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1015-2015 路面热熔型灌缝胶.pdf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47116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7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 T 1015-2015 路面热熔型灌缝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DB41 T 1015-2015 路面热熔型灌缝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DB41 T 1015-2015 路面热熔型灌缝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DB41 T 1015-2015 路面热熔型灌缝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DB41 T 1015-2015 路面热熔型灌缝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93.080.01 R 18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 10152015 路面热熔型灌缝胶 Hot-applied Crack Sealant for Pavement 2015 - 03 - 02发布 2015 - 06 - 01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10152015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技术要求 2 5 试验方法 2 5.1 取样和加热 2 5.2 低温拉伸试 验 3 5.3 流动值试验 4 5.4 锥入度试验 5 5.5 软化点试验 7 5.6 弹性恢复率试验 7 6 检验

2、规则 8 6.1 检验分类与检验项目 8 6.2 抽样与组批规则 8 6.3 判定规则 8 7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9 7.1 标志 9 7.2 包装 9 7.3 运输和贮存 9 7.4 保质期 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河南省沥青路面热熔型灌缝胶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 10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热熔型灌缝胶低温拉伸试验用水泥混凝土块制作方法 . 14 DB41/T 1015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3、胡霞光、宋云祥、汪德才、 孙红宇、孟旭、王清、李玉梅。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 谢晶、 贾艳丽、张华、徐敏、范孬战、于浩、褚付克、黄运军、李光辉、黄正强、荣耀、宁杰、付志鹏、范瑾、孙志军、张书华、韩志斌、荆慧继、王玮、王迪、曹恒涛、栗威。 DB41/T 10152015 1 路面热熔型灌缝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路面热熔型灌缝胶(以下简称灌缝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沥青路面、水泥路面裂缝修补用灌缝胶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4、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69 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 GB/T 2520 冷轧电镀锡薄钢板 GB/T 4892 硬质直立方运输包装尺寸系列 GB/T 9271 色漆和清漆 标准试板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熔型灌缝胶 hot-applied crack sealant 以聚合物改性沥青为主要成分,施工时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封缝材料。 3.2 灌入温度 Pouring temperature 施工过程中灌缝胶灌入

5、裂缝时的温度或试验时灌缝胶灌入模具的温度。 3.3 安全加热温度 safe-heating temperature 灌缝胶保持性能不发生变化的可加热最高温度。 3.4 锥入度 cone penetration 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标准锥垂直贯入灌缝胶试件中的深度,以 0.1mm计。 3.5 流动值 flow 灌缝胶试件流淌的长度,以1mm 计。 DB41/T 10152015 2 3.6 弹性恢复率 resilience recovery 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灌缝胶试件可恢复变形的百分率,以百分比(%) 计。 4 技术要求 4.1 灌缝胶应具有与路面裂缝缝壁粘结能力强、弹性好,高温时不流淌、不粘轮

6、,低温时不脆裂,耐久性好等性能。河南省行政管辖区内的灌缝胶使用类型可参考附录 A。 4.2 灌缝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灌缝胶技术要求 评价指标 普通型 低温型 低温拉伸 -10 /拉伸量 7.5mm/3 循环, 一组 3 个试件全部通过 -20拉伸 /拉伸量 7.5mm/3 循环, 一组 3 个试件全部通过 流动值/mm 5 5 锥入度(25 )/0.1mm 5090 70110 软化点(25 )/ 80 80 弹性恢复率/% 40 40 5 试验方法 5.1 取样和加热 5.1.1 取样 灌缝胶试验宜从工厂生产线取样。从包装箱中取样时应上下部均匀。每个样品取样不少于1kg

7、 。 5.1.2 灌入温度的确定 所确定的灌入温度对应的旋转黏度不宜大于2500mPa.s,可以参考产品出厂说明书。旋转黏度的测试方法按JTG E20 中的 T 0625沥青旋转黏度试验进行。 5.1.3 加热 将装有灌缝胶的金属容器置于烘箱或油浴锅中,加热时间 2h 4h,加热温度为灌入温度。加热温度不应超过安全加热温度、不得反复加热。取出后放在有石棉网的电炉上继续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 3min5min,以备 5.2 5.6的试验用。 安全加热温度按灌缝胶产品出厂说明书的规定执行 。 5.2 低温拉伸试验 5.2.1 试验目的 测定灌缝胶低温时的延展性能。 5.2.2 仪器设备 拉伸试验机:

