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苏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题 【小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小题 2】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A RS 技术 B GPS技术 C GIS技术 D实地考察 【小题 3】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
2、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区域划分的指标。黄河流域是按照单一指标进行划分的,是黄河的集水区域。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所以本题选择 A
3、选项。 【小题 3】乙地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存在的问题为荒漠化;丙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丁位于东部沿海,主要是海洋污染。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和我国不同区 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的划分依据和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解答本题还需明确:河流流域是指河流的汇水区域,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图示乙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故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丙位于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丁位于渤海湾,由于沿岸大量污水排入,导致海洋污染严重。 城市森林的环境效益有 A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 B满足
4、城市居民游憩、娱乐等的需求 C促进房地产增值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D美化环境,减弱噪音 答案 : AD 试题分析: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反映森林能净化空气,改善城市气候;另外森林还具有吸烟滞尘、降低噪音、缓解热岛效益等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森林的环境效益。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森林的作用。另外学生还需明确森林其他方面的作用:当风经过森林时,风速下降,反映森林能降低风速;地表径流经过森林,径流量减少,反映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对农业生产的作用主要有防风固沙、减轻自然灾害、保护农业等作用。 下图为日本北海道岛略图。北海道是日本重要农业地区,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
5、实践。据图,回答小题。 【小题 1】关于北海道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中间低,周围高 B气候的大陆性强 C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 D附近渔业资源丰富 【小题 2】为了治理和预防农业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北海道采取了许多比较有效的对策,其中包括 A禁止使用化肥,控制使用农药 B重视植树造林 , 改善生态环境 C实行土地改良 , 治理土壤污染 D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 答案: 【小题 1】 CD 【小题 2】 BC 试题分析: 【小题 1】 A项北海道地区,地势中高周低;错误; B项结合该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该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错误; C项该地区人多地少,
6、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故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水稻种植业;正确; D项北海道附近沿海受寒暖流交汇,为世界著名的渔场。正确。 【小题 2】根据试题所述可知农业区存在的问题是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并非农业结构不合理,所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效对策应为 B、 C。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 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注意找题目中的关键字眼。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据此回答题。 【小题 1】珠穆朗玛峰峰顶与同纬度地面相比 A白昼略长 B地壳厚度更大 C气压略高 D太阳辐射稍弱 【小题 2】对珠穆朗玛峰冰川面积进行监
7、测和分析应优先选用的技术手段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实地测量 答案: 【小题 1】 AB 【小题 2】 AC 试题分析: 【小题 1】珠穆朗玛峰峰顶与同纬度地面相比较同纬度地区海拔高,日出时间提前日落时间延后导致峰顶白昼时间 增加,地壳陆地部分比海洋部分厚,山区比平原厚,珠穆朗玛峰峰顶与同纬度地面相比地壳厚度增加。 【小题 2】大面积的观测需运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分析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综合分析及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海拔高低对昼夜长短和地壳厚度的影响,另外还需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下图为
8、“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 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 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 “观测数据曲线 ”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 CO2多 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 CO2少 C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 CO2多 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 CO2多 【小题 2】分析 “长期趋势曲线 ”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 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 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2】 BD 试题分析: 【小题
9、 1】由图可知,观测数据曲线 ”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夏季低,冬季高,主要因为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 CO2多;西伯利亚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广布,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 CO2多。 【小题 2】从 “长期趋势曲线 ”可知, CO2在增加,导致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导致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该纬度即使温度有所上升也不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上升。 考点:主要考查了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 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气候变暖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的掌握情况。 下图为部分学者构想的 “引渤入疆(
