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某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48749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7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某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某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某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某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某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某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 1】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其中影响地区最广、受灾人口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是 ( ) A旱涝灾害 B地震灾害 C台风灾害 D蝗虫灾害 【小题 2】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 ) 国土面积广大 人口众多 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 自然灾害种类多样 灾害灾次频发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震灾害、台风灾害、蝗虫灾害在我国的影响范围都不是太大,因此不是我国影响地区最

2、广、受灾人口最多的自然灾害,据此可判定是旱涝灾害。 【小题 2】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与我国的国土面积广大关系不大,其他选项都与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有关。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各类自然灾害在我国的主要影响范围,并能结合影响我国成灾人口和农业灾情的主要因素分析即可。 读我国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判断影响该地区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农牧活动 距海远近 季风风向 纬度位置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该地区的降水量基本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故判断主要受夏季风影响程度影响,与距海远近和季风风向的影响有关,而农

3、牧业活动不影响降水量的分布,反之,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影响农牧业分布;该地区位于季风环流影响,纬度位置与降水量的分布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基础性试题。学 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降水量分布的基本规律,并结合影响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可判断,注意结合选项内容比较分析,本试题还可结合该地区的农牧业分布或地形对降水量分布的影响等内容设计成题组。 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 1】若 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A砖瓦厂 B钢铁厂 C玻璃厂 D化工厂 【小题 2】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A减弱噪声 B减少酸雨 C保

4、持水土 D绿化环境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图示, H 厂以石膏板材厂的废渣为原料生产,故判断为砖瓦厂,可将废渣作生产砖瓦的原料。 【小题 2】火电厂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而图示的该电厂,实施了燃料的脱硫处理,故直接导致了向环境排放的酸性气体减少,可减轻酸雨危害。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能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工厂的环境污染类型进行分析即可。注意火电厂属于大气污染企业。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造的产业链是(

5、 ) 煤 电 铝 煤 焦 化 煤 气 电 煤 铁 钢 煤 电 钢 A B C D 【小题 2】 “坑口 ”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山西煤炭和铝土矿资源丰富,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形成了煤 电 铝、煤 焦 化、煤 铁 钢三条产业链。 【小题 2】 “坑口 ”电站是指在煤炭基地附近建火电站,由于煤炭发电有严重的大气污染,故 “坑口 ”电站建设将加重山西省的大气污染。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重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基础性较强,适宜高一、

6、高二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山西省重工业发展的基本优势条件,并能结合重工业发展中的主要环境问题即可分析。 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分布位置判断,北线为山西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线;中线为陕西神府到黄骅港的神黄线;南线为焦作到日照的焦日线。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铁路线。 点评:本题为简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铁路线的分布位置,并结合我国沿海的海港城市分布即可比较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

7、读图训练。 田纳西河流域自 19世纪后期环境恶化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于人口激增,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 B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 C为了获取炼钢用的木炭,大片伐林,造成水土流失 D炼钢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答案: A 试题分析: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影响,为美国主要的棉花带分布区,在 19世纪,该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为农业生产,但由于长期的掠夺式开发而导致 “黑风暴 ”肆虐。 考点: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结合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等自然地理环境基本概况,并结合区域发展的基本

8、过程判断主要的人类活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可。注意时间 “19世纪后期 ”。 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题。 【小题 1】该河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南方地区 【小题 2】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A小麦 B甜菜 C棉花 D小米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河流流量分布特征判断,该河流在春季和夏季形成双汛,故判断该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受春季的积雪融水和夏季的季风性降水影响而形成双汛。 【小题 2】注意 “经济作物 ”的题干信息,小麦和小米不属于经济作物,而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主要

9、处于中温带,适宜甜菜种植,而棉花主要种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不适宜东北种植。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和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能抓住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能结合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主要的农作物分布规律判断即可。注意抓住题干基本要求,如 “经济作物 ”和 “粮食作物 ”的不同。 图为 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小题 2】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河段是 (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小题 3】 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