8、拉伸行程不小于40mm,拉伸速度 0.05mm/min,拉伸试件夹具见图1; DB41/T 10152015 3 低温装置:恒温控制能达到0 -20 0.5; 水泥混凝土块:尺寸 75mm50mm25mm,制作方法见附录 B; 金属模块:立柱尺寸100 mm15mm12.5mm,上垫块尺寸75mm15mm10mm ,下垫块尺寸75mm25mm10mm,见图 2。 说明: 1夹具;2 拉伸试件。 图1 拉伸试件夹具示意图 5.2.3 试验步骤 5.2.3.1 试件制备 在与灌缝胶接触的金属模块表面涂上一层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然后用金属模块和水泥混凝土块围出一个50mm50mm15mm的空隙,见图

9、2。倒入 5.1.3中的灌缝胶,略高于水泥混凝土块顶面,在室温中冷却至少 2h,拆除金属模块,用加热后的刮刀刮除顶面和底面多余灌缝胶,得到图3 所示的拉伸试件。 说明: 1下垫块; 2混凝土块; 3上垫块; 4立柱; 5倒入灌缝胶。 图2 低温拉伸试验金属模块 说明: 1灌缝胶50mm 50mm15mm;2混凝土块。 图3 拉伸试件 DB41/T 10152015 4 5.2.3.2 初步调整 在规定的试验温度条件下将试件保温不少于4h ,按图 1将试件固定到拉伸试验机的夹具上,保持试验温度,以 0.5mm/min的速度拉伸试件,当试件受力从 0逐渐上升至 0kN 0.01kN之间时停止拉伸。

10、 普通型灌缝胶的试验温度为-10 0.5 ;低温型灌缝胶的试验温度为 -20 0.5。 5.2.3.3 微调定位 以0.05mm/min的速度拉伸试件,当试件受力从 0kN 0.01kN逐渐上升至 0.05kN 0.1kN之间时停止拉伸。 5.2.3.4 低温拉伸 以0.05mm/min速度拉伸试件,开始记录拉伸位移。拉伸位移达到规定的拉伸量后停止拉伸,在 30min内把试件取出。 5.2.3.5 重新压缩 取出试件后,观察试件、试件与水泥混凝土块界面有无明显的裂缝。当裂缝长度大于3mm 时,判断试件失效;如果没有出现明显裂缝,把试件侧翻(即一块水泥混凝土块在底面,一块水泥混凝土块在顶面),置

11、于室温使灌缝胶在顶面水泥混凝土块的重力作用下重新压缩回原厚度(灌缝胶试验前的厚度为15mm)。 5.2.3.6 重新拉伸 按5.2.3.2 重新试验。 5.2.4 试验结果 经过三个拉伸循环过程后,在 30min 之内将试件从拉伸试验机中取出,立即检查试件、试件与水泥混凝土块连接面之间是否有裂缝出现。当裂缝长度大于 3mm 时,判断试件失效,否则判定试件合格。 一组采用 3 个试件平行试验,3 个试件全部合格为试验通过。 5.3 流动值试验 5.3.1 试验目的 测定灌缝胶在高温时流淌的程度。 5.3.2 仪器设备 镀锡板:符合 GB/T 2520中型号为P-GB/T 2520-TH52+SE

12、-11.2/11.2-0.28150200-MR-BA -B的镀锡板。表面处理方式按GB/T 9271 中手工打磨的要求进行,尺寸 200mm150mm0.28mm,见图 4; 黄铜模框:内尺寸60mm40mm3.2mm (精确至 0.1mm); 电热干燥烘箱:自动控制恒温60 1; 三角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51; 其它:游标卡尺、刮刀等。 5.3.3 试验步骤 5.3.3.1 在镀锡板上并排放上三个模框,模内侧面涂一层拌合均匀的甘油滑石粉隔离剂。将 5.1.3 中的灌缝胶分别灌入三个模框内,在 10 30室温中冷却至少 2h。 5.3.3.2 用加热后的刮刀刮除高于试模的灌缝胶,使灌缝胶

