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B 16 DB41 河南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244 2016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2016 - 03-31 发布 2016 - 07-01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1244-2016 I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食用菌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周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桃阁、闻亚美、王生军、段亚魁、史国敏、罗峰。 DB41/T 1244-2016 1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的术
2、语和定义、主要病害及其防控、主要虫害及其防控。 本标准适用于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的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
3、程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农业部第 62 号令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2006 年 )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病原物 引起食用菌发病的真菌、细菌和病毒统称为病原物。 3.2 辐射灭菌 利用辐射(波动或粒子在空间高速运行)产生的能量进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3.3 光源诱 杀 在栽培场所设置害虫正趋性的光源和捕杀器具,将害虫诱集到光源处,集中杀灭害虫的方法。 3.4 农业防
4、控 利用农业措施创造适宜食用菌健壮生长的环境条件,而不利于病虫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抑制病虫DB41/T 1244-2016 2生长,从而达到防控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3.5 物理防控 利用物理的防治方法,直接消灭或恶化生长环境中的病原物,达到抑制或消灭病原物的方法。 3.6 生物防控 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防控病虫害发生的方法。 3.7 化学防控 应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物和害虫发生的方法。 3.8 人工防控 人工捕捉害虫(如个体较大、行动迟缓的害虫 蛞蝓,马陆等)或人工切除(挖除)病斑或罹病子实体,作为其他防控办法的重要辅助手段。 4 主要病害及其防控 4.1 菌丝体期的主要病害及防控 4.
5、1.1 主要病害 菌丝体期的主要病害有 木 霉、青霉、曲霉、毛霉、根霉、链孢霉、酵母菌、黏菌等菌物和各种细菌、病毒等。其被害症状及发生条件见附录 A 表 A.1。 4.1.2 病害防控措施 4.1.2.1 农业防控 4.1.2.1.1 场地选址 按 NY 5358 规定执行 。 4.1.2.1.2 菇房设置和建造 应符合 NY/T 528 中 4.3.1 的规定。 4.1.2.1.3 设备设施 应符合 NY/T 528 中 4.4 的规定。 4.1.2.1.4 环境消毒 菇房、晒场、院落及四周应定期打扫,清除垃圾、杂草和废料,保持清洁卫生,定期严格消毒,消毒方法见附录 A。菌种厂的无菌室、冷却
6、室、接种室、培养室、保藏室、栽培场(菇房、菇棚)除了用消毒剂进行严格地消毒外,还应用紫外线消毒灭菌法、臭氧消毒灭菌法等杀灭空气中的杂菌 。双孢菇、草菇等栽培床架,使用前用清水擦洗,再 用 5%的石灰水, 或 10%漂白粉水冲洗,或用( 3 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 4.1.2.1.5 原料配制 DB41/T 1244-2016 3原辅材料选择应符合 NY 5099 的规定。在制作食用菌菌种和栽培生产时,要根据各菇(耳)种对营养和理化条件的要求,采用合理的培养基配方进行科学配制。 操作 按 NY 2375 规定执行。 4.1.2.1.6 培养料处理 培养料拌匀后 ,停放 3 个小时以上,以便
