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1055-2015 铜包铝导体塑料绝缘控制电缆.pdf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47550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34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 T 1055-2015 铜包铝导体塑料绝缘控制电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DB41 T 1055-2015 铜包铝导体塑料绝缘控制电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DB41 T 1055-2015 铜包铝导体塑料绝缘控制电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DB41 T 1055-2015 铜包铝导体塑料绝缘控制电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DB41 T 1055-2015 铜包铝导体塑料绝缘控制电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9.060 K 12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0552015 铜包铝导体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2015 05 15发布 2015 08 1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10552015 I 目 次 前言 I .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代号、产品表示方法及型号规格 24 使用特性 45 技术要求 56 成品电缆 97 交货长度 . 118 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 119 包装、运输和贮存 . 12DB41/T 10552015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提出并归口 。 本标准 起草单位:河南华泰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焦作同心电缆有限公司、河南汇丰电缆有限公司、河南龙祥电力电缆有限公司、河南金水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亚朋、李磊、 李兵、金世强、王应伟、王志强、陈春原。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王卫东、郑先锋、郝苏丽 、李楠 。 DB41/T 10552015 1 铜包铝导体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U 0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U/U为450/750V及以下铜包铝导体塑料绝缘控制电缆的代号、产品表示方法和型号规格、使用特性、技术要求、交货长度、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 02 规范性引用文件 /U为45

3、0/750V及以下控制、监控回路及保护线路等场合使用的铜包铝导体塑料绝缘控制电缆(以下简称电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有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5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1 部分: 通用试验方法 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 机械性能试验 GB/T 2951.12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2 部分: 通用试验方法 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 2951.14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4 部分:

4、 通用试验方法 低温试验 GB/T 2951.2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21 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耐臭氧试验 热延伸试验 浸矿物油试验 GB/T 2951.3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1 部分:聚氯乙烯混合物专用试验方法 高温压力试验 抗开裂试验 GB/T 2951.32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2 部分:聚氯乙烯混合物专用试验方法 失重试验 热稳定试验 GB/T 2952.12008 电缆外护层 第 1部分:总则 GB/T 3048.4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 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5、GB/T 3048.5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 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 GB/T 3048.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 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GB/T 3048.9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 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GB/T 4909.22009 裸电线试验方法 第 2部分: 尺寸测量 GB/T 6995.3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3 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 6995.4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4 部分: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GB/T 9330.12008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第1 部分:一般规定 GB/T 9330.2

6、2008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第2 部分: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控制电缆 GB/T 9330.32008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第3 部分:交联聚乙烯绝缘控制电缆 GB/T 12706.12008 额定电压 1kV(Um=1.2kV )到 35kV(Um=40.5kV )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1部分:额定电压 1kV(Um=1.2kV )和3kV ( Um=3.6kV)电缆 GB/T 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JB/T 81372013 电线电缆交货盘 DB41/T 10552015 2 DB41/T 8462013 电缆用铜包铝导体 3 代号、产品表示方法和型号规格 3.1 代号

7、 3.1.1 系列代号 铜包铝导体控制电缆 KC 3.1.2 燃烧特征代号 阻燃( A、 B、 C、 D类) ZA、 ZB、 ZC( ZR)、 ZD 无卤低烟阻燃(A 、 B、 C、 D类) WDZA、 WDZB、 WDZC(WDZR)、 WDZD 注1:ZD 为成束阻燃 D 类,适用于外径12mm 的电缆。 注2:ZC 类阻燃也可以表示为 ZR。 3.1.3 绝缘代号 聚氯乙烯绝缘 V 交联聚乙烯绝缘 YJ 3.1.4 护套代号 聚氯乙烯护套 V 聚烯烃护套 Y 3.1.5 结构特征代号 铜丝编织屏蔽 P 铜(铜塑)带屏蔽 P2 铝塑复合带屏蔽 P3 软结构 R 外护层代号 按GB/T 29

8、52.12008中第4 章的规定 3.2 产品表示方法 产品用型号、规格及本标准编号表示。产品型号的组成和排列顺序如下: DB41/T 10552015 3 示例1: 额定电压 450/750V 铜包铝导体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19 芯、 1.5mm2,表示为:KCVV 450/750V 191.5 DB41/T XXXXXXXXX 示例2: 额定电压 450/750V铜包铝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钢带铠装无卤低烟阻燃 C类控制电缆,10 芯、2.5mm23.3 型号 ,表示为:WDZC- KCYJY23 450/750V 102.5 DB41/T XXXXXXXXX 电缆型号

