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吉林省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部分.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46178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吉林省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届吉林省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届吉林省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届吉林省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届吉林省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吉林省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部分 选择题 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核仁。这可支持哪种说法 A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由核仁合成的 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 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 DNA的转录与翻译通常发生在核仁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A错误。核仁与核糖体组装有关, B正确。原核细胞无核仁,但也能合成蛋白质, C错误。 DNA转录主要是在细胞核染色体进行的,且翻译是在细胞质,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核仁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

2、论的能力。 科学杂志评出 “饿死肿瘤研究 ”为 2004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之一。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种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结合,可延长结肠癌患者的存活期。这里利用的原理不包括: A抑制癌细胞的复制 B切断癌细胞的营养供应 C阻断癌细胞的增殖 D诱发抑癌基因结构改变 答案: D 下列对各图所示生物学意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酵母菌在恒定容积培养液中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 B乙图中若在 f点施加一强刺激,则在图中的 c、 d、 e、 g点可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 C统计某连续增殖的细胞的 DNA含量如图丙 ,C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由丁图可看出,

3、 b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种内斗争也最激烈 答案: D 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唐氏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的第 21号染色体有 3条 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染色体上 DNA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A B C D 答案: D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若加大琼脂块中 IAA的浓度,则上图的胚轴切段一定会更长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段端 答案: A 下面两幅示意图,甲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P为生产者, Q1为初级消费者, Q2为次级消费者;乙

4、图是将甲图中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乙图中 a、 a1、 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 (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 e、 e1、 e2表示呼吸消耗量。请指出不正确的叙述 A假设种群 Q1、 Q2个体数为 N1、 N2,平均每个个体所含有的能量为 w1、w2,则 N1W 1N2W 2 B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用乙图中的字母可表示为 abcde C乙图 P中的 c表示的是流入 Q1的能量 D乙图 Q1中 b1表示未被 Q2利用的能量 ,则 d1可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答案: B 综合题 近几年我国柑橘大丰收,提取橘皮精油是提高其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请分析回答提取过程的有关问题:

5、 ( 1)提取橘皮精油,常采用 法而不用蒸馏法,原因是 。 ( 2)提取橘皮精油时,为了提高出油率,首先将橘皮 ,并用石灰水浸泡,石灰水的作用是 。 ( 3)压榨过程,为了使橘皮油易与水分离,常加入 。 ( 4)得到压榨液后,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 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用分液漏斗或吸管将上层的橘皮精油分离出来。此时,橘皮油中含有少量的水和果醋,需在 5 10 下 使杂质沉淀,用吸管吸出上层澄清橘皮油,其余部分过滤, 混合合并后成为最终的橘皮精油。 答案:( 1)压榨 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或有效成分部分水解等问题 ( 2)干燥去水 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

6、提高出油率(答对 1项给 1分,共 2分,答错不给分) ( 3)相当于橘皮质量 0.25%的 NaHCO3和 5%的 Na2SO4( 1分) ( 4)离心 静置 57天 滤液与吸出的上层橘油 生物学的遗传规律研究离不开合适的实验材料,如小鼠、果蝇、玉米、豌豆等,请根据下述实验回答问题: (1) 为了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生命学院的师生选用一定数量的小鼠进行实验,统计实验数据如下表。分析并回答。 组别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动物实验 1 (1只 )白色 (1只 )黑色 生育 3只黑色个体, 2只白色个体 2 (1只 )黑色 (1只 )黑色 生育 1只黑色个体, 3 (1只 )白色 (1只

7、)1白色 生育了 4只白色个体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小鼠的毛色显性和隐性能否判断 ,植物育种学家在研究生物的遗传规律方面比动物育种学家更容易的关键因素是 。 (2)下表所示 6 个纯种品系果蝇的性状和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编号,品系 a为显性性状,其余性状均为隐性性状。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品 系 a b c d e f 性状 野生型 白眼 黑体 痕迹翅 棕眼 紫眼 染色体 X 进行伴性遗传研究时,选择什么样的品系果蝇交配最恰当 (填品系代号 )。 若通过翅和眼的性状,探究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否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时,选择什么样的品系交配最恰当 (填品系代号 )。 已知果蝇的直毛与分叉

8、毛受控于一对等位基因(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若实验室现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雌、雄果蝇亲本,如何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 x染色体上?请补充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 将 与 两亲本进行杂交 .若杂交后代 ,则确定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杂交后代 ,则确定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 答案:( 1)无法确定 ; 子代的数量多,有利于统计分析 ( 2) a和 b d和 e (每空 1分)直毛雄果蝇 ; 分叉毛雌果蝇 ; 不论雌雄,全是直毛; 雌果蝇都是直毛,雄果蝇全是分叉毛 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培育酵母菌的技术 ,探究在有限的养分中和不同的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