7、使水浸入料内。玉米芯要提前预湿透,防止吸水不透。培养料经过发酵后使用,可以提高菌袋的发菌成功率。双孢菇等草腐菌的培养料还应进行二次发酵。 4.1.2.1.7 调节料水比 生料栽培、熟料栽培培养料含水量应为 60% 65%为宜。发酵料栽培的发酵前培养料含水量应为65% 75%,发酵后培养料应为 60% 65%为宜。 4.1.2.1.8 调节酸碱度 根据不同菇(耳)类、不同品种对酸碱度的不同要求,合理调节。一般 菌丝体生长最适合的 pH 值为 5.56.0。但草菇 pH 值 7 8.5,双孢菇 pH 值 6.5 7.5。 4.1.2.1.9 选用菌袋(瓶) 选用的菌袋(瓶)应符合 GB 9687、
8、G B 9688 的要求。 4.1.2.1.10 培养料灭菌 培养料灭菌 按 照 NY/T 528 的 规定操作执行。 4.1.2.1.11 覆土消毒 取表层 30 cm 以下的 深层土壤, 土粒暴晒 1d 2d, 打碎、晒干后过筛 (一寸或九目筛 )。加入 800 倍的高效氯氰菊酯溶液或 1500 倍水 克霉灵(二氯异氰尿酸钠) ,边喷洒边堆放,堆成高和宽各 0.8 m 的长堆,用薄膜覆盖密闭 24 h。摊开稍晾备用。 4.1.2.1.12 菌种选用 使用经省级以上审(认)定的品种,菌种质量应符合 NY/T 1742 及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要求。 4.1.2.1.13 无菌接种 菌种、菌袋生
9、产应按 NY/T 528 中 无菌操作的要求执行。 4.1.2.1.14 菌丝培养 袋温应控制在 20 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70%左右;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应控制在 0.1%0.5%,氨气浓度不超过 0.001%;完全黑暗或微弱散射光。 4.1.2.1.15 检杂处理 接种 7 d 后进行第一次检杂,以后每隔 10d 检查一次,直到菌丝发满瓶( 袋 )。若发现杂菌污染,要小心操作,控制杂菌蔓延传播。对污染较轻,可用 75%的酒精溶液注射患部。对污染较重,将污染菌瓶或菌包挑出报废。 对于如链孢霉、粘菌等孢子长出袋外的暴露型杂菌,要在分生孢子形成 之前进行处理。若分生孢子已成熟,应用湿布包裹
10、感染部位,轻拿并移出培养室,减少震动,深埋销毁。 4.1.2.2 生物防控 DB41/T 1244-2016 4利用某些有益生物或生物制品杀死或抑制杂菌,以菌治菌。 4.1.2.3 物理防控 用紫外线、臭氧和 干热空气灭菌法 杀灭空气中的杂菌 。 4.1.2.4 化学防控 菇棚或种植场所应每隔 7d 10d 定期喷洒一次环境消毒剂。消毒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 B。 4.2 子实体期主要病害及防控 4.2.1 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有 褐腐病、褐斑病、软腐病、平菇黄菇病,平菇双孢菇胡桃肉状菌病,金针 菇黑腐病等。具体被害症状及发生条件见 附录 A 表 A.2。 4.2.2 病害防控措施 4.2.
11、2.1 农业防控 4.2.2.1.1 菇棚处理 4.2.2.1.1.1 暴晒消毒 待食用菌种植结束后,清出废菌袋,将种植棚上面塑料布和覆盖物去掉,通过春、夏两季风吹雨淋和太阳暴晒对种植场所自然消毒。 4.2.2.1.1.2 石灰消毒 在种植食用菌前,将种植场所地面上撒一层厚约 0.3 的生石灰。 4.2.2.1.1.3 化学消毒 在每次种植前, 将种植场所密封后喷洒场地杀菌剂( 300 倍 500 倍食用菌专用场地消毒剂)和杀虫剂(杀灭菊酯),进行杀菌、杀虫处理。 4.2.2.1.1.4 高温消毒 老菇棚重新使用前,将菇棚密封后利用太阳能和其它人工加温方法,使种植场所温度达到 5560,持续
12、5d 10d。 4.2.2.1.2 轮作栽培 食用菌种植结束后的空闲季节可以和其它农作物或蔬菜轮作,改善种植环境。 4.2.2.1.3 摘除病菇 发病菇棚要及时清除病菇,并清理料面,防止二次感染。 4.2.2.1.4 降温、降湿、通风 食用菌子实体病害发生时,应注意降温通风。在温度较高的春夏季,要对大 棚采取昼盖夜开方式,使棚温尽量降至 13以 下,抑制病菌危害。还应降湿通风,合理用水,防止子实体表面长时间处于水浸状态。控制菇房湿度不超 过 85%。每 次喷水后要注意通风。 DB41/T 1244-2016 54.2.2.2 化学防控 定期用 化学消毒剂 喷洒菇房的走道、地面和四周环境,化学消