9、见表 1。 表1 电缆型号 型 号 名 称 KCVV 铜包铝导体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 KCVVP 铜包铝导体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丝编织屏蔽控制电缆 KCVVP2 铜包铝导体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带屏蔽控制电缆 KCVVP3 铜包铝导体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铝塑复合带屏蔽控制电缆 KCVV22 铜包铝导体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控制电缆 KCVV32 铜包铝导体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细钢丝铠装控制电缆 KCVVR 铜包铝导体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软电缆 KCVVRP 铜包铝导体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丝编织屏蔽控制软电缆 KCVVP2-22 铜包铝导体聚

10、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带屏蔽钢带铠装控制电缆 KCYJV 铜包铝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 KCYJVP 铜包铝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丝编织屏蔽控制电缆 KCYJVP2 铜包铝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带屏蔽控制电缆 KCYJVP3 铜包铝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铝塑复合带屏蔽控制电缆 KCYJV22 铜包铝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控制电缆 KCYJV32 铜包铝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细钢丝铠装控制电缆 KCYJVP2-22 铜包铝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带屏蔽钢带铠装控制电缆 结构特征代号护套代号 绝缘代号 系列代号 燃烧特征

11、代号(若有) DB41/T 10552015 4 表1(续) 型 号 名 称 KCYJY 铜包铝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 KCYJYP 铜包铝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屏蔽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 KCYJYP2 铜包铝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屏蔽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 KCYJYP3 铜包铝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屏蔽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 KCYJY23 铜包铝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 KCYJY33 铜包铝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细钢丝铠装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 KCYJYP2-23 铜包铝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屏蔽钢带铠装聚烯烃护套控制电缆 注:本表中未列出的电缆型号可按以上

12、的规定编制;电缆暂无耐火型号。 3.4 规格 电缆规格见表2 。 表2 电缆规格 型 号 导体标称截面 /mm20.5 0.75 1.0 1.5 2.5 4 6 10 芯 数 KCVV、KCVVP KCYJV、 KCYJVP KCYJY、 KCYJYP 261 214 210 KCVVP2、KCVVP3 KCYJVP2、 KCYJVP3 KCYJYP2、 KCYJYP3 761 461 214 210 KCVVP2-22 KCYJVP2-22 KCYJYP2-23 761 461 214 210 KCVV22、KCVV32 KCYJV22、 KCYJV32 KCYJY23、 KCYJY33 7

13、61 261 214 210 KCVVR、 KCVVRP 261 - - 注1:推荐的芯数系列为:2 、3 、4 、 5、7 、8 、 10、 12、 14、 16、 19、24、27 、30 、37 、44 、48 、52 和61芯 注2:产品规格也可根据双方协议进行组合。 4 使用特性 4.1 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U O/U为 450/750V。 DB41/T 10552015 5 4.2 电缆导体允许长期最高工作温度 聚氯乙烯绝缘 70; 交联聚乙烯绝缘 90。 4.3 电缆敷设温度 聚氯乙烯护套电缆敷设温度不低于 0; 聚烯烃护套电缆敷设温度不低于 -10。 4.4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

14、无铠装无屏蔽层的电缆、有屏蔽层结构的软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6 倍; 其余结构的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2 倍。 5 技术要求 5.1 导体 5.1.1 导体应符合 DB41/T 8462013 的规定。 5.1.2 固定敷设用电缆的导体应采用第 1 种圆形实心导体或第 2 种圆形绞合导体,移动敷设用软电缆导体应采用第 5 种柔软圆形绞合导体。 5.1.3 导体直流电阻见表 3。 表3 导体直流电阻 导体标称截面/mm20时导体最大直流电阻/ (/km) 2第 1 种、第 2 种导体 第 5 种软导体 0.5 36.0 39.0 0.75 24.5 26.0 1.0 18.1 19.5

15、1.5 12.1 13.3 2.5 7.41 7.98 4 4.61 4.95 6 3.08 3.30 10 1.83 1.91 5.2 绝缘 5.2.1 绝缘混合料为聚氯乙烯( PVC)或交联聚乙烯( XLPE),其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 GB/T 9330.22008 中 6.2 和 GB/T 9330.32008 中 6.2 的规定。 5.2.2 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导体,绝缘表面应光洁、平整、色泽均匀,横断面上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气孔 和砂眼等缺陷。 5.2.3 绝缘厚度的标称值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 5.2.4 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值,绝缘最薄点的厚度应

