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清中教育集团高二下学期期末质检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48893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清中教育集团高二下学期期末质检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清中教育集团高二下学期期末质检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清中教育集团高二下学期期末质检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清中教育集团高二下学期期末质检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清中教育集团高二下学期期末质检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清中教育集团高二下学期期末质检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A细胞中 DNA含量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D血浆 pH值相对稳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据定义可知, A选项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因为 DNA存在于细胞内。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

2、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如下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 1234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 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B划线操作须在酒精灯火焰周围进行 C只有在 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D每次划线的菌种都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答案: C 试题分析: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故 A、 D正确。划线操作须在酒精灯火焰周围进行,以避免细菌污染,故 B正确。在 5个

3、区域中都可以得到所需菌落,故 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平板划线,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表是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的成分及用法说明,下列对资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种洗衣粉可以清除衣服上的奶渍 B这种洗衣粉可除去衣料上的各种污渍 C该蛋白酶在 60 以上将会失去活性 D这种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真丝织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奶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因此用含蛋白酶的洗衣粉可以出去衣服上的奶渍,故 A正确;根据洗衣粉的成分不能说明该洗衣粉能除去各种污渍,故 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 “切勿用 60 以上的水洗涤 ”可推知该蛋白酶在 60 以上将会失

4、去活性,故 C 正确;真丝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会被蛋白酶破坏,因此不能用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洗涤真丝织物,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干内容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实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果酒,果醋以及腐乳的制作均利用了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B微生物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C制果酒的温度比制果醋的温度略高 D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一般都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醋酸菌是嗜氧菌,所以果醋的制作不是

5、利用了微生物的无氧呼吸,故 A错误;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是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故 B正确;制果酒的适宜温度是 1825 ,而果醋制作的适宜温度是 3035 ,故 C错误;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一般不相同,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及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的能力。 下图是应用固定化酵母进行葡萄糖发酵的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使固定化酵母可以反复使用,实验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B加入反应液后应保持活塞 1始终打开,活塞 2则必须关闭 C装置的长导管主要是为了释放 CO2并防

6、止杂菌进入反应柱 D加入反应液的浓度不能过高以免酵母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答案: B 试题分析:为使固定化酵母可以反复使用,实验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故 A正确;加入反应液后应保持活塞 1始终关闭,活塞 2则必须打开,故 B错误;装置的长导管用于释放 CO2,同时可以防止杂菌污染,故 C正确;加入反应液的浓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酵母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在利用鸡血进行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的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蒸馏水将 NaCl浓度调至 0.14 mol/L,滤去析出物 B用菜

7、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其实验操作步骤相同 C将丝状物溶解在 2 mol/L 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呈蓝色 D调节 NaCl溶液浓度或加入木瓜蛋白酶,都可以去除部分杂质 答案: D 试题 分析:用蒸馏水将 NaCl溶液浓度调至 0.14mol/L时, DNA的溶解度最低,析出物就是 DNA,因此不能滤去,故 A错误;鸡血细胞可直接加入蒸馏水使细胞破裂释放 DNA,而用菜花作为实验材料时,要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充分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故 B错误;进行 DNA鉴定时,加入二苯胺试剂后要经沸水浴才能出现蓝色,故 C错误;利用 DNA与 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

8、质方面的差异,进行相应操作,可在实验中去除部分杂质,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推测出的结论有 A浓度高于 10-6 mol 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 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 答案: BD 试题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可知,生长素浓度高于 10-6 mo

9、l/L时,仍能促进茎段的生长,只是促进作用减弱,但不是抑制生长,故 A 错误;由曲线图可知看出,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 M 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但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生长素的含量逐渐下降,可见乙烯含量的增加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且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故 B、 D正确、 C错误。故选 BD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和能量经过往复循环的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