13、毒剂使用方法见附录 A。 病害发生后,要摘掉病菇,及时 用 10%漂白粉液喷洒菇床;细菌性病害用兽用链霉素、青霉素等喷洒患处。使用药剂应符合 NY/T 393、 GB 4285 和 GB/T 8321 的规定。 4.2.2.3 物理防控 昆虫是传播病害的主要媒 介之一,加强害虫防控,菇房(棚)的门窗及通气口都要安装 60 目的纱窗、纱门, 防止菇蝇、菇蚊和螨类带菌传染。 4.3 生理性病害及防控 4.3.1 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有死菇、菜花菇、珊瑚菇、高脚菇、小老菇、药害菇等,被害症状及发生条件见附录 A表 A.3。 4.3.2 主要病害的防控 4.3.2.1 通风换气 菇房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14、。在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一定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菇房内空气清新,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把二氧化 碳浓度控制在 0.05%以下,相对湿度 90%左右,不得超过 95%。 4.3.2.2 提膜增氧 畦栽食用菌,当子实体原基形成后,要及时揭掉盖在畦面上的薄膜,以保证畦面有足够的氧气。 4.3.2.3 摘除病菇 如果出现菜花菇,即使改善环境条件,也很难保证其恢复正常形状,失去管理价值。要及时摘除病菇,并加强通风,降低温度,促使下茬菇正常出菇。 4.3.2.4 增加光照 改善菇房光照条件,减少遮光物,保持光照强度在 200 1x 左右。 4.3.2.5 适时降温 当菇房内气温超过 28 时,采取向空间、地面
15、、墙壁喷冷水的方法来降低菇房温度;或在早晚气温低时进行大通风来降低菇 房温度。 4.3.2.6 禁止冷水喷淋 在气温下降到 5 以下时,禁止向幼菇喷淋冷水。使用的水要事先放在菇房内,使其自然接近室温,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冷水刺激造成的幼菇死亡。 4.3.2.7 补充水分、养分 出菇中后期,根据菌袋含水量多少,对菌袋补充水分。在补水的同时,可加入一些有助于食用菌生长的营养液,同时补充营养。 4.3.2.8 避免强光、大风 DB41/T 1244-2016 6菌袋和畦床严禁长时间受阳光暴晒或强风劲吹。防止菌袋过度失水而引起的不出菇现象或引起幼菇死亡。 4.3.2.9 勿用敌敌畏杀虫 子实体发育 阶段
16、应禁止使用敌敌畏来防害虫。改用其他高效低毒的菊酯类杀虫剂,更加安全有效。 5 主要虫害及其防控 5.1 主要虫害 主要虫害有眼菌蚊(菇蚊)、菇蝇、果蝇和蛞蝓等,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被害症状见附录 B 表 B.1 。 5.2 菌丝体生长期防控措施 5.2.1 旧菇棚、旧场地处理 5.2.1.1 拆旧菇棚或轮作 旧菇棚最好每年拆掉暴晒 3 个月以上,或与其它作物轮作。 5.2.1.2 旧场所处理 旧场所在使用前要进行彻底消毒和杀菌,以防虫害的发生 。用 (15 20)g/m3硫磺点燃熏蒸。再用杀虫、 杀菌剂对大棚的空间进行多次全方位的喷雾处理。用药应按 GB 4285 、 GB/T 8321 合理
17、使用农药 。一般应连续喷洒 4 遍以上。 5.2.2 培养料处理 5.2.2.1 采用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是防治食用菌害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5.2.2.2 培养料内加药防控 采用生料或发酵料栽培的,病虫害的预防应从培养料拌料开始。培养料中应加入无公害食用菌专用杀虫剂。用药应符合 NY/T 393、 GB 4285 和 GB/T 8321 的规定 。 5.2.3 菌袋进棚后防虫管理 5.2.3.1 封闭菌袋透气孔 用长效杀虫剂,喷洒菌袋的通气孔。 5.2.3.2 定期空间消杀 在菌丝生长时期,用阿维菌素或高效氯氰菊酯 500 倍液,每隔一周喷洒一次菌袋和空间。 5.2.3.3 熏蒸杀虫 在菌丝生
18、长期虫害发生时,要对发生虫害的菌袋进行熏蒸处理,使药物的气体进入菌袋内部以杀死害虫。熏蒸时应对有虫的菌袋进行覆盖并密闭,以防气体外溢,影响杀虫的效果。 5.3 出菇期虫害的防控措施 DB41/T 1244-2016 75.3.1 物理防控 5.3.1.1 黑光灯诱杀害虫 在菇房安装黑光灯(波长 为 3650 埃的 紫外光灯),灯下放置诱集液或装诱 集瓶,诱杀菇蚊、菇蝇、等多种害虫。使用环境应配有防虫网,以防外界虫害进入。 5.3.1.2 诱虫灯诱杀害虫 用一支 220V、3W 蓝色荧光灯作诱虫光源,灯管外围设有约 1000V 的高压电网或安装网虫袋,当双翅目(如菇蚊、菇蝇等)害虫被灯光诱来时,