16、不小于规定标称值的 90%-0.1mm。 DB41/T 10552015 6 表4 绝缘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mm绝缘标称厚度/mm 2PVC XLPE 0.5 0.6 0.6 0.75 0.6 0.6 1.0 0.6 0.6 1.5 0.7 0.7 2.5 0.8 0.7 4 0.8 0.7 6 0.8 0.7 10 1.0 0.7 5.2.5 绝缘线芯应按 GB/T 3048.92007 经受 50Hz 试验电压 6kV 火花试验。 5.2.6 绝缘线芯识别 绝缘线芯识别应符合 GB/T 6995.42008的规定,必要时,允许采用双方协议的其他的识别方法。 采用数字标志的颜色线芯,其绝

17、缘颜色与数字标志颜色应有明显色差,推荐颜色:绝缘为黑色,数字为白色或绝缘为黄色,数字为黑色。也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其它的标识方法。 5.3 成缆 5.3.1 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 ,最外层的绞合方向为右向。 5.3.2 绝缘线芯采用数字标志时,由内层到外层从 1 开始按自然数序顺时针方向排列。 5.3.3 绞合节距为: 固定敷设电缆应不大于绞合外径的 20 倍; 移动敷设电缆应不大于绞合外径的 16 倍。 5.3.4 绝缘线芯间的间隙允许采用非吸湿性、且适合电缆运行温度并与电缆绝缘材料相兼容的材料填充,填充物应不粘连绝缘线芯。 5.3.5 成缆线芯和填充物可以用非吸湿性材料薄膜带绕包隔离层。 5.

18、4 屏蔽 屏蔽型电缆在缆芯外应有金属带绕包或金属丝编织,屏蔽层和缆芯之间应重叠绕包一种在电缆最高额定工作温度下不会熔融的非吸湿性带。 屏蔽后,允许绕包一层在电缆额定工作温度下不会熔融的非吸湿性带。 必要时,允许采用双方协议 的其他屏蔽材料和型式。 5.4.1 铜(铜塑)带屏蔽 采用厚度为 0.050.1 0mm的软铜带重叠绕包,重叠率应不小于 15。 采用厚度为 0.050.10mm 的铜塑复合带重叠绕包 时 ,重叠率应不小于 15。绕包时允许在铜塑复合带下纵向放置一根标称截面不小于 0.20mm2的圆铜丝或镀锡圆铜丝构成的引流线,确保屏蔽的电气连续性,移动敷设软电缆的引流线应为多根结构的绞合

19、软线。 DB41/T 10552015 7 5.4.2 铝塑复合带屏蔽 采用厚度为 0.050.10mm 的铝塑复合带重叠绕包,重叠率应不小于 15。绕包时允许在铝塑复合带下纵向放置一根标称截面不小于 0.20mm25.4.3 圆铜线编织屏蔽 的圆铜丝或镀锡圆铜丝构成的引流线,移动敷设软电缆的引流线应为多根结构的绞合软线。 编织屏蔽由软圆铜线或镀锡软铜线构成,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 80%。 编织层不应整体接续,露出的铜线头应修齐,每一米长度上允许更换金属线锭一次。 编织圆线直径应符合表5 的规定。 表5 编织用圆铜线(镀锡圆铜丝)标称直径 编织前假定直径 d/mm 编织圆线直径/ mm d10

20、0.15 10 d 20 0.20 20 d 30 0.25 30 d 0.30 编织密度 K用百分数表示,按公式( 1)和公式( 2)计算确定: (1 ) ( 2) 式中: K编织密度% ; KfL编织节距,mm ; 单向复盖系数; d 编织丝线直径,mm ; D 编织层平均直径 , mm; m 锭子总数; n 每锭根数。 5.5 内衬层 5.5.1 金属铠装电缆应采用内衬层,内衬层可挤包或绕包。 5.5.2 用于内衬层的材料应为非吸湿性材料,且适合电缆的运行温度并与电缆绝缘材料相兼容。 5.5.3 挤包或绕包内衬层厚度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表 6规定标称值的 80%。假定直径计算方法按照 GB