10、引渤海水进入新疆) ”工程线路(图中虚线)示意图。据此回答题。 【小题 1】下列关于该工程的说法合理的是 A带动机械工业发展 B主要采用管道输水 C全程实现自流输水 D尽量连通沿线径流 【小题 2】其建设过程中,若环保措施不力,对沿线的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A改变气候类型 B破坏地表植被 C诱发地质灾害 D降低地下水位 答案: 【小题 1】 AB 【小题 2】 BC 试题分析: 【小题 1】 “引渤入疆(引渤海水进入新疆) ”工程主要是将海水输送到新疆。新疆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于第三级阶梯,所以沿线不能自流供水,所以能带动机械工业的发展,输入液体主要通过管道输水。海水性质与内河不同不
11、能与沿线的径流连通。故 A、 B正确。 【小题 2】 “引渤入疆(引渤海水进入新疆) ”工程采用管道运输海水,工程过程中容易导致植被的破坏,植被破坏能诱发地质灾害。所以本题选择 BC 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及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 点评:本题以构想中的 “引渤入疆(引渤海水进入新疆) ”工程为载体考查对该工程 的评价及影响,难度一般。解答时注意工程沿线的地势、地形、植被、气候等自然要素。 图示为 “四幅海陆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其中表示冬季海陆气温分布状况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AC 试题分析: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上较同纬度的海洋气温低,故热空气收缩下
12、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即亚洲高压。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根据北半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高温在南低温在北。符合北半球的有 a、 b;又根据陆地高压、海洋低压,所以 a符合北半球冬季海陆气温分布状况。同理 c符合南半球冬季海陆气温分布状况。 考点:本题考查海陆气温分布规律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能从图示温度差异判断出南北半球,注意海陆气压的不同;结合 “冷高压、热低压 ”进行分析即可。 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 “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 GDP 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 ”的忧虑。
13、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 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提高土地价格在现实中均不可取排除 A、 D,深圳市应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排除 C。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以深圳市发展困境为背景考查我国局部区域可持续发展,难度较小。解答时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分析。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提高土地价格在现实中均不可取,深圳市不可能再努力发展农业;
14、做题时采用排除法可轻松解答。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 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 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 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 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 答案: B 试题分析:珠三角的区域发展主要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邻近港澳的地理位置和世界产业转移, 但与长三角、京津唐等地区相比,该地区主要的不利是受地形(南岭)阻隔,经济腹地狭小;产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较 低,长三角地区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匮乏,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短缺。故选 B项
15、。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工业化及对比。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分析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的差异性。解答本题需明确珠三角吸引外资力下降主要是经济腹地小、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初期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劳动力资源丰富 侨乡 人才和农民劳工 科技 气候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由于当地初期主要采取来料加工、前厂后店的模式,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发展初期主要借助于当地丰富的侨乡资源,华侨、华人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为珠三角的起步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当地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充
16、足的劳动力;加上当地和外来农民劳工和人才的辛勤劳动付出为珠三角的工业发展提供助推力。当地气候则是基本不变的与工业发展关联不大;科技因素应在当地进行产业转移、升级换代后发挥重要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发展初期的区位因 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结合课本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解答时要注意时间定位在工业化初期。 读下图,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图中 a线 (粗实线 )可能是 A重要铁路干线 B 400mm等降水量线 C内外流域分界线 D地势阶梯分界线 【小题 2】为促进 b地区 (阴影部分 )农业发展,应该 A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山羊养殖
17、C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水稻、茶叶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大致经过:大兴安岭 张家口 兰州 拉萨 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因此图中 a线 (粗实线 )可能是 400mm等降水量线。 【小题 2】图中 b区域 (阴影区域 ) 为黄土高原,在治理水土流失时要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因此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 4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2)根据图中经纬度
18、及河流走向对区域进行准确定位。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 一。美国匹兹堡丰富的煤炭资源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 “钢都 ”。山西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完成题 【小题 1】和匹兹堡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A水陆交通 B铁矿石 C水资源 D煤炭资源 【小题 2】为尽快促使山西的区域发展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A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B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 D增加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路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和匹兹堡相比,山西