19、即触电而死或被吸入袋中的方法。 诱虫灯的使用环境应配有防虫网,以防外界虫害进入。 5.3.1.3 粘虫板诱害虫 在种植大棚或菇房内悬挂黄色粘虫板可以诱杀食用菌成虫,减少产卵量,起到防控虫害的作用。粘虫板的使用环境应配有防虫网,以防外界虫害进入。 5.3.1.4 诱饵诱杀 按砷酸钙 :麦麸 :水 =1:50:50 的比例配成毒饵诱杀;按敌百虫: 糖 :多聚乙醛 :黄豆粉=1:2:6:8 的比例,加水制成颗粒状毒饵诱杀。 5.3.2 生物防控 5.3.2.1 以虫治虫 利用天敌昆虫,如寄生蜂、寄生蝇治虫。 5.3.2.2 以菌治虫 使用生物农药苏芸金杆菌( Bt 杀 虫剂), 阿维菌素等用来杀灭害
20、虫。 5.3.3 化学防控法 5.3.3.1 使用农药应符合要求 使用农药应符合 NY/T 393、 GB/T 8321 的 要求 ,不得使用剧毒 农药。对残效期长,不易分解及有刺激性气味 的农药,不得直接用于菌床 (袋 )。 5.3.3.2 有子实体时不能用药 在菌床 (袋 )上有子实体时,不得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应在每批菇(耳)采收结束后进行喷施农药。 5.3.3.3 用药浓度要适宜 掌握适当的药液浓度,以免造成药害,影响食用菌生长。 5.3.3.4 尽量少用药 用药时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尽量采用局部施用,少量施用,防止农药污染扩大。 5.3.4 人工捕捉 DB41/T 1244-20
21、16 8对个体较大的害虫如蛞蝓、马陆等,可在夜间人工捕捉。 DB41/T 1244-2016 9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 食用菌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表 A.1 列出了常见食用菌主要菌丝体期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表 A.2 列出了常见食用菌主要子实体期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表 A.3 列出了常见食用菌主要生理性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表 A.1 常见食用菌主要菌丝体期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病害名称 被害症状 发生条件 链孢霉 在棉塞外面或塑料袋外长出橙红色团状或球状孢子堆。 在 25 36,培养料含水量 60%左右,pH 值 5.0 7.5,氧气充足时链孢霉的菌丝迅速生长并很快产生孢子,四处传播。
22、 木霉 初期在培养基质上长出白色纤细的菌丝(也叫霉层),菌丝体致密,菌落初 期为圆形, 4d 5d 后菌丝由白色变成浅绿色的粉状物,之后分别变成深绿色或蓝绿色(绿色木霉),黄绿或绿色(康氏木霉)。几天内整个料面就会被木霉菌所覆盖。 高温( 30以上)、高湿(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培养基质偏酸性( pH 值 4 5)和通风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木霉的发生蔓延。 曲霉 培养基上黄曲霉菌落初期略带黄色,后渐变为黄绿色,最后呈褐绿色,分生孢子球形,黄绿色。黑曲霉菌落初为白色,后为黑色,分生孢子球形,炭黑色。灰绿曲霉菌落初为白色,后为灰绿色,分生孢子椭圆形至球形,淡褐色。 最适生长温度为 25 30,
23、空气相对湿度为 80。黑曲霉最适生长温度为20 30,空气相对湿度为 85以上。灰绿曲霉在 20 35和 65% 80%的湿度条件下生长。 青霉(绿霉) 在被污染的培养料上,菌丝初期呈白色,形成圆形的菌落,随着分生孢子的大量产生,颜色变为灰绿色、黄绿色或青绿色。在生长期,常可见到宽 1mm 2mm 的白色边缘,菌落茸毛状,扩展较慢,有局限性。生长后期的菌落表面常交织起来,形成一层膜状物,覆盖在料面,能隔绝料面空气,同时还分泌毒素,使食用菌菌丝体死亡。 在很多有机物上均能生长,在 2830, 空气相对湿度在 90%以上偏酸的环境中,最容易发生。 毛霉(长毛菌、黑面包霉、黑霉菌) 在受污染的培养料
