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348721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该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 )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幅图片分别为海神庙、天津港和海滨浴场,都是与 “海 ”有关的地理景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类活动,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景观的类别,可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形成原因是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点评:本题为考查旅游地理内容,试题较易,可根据旅游景观分类这一知识点得出答案:。 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

2、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问题。 【小题 1】 1980年与 2010年相比,有关河流 R以下的河段水文特征说法相符的是 ( ) 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河流的含沙量大 C河流的汛期长 D河流中钙物质的含量小 【小题 2】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 R和 T之间的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有 ( ) A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东侧坡大量修建梯田 B东侧坡大量修建梯田,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 C两侧坡都大量植树种草 D两侧坡都大量修建梯田 【小题 3】为了更合理的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 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B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 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D综

3、合开发农业资源,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通过 “土地土地利用结构表 ”可知, 2010年与 1980年相比,耕地面积比重减少、林地和草地面积比重增加,因此, 1980 年河流的含沙量较高,选 B。 【小题 2】 R和 T之间的河段,东坡为缓坡,可修建梯田,进行粮食生产,西坡为陡坡,可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故选 B。 【小题 3】题干要求合理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而前三个选项都为偏重某一方面,是不合理的,只有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才是合理的作法,故选 D。 考点:

4、本题组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农业区域的综合开发。 点评:本题组以 “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为背景,考查了低山丘陵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及该区环境问题如何治理、农业区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东北素有 “玉米黄金带 ”之关誉,记者近日在东北采访了解到,如今东北地区为全国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优质米源,正在成为我国的 “水稻黄金带 ”。 “东北优质粳米营养丰富、色味俱佳,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是市场上优质米、高端米的代表。 ”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有关东北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较短 C河流封冻期长,有春汛 D土层

5、深厚,土壤肥沃,水土匹配良好 【小题 2】我国 “玉米黄金带 ”主要分布在 ( ) A三江平原 B松辽平原 C松嫩平原北部 D辽河平原南部 【小题 3】使东北大米成为市场上优质米、高端米的代表主要因素是 ( ) A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B单季水稻,生长期长,农作物病虫害少 C气候的日较差小 D土壤肥沃,利于水稻生长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选 A项。 【小题 2】玉米对热量需求较高,在东北地区最适合玉米生产,单产和品质较好的地区是松辽平原。 【小题 3】东北大米品质好的原因有:生长期长、农作物病虫害少、气候

6、的日较差大、土壤肥沃等特点,最主要是单季水稻,生长期长,农作物病虫害少。故选 B。 考点:本题组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组结合东北地区,考查了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品质的区位因素,以及实现可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开发。 读某区域 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小题 2】造成该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 ) 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 【小题 3】图示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 ) A保护耕地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保持水土 答案:

7、【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通过图示可知 ,该区位于沙漠,气候干旱,而土地荒漠化是该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故选 B。 【小题 2】图中 30年前和现在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森林面积减少,是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故选 A。 【小题 3】本题的四个选项,都是森林资源的意义,但在本题中荒漠化的发展是森林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的形成的,故选 C。 考点:土地荒漠化及成因 点评:本题组通过 “某区域 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 ”考查了土地荒漠化的环境问题、其形成原因,森林在荒漠化过程中的起到的作用。 2011年 10月 28日,我国首次航空生物燃料用于客机试飞

8、取得成功,本次试飞所需航空生物燃料的原料来自麻风树结出的果实。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云南、四川、江西、贵州等地山区建立麻风树种植基地主要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A宜林山地广布 B灌溉 水源较多 C气候温和干燥 D土壤深厚肥沃 【小题 2】推广使用以麻风树果实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积极的生态意义是 ( ) A降低航空运输成本 B缓解地面下沉 C解决地区人地矛盾 D缓解气候变暖趋势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云南、四川、江西、贵州等地山区建立麻风树种植基地,树木本身应在山区发展,这样可发节约耕地资源,故选 A。 【小题 2】以麻风树果实为原料的生物燃料

9、,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其生态意义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温室效应及大气污染,故选 D。 考点:资 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组还可考查麻风树果实做为燃料还有哪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及如何促进麻风树果实燃料的开发与条件。 读 “计算机模拟人口、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发展趋势 ”模型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图中丙表示 ( ) A自然资源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人口死亡率 D环境污染 【小题 2】图中乙曲线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随着人口增加自然资源不断减少 B生产力的发展 C人口政策导向 D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答案: .D 19.B 试题分析: 【小题 1】甲表示自然资源,乙表示人口

10、,丙表示环境污染发展趋势,故选 D。 【小题 2】人口数理的变化,直接原因是由生长率变化导致的,根本原因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的。 考点:本题组考查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点评:某一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导致的,而本题考查的是自然增长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16 世纪的法国思想家 J.博丹认为:北方寒冷,使人们体格强壮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热,使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 J.博丹的主张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 A天人合一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可持续发展论 D人地协调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可知,环境决定了人体格和才智,所发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故选 B。 考

11、点: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点评:本题考查人地思想的演变三种理论: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和人地伙伴论三种思想的演变过程,材料反应的是地理环境决定论。 该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对图示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 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小题 2】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 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廉价水电 经济发达,基础好 科技发达 廉价水运 A B C D 【小题 3】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下列现象