13、面与试模面齐平,在 10 30室温中冷却至少 0.5h 后,拆下模框,制成三个试件。 5.3.3.3 将镀锡板连同试件放在三角架上,置入 60 1的烘箱内保持 5h,取出试件,测量各试件的长度(精确至 0.1mm),减去原来的长度,其差值即为流动值(mm)。 DB41/T 10152015 5 说明: 1灌缝胶;2 镀锡板;3 三角架。 图4 流动试验示意图 5.3.4 试验结果 三个平行试验结果的任一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不超过平均值的 15%时,取平均值作为流动值试验结果。 三个平行试验结果中有一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超过平均值的15% 时,取剩余两个的平均值作为流动值试验结果。 三个平行试验

14、结果中有两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超过平均值的15% 时,试验结果无效,重新进行流动值。 5.4 锥入度试验 5.4.1 试验目的 测定灌缝胶的软硬程度。 5.4.2 仪器设备 锥入度仪:采用 JTG E20中 T0604规定的针入度仪,将针入度仪的标准针取下换成标准锥; 标准锥: GB/T 269中的全尺寸锥体。由镁或其他适宜材料制造的圆锥体和可拆卸钢尖组成,钢尖应做硬化回火处理。洛氏硬度 54HRC 60HRC,表面粗糙度 0.2m 0.3m。标准锥质量为 102.5g0.05g,锥杆质量为 47.5g0.05g,见图 5; 盛样皿:金属制圆柱形平底。内径70mm,深 45mm; 恒温水槽:容

15、积不小于10L,控温精度 0.1。水槽中应设有带孔的搁架,位于水面下不应小于100mm,距水槽底不得少于50mm处; 平底玻璃皿:容积不小于 1L,深度不小于80mm ,内设三脚支架; 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精度为0.1 ; 计时器:精度为 0.1s; 位移计或位移传感器:精度为0.1mm 。 DB41/T 10152015 6 图5 标准锥尺寸及形状示意图 5.4.3 试验步骤 5.4.3.1 将 5.1.3 中的灌缝胶灌入盛样皿中(应排除气泡),试件高度应超过预计锥入度值 10mm,并盖上盛样皿。试件制备完毕后放在 15 30的室温中冷却不少于 2h,移入水温控制在 250.5 的恒温水槽中

16、不少于 2h。 5.4.3.2 调节锥入度仪使之水平,检查连杆和导轨,确认无水和其它异物,无明显摩擦;保证钢尖和锥体洁净、干燥。将标准锥插入连杆,用螺钉固紧。 5.4.3.3 取出达到恒温的盛样皿,移入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支架上,平底玻璃皿中不应盛水。 5.4.3.4 将盛有试件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锥入度仪的平台上,慢慢放下连杆,用适当位置的反光镜或灯光反射观察 ,使标准锥锥尖刚好与试件表面接触,用按钮固定连杆,拉下齿杆与连杆顶端接触,调节位移计或刻度盘指针至零。 5.4.3.5 按下释放键,标准锥自由下落的同时,计时开始。贯入时间为 5s 时自动停止。读取并记录下刻度盘指针读数。 5.4.4 试验

17、结果 同一试件平行试验3 次,测点间距不应小于 25mm,测点距盛样皿内壁边缘不应小于13mm。 三个平行试验结果的任一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不超过平均值的 15%时,取平均值作为流动值试验结果。 三个平行试验结果中有一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超过平均值的15% 时,取剩余两个的平均值作为流动值试验结果。 三个平行试验结果中有两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超过平均值的15% 时,试验结果无效,重新进行流动值。 5.5 软化点试验 按JTJ E20 中的 T0606沥青软化点的试验进行。 5.6 弹性恢复率试验 5.6.1 试验目的 测定灌缝胶的弹性恢复能力。 无肩淬火钢尖单位为 mm DB41/T 1015

18、2015 7 5.6.2 仪器设备 弹性试验仪:采用JTG E20 中T0604规定的针入度仪,将针入度仪的标准针取下换成贯入球; 贯入球:质量为 27.00g0.01g,贯入球和连杆总质量为 75.00g0.01g,见图6; 恒温水槽:容积不小于10L,控温精度为 0.1。水槽中应设有一带孔的搁架,位于水面下不得小于100mm,距水槽底不得小于50mm处; 平底玻璃皿:容积不小于 1L,深度不小于80mm 。内设有三脚支架; 盛样皿:金属制圆柱形平底。内径70mm,深 45mm; 其它:秒表,温度计,恒温水槽等。 图6 贯入球尺寸及形状 图7 弹性恢复试验过程 5.6.3 试验步骤 5.6.