10、功能是 (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影响水能资源的主要条件是河流流量较大和落差大,故比较图示各点, C点所在集河流上游较多的水量,流量较大,且结合地势剖面图,该处落差较大,故水能资源丰富。 【小题 2】图示 d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流量最大,且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故最易发生洪水灾害。 【小题 3】图示 M位于河流上游,且坡度较大,故植树造林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适宜高一、高二基础测试。学生只要

11、掌握影响河流水能资源分布、洪涝灾害的形成的基本原因,并能结合河流上游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判断恢复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即可判断。注意能利用图示信息解题实际问题。 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 ( ) A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 业起辅助作用 B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 C扩大煤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 D加大对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答案: B 试题分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丰富,而单一的煤炭开采工业,产业层次较低,经济效益较低,故应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对煤炭资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

12、经济效益,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故只有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资源合理开发。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对传统工业区发展和改造的基本思维,并能结合我国山西省的区域地理实际分析即可。 近年来,北京的一些山区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把原先的薪炭林改为水源涵养林。这样做的主要意义在于 增加北京市的水果产量 构建北京市的生态屏障 减少当地的水土流失 满足北京市的木材需求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题干基本信息: “变薪炭林改为水源涵养林 ”,主要起保持水土的功能,利用改善北京的生态环境。故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低,能抓住题干内容提取有

13、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结合当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即可。本题还可结合北京市的能源结构调整等内容设计题组。 2006年 1月 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施行。这将从法律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题。 下列各组能源中,全部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炭、风能 B水能、太阳能 C地热、天然气 D核电、生物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然资源按其自我再生能力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只有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煤炭、天然气 和核能属于非可再生能源,而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资源。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

14、只要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分类,注意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基本差异即可判断。 有关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时有低温冻害,影响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答案: B 试题分析: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由于纬度高,蒸发量较少,故水资源较充足, A项错误;该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制约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B项正确;该地区的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广, C项错误;该地区的自然土壤为黑土,土壤肥沃,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基础性试题,能利用

15、区域的地理位置分析其自然环境特征,并能结合自然环境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读 “20世纪 50 90年代广东省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 ”,回答下列问题。 年代 项目 20世纪 50年代 20世纪 60年代 20世纪 70年代 20世纪 80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受灾人口 (万人 /年 ) 242 743 859 1 226 1 590 受灾农田 (万公顷 /年 ) 18.1 43.9 53.7 82.0 89.1 【小题 1】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 ) A地震、洪涝、台风 B海啸、风暴潮、干旱 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 D台风、洪涝、暴雨 【小题

16、 2】广东省受灾损失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原因是 ( ) A寒潮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 C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D季风环流改变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震和滑坡属于地质灾害,海啸和风暴潮属于海洋灾害,都不符合题干要求,每年春夏的强对流天气带来的暴雨、洪涝灾害和 7 9月的台风灾害是广东常见的气象灾害;低温冷害、干旱、生物灾害等也常有发生。 【小题 2】广东属人口和经济密集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迁入较多,虽防灾能力有所加强,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却在加大。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类和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 点评:

17、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分类,能结合广东省的地理位置判断影响 该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并能结合材料分析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等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材料和课本基本内容的联系。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下列关于 所属灾害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属于东北灾害带 B 属于海洋灾害带 C 属于青藏高原灾害带 D 属于西北灾害带 【小题 2】图中 所属灾害带的主要灾害对应正确的是 ( ) A 是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 B 是台风、风暴潮、赤潮 C 是洪涝、旱灾、病虫害 D 是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18、】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的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可分为六大灾害带: 1海洋灾害带 2东南沿海灾害带 3.东部灾害带 4.中部灾害带 5.西北灾害带 6青藏高原灾害带。由图可知 、 属于东部灾害带; 属于中部灾害带; 属于西北灾害带。 【小题 2】中部灾害带的主要灾害有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东南沿海灾害带有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西北灾害带主要灾害有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带和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六大灾害带大致的划分和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注

19、意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影响各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读图,判断下列关于图示地区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因地处沿海,所以台风活动频繁 B因地处环太平洋地带,所以火山多发 C因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所以暴雨、春旱多发 D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地带,所以泥石流多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 台风活动频繁 的是我国东南沿海,我国的火山活动并不频繁,华北地区并不是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地带,由此可排除 ABD三项。 考点:本题考查华北地区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注意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注意结合图示的地理位