12、基本无关的是 ( ) A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迅速 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D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河流为珠江流域,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故选C。 【小题 2】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优势为:有色金属原料丰富、廉价水电(有色金属冶炼需电解,耗能大)、廉价水运,经济和科技并不发达,所以选 A。 【小题 3】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迅速,二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三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这三个方面;本区为亚热带季

13、风气候,降水并不少;故选 D。 考点:本题组考查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组以珠江上游流域图为背景,考查了水文特征、如 何实现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题组还可考查流域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对应的治理措施。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犹如一道被 6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 1】导致鲁尔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

14、 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机械制造业先进 经济发达 A B C D 【小题 2】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 (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导致鲁尔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和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这两点,故选 A。 【小题 2】鲁尔区钢铁工业生产会产生大所污染,需考虑风向因素,故布局在西风的下风向即城区的东北方, A正确。 考点:本题组考查区域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点评:传统的鲁尔区在发展中出 现了传统产业衰落、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三方面问题,要熟知产生的

15、原因及解决措施;工业生产区位因素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环境效益,在环境效益中要考虑水污染、大气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污染。 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 ( ) A热带、温带、寒带 B湿润地区、低纬度地区、江南丘陵 C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干旱地区 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为地球热量带的划分,是同一指标; B选项,湿润地区划分指标为干湿区的划分,低纬度地区划分指标为纬度位置,江南丘陵的划分指标为地形区; C选项,黄河流域划分指标为流域,东南丘陵划分指标为地形区,干旱地区划分指标为干湿区; D选项,广东省划分指标为省级行政区,广州市划分指标为市级

16、行政区,云贵高原为划分指标为地形区;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标准 点评:本题为若干组地域单元为背景,考查区域的划分标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知识点。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 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 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图中数字是 排前 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 1】前 30名城市个数达到 5个的省级行政区 ( ) A均位于南方地区 B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C均以重工业为主 D均以传统型工业为主 【小题 2】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 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 ) 自然条件 旅游资源 城市建筑 生态环境 A

17、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前 30名城市个数达到 5个省级行政区为广东、江苏和浙江,属于东部经济地带,故选 B。 【小题 2】西北地区不宜居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如水资源的短缺,另外就是气候干旱、生态脆弱,故选 C。 考点:本题组考查区域的划分标准及城市形成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组以 2006年中国 200个宜居城市为背景,考查区域的划分指标,及城市形成发展中的区位因素评价,对比分析宜居城市与不宜居城市的区位条件差异,就可得出答案:。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 “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

18、的发展演变模式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 A B C D 【小题 2】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 ) A 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B 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C 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D 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四幅图中,图 2核心城市未形成,第一阶段;图 3是城市化过程,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第二阶段;图 1形成逆城市化或郊区城市化,人口从城市向外迁移,是第三阶段;图 4形成城市体系,区域内部联系更加紧密,是

19、第四阶段,故选 C。 【小题 2】图 1阶段逆城市化过程,以工业为主体;图 3为城市起步的初级阶段,现代交通运输网络未形成;图 4城市体系形成,区域内部差异缩小,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各个阶段特点。 点评:本题通过图的形式表达了城市化的发展过程,要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明确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及城市体系的特点。 读 “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B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了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C快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D不会对

20、环境产生影响 【小题 2】下面属于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表现的是 ( ) 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加大科技投入 ,注重生态经济发展 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培育优良品种 ,发展高效农业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题干为 “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 ”说明这是一个生态农业模式图,该模式要注重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相结合,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 B。 【小题 2】该湖区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第 项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这种作法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是不可取的,其它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组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三个

21、基本内涵,包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组借助 “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 ”,表明一个现代农业区域发展模式,考查了一个区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其内 涵特点。 该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 1】关于其生态建设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 A 封沙育草,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 B 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C 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 D 禁止过度开垦,大力倡导退耕还牧 【小题 2】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 “八连增 ”,稻谷、小麦、玉米的自给率超过 98%,但粮食安全压力仍然很大

22、,主要原因是 ( ) 耕地面积减少 粮食种植成本上升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 城市化水平提升,农业从业人员减少 A B C D 【小题 3】黄土高原曾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使得 ( ) 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耕地面积减小 粮食产量持续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处为小兴安岭,生态建设的主要方向是保护森林资源; 处为三江平原,应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故 B正确; 处为浑善达克与阴山北部地区,应保护草场资源,合理规划载畜量; 处为黄土高原,应禁过度开垦,但不能大力倡导退耕还牧,应合

23、理退耕,适当发展种植业。 【小题 2】粮食安全是指: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 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 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我国粮食生产有不能满足本国人民的需要,存在不能自给的隐患,而耕地面积减少、粮食种植成本上升(粮食种植面积会减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这三项都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所以是粮食局安全压力大的原因;故选 A。 【小题 3】黄土高原轮荒耕作制度会导致土 壤肥力下降,粮食产量减少;轮荒本身破坏生态,水土流失加剧,同时造成土地资源不能有效利用,耕地面积减小了;故选 B。 考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以 “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 ”图为