24、上,初期长出灰白色粗壮稀疏的气生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食用菌的菌丝生长。后期气生菌丝顶端形成许多圆形小颗粒体,即孢子囊,初为无色、黄白色后变为灰褐色、黑色。与根霉相比黑色小颗粒明显少。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迅速。培养料、接种室(箱)灭菌不彻底,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操作规程或菌种瓶(袋)的棉花塞受潮,均可造成毛霉污染。 根霉(又称黑色包霉) 菌种培养基或栽培料被污染后,初期匍匐状气生菌丝,与基面平行作跳跃式 蔓延,每隔一定距离,在与培养料的接触点处产生假根,多分枝,褐色。后期在假根处长出孢子囊梗,每丛 2 4 根,直立不分枝,顶端形成圆球形的小颗粒,即孢子囊,初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成熟后变成黑色,整个
25、菌落的外观如一片林立的大头针。 喜中温、高湿、偏酸的环境,碳水化合物过多易长此杂菌。广泛分布于谷物、块根和水果上,粪便、土壤和死亡的动植物体上常有发生。 酵母菌 被酵母菌污染的试管,形成表面光滑、湿润,似浆糊状或胶质状的菌落,不同种则颜色不同。无气生菌丝。后期培养料发酵变质,散发出酒酸气味,呈湿腐状。 高温、高湿及通 风差时发生率较高。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接种没有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是发生的主要原因。 DB41/T 1244-2016 10表 A.1 常见食用菌主要菌丝体期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续 ) 病害名称 被害症状 发生条件 细菌 被污染的试管母种上,细菌菌落多为白色、无色或黄色,黏液状,
26、常包围食用菌接种点,基质常散发出一种污秽的恶臭气味。细菌的菌落较小,多数表面光滑、湿润、半透明或不透明,有的还具各种颜色,少数表面干燥并有褶皱。培养料受细菌污染后,呈现黏湿、色深,并散发出臭味,食用菌菌丝生长受阻,严重时培养料变质发臭、腐烂。 细菌适于生活在高 温、高湿及中性、微碱性的环境中。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是造成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无菌操作不严格 ,环境不清洁,也是细菌发生的条件。 放线菌 放线菌侵染基质后,只在个别基质上出现白色或近白色的粉状斑点。在被污染的部位有时会出现溶菌现象;有的会形成干燥发亮的膜状组织;有的还交织产生类似子座那样的结构,但都具有独特的农药臭或土腥味。 放线菌的繁殖需
27、要氧气和高温条件,在46 57时生长茂盛。 黏菌 在菇床、料面、菌袋表面及段木上长出一大团的原生质团,在营养生长期,原生质团向、潮湿、黑暗和有机质丰富的地方移 动,而在生殖生长阶段,则向干燥有光线的地方移动,故又称该团为变形体。若环境阴湿,发展很快,逐渐连片,甚至可以覆盖整个菇床面。黏菌不仅能污染培养料面段木,与食用菌争空间和养分,同时还可围食食用菌的菌丝和孢子。菇床受害,造成不出菇;菌筒受害,造成烂筒,出菇(耳)极少或不出菇(耳),子实体受害,易于腐烂,失去商品价值。 黏菌适宜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环境潮湿且比较阴暗的地方。培养料含水量偏高,菇房(棚)通气不良,气温又较高,有利于黏菌孢子的萌发和
28、生长 表 A.2 常见食用菌主要子实体期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病害 名称 被害症状 发生条件 褐腐病(白肤病、湿泡病即真菌性病害) 幼菇受侵后形成不规则的灰白色“疙瘩头”或畸形菇,菌盖极厚如拳,或菌柄菌盖难以区分等,且在表面着生一层“白毛”(病原菌菌丝体)。温度在 20以上时,短短 4d 5d 的时间,病菇色泽变暗,继之腐败,渗出褐色(酱油状)的液汁,并腐烂、发臭;若棚温低于 20时,该过程变长,约需 7d以上。子实体生长中期受侵时,则在菌盖表面出现褐色病斑,菌柄呈肿胀粗胖状,继之菇体变软,亦渗出暗褐色液汁。 褐腐病病原菌为疣孢霉,病菌孢子通过土壤、空气、人体、工具等渠道传播。 褐斑病(干泡病即
