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1291-2016 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47310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5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 T 1291-2016 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41 T 1291-2016 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41 T 1291-2016 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41 T 1291-2016 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41 T 1291-2016 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60 B 05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1291 2016 黑木耳 代料栽培 技术 规程 2016 - 08 - 31 发布 2016 - 11 - 30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1291 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食用菌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 三门峡市农业科学 研究院负责 起草。 本标准主 要起草人:杜适普、 翟玉洛、 石景尚、王静、 郭杰、王亚光、 刘小奎 。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王炯、姜宇、孙水娟、王婕、赵离飞、周根红、李彦科。DB41/T 1291 2

2、016 1 黑木耳 代 料栽培 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木耳代料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场地环境、栽培季节、菌种、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控和 干制。 本标准适用于黑木耳 代 料 栽培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96871988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12728 2006 食用菌术语 GB 19169 2003 黑木耳菌种 NY/T 528 2010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 5099 2002 无公害食品 食用

3、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358 2007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DB41/T 1244 2016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NY/T 1838 2010 黑木耳等级规格 3 术语和定义 GB 12728-2006 界 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黑木耳 Auricularia heimuer F.Wu et al. 黑木耳隶属于 担子菌 门 , 伞菌 纲 , 木耳目 , 木耳科 , 木耳属。 3.2 代料 用来代替 原木(段木)培植 木腐性食用菌的原料(如木屑、玉米芯等)。 3.3 袋栽 在塑料袋内装填代料栽培食用菌的方式。 3.4 料袋 装入配制好的培

4、养料, 但未接入菌 种 的塑料袋。 3.5 外袋 在栽培过程中,接种后 套在 菌 袋外面,用于防杂 、保湿发菌的一层薄塑料袋。 DB41/T 1291 2016 2 3.6 菌袋 长有某种食用菌菌丝体的料袋。 4 场地环境 按 NY 5358 2007 的规定执行。 5 栽培季节 5.1 春季栽培 9 10月 制菌种, 11月 至翌年 1月 制菌袋,3 月 中旬 至 5月出耳 。 5.2 秋季栽培 5 6月 制菌种, 7 8月 制菌袋, 9月 至 11月出耳。 6 菌种 菌种 质量 应 符合 GB 19169 2003 的要求,并按 NY/T 528 2010的规定进行 生产 。 7 栽培 技

5、术 7.1 培养料选择 按 NY 5099 2002 的要求选择原材料。 阔叶 树木屑、玉米芯、 棉籽壳以及大豆秸 可作为主料。 麦麸 、豆粉 、 糖 、 石膏 及石灰可作为辅料。 7.2 配方选择 配方 1:阔叶树木屑 80%、麦麸 17%、糖 1%、石膏 1%,石灰 1%。 配方 2:玉米芯 30%,木屑 56%,麦麸 10%,豆粉 2%,石膏 1%,石灰 1%。 配方 3:大豆秸 20%,木屑 66%, 麸皮 10%,豆粉 2,石膏 1,石灰 1。 配方 4:苹果树木屑 40%、杂木屑 28%、玉米芯 15%、麦麸 15%、石膏 1%、石灰 1%。 配方 5:棉籽壳 40%、木屑 38%

6、、麦麸 20%、石膏 1%、石灰 1%。 以上配方,培养料含水量 60% 65%, pH 值 6.5 7.0。 7.3 菌袋制作 7.3.1 拌料 按配方要求比例,准确称 取各种物料 加水搅拌,使原料吸水充分、原辅材料混合均匀、 干湿均匀。 7.3.2 装袋 7.3.2.1 按 GB 9687 1988 要求选择 适宜常压灭菌 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 。 DB41/T 1291 2016 3 7.3.2.2 短袋 17cm 36cm 0.004cm(长宽厚) , 每袋装湿料 1.1kg 1.3kg,料袋中放置直径 2cm,长度 12cm 的塑料棒打孔 ,袋口套上专用颈圈,用无棉盖体封口 。