19、3.1 按锥入度试验的试验步骤制备试件、保温、调整弹性试验仪,从恒温为 25 0.5水槽中取出已达到恒温的盛样皿,擦干试件表面,放在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支架上,平底玻璃皿中不应盛水。 5.6.3.2 在贯入球的钢球上涂上一层甘油滑石粉隔离剂,慢慢放下贯入球连杆,用适当位置的反光镜或灯光反射观察,使贯入球刚好与试件表面接触。用按钮固定连杆,拉下齿杆与连杆顶端接触,调节位移计或刻度盘指针至零。 5.6.3.3 按下释放键,贯入球自由落下的同时,计时开始,贯入时间为 5s 时自动停止。读刻度盘指针读数,记为贯入量 P(0.1mm)。 5.6.3.4 一手紧压释放键,一手压连杆,使贯入球在 10s 内匀

20、速压入灌缝胶中 10mm,此时总贯入量为P100(0.1mm)。固定贯入球 5s,拉起齿杆,再压下释放键并保持贯入球在试件表面,使试件自然回弹20s 后,停压释放键,记录刻盘指针读数 F(0.1mm)。过程见图 7。 按下式计算弹性恢复率r : 5.6.4 试验结果 同一组试件平行试验 3次,测点距盛样皿内壁边缘不应小于 13mm。 (0.1 自由下落阶段匀速压入阶段100静止阶段弹性恢复阶段= +100-( )( )FPPPFP+=+= 100%100100100rDB41/T 10152015 8 三个平行试验结果的任一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不超过平均值的 15%时,取平均值作为流动值试验结

21、果。 三个平行试验结果中有一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超过平均值的15% 时,取剩余两个的平均值作为流动值试验结果。 三个平行试验结果中有两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超过平均值的15% 时,试验结果无效,重新进行流动值。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与检验项目 6.1.1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1.2 出厂检验项目为表 1 中锥入度和软化点。 6.1.3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时; b) 正式生产后,如原料、配比、工艺、设备有较大改变时; c) 正式生产时,每季度进行一次检验时; d) 产品停产 3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

22、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6.1.4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第 4 章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 6.2 抽样与组批规则 6.2.1 以同品种同标号的产品 20t 为一批,不足 20t 者也作为一批进行验收。 6.2.2 每批中任选三箱,每箱取样不少于 1kg。型式检验不少于 2.5kg。 6.3 判定规则 将三个样品分别进行性能检测,若三个样品的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表1的技术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产品;若只有一个样品不符合表 1的技术要求,允许另取两个样品分别进行性能检测,如仍有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若有超过一个样品不符合表1

23、 的技术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7.1.1 包装箱上标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产品名称; b)生产厂名; c)生产日期; d)产品净质量与包装后的总质量; e)包装箱尺寸 (lbh); f)防火、防潮、防雨淋标志; g)有效期。 DB41/T 10152015 9 7.1.2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 7.2 包装 7.2.1 包装箱尺寸应符合 GB/T 4892 的规定。 7.2.2 宜采用纸箱或其他材料外包装,用于内包装的塑料薄膜应在灌入温度下能熔化,并与产品一并使用,不降低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 7.2.3 包装

24、中应附有: a)产品使用说明书。说明书上应标明产品的类型、适用范围、安全加热温度、灌入温度和施工工艺等; b)合格证。出厂检验项目合格证明; c)检测报告。检测报告上应有本标准的各项试验检测结果。 7.3 运输和贮存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严禁接近烟火,应防火、防潮。在贮存过程中,存放于干燥的库房里,并避免接触腐蚀性气体和液体,远离易燃物质。 7.4 保质期 产品的保质期宜为三年。 DB41/T 10152015 10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河南省沥青路面热熔型灌缝胶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A.1 气候分区的目的 灌缝胶的选择应适应其施工和应用的需要,针对低温性能对灌缝胶使用性能进行气候分