10、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 C生产环节的增多、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答案: ABC 试题分析:物质可以多级循环利用,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故 A错误;食用菌杂屑不属于食用菌固定的能量,同时食用菌和蚯蚓均为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故 B 错误;生态农业没有延 长食物链,且利用了之前不能利用的能量,因此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升高,而且减少了废物和污染,故 C错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储存起来,同时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

11、效益和经济效益,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中,如果要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必须考虑 A两种高等植物间的生殖隔离 B选择具有期望的某些优良性状的亲本 C亲本细胞的融合技术 D愈伤组织形成和再分化 答案: BCD 试题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克服了物种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所以不用考虑两种植物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故 A错误;要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必须选择具有期望的某些

12、优良性状的亲本,故 B正确;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时,需要考虑融合技术,可采用物理法或化学法,故 C正确;植物体细胞融合后,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组织,因此还有考虑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及再分化过程,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科技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育种需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B 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C基因工程中把重组质粒导入动物受精卵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D胚胎干细胞在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培养液中可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 答案: AD 试

13、题分析: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为:先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故 A正确; 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目的 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而检测目镜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应采用抗原 -抗体杂交法,故 B错误;基因工程中把重组质粒导入动物受精卵时常用显微注射法,故 C错误;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在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培养液中可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科技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14、 B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C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D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 答案: ACD 试题分析: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便于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故 A正确;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故 B错误;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这样求得的平均值更接近真实值,故C正确;生物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即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排除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可使结论更有说服力,故 D正确。 考点:本 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8分 )

15、控制哺乳动物的性别对于畜牧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分离精子技术是有效的性别控制方法。例如 :牛的 X精子的 DNA含量比 Y精子的高出4%左右 ,利用这一差异人们借助特殊仪器将它们分离开来 ,再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就可培育出所需性别的试管牛 (如下图所示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 (1)过程 通常采用体外受精技术,受精前采集的卵细胞需在体外培养到 期,精子可以用 法或培养法使之获能。 (2)在受精过程中精子首先要穿越的 结构是 ;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分别是透明带反应和 。 (3)胚胎移植能够成功,原因之一是因为早期胚胎在母体内处于 状态 ;另外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

16、不发生 反应 ,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如想得到更多优良后代,可在 期进行胚胎分割。为了确保得到所需性别的试管牛,往往需要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请举出一种对早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的方法 (只需写出名称或简要原理 ): 。 答案: (1)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化学法 (2)放射冠 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的封闭作用)( 3)游离 免疫排斥 (4)桑椹胚或囊胚 DNA分子杂交 (利用基因探针鉴定 )、分析胚胎细胞的染色体组型均可 (任一种即可 ) 试题分析: ( 1)精子获能可采用化学法或培养法。获能的精子可与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 2)在受精过程中精子

17、首先要穿越的结构是放射冠。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有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的封闭作用。 ( 3)早期胚胎在母体内处于游离状态,便于收集,这也是胚胎移植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 4)为了得到更多的优良后 代,可对早期胚胎(桑椹胚或囊胚)期的胚胎进行胚胎分割。对早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的方法有: DNA分子杂交技术(利用基因探针鉴定)、分析胚胎细胞的染色体组型。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应用,意在考查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18、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下图为腐乳制作过程的流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毛霉为好氧型真菌,因此码放豆腐时要留出一定缝隙 B加盐腌制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同时能抑 制微生物的生长 C加卤汤、密封腌制中,毛霉不断增殖,并产生大量的酶,分解蛋白质 D用胶条密封瓶口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污染 答案: C 试题分析:毛霉是异养需氧型微生物,为避免其无氧呼吸,码放豆腐时要留出一定缝隙,故 A正确;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同时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故 B正确;加卤汤、密封腌制,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同时使腐乳具有一定的香味,在此条件下毛霉不能

