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珠海市普通高中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地理部分.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4273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珠海市普通高中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地理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年珠海市普通高中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地理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年珠海市普通高中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地理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年珠海市普通高中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地理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年珠海市普通高中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地理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珠海市普通高中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地理部分 选择题 读我国某地相关地理要素示意图,回答 1-3题。 1.图示时刻是北京昼长最短的当天 12时 40分,此时当地日影最短,则该地的经纬度为 A. 110E,30N B. 130E,60N C. 110E,3634N D. 115E,3626N 2.该河流流向可能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 3.有关该地的判断错误的是 A.甲岩可能是大理岩 B.M坡容易产生滑坡现象 C. 河谷的形成与断层和流水侵蚀作用有关 D. 图示地区区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 .C 2.A 3.A 读我国某地潜水位埋深与气象要素相

2、关模式图,回答 1-2题。 1图中曲线 、 、 分别表示 A潜水位埋深、气温、空气相对湿度 B空气相对湿度、气温、潜水位埋深 C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潜水位埋深 D气温、潜水位埋深、空气相对湿度 2该地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太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 答案: .D 2.B 当潜水位埋深小于 15米时,该地区 A空气相对湿度大于 70% B盐碱 化加重 C月降水量在 50mm到 100mm之间 D月均温大于 0 答案: D 万科馆中 “麦垛 ”尽可能最大化自然通风的主要原因是 A保持空气清洁 B节能降耗 C防潮 D维持建筑形态 答案: B 下图是 2000 2006年中美贸易顺差相关的

3、CO 排放( a)及占本国排放的比重( b)图,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中美贸易顺差的增加,中国本土 CO2排放量增加 B随着中美贸易顺差的增加,美国本土 CO2排放量减少 C美国 CO2排放量减少,是因为调整了产业结构 D中国 CO2排放量不断增加主要是国内工业产品需求量增加引起 答案: A 阅读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示意图,正确选项是 A港珠澳大桥的建立,将吸引珠海城区的重心将向桥头方向偏移 B香港、广州主城 区将建成珠三角城镇今后的区域性主中心 C广佛同城化、中江珠同城化异于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D深圳、珠海主城区将建成珠三角城镇今后的区域性副中心 答案: A 右图给出我国一些主要城

4、市的纬度与海拔高度,读图完成 1 2题。 1图中 城市,分别是 A广州、长沙、太原、沈阳 B海口、福州、西安、长春 C南宁、南昌、兰州、大连 D贵阳、武汉、郑州、大庆 2近期调查结果表明,分布在图中所示的 I地带城市的居民家庭碳排放水平较低,最主要的原因是 A冬季无集中供暖 B生产力水平较高 C清洁能源广泛利用 D夏季无空调耗电 答案: .B 2.A 综合题 读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位置示意 图(图 1) 图 1 【材料二】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图中左下角为拍摄日期) 图 2 【材料三】 2009年 12月,国务院正式批

5、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黄河三 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本区发展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 1)材料二中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主要是通过 技术获取的,入海口处陆地影像图颜色深浅不一,这表明 。( 6分) ( 2)从三张影像图中看出,从 1984年至 2006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特

6、点是 。分析造 成其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6分) ( 3)与珠三角相比,黄河三角洲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势条件是 ,劣势条件是 。( 6分) ( 4)本区的寿光市享有 “中国蔬菜之乡 ”的美誉,也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生产的发祥地,简要分析该市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 ( 5)简述黄河三角洲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势条件。( 7分) 答案:( 1) RS(或遥感)( 2分) 刚形成的陆地厚薄不均( 4分) ( 2)先扩大,后缩小( 2分) 扩大的原因是中游段的输沙量在增加,缩小的原因是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每点 2分,共 4分) ( 3)优势是土地面积增加迅速,土地平

7、坦,肥沃( 3分);劣势是气候较为干燥,水源不足,生长期短,热量较少( 3分) ( 4)冬季光照充足;土地广阔,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每点得 1分,共 3分) ( 5)临近经济发达地区,技术、资金、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有国家政策支持;位处温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土地、海洋、石油)资源丰富。 (每点 2分,答出 3点即给 7分 ) 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气温高、蒸发大、墒情差,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 气象干 旱卫星监测图(图 1) 【材料二】四种地貌图(图 2) 【材料三】 据统计, 1951年至 1990年的 30年中

8、,我国共发生干旱 300次,洪涝 236次。年平均干旱受灾面积为 2085.1万公顷,洪涝受灾面积 842.5万公顷。( 1平方千米=100公顷) 【 材料四】 1950-1991年间我国西北、东北、华北、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六个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图 3)。 ( 1) 2009年入秋以来,旱灾最为严重的省份是 。重旱灾区中分布较普遍的地貌是图 2中的 (填选项),其成因是 作用( 7分)。 ( 2)在下列选项中与西南干旱影响有关的包括: a、棉花价格 b、烟草价格 c、广东的电力供应 d、珠江口的咸潮 e、石油产量 ( 3分) A、 a、 b、 c、 d、 e B、 b、

9、c、 d C、 a、 e D、 a、 c、 e ( 3)造成本次西南大旱的相关因素有( 3分) A、全球气候变 暖 B、西南季风较弱 C、喀斯特地貌 D、冷空气较强 ( 4)阅读有关资料看出,我国发生旱涝灾害概况是 。( 5分) ( 5)全国旱灾最多发的区域是 ,旱情多发季节是 ;因干旱对全国粮食市场影响最大的两个区域是 ;旱灾造成的粮食减产在西北、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都占到本区气象灾害造成粮食减产的一半以上,表明以上四个区域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的变化因素是 。( 5分) ( 6)请列举一些缓解西南干旱的应急措施。( 4分) 答案:( 1)云南、贵州、广西( 3分); ( 2分);流水溶蚀( 2分)。 ( 2) B( 3分) ( 3) A、 B( 4分) ( 4)我国多旱涝灾害,尤其多旱灾,年均旱涝灾害各约 10此左右,年均旱涝灾害面积大约占全国的 1/30)( 5分) ( 5)华北 春季 华北、长江中下游 水分( 5分) ( 6)调水、挖井、人工增雨、关闭用水大户等(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