7、7.3.2.3 长袋 18cm 60cm 0.005cm(长宽厚) , 每袋 湿料 3.0kg, 专用扎口机 封口。 7.3.2.4 外袋 20cm6 5cm0.00 2cm(长宽厚) 。 7.3.3 灭菌 常压灭菌,每锅灭菌湿料 10000kg,底层料袋距地面不少于 20cm。 开始大火猛烧, 4h 6h底层(由下往上数第二层)料 袋中心 温度达 100时,保持 18h 20h,停火焖 5h 以上。灭菌湿料每增加1000kg,灭菌时间延长 1h,每锅灭菌湿料不得超过 20000kg。 7.3.4 冷却 灭菌后的料袋 出锅 后,直接送入消毒过的接种室 或接种箱 内 冷却降温, 当料 袋中心温度

8、 降至30 32时即可接种。 7.3.5 接种 7.3.5.1 消毒 料袋、菌种和接种工具 放 入接种 室或接种箱后,按 5g/m3 的用量 点燃 气雾消毒剂对空间进行密闭熏蒸消毒。接种室熏蒸 5h, 接种箱熏蒸 30min 后开始接种。 7.3.5.2 接种 按无菌操作技术规程要求 。短 袋, 拔出 预置的塑料棒, 将 菌种塞满 孔穴, 再 用 无棉盖体封口 ; 长 袋,用打孔器 沿料袋 的一个平面纵向单行 打四 个接种穴, 穴 深 3cm 4cm, 直径 2.5cm, 将 菌种塞满 孔 穴, 并突出料袋表面 1mm 2mm, 再 套上 外袋 , 并 扎 紧袋口。 7.4 发菌管理 7.4.

9、1 摆放 培养室在使用前进行消毒。短袋顺码 2 3层,或袋口朝上 竖直排放在培养架上;长 袋顺码排放 4 6层 , 或“井”字形堆放 在地面上 ,堆高4 6层,每层 3 4袋。 7.4.2 温度 室温控制在 22 24,严防烧菌,避光培养。 7.4.3 湿度 控制空气相对湿度 60% 70%,每天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7.4.4 检查 培养13d后 ,检查菌袋菌丝生长情况,及时处理菌种未成活、污染的菌袋。长 袋松开外袋口, 15d20d后脱去外袋。一般 30d 50d菌丝长满 菌袋。 7.5 菌丝后熟 DB41/T 1291 2016 4 培养时,控制培养室温度在 24 28,空气相对

10、湿度 80%左右,增加光照 和 通风,继续养菌 7d10d。 7.6 出耳管理 7.6.1 出耳场地 7.6.1.1 露天 起 20cm 的 高畦,畦 床宽 100cm, 床间留 50cm 70cm 宽 步道 。将畦床喷水湿透 , 摆袋前喷 3% 5%生石灰水消毒备用。 7.6.1.2 出 耳棚 选 择 通风、向阳、水源好、环境卫生、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地方搭建宽 800cm,脊高280 cm 300cm,边高 180cm 200cm的出耳 棚 。 棚上覆盖 遮阳网和 薄膜。 7.6.2 菌袋划口 7.6.2.1 时间 春季日平均气温回升到 8以上,秋季日平均气温降至 18以下时,将 达到生理

11、成熟的菌袋 运到出耳场地 , 去掉颈圈 和无棉塞,用绳扎紧袋口 。 在晴天的早上或下午用 5%的石灰水或 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 后 进行划口。 7.6.2.2 划口 用划口机给菌袋划口,或用消过毒的刀片从距袋 口 2cm处 沿着袋身 向 袋底方向 划 “ 1”或“)”型口,长度 1cm,深度 0.3cm 0.5cm。短袋每袋划口 60个,长袋每袋划口 100个 。 7.6.3 出耳方式 7.6.3.1 地畦 式 7.6.3.1.1 短菌袋 袋口朝下竖直摆放在畦床上 ,间距 10cm。 7.6.3.1.2 长菌袋 在每个床面纵向拉 5 根铁丝,间距 25cm,铁丝距 床面 高 25cm

12、30cm, 铁丝两端用地锚固定,中间每隔 300cm设一顶柱。将划好口的菌袋交叉斜靠于铁丝上,与地面的夹角不小于60,菌袋间距 10cm。 7.6.3.1.3 摆放后,畦床 上覆盖草帘,草帘要用 5%石灰水浸泡 30min,捞出沥水,不滴水时覆盖 。 7.6.3.2 层架 式 7.6.3.2.1 大棚内设 90cm 宽的棚架 6 层,层间距 30cm,底层距地面 20cm。 7.6.3.2.2 短菌袋 层架 上铺设较为平整的板材 , 菌袋 竖直排放于层架上,袋与袋间距 7cm 10cm。 7.6.3.2.3 长菌袋 层架上架设两根直径 2cm 3cm 的钢管或竹竿, 菌袋 横卧 摆放 于 架杆