25、区。河南省路面热熔型灌缝胶的使用性能气候分区可参考本附录执行。 A.2 气候分区指标的选择 气候分区的低温指标:采用最近 30年内的极端最低气温作为反映灌缝胶开裂的气候因子。 A.3 气候分区指标的计算方法 30年极端最低气温按以下步骤求取: 选择当地一年中最冷的月份作为年最冷月(一月份),通过当地气象台站获得该月份记录的极端最低气温; 求取30 年内极端最低气温的最小值,作为设计低温分区指标。 A.4 气候分区的确定 A.4.1 河南省气象资料调查 河南省 18地市 1982 2011年间1 月份的气象资料汇总见表 A.1。 表A.1 河南省18地市近30年1月份的最低气温 单位: 年份 站

26、名 1 月极 端最低 气温 站名 1 月极 端最低 气温 站名 1 月极 端最低 气温 站名 1 月极 端最低 气温 站名 1 月极 端最低 气温 站名 1 月极 端最低 气温 1982 安阳 -11.1 濮阳 -11.8 漯河 -9.0 郑州 -10.8 焦作 -9.2 新乡 -10.5 1983 安阳 -11.1 濮阳 -12.0 漯河 -10.0 郑州 -10.9 焦作 -8.6 新乡 -10.3 1984 安阳 -11.1 濮阳 -12.8 漯河 -12.9 郑州 -9.9 焦作 -8.0 新乡 -9.8 1985 安阳 -8.9 濮阳 -10.0 漯河 -6.4 郑州 -11.4 焦

27、作 -7.5 新乡 -8.4 1986 安阳 -11.2 濮阳 -12.4 漯河 -8.4 郑州 -9.1 焦作 -8.5 新乡 -10.5 1987 安阳 -11.7 濮阳 -12.3 漯河 -11.5 郑州 -8.9 焦作 -8.0 新乡 -9.0 1988 安阳 -8.4 濮阳 -10.8 漯河 -6.6 郑州 -7.8 焦作 -7.0 新乡 -7.8 1989 安阳 -8.4 濮阳 -12.8 漯河 -6.3 郑州 -10.5 焦作 -8.2 新乡 -7.4 1990 安阳 -14.4 濮阳 -20.0 漯河 -13.6 郑州 -16.3 焦作 -12.9 新乡 -13.9 DB41/

28、T 10152015 11 表A.1 (续) 单位: 年份 站名 1 月极 端最低 气温 站名 1 月极 端最低 气温 站名 1 月极 端最低 气温 站名 1 月极 端最低 气温 站名 1 月极 端最低 气温 站名 1 月极 端最低 气温 1991 安阳 -8.5 濮阳 -9.0 漯河 -6.8 郑州 -9.6 焦作 -7.0 新乡 -8.4 1992 安阳 -8.2 濮阳 -11.3 漯河 -6.4 郑州 -8.2 焦作 -7.8 新乡 -8.1 1993 安阳 -11.8 濮阳 -15.9 漯河 -12.4 郑州 -14.3 焦作 -11.0 新乡 -9.7 1994 安阳 -7.3 濮阳

29、 -10.0 漯河 -7.0 郑州 -6.3 焦作 -5.6 新乡 -7.4 1995 安阳 -7.9 濮阳 -9.0 漯河 -5.9 郑州 -6.7 焦作 -5.3 新乡 -6.6 1996 安阳 -8.6 濮阳 -9.2 漯河 -5.9 郑州 -9.8 焦作 -8.7 新乡 -9.1 1997 安阳 -9.2 濮阳 -10.6 漯河 -7.9 郑州 -10.1 焦作 -6.8 新乡 -8.6 1998 安阳 -11.4 濮阳 -12.9 漯河 -10.8 郑州 -9.0 焦作 -8.2 新乡 -10.5 1999 安阳 -8.6 濮阳 -10.4 漯河 -7.3 郑州 -7.8 焦作 -6

30、.6 新乡 -8.5 2000 安阳 -11.6 濮阳 -16.9 漯河 -8.6 郑州 -10.2 焦作 -9.3 新乡 -10.4 2001 安阳 -11.1 濮阳 -17.8 漯河 -10.9 郑州 -10.2 焦作 -7.9 新乡 -9.9 2002 安阳 -8.4 濮阳 -6.7 漯河 -3.8 郑州 -6.1 焦作 -3.6 新乡 -5.7 2003 安阳 -15.0 濮阳 -13.1 漯河 -5.9 郑州 -9.4 焦作 -8.1 新乡 -10.4 2004 安阳 -12.3 濮阳 -11.0 漯河 -7.1 郑州 -8.1 焦作 -7.3 新乡 -9.5 2005 安阳 -17