19、的水资源比较缺乏。 【小题 2】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发展策略有: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增加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等。 考点:本题考查山西煤炭工业发展的条件及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结合匹兹堡地区考查了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东亚地区是国际产业转移最典型地区,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针对东亚地区国际产业转移,回答题 【小题 1】韩国某汽车企业在北京投资建设汽车生产厂,由韩国提供原料配件,产品在中国加
20、工并销售。这种产业转移的最主要目的是 A市场 B原料产地 C廉价劳动力 D交通便利 【小题 2】从本质上讲,产业转移的根本目的是 A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B追求更高的利润 C扩大市场 D廉价劳动力 【小题 3】从转移的产业类型来看,目前由我国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产业主要是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资金密集型产业 C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D高科技产业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企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在当地生产,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实力,当地市场满足不了企业再发展的需求,于是就以投资、建厂等形式向具有市场优势的地区或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例如韩国汽车制造企业
21、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小题 2】产业转移的根本目的就是降低成本追求更高的利润。 【小题 3】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区位优势承接发达国家、地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 原有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以做到 “腾笼换鸟 ”。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产业结构转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目的及方向。学生准确掌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过程及转移方向即可轻松作答。 不受洋流影响的地理环境有 A南亚冬季吹北风夏季吹偏南风 B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景观的形成 C纽芬兰、北海道等地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D俄罗斯北冰洋沿岸海港常期不冻 答案: A 试题分析:
22、南亚冬季吹北风夏季吹偏南风,不受洋流影响。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到北半球,受到北半球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再往右偏移,所以夏季形成西南风。由于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 考点: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读海底地形剖面图,完成题。 【小题 1】 从目前发现的海底矿产来看,海底石油一般分布在 A M处 B N 处 C P处 D Q 处 【小题
23、2】 N 处的矿产资源主要是 A锰结核 B热液矿 C石油、煤、天然气 D砂矿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海底石油是埋藏于海洋底层以下的沉积岩及基岩中的矿产资源之一,一般位于大陆架处。图中 M、 N、 P、 Q 四处 M处于大陆架处,所以海底石油一般分布在 M处 。故选 A。 【小题 2】海底及海底以下埋藏着丰富的固体矿物,主要包括海滨砂矿和锰结核、海底热液矿等深海矿产。其中海滨砂矿广泛分布于沿海国家的滨海地带和大陆架。 N 处是大洋洋盆,它是大洋底的主体部分,在洋盆处可发现锰结核。大洋中脊可发现热液矿,大陆架处多石油、天然气。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
24、海洋矿产分布规律。 点评:本题以海底地形剖面图为载体考查海洋矿产的分布规律,难度较小。海底及海底以下埋藏着丰富的矿物,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海滨砂矿和锰结核、海底热液矿等深海矿产。其中海滨砂矿广泛分布于沿海国家的滨海地带和大陆架,石油、天然气主要 分布在大陆架地区,海底热液矿分布在大洋中脊地带。解答时注意结合海底地形图进行分析。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是我国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回答题。 【小题 1】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的是 A B C D 【小题 2】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
25、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D促使地方能源结构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了主导地位,石油次之,之后是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天然气最少。而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三大能源旗鼓相当,之后是水电、核电、风能和太阳能。据此分析本小题选 B。 【小题 2】西气东输工程能促使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及西气东输的意义。
26、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另外本题还可考查西气东输工程经过的地形区。西气东输工程自西向东依次经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 读洋流模式图,图中虚线为回归线。回答题。 【小题 1】有关图中几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北半球,西半球 B 处是千岛寒流 C 处是暖流 D 处是风海流 【小题 2】若该图位于太平洋,图中 五处,盐度最高和渔业资源丰富的分别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分析图可知,该海域洋流属于南太平洋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 分别为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再联系相关知识
27、即可作答。 【小题 2】该海域洋流属于南太平洋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该图所示海域由南向北水温值逐渐升高,由北向南盐度值逐渐增大,又因为 处有暖流经过 ,水温 ,故 处的盐度明显高于 处,故 处盐度最高;若此海域位于南太平洋,则 处只能是秘鲁寒流经过 ,在 处,有秘鲁渔场 ,渔业资源丰富。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需明确:( 1)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 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2)全球四大渔场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另一类是分布在上升补偿流的地方(秘鲁渔场)。因为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都能把营养盐类带
28、至表层。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引起上下翻腾,于是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各种鱼类都集中到这里觅食,这就形成了渔场。世界著名的三大渔场都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它们是北海道渔场(日本)、北海渔场(英国)、纽芬兰渔场(加拿大)。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江苏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图。 材料二: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四川省新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区和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已有大小服装企业 4000多家,从业人员近 30万,巨大的优势吸引着江苏境内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 ( 1) 19782008 年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总趋势为 。( 3