29、真菌性病害) 多发生在双孢蘑菇上。发病初期在菌盖上产生许多很小的点状褐斑,以后渐大并凹陷,上面产生大量灰白色菌丝。后期侵染菌柄,常使菌柄加粗变褐,外层干裂,无液体溢出。 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轮枝菌属。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也可通过昆虫或人为传染,高湿是该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软腐病(真菌性病害) 主要危害双孢蘑菇。发病时覆土周围先出现白色病原菌菌丝体,以后变成水红色。子实体感染后逐渐变为褐色,最后腐烂。 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指 孢霉属。病菌腐生,以分生孢子靠气流或人为传播,覆土过于潮湿及菇房低温高湿时对其发生有利。 DB41/T 1244
30、-2016 11表 A.2 常见食用菌主要子实体期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续) 病害名称 被害症状 发生条件 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病害) 该病多发生在双孢蘑菇、金针菇、平菇上,菌盖表面发生暗褐色小点或病斑。发病初期颜色较浅淡,逐渐成为暗褐色病斑。严重的菇体畸形,产生褐色黏液并散发出臭味。 病原菌为托拉斯假单胞杆菌,当菇房内空气湿度超过 90,加上通气不良,菇盖上长期湿润,导致细菌侵入发病。 细菌性软腐病(细菌性病害) 主要 危害平菇、风尾菇等。感病子实体初期呈水浸状、渐渐变褐,整个子实体似水烫伤,软腐发黏,有臭味,并有大量细菌溢出。 病原菌由荧光假单胞杆菌引起,通常在通气不良、空气相对湿度接近饱
31、和,菌盖有积水时发生。 平菇黄斑病(细菌性病害) 平菇黄斑病又名平菇黄菇病。平菇在生长过程中出现黄斑或整朵菇黄化现象。发病菇体呈水渍状,但不发黏、不腐烂,严重时多潮菇均发病,致使病菇体失去商品性。 病原菌为细菌中的假单胞杆菌。在春、秋两季温湿度变化幅度较大,气温在20 30易发生黄斑病。 胡桃肉状菌(假块菌、小牛脑、狄氏裸囊菌) 最初在料内、料面或覆土层产生白色或奶油色的浓密菌丝,继而在料面上出现如棉絮状菌丝, 7d 后覆土层上便会扭结形成一粒粒红褐色外观似胡桃仁的子囊果。其形状呈不规则团块,群生,表面有不规则的皱纹,形似核桃仁或牛脑髓,初期为白色,淡黄色至奶油色或褐红色。发生严重时,培养料呈
32、暗褐色、湿腐状,并散发出强烈的漂白粉味。粪草生菌丝退掉,造成绝收。 高温、高湿、通气不良和培养料中性偏酸是导致胡桃肉状菌蔓延、危害的条件。菌种带有该菌和培养料没有充分发酵是发病的根源。 表 A.3 常见食用菌主要生理性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病 害名称 被害症状 发生条件 幼菇萎缩 食用菌幼菇生长势弱,颜色变黄,并逐渐从顶部向下变软,萎缩死亡。 出菇期培养料含水量低于 45%或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低于 70%时;幼小的子实体就会因缺水而萎缩死亡。如果大量使用温度过低的水进行喷淋,也会使得幼菇因不适应低温刺激而造成死菇。 菜花菇 子实体原基形成后,不能进一步分化形成菌盖,或者只形成很小的球形小菌盖。而
33、是随着原基的不断长大,在细小的柄上不断产生分叉,致使原基不断增大,形成类似菜花状的半球体。 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1800 mg kg或空气相对湿度接近或 达到饱和(大于95%)的时间超过 24 h,就易引起子实体分化失常,出现菜花菇。 珊瑚菇 食用菌原基形成后,长出粗而长的菌柄。不分化形成菌盖,在柄的顶端长出多个较小的菌柄,并继续分枝。形成珊瑚状的畸形菇,菌盖极小或无菌盖。 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1500 mg/kg 光照强度低于 l0 lx 时,均易导致子实体分化异常,出现珊瑚菇。 高脚菇 子实体菌盖较小,菌柄细长,比例失调,而且颜色苍白,边缘向上翻卷,中心下凹,形状像一只高脚酒杯的畸
34、形菇。 菇房或畦床面的光照强度太低,子实体形成菌盖太慢。出菇时,菇房温度过 高,导致菇柄生长发育过快,形成高脚菇。 DB41/T 1244-2016 12表 A.3 常见食用菌主要生理性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续) 病害名称 被害症状 发生条件 光杆菇 食用菌子实体只有细长的柄,柄的顶端只有小小的开口,颜色略深,完全没有菌盖和菌褶,更没有孢子的形成。 发生这种病害的主要原因是低温、冻害。食用菌子实体形成菌盖和产生孢子需要较高的温度。如果菌柄在较低气温下伸长到一定高度时,而菇房温度仍在 0 左右且持续时间过长,菌柄就会有冰冻现象,但不会冻死,而菌盖则不能分化形成。从而出现光杆畸形菇。 药害菇 食用