19、生长增殖,故 C错误;用胶条密封瓶口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污染,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腐乳制作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关于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解海藻酸钠时用小火间断加热,防止焦糊 B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 C将凝胶珠在 CaCl2溶液中浸泡 30 min左右 D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溶解海藻酸钠时用小火间断加热,目的是防止海藻酸钠焦糊,故 A正确;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需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酵母细胞,

20、否 则会杀死酵母细胞,故 B正确;凝胶珠在 CaCl2溶液中需浸泡 30 min左右,以便形成稳定的结构,故 C正确;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下图为英国诞生的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和克隆绵羊 “多利 ”,对其培育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多利 ”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B从科学技术层面上讲,动物克隆技术还未完全成熟 C从本质上讲两者的产生方式是不相同的,试管婴儿的产生属于有性生殖 D两者都要用到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相关技术 答案: A 试题分

21、析: “多利 ”是经核移植产生的,因此其诞生说明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故 A 错误;从科学技术层面上讲,动物克隆技术还未完全成熟,故 B正确;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产生的,属于有性生殖,而克隆属于无性生殖,故 C正确;试管婴儿技术和克隆技术都要用到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相关技术,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试管婴儿技术和核移植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下图调节机制的是 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B血糖浓度上升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 C食虫鸟数量增加,森林中害虫数量随之减少 D排尿反射中,膀胱

22、逼尿肌持续收缩,使尿排空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示为负反馈调节机制,其结果是维持系统的稳态。甲状腺激素的条件属于细胞水平上的负反馈调节,故 A正确;血糖调节属于个体水平的负反馈调节,故 B正确;当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随之增加,结果会导致害虫数量减少,这是生态系统水平上的负反 馈调节,故 C正确;当膀胱逼尿肌受到刺激收缩时,这种收缩会刺激逼尿肌进一步收缩,最终将膀胱中的尿液排空,这属于正反馈调节机制,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反馈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 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例子是

23、 A植物的向光性 B用生长素培育无籽果实 C顶端优势现象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答案: C 试题分析: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慢,而背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这只体现了生成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故 A错误;用生长素培育无籽果实是利用了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故 B错误;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而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生长,这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故C 正确;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是生长素的应用,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故 D错误。 考点:

24、本题考查生长素的 作用特性,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或观点,对生物学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解释。 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 a 为 T细胞, b 为 B细胞, c 为浆细胞, d 为记忆 B细胞。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分化形成效应 B细胞,效应 B细胞分泌大量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达到快速消灭抗原的目的。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

25、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振荡试管,有利于正确计数 B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 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这样有利于正确计数,故 A正确; 先盖盖玻片,然后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故B错误;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最后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可,故 C正确;对于方格边缘线上的酵母菌,要

26、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 “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 代表整个大圆, 包含 。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 免疫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B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组织液 C 核酸 核糖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 信使 RNA D 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触小泡 答案: D 试题分析: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细胞免

27、疫和体液免疫,故 A正确;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故 B正确;核酸包括 DNA和 RNA, RNA有三种, mRNA、 tRNA、 rRNA,故 C正确;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而突触小泡位于突触小体内,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概念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能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的能力。 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

28、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 ,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因此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使生态系统结构更复杂,进而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故 A正确;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碳的排放,这样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故 B正确;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 C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碳循环、信息传递及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面是 3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 DNA分子的识别序 列和剪

29、切位点图 (箭头表示切点 ,切出的断面为粘性末端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限制酶 1: GATC ; 限制酶 2: CCGCGG ; 限制酶 3: GGATCC A不同的限制酶有不同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B扩增目的基因时, PCR仪中要加入 DNA连接酶 C限制性酶 1和酶 3剪出的粘性末端相同 D限制酶 2和 3识别的序列都包含 6个碱基对 答案: B 试题分析: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限制酶有不同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故 A正确;扩增目的基因时, PCR仪中不需要加入 DNA连接酶,但要加入热稳定DNA聚合酶,故 B错误;限制酶 1和 3剪出的粘性末端相同,均为 GATC,故C正确;限制酶 2

