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山东临清三中高二上学期学分认定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44570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山东临清三中高二上学期学分认定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1-2012学年山东临清三中高二上学期学分认定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1-2012学年山东临清三中高二上学期学分认定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1-2012学年山东临清三中高二上学期学分认定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1-2012学年山东临清三中高二上学期学分认定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山东临清三中高二上学期学分认定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现状和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C一些生物具有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D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答案: B 有关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的理解,正确的是( ) 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绿色植物的蒸

2、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 B C D 答案: D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 地衣 苔藓 草本 灌木 森林六个阶段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答案: D 图(一)中所表示的生物间关系, A、 B代表两种生物, 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 A -甲 B -甲 C

3、 -丙 D -乙 答案: A 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答案: D 谚语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 ”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答案: A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 ) A种群密度 B性别比例 C出生率 D年龄组成 答案: C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 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

4、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所有的样方只能取 1平方米 答案: C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增长型种群的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一定能不断增加 B在环境条件没有剧烈变化时,种群数量增长趋势总呈现 S型 C农业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可以直接明显降低种群数量 D种群数量与该种群个体大小有关,而与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无关 答案: B 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 3个种群 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它们中的蜣

5、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 B C D 答案: D 下列有关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B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C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答案: C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 答案: B 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完整胚芽鞘分

6、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答案: C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 C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 kJ m2年)。

7、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同化固定的能量 体内贮存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甲 15.9 2.8 13.1 乙 870.7 369.4 501.3 丙 0.9 0.3 0.6 丁 141.0 61.9 79.1 戊 211.5 20.1 191.4 A丁为肉食性动物 B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 C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 D戊是丁的前一营养级 答案: C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移动方向,单位为 kcal/( m2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 1%左右 B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 A)的所有能量

8、C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D当人们把三级消费者当做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答案: A 若右图表示物种 A与物种 B的关系,则物种 A与物种 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 A传递给 B B信息只能由 B传递给 A C A与 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D A与 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答案: D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态系统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具有自净化能力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 答案: A 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

9、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果树数量,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D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B 下列哪个食物链(网)中鹰的个体数量最多 ( ) 答案: C 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C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进行 D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独立地进行 答案: A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 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表

10、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从能量关系看 C一般情况下, 为 的 10 20 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答案: A 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 分别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演替 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群落演替 答案: C 在一定的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 a,全部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为 b,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 c,则 a、 b、 c之

11、间的关系是( ) A a=b+c B ab+c C ab=c 答案: B 假如一个人在代谢过程中,其全部同化量的 1/2 来自植物,另 1/2 来自牛肉,并且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均为 10,现有 G千克植物通过食物链被摄入人体,问最多能使人体体重增加多少 ( ) A G/10 B 2G/11 C G/55 D G/280 答案: C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 N1、 N2,个体平均重量是 M1、 M2,则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 A N1 M1N2M2 B N1 M1=N2M2 C N1 M1 b2 D A、 B两项都对 答案: A 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

12、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 A体内没有 B细胞而仅仅有 T细胞 B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减弱 C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D浆细胞合成抗体能力减弱 答案: B 在体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是共同作用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抗原物质既可以与抗体结合,也可以被 T细胞识别 B抗原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后,抗体会与相应的组织细胞结合,刺激细胞消化抗原 C淋巴因子广泛分布于内环境中 D记忆细胞可以接受同一抗原物质的刺激增殖、分化 答案: B 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 )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答案: B 在切除甲状腺 10天后,物质代谢能力下降的

13、老鼠的血液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答案: B 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物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答案: A 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调节速度快 调节速度慢 作用的范围广泛 作用的部位准确 作用的时间短 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 B C D 答案: D 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 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 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

14、成大量的效应 T细胞 答案: A 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B淋巴细胞 D效应 T细胞 答案: D 综合题 ( 9分)下图甲表示反射弧中 3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鞘 (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 );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 1)图甲中若 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 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 称为 。 ( 2)若刺激图甲中 b点,图中 点可产生兴奋。 ( 3)由图甲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 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 个。 ( 4

15、)图乙中神经递质由 A细胞合成后经过 (填一种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 融合,通过 A细胞的 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 5)突触后膜上的 “受体 ”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可引起图乙中 B细胞产生 , 从而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后膜上 “受体 ”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 。 答案:( 9分) ( 1)神经中枢 ( 2) acde(缺一不得分)( 3)树突或细胞体(缺一不得分) 3个( 4)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细胞膜) 胞吐 ( 5)兴奋或抑制(缺一不得分)蛋白质(糖蛋白 糖被) (7分 )下图为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1) 细胞 为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

16、活靶细胞内溶酶体,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 (2)靶细胞裂解后,要进一步清除抗原往往需要与 免疫相结合。 (3)右图细胞为 _细胞,它直接是由 _分化而来的。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其产生的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_。 答案:)效应 T细胞 细胞免疫 ( 2)体液 ( 3)浆(效应 B) B细胞或记忆细胞(缺一不得分) 体液免疫 蛋白质(球蛋白) ( 8分)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取 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

17、 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 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 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装置。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 1)根据 和 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 2)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 3)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答案:( 8分)(二) 3、 4、 5 2 (三)( 1) 1与 3 ( 2) 1与 2 ( 3) 4与 1 ( 9分)如果

18、下列图一为某一生态系统的 碳循环示意图,图二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 1)分析和 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 (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是 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图一中的 等过程;参与图一过程 的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 。 ( 3)图二中 A表示 _ 的能量, B表示 的能量。 B比 A的能量少,原因是除了图二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 。 ( 4)从图二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 5)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 。 答案:( 9分)( 1) 是以 CO2形式, 是以含碳有机物形

19、式 ( 2)光合 异养型 ( 3)初级消费者同化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4)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5)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 7分)下图方框内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括号内前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的总能量,后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总能量,单位为 J/( cm2 a),据图回答问题: ( 1)图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 和 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 的整体。 (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 。 ( 3)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

20、量,原因包括 (从供选答案:中选择,填序号) 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 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 4)据资料显示,该生态系统每年 7 8月份容易发生 “鱼病、鱼死 ”现象,且有进一步严重化趋势。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 5)若要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可采取的措施是 (答 出一点即可)。 答案:( 7分) ( 1) 3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 2) 18.9 ( 3) ( 4)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小 ( 5)混合放养等 ( 1)图中可以数出

21、食物链有 3条,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 =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100 =( 600+900) 8100100 (3)某一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 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 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部分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部分能量未利用。 (4)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高低。该生态系统每年 7 8月份容易发生 “鱼病、鱼死 ”现象,是由于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小。 ( 5)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可以混合放养,也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