35、菌子实体原基形成后, 不能进一步分化形成菌柄和菌盖,而形成不规则的块状,颜色灰黑或灰白,后期菌盖产生规则的开裂,露出菌肉,畸形块直径可达 2 cm 3 cm;已分化菌柄和菌盖的子实体则会变软,呈水渍状死亡。 侧耳属的真菌,对敌敌畏气味特别敏感。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生长期间,当菇房内喷洒敌敌畏或用棉球浸敌敌畏药液薰杀害虫,都会发生药害。该病在气温高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或更严重。 小老菇 食用菌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恶劣,致使其成熟提前,较早出现孢子。菇体较小,菌盖薄,颜色变淡,产量降低,质量低劣。 菇房气温过高时,子实体 将会加快成熟、产生孢子。这时需要较多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但这时水分
36、蒸发加快,水分和养分供应不足,即形成小老菇。 死菇 食用菌出菇后期,当幼菇菌柄长至 3 cm 4 cm 时,成批地变软、干瘪、死亡。 菇房气温过高,超出其所能忍受的限度,子实体生长发育受阻,进而变软、死亡。菇房内空气湿度低于 70%,加之培养料含水量小于 40%,使子实体缺水而干枯死亡。培养料中的养份由于前期出菇消耗过多,造成营养缺乏。致使子实体因饥饿死亡。 DB41/T 1244-2016 13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 常见食用菌主要虫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表 B.1 列出了 常见食用菌主要虫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表 B.1 常见食用菌主要虫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虫害名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被害症
37、状 眼菌蚊(菇蚊) 成虫体深灰至黑色。爬行很快,且能飞翔,前翅发达,后翅退化,细长足三对,幼虫白色,近透明,头黑色发亮,无足软体,又称菌蛆。 在 13 20 室温和 90% 95%的相对湿度下均可繁殖,一年 10 代左右,完成一代大约需要 16d 21d,成虫寿命 3d 6d。在22 30 条件下,幼虫历经 5d 7d,脱皮 2 次 3 次,蛹期 3d 5d。卵、幼虫和蛹可通过培养料或栽培室残留杂物带入菇房。 幼虫取食食用菌菌丝和子实体,被为害的菌丝迅速退化,子实体发黄,枯萎或腐烂,培养料呈疏松、渣状。 菇蝇 菇蝇的成虫淡褐色或黑色,体长 1mm 2mm,成虫的身体,比菇蚊健壮,前翅透明。有足
38、三对,后足较长,腿节扁,胫节前端有毛。幼虫蛆形无足,体长约 2mm 4mm 乳白色至蜡黄色,卵圆至椭圆形,表面光滑。 菇蝇多滋生于粪便和腐烂瓜果中,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情况下,繁殖迅速。其卵、幼虫、蛹通过培养料进入菇房,成虫则从四周飞入菇房。 幼虫危害菌丝和小菇蕾,从子实体基部蛀入,使受害子实体变褐、枯萎、腐烂,遍布虫孔, 并传播病害。 果蝇 体长 3mm 4mm,色淡黄,触角三节,幼虫初为白色透明,后为黄色,长 1mm 8mm,无足、蛆形。 果蝇常栖息于腐烂的水果、垃圾、食品废料中,食性杂,营腐生生活。 幼虫从菌柄和菌盖交接处钻蛀进入,表面可见蛀孔,菌丝和菇蕾受侵害后,停止生长;子实体受
39、害后,变成红褐色,随后枯萎、腐烂。 螨 虫体很小,只有在成堆成片时,才可能看到有粉末状东西。受害菌瓶 (袋 )的菌丝不萌发,萎缩进而稀疏退化。 喜温暖、潮湿环境,常潜伏在稻草、米糠、麸皮、棉籽壳中产卵,并随同这些材料进入菇房。受害子实体生长缓慢或 停止生长,菌盖萎缩,无光泽。 螨虫多取食食用菌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危害菌丝造成退菌、培养基潮湿、松散,培养基失去出菇能力。群集菇根部时,致使根部光秃,菇体干枯而死亡。 蛞蝓(软蛭、鼻涕虫) 软体动物,伸缩爬行,主要有野蛞蝓、黄蛞蝓和双线嗜黏液蛞蝓三种,卵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成虫暗灰色至黄褐色,头部有触角一对,可伸缩,爬行时身体可伸长到 3cm 12cm