21、/T 9330.12008 附录 A。 DB41/T 10552015 8 表6 内衬层厚度 挤包或绕包前假定直径 d/mm 内衬层厚度/mm d20 1.0 20 d 1.2 5.5.4 挤包内衬层应不粘连绝缘线芯。 5.5.5 绕包内衬层可采用双层或多层重叠绕包。 5.6 铠装 5.6.1 金属带铠装由双金属带左向螺旋状间隙绕包在内衬层上。外层金属带的中间大致在内层金属带间隙上方,包带间隙应不大于金属带宽度的 50%。 5.6.2 圆金属丝铠装由钢丝单层左向或双层钢丝内层右向、外层左向绕包在内衬层上,并且钢丝之间间隙的总和应不超过一根钢丝的直径。 5.6.3 金属带为镀锌钢带。金属带的层数

22、、厚度和宽度应符合表 7 的规定。 表7 铠装金属带标称厚度和宽度 铠装前假定直径 d /mm 金属带厚度标称厚度/mm 宽度/mm d15 20.2 20 15 d 25 20.2 25 25 d 30 20.2 30 30 d 35 20.5 30 35 d 50 20.5 35 50 d 20.5 45 5.6.4 圆金属丝为镀锌钢丝。铠装金属丝的直径应不小于表 8 的规定。 表8 铠装钢丝标称直径 铠装前假定直径 d /mm 铠装钢丝标称直径/mm d10 0.8 10 d 15 1.25 15 d 25 1.6 15 d 35 2.0 35 d 2.5 5.6.5 金属铠装其他要求应

23、符合 GB/T 2952.12008 的规定 。 5.7 护套 5.7.1 外护套应紧密挤包在缆芯、缆芯包覆层或铠装层上,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缆芯 。 5.7.2 护套表面应光洁、色泽均匀。 DB41/T 10552015 9 5.7.3 护套材料应为表 9 中各类 护套混合料的一种。护套材料应与绝缘材料的工作温度等级和电缆型号相适应。 5.7.4 ST1、ST2 、 ST5、SHF1 混合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应分别符合 GB/T 9330.22008 和 GB/T 9330.32008 的规定, ST3、ST7 混合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 GB/ 12706.12008 的规定。 表9 护套混合料

24、 护套混合料 电缆导体长期工作温度/ 混合物代号 热塑性聚氯乙烯 80 ST1 热塑性柔软型聚氯乙烯 70 ST5 热塑性聚乙烯 80 ST3 热塑性聚氯乙烯 90 ST2 热塑性聚乙烯 90 ST7 无卤低烟热塑性聚烯烃护套 90 SHF1 5.7.5 护套厚度的标称值应符合表 10 的规定,其中铠装型电缆护套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 1.5mm,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 80%-0.2mm。非铠装型电缆护套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厚度,其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 85%-0.1mm。 表10 护套标称厚度 挤包护套前的假定直径 d/mm 护套标称厚度/ mm 挤包护套前的假定直径 d/m

25、m 护套标称厚度/ mm d10 1.2 25 d 30 2.0 10 d 16 1.5 30 d 40 2.2 16 d 25 1.7 40 d 60 2.5 6 成品电缆 6.1 导体电阻 电缆的每芯导体在20 时的直流电阻应符合 表 3的规定。 6.2 电压试验 电缆的电压试验应符合标 11的规定。 试验电压应依次施加在成品电缆的每根导体与连接在一起的所有其他导体和金属层(若有)之间。 DB41/T 10552015 10 表11 电缆电压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试验要求 1 成品电缆电压试验 1.1 试验条件: 试样长度 试验温度 m 交货长度 环境温度 1.2 试验电压 V

26、3000 1.3 每次最少施加电压时间 min 5 1.4 试验结果 不击穿 2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2.1 试验条件: 试样长度 浸水最少时间 水温 m h 5 1 205 2.2 试验电压: 绝缘厚度 0.6mm 及以下 绝缘厚度 0.6mm 以上 V V 2000 2500 2.3 每次最少施加电压时间 min 5 2.4 试验结果 不击穿 6.3 绝缘电阻 电缆的绝缘电阻应在经受表11规定的电压试验后的绝缘线芯上按表 12规定进行。 表12 绝缘电阻试验 试样处理 单位 试验条件 试验长度 最小 m 5 浸水时间 最少 h 1 水温 不低于 电缆的额定工作温度 电缆绝缘线芯长期工作温度下