20、置分析即可。 读 “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灾害 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B灾害 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灾害 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 黄土高原 D灾害 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小题 2】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 1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 3的主要自然因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 5的主要原因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 4加剧的主要原因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21、特别是横断山区。沙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和新疆,黄土塌陷、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 【小题 2】一般说来,地壳活跃的地带,多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高峻,暴雨集中,多地震, 又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而形成岩溶塌陷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多雨的气候和石灰岩的分布。故 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分布。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各类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分布地区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能结合图示各类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及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综合分析。 20世纪 70年代到 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 “冷冻地带 “移向 ”阳光地带 “的原因是 冷冻地带经

22、济衰退,失业率升高 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 阳 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 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 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美国的 “冷冻地带 ”是指东北部地区,由于所处纬度较高,气候冷湿,故被称为 “冷冻地带 ”,该地区是美国的传统工业区;而 “阳光地带 ”是指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由于纬度较低,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影响,阳光明媚,被称为 “阳光地带 ”,且该地区是美国的新兴工业区。故自然环境和经济因素是导致美国人口从 “冷冻地带 ”向 “阳光地带 ”迁移的主要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及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美国的

23、自然地理环境和工业区分布概况,并能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即可判断,注意结合选项内容比较分析。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不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 B铁矿石 C煤炭资源 D水陆交通 【小题 2】为尽快使山西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下列整治措 施错误的是 A对煤炭企业实行改造和整顿,以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

24、【小题 3】我国煤炭主产区煤炭外运主要采取输煤和输电相结合的形式。输电就是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再通过电网输送,这种做法对当地的不利影响是 A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B产业结构更加单一 C当地就业机会减少 D加重当地大气污染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鲁尔区位于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且有多条河流经过,水资源丰富,而山西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属于半湿润地区,且该地区工农业用水量大,故水资源不足。 【小题 2】加快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应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科技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反映了在山西省的优化产业结构中,农

25、业的比重应下降,故 C项错误。 【小题 3】材料信息 “输电就是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再通过电网输送 ”,而当地进行煤炭发电,会加大对当地的环境污染。 考点:本题考查中外传统工业区的比较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可持 续发展的典型性试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掌握鲁尔区发展和我国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是解题的关键,抓住题干基本信息,并结合传统工业的主要不利影响等内容分析即可。 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题。 【小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地广人稀 夏季降水较多,灌溉水源充足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A B

26、C D 【小题 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劳动力充足 机械化程度高 市场广大 复种指数高 交通运输便利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注意 “自然条件 ”的基本要求,可利用排除法解题。地广人稀不属于自然条件,而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处纬度均较高,故热量条件不足。而两地都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且受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夏季水热条件较充足。 【小题 2】组合选择题可利用排除法解题,美国的玉米带机械化水平高,故劳动力需求量少, 错误;两地的玉米带所处纬度均较高,故热量条件不足, 复种指数较低, 错误。

27、考点:本题考查中外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比较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只要抓住题干的基本要求,并能结合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况,注意比较分析即可。 读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值增长图 ”,回答题。 【小题 1】在阶段 中,珠三角的主导产业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资金密集型产业 C技术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小题 2】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农村劳动力过剩 B受港澳台经济辐射 C工业化迅速发展 D华侨、港澳同胞的促进作用 【小题 3】改善广州城市生态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将深山中的大树移植进城市 合理规划城市各种

28、功能区的相对位置 建设大型娱乐场所 建设公园、森林、绿地等 A B C D 【小题 4】 21世纪,为减轻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珠江三角洲比重将增加的能源是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核电 煤电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阶段 为 1990年之前,为改革开放的初期,该地区主要吸引国外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业而发展外向型经济,故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小题 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工业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小题 3】移植大树破坏了树木原生地的生态环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29、基本原则, 错误;建设大型娱乐场所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没有影响,故 错误。 【小题 4】为减轻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改善该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则应加大清洁能源的比重,而煤炭和石油 的环境污染程度相对较严重,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的环境 污染较小,属于清洁能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点较多,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掌握珠三角工业化的两个阶梯和主导产业的差异; 掌握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因素; 掌握城市环境建设的一般措施; 能比较分析主要能源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综合题 读 “2007年 7月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事件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概括描述