29、分) ( 2)近年来江苏境内服装企业开始向四川转移,试分析两地布局服装产业区域因素的主要差异 。( 4分) ( 3)试分析服装产业的转移对江苏的影响 。( 3分) 答案:( 10分) ( 1)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保持稳定 居于首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3分) ( 2)江苏:交通便利、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 2分) 四川:政策支持、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等( 2分) ( 3)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 3分,答出 2点得满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通过图示可知江苏省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保持稳定居于首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解答时注意图
30、表的解读。 第( 2)题,低端服装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高端服装业属技术密集型企业;根据产业转移规律江苏迁往四川的肯定以低端服装业为主,四川地区有土地、劳动力、政策等优 势而江苏技术方面占优、其次是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 第( 3)题,江苏地区将低端的服装产业进行转移,会促进当地产业升级换代,减低污染、能耗,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内部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以江苏、四川服装产业的产业转移考查我国内部产业转移的相关特点,难度较小。解答时学生结合图示和社会现状进行分析产业结构变化、结构转移的区位因素及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中国部分流域情况表 流
31、域 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 人口 (万人) 水资源量 (亿立方米) 水资源利用量 (亿立方米) M流域 58 13955.18 6478.18 834.09 N 流域 79 15387.82 481.50 402.56 长江流域 178 40825.12 9274.22 1737.12 海河流域 32 10627.02 212.06 432.83 淮河流域 33 15502.13 625.29 656.92 材料二 中国局部水系图 ( 1)表格中的 M、 N 流域分别与图中哪两条水系相对应,其对应数码是: M: _, N: _。( 2分) ( 2)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判断,人均水资源最丰富的是
32、 _流域,水资源最短缺的是 _流域。( 2分) ( 3)图中甲、乙两条线代表我国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路线,其中可以由南向北自流的是 _线路。试分析南水北调对北方的积极影响?( 3分) ( 4)图中 A、 B两大城市均存在用水紧张,但紧张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 A城是由于 _, B城是由于 _。( 2分) ( 5)针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简要说明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跨流域调水、治理水污 染外,还应从哪些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3分) 答案:( 12分) ( 1) ( 2分) ( 2)珠江 海河(每空 1分) ( 3)乙 ( 1分) 缓解了北方的缺水问题;有利于北方的生态环境改
33、善( 2分) ( 4)水量不足(资源型缺水) 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各 1分) ( 5)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 修建水库; 开发水源(如海水淡化或利用海水); 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法治,规范管理,提高全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等。(任答 3点,得 3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根据数值比较可知, M河是我国流量第二的河流,水源是珠江; N是流域面积第二的河流,是黄河。 第( 2)题,根据图中相关数值的比较分析可知:人均水资源最丰富的是珠江流域,水资源最短缺的是海河流域。 第( 3)题,南水北调的中线由于地势自南向北降低,水可以自南向北自流。南水北调的积极影响从经济、环境等方面分析
34、。 第( 4)题, A处于北方,水资源地区地质水资源紧张; B是长三角的上海,水资源丰富,但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型缺水。 第( 5)题,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主要是 “开源、节流 ”。具体措施包括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修建水库;开发水源(如海水淡化或利用海水);调整产业结构;加 强法治,规范管理,提高全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等方面。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的流域与水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学生从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和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主要的河流除表中标出的长江、海河、淮河外还有珠江、黄河两条,这样 M和 N 应该就是珠江和黄河了,再根据珠江的流域面积虽不如黄河大,但由于流域内降水多,
35、水量比黄河大,是黄河的 7 倍,由此可以判断 M 为珠江,N 为黄河。另外解答本题还需掌握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水资源短缺的应对措施。 阅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填 出下列海域所属海洋权益的划分名称 , , 。 (2) 确定领海基线的方式有三种 基线法、 基线法、混合基线法,其中我国采用的是 基线法。 (3) 下列所属权利是其他国家在 区域内拥有的权利是(双选)( )( 2分) A海洋科学研究 B海洋环境的保护管辖权 C航行、飞越的权利 D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 答案:( 8分) (1) 内水 领海 公海 (3分 ) (2) 正常 直线 直线 ( 3分
36、) (3) CD ( 2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内水、领海、临接海域、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等重要概念做了界定。内水是指涵盖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所有水域及水道。领海指基线以外十二海里之水域。公海 适用于领海水以外以下水体。结合图示可判读出 、 、 的名称。 第( 2)题,领海基线为沿海国家测算领海宽度的起算线。基线内向陆地一侧的水域称为内水,向海的一侧依次是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管辖海域。一般有 3种确定沿海国领海基线的方法:一、正常基线法、二、是直线基线法、三、混合基线法。正常基线是指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 岸低潮线。直线基线是指在海岸线极为曲折,