31、.0 濮阳 -14.9 漯河 -8.4 郑州 -7.8 焦作 -7.4 新乡 -8.1 2006 安阳 -11.4 濮阳 -8.8 漯河 -8.8 郑州 -7.4 焦作 -7.1 新乡 -7.4 2007 安阳 -9.3 濮阳 -8.0 漯河 -6.2 郑州 -5.0 焦作 -4.6 新乡 -6.3 2008 安阳 -13.2 濮阳 -12.3 漯河 -14.2 郑州 -8.8 焦作 -7.5 新乡 -8.1 2009 安阳 -12.6 濮阳 -13.2 漯河 -9.5 郑州 -8.6 焦作 -9.5 新乡 -8.0 2010 安阳 -14.9 濮阳 -14.4 漯河 -9.5 郑州 -8.1

32、 焦作 -7.9 新乡 -10.9 2011 安阳 -13.7 濮阳 -14.4 漯河 -11.3 郑州 -8.5 焦作 -8.3 新乡 -11.0 1982 淇县 -11.0 三门峡 -8.0 南阳 -7.3 周口 -9.0 开封 -10.1 信阳 -7.2 1983 淇县 -11.2 三门峡 -11.1 南阳 -7.8 周口 -8.7 开封 -10.2 信阳 -5.9 1984 淇县 -9.9 三门峡 -8.9 南阳 -12.8 周口 -13.5 开封 -9.4 信阳 -7.6 1985 淇县 -9.5 三门峡 -8.5 南阳 -7.2 周口 -6.5 开封 -6.5 信阳 -6.6 19

33、86 淇县 -12.7 三门峡 -7.1 南阳 -6.6 周口 -9.1 开封 -8.2 信阳 -7.0 1987 淇县 -11.3 三门峡 -5.9 南阳 -5.8 周口 -8.2 开封 -9.3 信阳 -4.8 1988 淇县 -10.5 三门峡 -9.7 南阳 -6.5 周口 -6.3 开封 -8.4 信阳 -5.0 1989 淇县 -9.4 三门峡 -10.9 南阳 -5.2 周口 -6.7 开封 -8.3 信阳 -4.9 1990 淇县 -17.4 三门峡 -10.0 南阳 -9.3 周口 -12.9 开封 -15.0 信阳 -9.0 1991 淇县 -10.5 三门峡 -7.7 南

34、阳 -5.1 周口 -5.6 开封 -6.5 信阳 -5.6 1992 淇县 -10.3 三门峡 -9.5 南阳 -10.7 周口 -9.7 开封 -7.8 信阳 -5.4 1993 淇县 -11.4 三门峡 -10.4 南阳 -9.9 周口 -13.4 开封 -10.4 信阳 -13.8 1994 淇县 -11.6 三门峡 -8.8 南阳 -7.0 周口 -6.7 开封 -6.7 信阳 -8.1 1995 淇县 -8.5 三门峡 -6.7 南阳 -5.6 周口 -5.8 开封 -6.4 信阳 -4.4 1996 淇县 -9.4 三门峡 -8.2 南阳 -4.8 周口 -7.2 开封 -9.4

35、 信阳 -4.4 1997 淇县 -10.4 三门峡 -8.8 南阳 -7.0 周口 -8.7 开封 -9.8 信阳 -7.5 DB41/T 10152015 12 表A.1 (续) 单位: 年份 站名 1 月极 端最低气温 站名 1 月极 端最低 气温 站名 1 月极 端最低 气温 站名 1 月极 端最低 气温 站名 1 月极 端最低 气温 站名 1 月极 端最低 气温 1998 淇县 -12.2 三门峡 -12.5 南阳 -5.9 周口 -9.6 开封 -9.8 信阳 -10.8 1999 淇县 -10.7 三门峡 -9.2 南阳 -7.1 周口 -6.5 开封 -8.0 信阳 -6.2

36、2000 淇县 -12.8 三门峡 -10.2 南阳 -7.4 周口 -9.1 开封 -11.2 信阳 -11.6 2001 淇县 -9.0 三门峡 -6.8 南阳 -5.5 周口 -9.5 开封 -11.6 信阳 -5.6 2002 淇县 -6.4 三门峡 -4.1 南阳 -3.8 周口 -4.3 开封 -6.3 信阳 -4.1 2003 淇县 -10.0 三门峡 -10.5 南阳 -6.6 周口 -7.8 开封 -10.4 信阳 -7.7 2004 淇县 -9.8 三门峡 -8.6 南阳 -7.2 周口 -6.0 开封 -8.3 信阳 -6.1 2005 淇县 -11.9 三门峡 -10.