40、。 白天躲藏在阴暗潮湿的草丛、枯枝、落叶、石块、砖块、瓦砾下面,夜晚外出活动并为害;食性杂,除取食各种食用菌子实体外,还取食蔬菜、花卉和其他作物。 主要咬食食用 菌子实体,使菇体残缺不全。蛞蝓嗜潮湿环境,多于傍晚出蛰,取食危害。 眼菌蚊(菇蚊) 成虫体深灰至黑色。爬行很快,且能飞翔,前翅发达,后翅退化,细长足三对,幼虫白色,近透明,头黑色发亮,无足软体,又称菌蛆。 在 13 20 室温和 90% 95%的相对湿度下均可繁殖,一年 10 代左右,一代约 16d21d,成虫寿命 3d 6d。 22 30 条件下,幼虫历经 5d 7d,脱皮 2 次 3 次,蛹期3d 5d。卵、幼虫和蛹可以通过培养料
41、或栽培室残留杂物带入菇房。 幼虫取食食用菌菌丝和子实体,被为害的菌丝迅速退化,子实体发黄 ,枯萎或腐烂,培养料呈疏松、渣状。 DB41/T 1244-2016 14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常见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表 C.1 列出了常见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表 C.1 常见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序号 消毒剂类别 配制 用途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l 甲醛溶液 ( 福尔马林 )(37% 40%) 空气消毒治疗杂菌 8m/m2L lOmL/m2 加热熏蒸;同用量加入等量或 1/3的 清 水 加 热 熏蒸; 有白色沉淀时加入几滴硫酸溶液;注意保护皮肤和眼睛; 用碳酸氢
42、铵 5kg/m2加热熏蒸解除甲醛气味。 2 甲醛溶液 (2%) 40%的甲醛溶液5mL 加 蒸 馏 水95mL 空气或器具表面消毒 喷雾 3 气雾消毒剂 空气消毒 ( 2 3) g/m3点燃熏 蒸 , 高 湿 期( 5 6) g/m3,密闭 24h 后通风即可使用 4 高锰酸钾 (灰锰氧、 PP粉 ) 高锰酸钾 5g/m3,甲醛 lO mL/m3 空气消毒 密闭熏蒸 先将高锰酸钾放入容器,再倒入甲醛溶液,随配随用 5 高锰酸钾溶液 (0.1%) 高锰酸钾 1g 加水1000 mL 皮肤消毒 浸泡 随配随用,不宜久放 6 高锰酸钾溶液 (2%3%) 高锰酸钾 2g 3g加蒸馏水 90mL95mL
43、 用品及器具表面消毒 喷雾 配制时应使用硬度高的水 7 来苏尔溶液 ( 煤酚皂 )(2%) 50%来苏尔溶液40mL 加蒸馏水960mL 洗手、洒地、擦桌子 洗手和空间喷雾 8 来苏尔溶液 (3%) 50%来苏尔溶液60mL 加蒸馏水940mL 容器消毒 浸泡 1h DB41/T 1244-2016 15表 C.1 常见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续) 序号 消毒剂类别 配制 用途 使用方 法 注意事项 9 新洁尔灭 (季铵盐 )(0.25%) 5%新洁尔灭 50mL 加蒸馏水 950mL 皮肤和不耐热的器皿表面消毒 洗 手; 浸泡 器皿5min;喷雾 不能与肥皂等离子洗涤剂同用 10
44、石炭酸溶液 (苯酚 )(5%) 石碳酸 5g 加蒸馏水95mL 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 用水喷洒墙壁、地面、擦洗桌面、防止腐蚀皮肤 11 乙 醇 溶 液 ( 酒精 )(70% 75%) 95%酒精 75mL 加蒸馏水 20mL 手及器皿,接种工具消毒 擦抹、浸泡工具 易燃、防着火 12 漂白粉(次氯酸钙 )(2% 5%) 取漂白粉 2g 5g,加清 水至 lOOmL 床架、地面消毒 洗刷床架,浸泡材料,喷洒地面 随配随用 13 漂白粉 (0.5%1%) 取漂白粉 0.5g 1g,加清水至 lOOmL 防控真菌、细菌和线虫 喷雾 随配随用 14 过氧乙酸 (过醋酸、过乙酸 )(0.2%) 2%过氧乙酸 lmL,加蒸馏水 98mL 表面消毒 浸洗 勿与碱性药品混用,对金属物品有腐蚀作用 15 过氧乙酸 (0.5%) 20%过氧乙酸 2.5mL,加蒸馏水至 lOOmL 空间消毒 先用 0.5%水溶液增湿,再用 20%的药液 3mL/m3 5mL/m3熏蒸 勿与碱性药品混用,对金 属物品有腐蚀作用 16 硫磺 研成粉末,拌以锯末或纸条 空间消毒 ( 15 20) g/m3,燃烧熏蒸 先用清水将墙壁、地面喷浸;防止锈蚀金属器具。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