37、或者近岸海域中有一系列岛屿情况下,可在海岸或近岸岛屿上选择一些适当点,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办法,形成直线基线。混合基线则是交替采用正常基线和直线基线来确定本国的领海基线。我国采用直线基线法。 第( 3)题, 区域为专属经济区,在专属经济区内其他国家可享有航行、飞越的权利、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 考点:本题考查海洋权益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通过图示考查海洋权益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但较琐碎。对学生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要求较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1)图乙为图甲中 A 海域附近海底地形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形名称为: _; _。( 2分) ( 2)简述图甲中 B、 C 两海
38、域的海水性质差异、资源优势与环境问题。( 5 分) 海水性质差异: _;资源优势: _;环境问题: _。 ( 3) M海峡表层海水的流向是 _,其形成原因是 _ _( 3分) 答案:( 10分) ( 1)大陆架 大陆坡 (各 1分) ( 2) B海域的温度、盐度均低于 C海域 B油气资源丰富; B海域有世界 著名渔场;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 ( 5分,酌情给分) ( 3)自西向东 ( 1分) 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大西洋海水盐度小,密度小;大西洋水位比地中海水位高,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或自西向东)。( 2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根据海底地形示意图可知海底的地形分布,从沿海到
39、海洋深处依次是大陆架、大陆坡、洋盆。 第( 2)题, B是北海,纬度高海水性质中温带、盐度低但有丰富的石油和渔业资源。 C是地中海,纬度低一些,温带、盐度高。海洋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 3)题, M海峡是直布罗陀海峡,表层 海水在密度的作用下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其形成原因与海水盐度与海水水位有关。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大西洋海水盐度小,密度小;大西洋水位比地中海水位高,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或自西向东)。 考点:本题考查海洋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学生需掌握海底地形分类、海水温度、盐度、渔业资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试题综合性较强,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功底与学
40、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图 21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 因是 、 。 (2分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1分 )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 (填图中代号 )。 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3分 )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 、 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4分 ) 答案:( 10分) (1)c d ( 2分) (2)
41、风力作用( 1分) (3) ( 1分) 土地荒漠化( 2分) (4) 地形起伏小 ,气候干旱; 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4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结合已学知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即地形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 a不属于共同原因, b不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第( 2)题,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我国西部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 第( 3)题,根据图中生态安全战略工程的位置分布,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 和 , 工程所在区域降水较少
42、,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地区。 第( 4)题, 、 建设防护林的条件分别表现为 处气候较干旱,地形起伏相对较小(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 处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充足(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我国水土流失的分布与我国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我国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问题。( 10分) 材料一 进入 2012年 3月,那些原本怀着度过 “一年中最美季节 ”的市民大失所望:连绵不断的阴霾天气加上仍在入侵的冷空气,让人感觉阴冷而又呼吸艰难。据统计,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 1万升的空气,进入
43、肺泡的微尘不经过肝脏解毒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同时还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当大量有毒物质浓度急剧增加时,产生急性毒害作用,若空气污染物浓度低,在长期的作用下也会使人体产生慢性中毒。 材料二 ( 1) PM2.5来源广泛,有自然来源,也有人为排放。根据材料说明城市中PM2.5的主 要来源是 _、 _、 _。( 3分) ( 2)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北非的农牧过渡地带也是 PM2.5浓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造成该现象的人为原因是 _ _。( 2分) ( 3)近年来 PM2.5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_ _。 ( 2分) ( 4)针对机动车大量增加造成的城市大
44、气污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 分) 答案: ( 10分) ( 1)日常发电 工业生产 汽车尾气( 3分) (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 用(任答三点得 2分) ( 3)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 2分) ( 4)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缓解交通拥堵;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环保出行,近距离可步行、骑自行车等。 (答对其中 3点给满分 3分) 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 PM2 5的主要来源有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 第( 2)题,北非的农牧过渡地带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导致
45、土地荒漠化。 第( 3)题,本题考查 PM2.5的危害。从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等方面分析。 第( 4)题,机 动车大量增加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措施可从发展公共交通,使用清洁能源,合理规划交通网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几点:( 1) PM2.5是指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属于大气污染,故主要从城市主要大气污染来源角度分析。( 2)北非的农牧业过渡带 PM2.5浓度高主要反映荒漠化加剧,故其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从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角度分析。( 3) PM2.5受到人们关注主要从其危害严重角度分析。( 4)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主要从减少废气的排放角 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