24、背景,考查了农业生产活动中出现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态破坏、湿地退化等问题,以及如休避免这些问题,实现农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题 ( 10分)看下面漫画 “五代人的营生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漫画反映的问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简述理由。( 6分) (2)谈谈 “我 ”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4分) 答案: (1)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由于人们的过度索取,造成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并且危及了后代的生存与发展。( 6分) (2)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参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行动。( 4分) 试题分析: (1) 漫画中太祖卖野菜、太爷卖木材、爷爷卖菜墩、爸爸卖根

25、雕,说明前一代使用的某种资源,下一代无法使用,资源已经用完,违反了公平性原则中的代际公平原则,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人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同时,违反了资源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是指人类的经 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2)只所以出现漫画中的 “我 ”无资源可用,是因为 “太祖、太爷、爷爷和爸爸 ”过度开发资源,没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基本原则 点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阶段性原则,本题考查的是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

26、原则。 ( 10分)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红色荒漠 ”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区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 30%以下。 材料 2: “红色荒漠 ”形成机制示意图。 (1)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4分) A_, B_, C_, D_。 (2)南方地区 “红色荒漠 ”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2分) (3)填表比较:南方地区的 “红色荒漠 ”问题与其他地区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4分) 地区 自然原因(差异) 治理措施(共同点)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南方地区的 “红色荒漠

27、 ”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答案: (1)人口增加 高温多雨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 4分) (2)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地表变得崎岖不平;淤积下游河道和湖泊。( 2分) (3)( 4分) 地区 自然原因(差异) 防治措施(共同点)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气候干旱,降水少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农业技术;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南方地区的 “红色荒漠 ” 降水量大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土质疏松 试题分析: (1)人口增加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和需要燃料增加,导致滥伐森林;高温多雨导致地表径流加剧,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2) “红色荒漠 ”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区

28、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因此回答红色荒漠的影响实质就是水土流失的影响。 (3)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南方地区的 “红色荒漠 ”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多,水蚀作用强。但三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因此措施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农业技术;植树种草,恢复植 被。 考点:本题组考查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点评:本题组以南方低山丘陵、黄土高原和西北地区为背景,考查了环境问题中土地荒漠化及水土流失,这是典型的环境问题,考查方向就是从分布、形成原因、影响和治理措施四个

29、方面。 (10分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郑国渠系公元前 20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兴修的大型灌溉渠。该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公里,灌溉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的关中平原 4万余顷的田地,兼有其他环境效益。 ( 1)图中为郑国渠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其选线方案 。 (4分 ) ( 2)郑国渠开凿以来,干渠首部逐渐变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说明原因。 (3分 ) ( 3)分析郑国渠的修建在关中地区产生的综合效益。 (3分 ) 答案:( 1)选择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灌溉区域较广(地形较平坦,工程量较小) (2分 ) ;地势西高东低,渠水可

30、实现全线自流。 (2分 ) ( 2)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河水泥沙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使干渠首部逐渐变高,河水不能入渠。 (3分 ) ( 3)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了农业稳产高产;减轻关中平原地区的洪涝威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分 ) 试题分析:( 1)郑国渠为引水渠,其选线评价从地势高低,水是否可自流及沿线灌溉面积两个方面评价。 ( 2)本题考虑泾水的水文特征,流经黄河,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导致干渠首部逐渐变高。 ( 3)郑国渠的综合效益从社会、生态、经济三方面阐述。 考点:水资源的调配的线路选址和影响 点评:本题以郑国渠为背景,考查古代水资源调配的这一知识点,其现

31、实意义古今一样。 (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进入 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 “珠三角 ”抢得先机, “长三角 ”后来居上, “环渤海 ”潜力巨大, “新东北 ”重振旗鼓, “大西北 ”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 2: (1)有关人士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 “三大极点 ”,分析三个区域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 (2分 ) (2)图丙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 (1分 ) A地势平坦开阔 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光热条件好,雨热

32、同期 (3)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 “振兴新东北 ”的主要优势与劣势。 (4分 ) (4)填写下 表,分别写出甲、乙、丙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3分 ) 限制性因素 甲 乙 丙 答案: (1)政策优惠、临海位置( 2分) (2)D( 1分) (3)优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劣势: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 4分) (4)甲:能源不足 乙:能源不足 丙:水资源不足。( 3分) 试题分析: (1) 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和长三角的浦东,三个区位的条件可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总结,其共同点为政策优惠和临海位置。 (2)图中商品棉基地为我国四大商品棉基

33、地之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商品棉基地,其优势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条件好,是棉花生长的有利条件,而该区不具备土壤肥沃条件,春季干旱、降水少,所以选 D。 (3)东北地区与长三角相比,区位条件评价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优势是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劣势是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 (4)甲乙丙分别为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对三个区域进行经济发展的区位评价,其限制性因素分别为能源不足、能源不足、水资源不足。 考点:本题组考查经济区的的区位因素及可 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组以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三个区域为背景,考查某一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与不足,其思路是优势条件进行开发、劣势条件进行整治,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本题组还考查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扩发展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