37、4 南阳 -10.4 周口 -9.2 开封 -10.2 信阳 -8.9 2006 淇县 -9.6 三门峡 -7.9 南阳 -5.8 周口 -8.7 开封 -6.9 信阳 -6.2 2007 淇县 -7.2 三门峡 -7.8 南阳 -6.4 周口 -3.8 开封 -4.8 信阳 -5.1 2008 淇县 -9.4 三门峡 -9.6 南阳 -8.0 周口 -10.2 开封 -7.3 信阳 -9.1 2009 淇县 -1.1 三门峡 -10.5 南阳 -10.0 周口 -8.6 开封 -7.4 信阳 -6.7 2010 淇县 -9.9 三门峡 -8.6 南阳 -6.5 周口 -7.1 开封 -8.3

38、 信阳 -5.4 2011 淇县 -1.1 三门峡 -11.0 南阳 -7.0 周口 -7.0 开封 -7.9 信阳 -7.5 1982 济源 -10.5 商丘 -9.5 宝丰 -11.7 驻马店 -8.0 孟津 -12.3 许昌 -10.7 1983 济源 -9.4 商丘 -9.6 宝丰 -10.6 驻马店 -8.9 孟津 -11.9 许昌 -10.5 1984 济源 -9.5 商丘 -10.1 宝丰 -11.0 驻马店 -13.5 孟津 -9.2 许昌 -9.7 1985 济源 -10.4 商丘 -7.6 宝丰 -8.1 驻马店 -10.9 孟津 -8.8 许昌 -10.8 1986 济源

39、 -10.3 商丘 -9.2 宝丰 -10.1 驻马店 -7.9 孟津 -11.1 许昌 -9.2 1987 济源 -12.5 商丘 -11.6 宝丰 -8.4 驻马店 -8.7 孟津 -10.2 许昌 -8.4 1988 济源 -10.2 商丘 -8.7 宝丰 -8.4 驻马店 -7.6 孟津 -9.6 许昌 -8.1 1989 济源 -10.0 商丘 -7.8 宝丰 -7.1 驻马店 -7.5 孟津 -11.5 许昌 -9.1 1990 济源 -18.5 商丘 -12.8 宝丰 -14.5 驻马店 -14.1 孟津 -13.2 许昌 -16.4 1991 济源 -8.1 商丘 -7.7 宝

40、丰 -9.1 驻马店 -7.7 孟津 -7.7 许昌 -7.6 1992 济源 -7.2 商丘 -9.6 宝丰 -8.3 驻马店 -7.1 孟津 -7.6 许昌 -7.5 1993 济源 -12.5 商丘 -12.5 宝丰 -9.4 驻马店 -18.0 孟津 -12.1 许昌 -11.1 1994 济源 -8.1 商丘 -7.9 宝丰 -7.9 驻马店 -1.17 孟津 -7.7 许昌 -6.6 1995 济源 -8.9 商丘 -7.1 宝丰 -8.0 驻马店 -6.1 孟津 -5.9 许昌 -8.0 1996 济源 -8.2 商丘 -8.8 宝丰 -7.8 驻马店 -7.2 孟津 -8.3

41、许昌 -8.1 1997 济源 -8.8 商丘 -9.4 宝丰 -12.7 驻马店 -10.5 孟津 -9.1 许昌 -9.4 1998 济源 -12.2 商丘 -12.4 宝丰 -10.7 驻马店 -10.5 孟津 -14.1 许昌 -12.8 1999 济源 -7.3 商丘 -8.0 宝丰 -9.5 驻马店 -5.6 孟津 -8.2 许昌 -7.6 2000 济源 -11.6 商丘 -12.5 宝丰 -11.1 驻马店 -11.7 孟津 -10.6 许昌 -10.5 2001 济源 -11.6 商丘 -10.0 宝丰 -12.9 驻马店 -9.5 孟津 -10.2 许昌 -7.7 2002