30、 2007年 7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2)简析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 (3)从位置和降水因素,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 的原因。除上述两个因素外,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原因? 答案: (1) 灾害类型多; 发生频率高; 分布地区广; 具有关联性; 生命、财产损失重等。 (2)副热带高气压 (或反气旋 )在江南、华南长时间停留,形成晴热干燥的高温天气 (或伏旱 )。 (3)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具有北方降水集中、降水变率大和南方暴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 地形特征; 水系特征; 植被状况; 水文状况; 人类活动等。 试题分析:( 1

31、)自然灾害具有以下特征: 1、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2、自然灾害具 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3、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4、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5、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6、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图示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广泛性、多样性、频繁性、联系性和危害严重性等特征。( 2)注意结合时间 “7 月 ”,应为江淮地区的伏旱时期,其原因应从伏旱的成因: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分析。( 3)洪涝灾害与降水的关系,可结合此时的雨带位置分析,而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还与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植被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

32、 :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但考点较多,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一般特征; 掌握我国局部地区特征天气的成因分析; 掌握我国的雨带移动对东部地区旱涝灾害的影响; 掌握影响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 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国家 每个雇员年产 值 (千美元 ) 日工资 (美元 ) 年工资 / 年产值 () 美国 105 60 208.6 德国 87 45 188.8 英国 50 36 262.8 中国 29 1.5 18.9 菲律宾 23 5 79.4 (1)简述美国东北部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

33、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3)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 “世界工厂 ”。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4)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 (1)具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五大湖便利的水运和陆上运输;水源充足;市场广 阔;劳动力丰富等。 (2)德国的年工资 /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 (3)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 /年产值最低;人 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 靠近原料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 (4)对美国产业发展的影响: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促进了美国产业布局调整;促进美国的

34、企业在全球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许多跨国公司;推动美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对中国的启示: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改变我国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 试题分析:( 1)影响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等)因素分析 ,注意结合美国东北部的区域地理环境分析即可。( 2)直接根据表格资料,从德国和英国工人的年工资 /年产值的比重分析即可。( 3)影响我国成为 “世界工厂 ”的主要原因可从资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的影响因素:资源、地价、劳动力、市场、政策和交通等因素分析。( 4)在

35、全球三轮产业转移中,美国为主要的产业迁出地区,对美国的主要影响可从资源、劳动力密集型的迁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结合资源、环境和产业升级、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对我国的启示也可同理分析,从科技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 查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影响钢铁工业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并能结合世界著名区域的地理实际分析,掌握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注意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应比较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不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亚洲水稻主要分布区、年降水量、人口密度分布图。 材料二 我国江西省泰和

36、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采取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 ”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如下图 -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取得了 理想的效果。 (1)读图 (1),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的地区有 、 、 。( 2分) (2)读图 (2)、图 (3),从气候、地形、社会经济三方面说明上述地区发展水稻生产的优势条件。( 3分) (3)本地区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的气象灾害是 ,请说明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3分) (4)读材料三,试分析在该区采取这种立体农业模式的区位优势,并简述其重要意义。( 6分) 答案: (1)东亚、东南亚、南亚 (写出两个就可给 2分) (2)夏季 (或

37、全年 )高温多雨,雨量充沛 ( 1分);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排灌方便( 1 分);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 ( 1分) (3)旱涝灾害频繁( 1分) 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 1分) 兴修水利工程( 1分) (4)这里气候资源优越,光热充足,属湿润地区,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 1分);该区地形地貌复杂,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面积狭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丘陵山区耕作易导致水土流失,宜发展林牧业( 1 分);缓坡和谷地不易发生水土流失,可发展耕作业( 1 分);洼地积水易涝,适合 发展鱼塘养鱼业( 1分)。 采