27、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表 13的规定。 表13 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下的绝缘电阻 导体标称截面/mm最小绝缘电阻/ (M km) 2PVC 绝缘电缆 XLPE 绝缘电缆 第 1 种 第 2 种 第 5 种 第 1 种 第 2 种 第 5 种 0.5 0.015 0.013 1.333 1.331 0.75 0.012 0.014 0.011 1.288 1.168 1.111 1.0 0.019 0.013 0.010 1.153 1.048 1.025 1.5 0.011 0.010 0.010 1.116 1.021 1.002 DB41/T 10552015 11 表13(续) 导体标称截面/mm

28、最小绝缘电阻/ (M km) 2PVC 绝缘电缆 XLPE 绝缘电缆 第 1 种 第 2 种 第 5 种 第 1 种 第 2 种 第 5 种 2.5 0.010 0.009 0.009 0.924 0.883 0.881 4 0.0085 0.0077 0.771 0.698 6 0.0070 0.0065 0.695 0.591 10 0.0065 0.531 6.4 绝缘机械物理性能 绝缘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 5.2.1的规定。 6.5 护套机械物理性能 护套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 5.7.4的规定 。 6.6 电缆燃烧性能试验 电缆应符合单根阻燃性能要求。 如果电缆有其他燃烧特性要求时应符合G

29、B/T 196662005 规定的相关试验要求。 6.7 标志 成品电缆的护套表面应有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及额定电压和规格的连续标志。标志应符合GB/T 6995.32008的规定。 7 交货长度 7.1 根据双方协议长度交货。 7.2 允许长度不小于 20m 的短段电缆交货,其数量应不超过交货总长度的 10%。 7.3 长度计量误差不超过0.5% 。 8 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8.1 产品应由制造厂检查合格后方能出厂,每个出厂的包装件上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8.2 每批抽样数量按交货批至少抽取 1 个试样,也可由供需双方协议规定。如抽样检验项目的结果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第

30、二次试验,仍不合格,应 100%进行检验。 8.3 产品按表 14 规定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验收。 DB41/T 10552015 12 表14 试验方法 序号 试验项目 标准条文号 试验 类型 试验方法 1 结构尺寸 1.1 导体 5.1 T,S GB/T 4909.22009 1.2 绝缘厚度 5.2 T,S GB/T 2951.112008 1.3 成缆 5.3 T,S 正常目力和直尺 1.4 屏蔽 5.4 T,S 正常目力和千分尺 1.5 内衬层 5.5 T,S 正常目力、直尺和游标卡尺 1.6 铠装 5.6 T,S GB/T 2951.112008 1.7 护套厚度 5.7.5 T,S

31、 GB/T 2951.112008 2 电气性能 2.1 导体电阻 6.1 T,S GB/T 3048.42007 2.2 绝缘电阻试验 6.3 T,S GB/T 3048.52007 2.3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6.2 T,S GB/T 3048.82007 2.4 成品电缆电压试验 6.2 T,R GB/T 3048.82007 3 绝缘机械物理性能 6.4 T,S GB/T 2951.112008、GB/T 2951.122008 和 GB/T 2951.212008 4 护套机械物理性能 6.5 T,S GB/T 2951.112008、GB/T 2951.122008、 GB/T 29

32、51.142008、 GB/T 2951.312008、GB/T 2951.32 2008 和 5 燃烧性能 6.6 T GB/T 196662005 6 外观 6.1 印刷标志 6.7 T,S GB/T 6995.32008 6.2 表观 5.7.2 T,S 正常目力检查 7 交货长度 7 T,R 计米器 9 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包装 9.1.1 成圈或成盘电缆应卷绕整齐,妥善包装。重量不超过 80kg 的短段电缆,可以成圈包装。 9.1.2 电缆盘应符合 JB/T 81372013 的规定。伸出盘外的电缆端头应加保护罩,伸出的长度应不小于 300mm。 9.1.3 每圈或每盘上应附有标签并标明: 制造厂名称; 型号; 规格,单位为mm2额定电压,单位为 V; ; 长度,单位为 m; 制造日期: 年 月; 电缆盘正确旋转方向。 DB41/T 10552015 13 9.2 运输和贮存 9.2.1 电缆应避免在露天存放,电缆盘 不允许平放。 9.2.2 运输中禁止从高处扔下装有电缆的电缆盘,严禁机械损伤电缆。 9.2.3 吊装包装件时,严禁多盘同时吊装。在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上,电缆盘应放稳,并用合适的方法固定,防止互撞或翻倒。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