高度的升高,会发生哪些现象? 气温逐渐降低 气压逐渐降低 空气密度逐渐减小 臭氧含量逐渐减少 A B C D 答案: B 关于晨昏线与经线圈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每天都重合 B只有春分和秋分这两天两者重合 C晨昏线与经线圈永不重合 D只有冬至和夏至这两天两者重合 答案: B 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则 A季节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昼夜长短相同 D地方时相同 答案: D 读下面地球公转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内圆表示极圈

5、,中心表示北极点),回答: 【小题 1】从 CD 这一段时间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增大 B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 C北半球白天比黑夜长 D南半球白天比黑夜长。 【小题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 DAB 这半年中,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B从 BCD 这半年中,北极圈内极夜的范围逐渐扩大 C在 D 这段时间里,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 D在 CD 这段时间里,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小题 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 A到 B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 B从 C到 D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C到 C点时,深圳市昼短夜长,而

6、且在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 D从 B到 C这段时间内,深圳市被太阳直射一次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C 读 “中心点为北极的图 ”(图中虚线部分别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回答: 【小题 1】若劣弧 AB所对扇形区为 6月 1日,其余部分为 6月 2日,则此时北京时间应为: A 6月 2日 14: 00 B 6月 1日 8: 00 C 6月 2日 4: 00 D 6月 1日 20: 00 【小题 2】若 AC弧为晨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B广东各地昼短夜长 C点地方时为 0时 D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将逐渐扩大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7、B 【小题 1】本题考查日期分界线。地球上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 180经线,另一条是 0:00所在经线。劣弧 AB所对扇形区为 6月 1日,其余部分为 6月 2日,则 180经线的时间为 6月 2日的 18: 00,北京时间为 6月 2日 14: 00。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若 AC弧为晨线,则北极附近出现了极夜现象,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读图,回答: 【小题 1】若 HI代表赤道, MN代表晨昏线,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 B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大于夜长 C未来太阳直射点可能北移,也可能南移 D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8、【小题 2】若 HI代表黄道, MN代表地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带范围将变大 B寒带气温年较差将增大 C极昼、极夜范围将变大 D温带范围将变大 【小题 3】如果扇形 NOI是 3月 21日, O为北极点,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3月 20日 0时 40分 3月 21日 0时 40分 3月 21日 1时 20分 3月 22日 15时 20分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1】因为无法判断 MN代表的是晨线还是昏线,所以太阳直射点可能直射北半球也可能直射南半球,未来太阳直射点可能北移,也可能南移。正确答案:选 C。 【小题 2】若 HI代

9、表黄道, MN代表地轴,根据图中度数可以判断黄赤交角为20,黄赤交角变小,温带范围将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正确答案:选D。 【小题 3】扇形 NOI是 3月 21日, O为北极点,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北京时间可能是 3月 21日 0时 40分或 3月 22日 15时 20分。正确答案:选 D。 读下列四幅图,判断正确的是 A图 反映四地 6月 22日太阳高度日变化 ,四地纬度高低排序 A B C D B图 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 2326S、 150E C图 中的 AB为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6月 22日 11时 D图 中 H点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答案: D 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10、图中 不能判断半球位置;图中 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150W;图 中北京时间为 12月 22日 11时;图 中 H位于南半球,经度为 160E,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2009年 2月 10日 11点 55分(西五区时间),美国 “铱 33”商业通信卫星和俄罗斯 “宇宙 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 72N 、 98E)高约 790千米处相撞,产生 12000块碎片。据此回答: 【小题 1】两卫星撞击时,北京时间为 A 2月 11日 0点 55分 B 2月 10日 4点 55分 C 2月 9日 22点 55分 D 2月 10日 8点 55分 【小题 2】两颗卫星相撞的时候,地球

11、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A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B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C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D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小题 3】两颗卫星相撞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下图中的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1】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 =已知时区的区时 时区差(东加西减)。东八区区时比西五区早 13个小时,所以北京时间 =2009年 2月 10日 11点 55分 +13小时 =2月 11日 0点 55分。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 2】春分日

12、( 3月 21日前后)、秋分日( 9月 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 6月 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 12月 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月 10日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3】根据图示: 为 3月 21日前后, 为 12月 22日前后。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读图,回答: 【小题 1】从 A到 B再到 C,方向是 A一直向南 B先向正南,再向东南 C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小题 2】若 D点经度是 116E,一架飞机从图中 点出发,起飞时当地区时是 2009年 8月 20日 9时,经过 10小时到达美国纽约(

13、74W)的时间是 A 8月 20日 6时 B 8月 20日 19时 C 8月 19日 19时 D 8月 21日 6时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A光 B电磁波 C电 D热 答案: B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能的传播。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太阳辐射:按波长分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能量集中在可见光,所以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是地球上的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大约 8分多钟即可到达地球 B太阳辐射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

14、的主要动力 D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能最丰富 答案: A 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黑子、耀斑和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B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C黑子的变化周期一般为 22年 D太阳黑子活动频繁时,耀斑活动也增强 答案: D 关于地球上生命物质生存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不断变化 B宇宙时空无限大,天体运动互不影响 C地球体积大小合适,使水以液态存在 D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具有适宜温度 答案: D 在下列条件中火星和地球最接近的是 A重力加速度大小 B公转周期长短 C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D表面温度高低 答案: C 人类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有生命存在 B是

15、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 D是九大行星中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近的行星 答案: D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 A火山 B陨石坑 C断块山 D褶皱山 答案: B 月球表面环形山的最主要成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冰川堆积作用 C太阳风作用 D天体撞击 答案: D 北京时间 2010年 10月 1日 18时 59分 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回答: 火箭发射时刻身在纽约(西五区)华人想看直播的话,至少应该在当地时间 A 1日 18时 59分 57秒 B 1日 5时 59分 57秒 C 1日 15时 59分 57秒 D 1日 21时 59分 57秒

16、答案: B 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 =已知时区的区时 时区差(东加西减)。西五区的区时比东八区晚 13个小时,所以西五区的区时=2010年 10月 1日 18时 59分 57秒 -13小时 =1日 5时 59分 57秒。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太阳风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答案: C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标志。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耀斑,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太阳风。 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17、。 太阳风是 A太阳活动最激烈的表现 B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 C影响地球上的气候 D是高速高能的带电粒子流 答案: D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A黑子 B日冕 C太阳风 D日珥 答案: A 卫星在太空中大量使用太阳能,太阳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 A煤炭燃烧的热能 B核裂变反应 C氢气燃烧的热能 D核聚变反应 答案: D 本题考查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是核聚变反应。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综合题 读图回答: (1) 此图反映的是 _(节气)日的日照情况。 (2) 此时地球公转到 _(远或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变 _(快或慢) (3) 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

18、_(晨或昏)线。 (4) 在图中标出此时太阳直射点 M的位置, M的地理坐标是经度 _,纬度 _。 (5) 此时 A点的地方时是 _时, 太阳高度是 _。 (6) C点昼长 _小时, B点日出时间约是 _时。 答案: ( 1)夏至 ( 2)远 慢 ( 3)晨 ( 4) 90E, 2326N ( 5) 4 0 ( 6) 4 5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时间为 19日 19时,请问它飞越的是下列四个地区(如图)的哪一个?并说明理由。答案: D 理由: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时间为 19时,说明飞机飞越的是昏线;北半球当地时间为 19时日落可以知道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