9、的动态变化。具体内容如下: 材料用具:略 (一)探究思路: ( 1)设计对照实验。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该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 /mL 无菌水 /mL 酵母菌母液 /mL 温度 / A 10 0.1 28 B 10 0.1 5 C 10 0.1 28 ( 2)酵母菌计数: 对于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可以采用 的方法计数: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 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 ,将计数板放在 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 (二)问题探讨: 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 。 用显微镜定期

10、测酵母菌种群数量,结果仅 A管中第 3天开始个体数量迅速增加,第 5天开始 A管中个体数目达到最大,实验至第 6天结束。请将 A、 B、 C三组预期结果的走势图绘制在坐标系中。( 3分) 试分析 C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 。 答案:(一)( 2)抽样检测 盖玻片 计数室底部 载物台 (二) 温度和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温度、营养物质缺一不可) 每条曲线的走势对可得 1分,共 3分 A 3天开始大量增多 B 增加缓慢 C 数量减少 酵母菌是异氧型生物,不能够在没有有机物的环境中生存(酌情给分)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某种抗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1、 ( 1)某人持续几天咳嗽发热,疑似 H1N1,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起肺炎。侵入身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 ( 增多或减少),耗氧量增加 。由于细胞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 含量升高,使病人会感觉肌肉疼痛。此过程体现出人体的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定的主要调节机制。 ( 2)用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或其他化学试剂处理病毒,使之失去致病性,可以制成灭活疫苗,为什么不能用加热杀死病毒 的方式制备灭活疫苗? ( 3) DNA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DNA疫苗注射后,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的

12、过程,能在接种者体内表达出 。然后引起免疫反应。 ( 4)某人已接种过针对某病毒的疫苗,若一个月后该病毒入侵,会激发人体内免疫系统发生体液免疫作用再次产生抗体,试用文字与箭头图示 该主要过程。 ( 2分) 答案:( 1)增多 乳酸 神经 -体液 -免疫(缺一不可) ( 2)加热可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影响其抗原性(酌情给分) ( 3)抗原蛋白( DNA疫 苗上的基因对人体来说是异体基因,所合成的蛋白质是异体蛋白质) ( 4)病毒(或抗原) 记忆细胞 浆细胞(效应 B细胞) 抗体 实验人员用下图 中装置甲与乙,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量的影响。绘制成曲线如图 (

13、净氧量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 -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据图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 1)在图 中 P处净氧量为负值,小球藻进行的代谢活动是 , 场所是 ,此时影响净氧量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 ( 2)在图 中, Q点的生物学意义是 。 ( 3)为了实现更大的生物学意义,应加大 M点,实践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的 措施是 。 ( 4)若用乙中的小球藻实验,则图 中 Q点会 (填 “向左 ”或 “向右 ”)移动, M点会 (填 “向上 ”或 “向下 ”)移动。 M点如此移动的原因是缺镁会影响 的合成,从而使光合作用强度 (填 “增强 ”或 “减弱 ”)。 ( 5)若给小球藻提供被 14C标记的 CO

14、2,则 C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2分) 答案:( 1)小球藻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或回答进行有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缺一不可) 温度、氧气含量等(答出一项即可) ( 2)小球藻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 3)增加 CO2浓度,适当升高温度等(答出一项即可) ( 4)向左 向下 叶绿素合成受阻 减弱 ( 5)二氧化碳 三碳化合物 糖类( 2分) 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疾病。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是骨髓移植,但骨髓配型的成功率较低,大大限制了白血病的治疗。随着基因工程的日渐兴起,迎来了基因治疗白血病的曙光。请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5、 (1)骨髓移植必须进行骨髓配型实验,原因是 。 (2)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前先要进行培养。动物细胞培养一般分为 和 两个阶段,培养时除需要适宜的温度、无菌无毒等 环境条件以外,营养液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 _等,还要向培养液中通入氧气和二氧化碳。通入氧气的原因是 ,通入二氧化碳原因是 。 (3)在进行细胞移植前,若对移植的细胞进行基因改造,基因改造是否成功,需要对受体细胞进行检测,在分子水平上检测是否翻译成了相应蛋白质的方法是 。 (4)基因工程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虽能生产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的蛋白质,但最终还须通过改造基因来实现,原因是 。 答案: (1)移植的骨髓相当于抗原,机体会发生排斥反应 (2)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 动物血清或血浆 保证细胞能够进行有氧呼吸 (细胞代谢必需 ) 维持培养液的 pH(保证各种酶的正常活性 ) (3)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 抗体杂交 (或 :抗原 抗体杂交 ) (4)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改造基因即改造了蛋白质 改造的基因可以遗传, 直接改造的蛋白质不能遗传 目前对大多数蛋白质复杂的高级结构还不清楚,所以改造基因比直接改造蛋白质容易(答对任何一点均可给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