13、上, 间距 10cm,尽量使出耳口避开 架杆,以免影响正常出耳。 7.6.3.3 吊袋式 DB41/T 1291 2016 5 7.6.3.3.1 在棚内承重横杆上每隔 20cm 25cm 按品字形系紧一组共三根塑料绳用于吊挂菌袋,离地面 30cm 50cm,相邻横杆的间距为 60cm 70cm。每 200cm 长为 1 档。 7.6.3.3.2 把划好口的菌袋袋口朝下夹在三根塑料绳中间将菌袋串联,垂直悬吊在大棚内的承重横杆上。袋与袋上下间距 20cm,串与串之间距离不少于 30cm,底层菌袋距离地面 30cm。每组用绳吊挂长袋4 5 袋,短袋 7 8 袋。最后,将每组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

14、防止菌袋相互碰撞。 7.6.4 原基形成期 7.6.4.1 露天管理 催耳期温度保持在 10 15, 空气湿度保持在 80% 90%, 早上 6 7 时将覆盖物揭开 15cm 宽的一条缝,通风换气透光 。经过 7d 10d,在 划口处形成黑色耳基。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85%左右,保持床面湿润。如床面干燥、耳芽表面不湿润,可在 早晚 向栽培袋及床面 各 喷一次雾状水, 5d 7d 后耳基逐渐膨大伸展,形成参差不齐的耳芽。 7.6.4.2 棚内 管理 菌袋划口上架至耳基形成大约需要 7d 10d 的时间。上架后 2d 3d 内以保温、保湿为主,适量通风。出耳 口 伤 愈后,喷雾状水 将菌袋、地面

15、淋湿 。 棚内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5%左右,控制棚内温度在18 22之间,每天早 晚结合喷水 通风 30min,适当增加光照。 5d 7d 可见出耳口处开始变黑,显现耳基;提高 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 90%以上,增加通风, 2d 3d 后即可见到划口处形成 耳芽 。 7.6.5 耳片生长期 7.6.5.1 露天管理 耳芽形成后,结合喷水加大通风量,每天 3 4 次,每次 1h, 保持空气 相对湿度 90%以上,空气清新。 若遇 10以下阴冷天气时,要盖膜保温保湿。 若遇 日均温超过 21时,要加强通风,仅于早晚气温低时少量喷水或者不喷水。 当耳芽长至扁平或圆盘状时,降低出耳温度至 18左

16、右,减缓其生长发育速度。加强通风的同时增加喷水量,每天喷水 2 3 次 ,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80% 95%,人为拉大干湿差。当耳片发育至 5 成熟时,间隔喷水和停水,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 75% 95%。 7.6.5.2 棚内管理 从颗粒状的耳芽 分化 形成耳片大约需要 5d 8d。此期 间 仍以保湿为主,适量通风和散射光。控制环境 温度 20左右,每天喷水 1 2 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85% 95%,促使耳芽迅速长大并逐步分化形成耳片。 耳片长大成熟约需 8d 15d。 此期间适当加大喷水量, 保持 空气相对湿度 75% 95%, 干湿交替 , 保障 耳片健壮生长。 7.7 采收 7.7.

17、1 要求 当耳片肥厚、舒展、变软,颜色为黑褐色,耳根收缩变细, 8 分熟 时便可采收。采收应晴天进行。采收前 1d 停止喷水。 7.7.2 方法 采大留小,用刀片齐耳基处割下,避免带出培养料,注意保护原基和幼耳。 DB41/T 1291 2016 6 8 病虫害防控 病虫害防控按 DB41/T 1244 2016执行。 9 干制 9.1 晒 干 采摘后应选择天气晴朗、通风良好的场地及时晾晒,至含水量 13%以下。 9.2 烘 干 用烘干机烘干,至含水量 13%以下。 9.3 分级 黑木耳分级按 NY/T 1838 2010执行。 9.4 贮 藏 装入无毒的双层塑料袋内,放于干燥、凉爽、洁净处保存。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