42、 济源 -7.0 商丘 -6.7 宝丰 -7.9 驻马店 -3.3 孟津 -5.7 许昌 -6.0 2003 济源 -9.4 商丘 -1.1 宝丰 -9.3 驻马店 -6.6 孟津 -9.0 许昌 -10.2 2004 济源 -8.9 商丘 -9.7 宝丰 -9.9 驻马店 -7.2 孟津 -7.8 许昌 -9.0 DB41/T 10152015 13 表A.1 (续) 单位: 年份 站名 1 月极端最低气温 站名 1 月极端最低气温 站名 1 月极端最低气温 站名 1 月极端最低气温 站名 1 月极端最低气温 站名 1 月极端最低气温 2005 济源 -9.3 商丘 -8.6 宝丰 -10.

43、7 驻马店 -11.0 孟津 -10.5 许昌 -9.6 2006 济源 -7.4 商丘 -6.7 宝丰 -7.4 驻马店 -7.8 孟津 -7.1 许昌 -10.3 2007 济源 -7.0 商丘 -7.2 宝丰 -8.2 驻马店 -3.9 孟津 -5.5 许昌 -4.2 2008 济源 -12.6 商丘 -9.5 宝丰 -9.3 驻马店 -8.4 孟津 -9.0 许昌 -8.0 2009 济源 -11.2 商丘 -9.4 宝丰 -11.8 驻马店 -6.6 孟津 -9.8 许昌 -8.8 2010 济源 -10.7 商丘 -11.2 宝丰 -9.3 驻马店 -7.4 孟津 -9.2 许昌

44、-8.2 2011 济源 -10.3 商丘 -12.5 宝丰 -11.5 驻马店 -8.3 孟津 -8.3 许昌 -9.9 注:安阳、洛阳、平顶山地区的气象观测点资料暂时未获取,分别用其辖区内淇县、孟津、宝丰地区的气象观测点资料代替。 A.4.2 各地市最低气温值 从气象资料得到各地市近 30年1月份的最低气温,见表 A.2。 表A.2 各地市近30年1月份最低气温() 单位: 地市 安阳 淇县 济源 濮阳 三门峡 商丘 漯河 南阳 宝丰 最低气温 -17.0 -17.4 -18.5 -20.0 -12.5 -12.8 -14.2 -12.8 -14.5 地市 郑州 周口 驻马店 焦作 开封

45、孟津 新乡 信阳 许昌 最低气温 -16.3 -13.5 -18.0 -12.9 -15.0 -14.1 -13.9 -13.8 -16.4 A.4.3 河南省的气候分区 灌缝胶一般分为高温型(0 )、常温型(-10 )、低温型(-20) 、寒冷型(-30 )四种型号。表A.2中河南省各地区 30年内的极端最低气温均在 -10 -20之间,全省极端最低气温的最小值为濮阳地区在1990 年出现的最低气温-20。按照设计低温分区指标的计算方法,确定河南省的气候分区为低温型(-20 )气候分区。 DB41/T 10152015 14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热熔型灌缝胶低温拉伸试验用水泥

46、混凝土块制作方法 B.1 仪具 400mm100mm100mm 金属模具; 振动台; 标准混凝土养生室; 混凝土切割机。 B.2 水泥混凝土块制备 B.2.1 材料 集料应由破碎的石灰石组成,其质量技术指标应符合 JTG F40的要求,级配应符合表 B.1的规定。采用32.5 或更高标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表B.1 集料级配 筛孔/mm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通过率/% 100 8892 7882 5862 3842 3135 2428 1620 610 24 B.2.2 配合比 水灰比为 0.49 0.55,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为 335kg/m330kg/m3。 B.2.3 制作 金属模具涂刷脱模剂。将水泥混凝土灌入试模,略高于试模,置于振动台振动120s ,室内放置 24h后拆除金属模具,放入标准混凝土养生室至少28d 。用混凝土切割机把水泥混凝土件切割成小条块。每条水泥混凝土块 75mm50mm25mm,见图 B.1。水泥混凝土块切割后用水冲洗、晾干。 DB41/T 10152015 15 图B.1 水泥混凝土块切割示意图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