38、取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 ”的立体布局模式,按照农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安排相应品种,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山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减轻对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劳动力转移到丘陵山地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1分),还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1分) 试题分析:( 1)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于夏季高温多雨的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热带雨林地区。( 2)从降水量分布图反映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多为年降水量丰富地区,水源充足 ,而从地形来看,水稻种植业多分布于沿海的平原和丘陵地区;从人口分布图反映了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多为人口稠

39、密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 3)该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集中,故多旱涝灾害。原因主要从季风气候的降水量变率大分析,措施主要从工程措施和气象措施分析。( 4)影响该地区立体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可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和植被等因素分析。其地理意义主要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结合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 区、主要的区位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并结合影响立体农业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和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等内容,对于此类区位条件和农业生产等常规性考点,学生应注意答题角度的把握和答题的完整性

40、、全面性。 读环地中海沿岸国家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环地中海沿岸图 材料 2: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色列等国的种植业实行专业化生产,成为 “时鲜业 ”的大规模生产基地,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随着保鲜技术的进步,市场前景更加看好。 (1)该地区的 “时鲜业 ”以生产 _等农产品为主,影响其发展的不利气候因素有_。( 4分) (2)从社会经济区位因素的角度,分析该地区 “时鲜业 ”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3分) (3)根据法国和西班牙的农业区位差异,分析两国发展 “时鲜业 ”的优势。( 4 分) 法国的优势:_ _ _ 西班牙的优势:_ _ _ 答案: (

41、1)水果、蔬菜、花卉(任意 2条, 1分) 全年降水不足;雨热不同期( 2分) (2) 市场:欧洲的城市化水平很高,为该地区的 “时鲜业 ”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交通:发达的交通运输; 技术:冷藏、保鲜技术先进。( 3 分) (3)距离欧洲腹地较近,货物运输便捷;科技力量强,工业基础好( 2分) 纬度较法国低,热量充足,时鲜花卉、果蔬可提早上市;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 2分) 试题分析:( 1) “时鲜业 ”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周围,受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的影响,该地区适宜发展水果、蔬菜和园艺业。由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故 水资源不足是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大不利区位条件。( 2)影响农业

42、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和政策等因素分析,注意结合该地区的区域实际分析。( 3)跟图示两国的地理位置判断,法国所在纬度较西班牙高,故从光热条件而言,不如西班牙,但由于其科技发展水平较高,距离欧洲腹地较近,市场更广阔;西班牙较法国所处纬度较低,故光热条件优越,但经济发展水平较法国低,故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利于农业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世界农业生产的典型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 一般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因素分析,注意与区域地理实际相结合,比较分析的

43、一般方法和答题的完整性。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及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材料二: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的统计图。 材料三:世界、中国、美国人均耕地与人均 GDP 比较表。 ( 1)上述哪些省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4分) ( 2)从表中看出哪两个省区的人口负担最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 ( 3)椐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其原因( 3分) ( 4)读上表,分析造成人均耕地继续减少的原因( 3分) 答案:( 1)沪、苏、津、粤 计

44、划生育使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比重下降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等,使平均寿命延长。( 4分) ( 2)沪、粤 自然条件优越;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高;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对外的高度开放;环境人口容量大。( 3分) ( 3)特点:分布不均, 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趋向: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在加剧 原因: 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多,导致人口密度增加;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吸引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加。( 3分) ( 4)自然原因:灾毁耕地 社会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

45、用、农业结构调整( 3分)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表格数据的老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大于 7%,即可判断为老龄化。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故可从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和总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 影响上述省区的老年人口增长迅速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分析,总人口增长缓慢主要结合我国的计算生育政策分析。( 2)直接从表格数据人口承载状况分析,人口承载系数越低,表示人口负担越小。结合人口承载状况为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分析,说明该地区的理论承载密度较大,故可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方面分析。( 3)直接从材料二,我国东、中、西部的人口分布差异判断即可。原因主要从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两方面分析。( 4)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主要从我国的人口变化和耕地变化两方面分析,注意结合目前影响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生态恶化、生态退耕和城市化占用耕地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学生应抓住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能掌握影响老龄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影响区域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和影响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等基本内容,注意与区域实际相结合,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学会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