30、和 3识别的序列分别是 CCGCGG和 GGATCC,均为 6个碱基对,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下图为基因工程的部分操作过程示意图,甲丁代表各不同阶段参与作用的成分。根据图示资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B丙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C丁的作用是连接黏性末端之间的碱基对 D原核细 胞中的质粒都可以作为甲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示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故 A正确;丙是目的基因,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故 B错误;丁是DN

31、A连接酶,连接的是 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故 C错误;原核细胞中的质粒不能直接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必须经过人工改造才能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植株甲是二倍体水稻,利用植株甲获得了植株乙,然后利用植株甲和乙又获得植株丙和丁。培养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甲的雌蕊柱头可获得植株乙 B植株丙与植株丁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相同 C获得植株丙和植株丁的过程都要经过减数分裂 D植株丁的花药离体培养可得到植株丙 答案: D 试题分析: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甲的幼苗可获得植株乙,

32、故 A错误;植株丙是植株甲和植株乙杂交形成的三倍体植株,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而植株丁是植物甲和植株乙的体细胞融合形成的 6倍体植株,其体细胞中含有 6个染色体组,故 B错误;植株丙是杂交形成的,要经过减数分裂过程,而植株丁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形成的,不需要经过减数分裂,故 C错误;植株丁(六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可得到植株丙,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多倍体育种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 基因型为 Aa 与基因型为 Bb 的动物体细胞混合,诱导后使其两两融合,得到的细胞基因

33、组成不可能是 A AAaa B AaBb C Aabb D BBbb 答案: C 试题分析:只考虑两个细胞之间的融合,将会有三种细胞融合情况出现: Aa 与Aa 形成 AAaa, Bb 与 Bb 形成 BBbb, Aa 与 Bb 形成 AaBb。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融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造血干细胞及其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 B细胞、 T细胞等的过程中,其全能性得到表现 B B细胞属于高度特化的体细胞,不能再继续分化 C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 T细胞和 B细胞中的 RNA不完全相同 D正常情况下,效应 T细胞和浆细

34、胞中的核 DNA不完全相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血细胞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新的个体,所以没有体现出细胞的全能性,故 A错误; B淋巴细胞可以继续分化成浆细胞、记忆 B细胞,故 B错误; T细胞和 B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 T细胞和 B细胞中的 RNA有差异,但也有部分 RNA相同,如管家基因转录的呼吸酶的 RNA, ATP水解酶的 RNA等,故 C正确; T细胞和 B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增殖分化而来的,核内的DNA完全相同,故 D错误。 考点:本题以 “造血干细 胞 ”为素材,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

35、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综合题 (9分 )下图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请分析回答: (1)是(反应式) ;为了提高果酒品质,可利用 法或 法对菌种进行纯化,然后将纯净的酵母菌菌种直接加入果汁。 (2)甲装置中 NaHCO3 溶液的作用是 ;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3)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 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试剂与酒精反应呈 色。 (4)酿造果酒时,由于灭菌不严格果汁中可含有醋酸杆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升高温度,能否发生醋酸发酵? ,理由是: 。 答案:( 1)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平板划线 稀释涂布平板 吸收酵母菌酒

36、精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 每隔 12小时(一定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 ( 3)重铬酸钾 灰绿 ( 4)不能 醋酸菌是好氧菌,酒精发酵时环境中无氧 试题分析: ( 1)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果酒制作的原理是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纯化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 2)在无氧条件下产生 CO2,可以被 NaHCO3吸收。若采用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为了及时排出 CO2,又防止杂菌污染,需每隔 12h左右需要将瓶盖拧松一次。 ( 3)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 4)酿造果酒时,由于灭菌不严格果汁中可含有醋酸杆菌,即

37、使温度升高也不会进行醋酸发酵,因为醋酸菌是好氧菌,酒精发酵时环境中无氧。 考点: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 分 )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 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将以上废弃物置于水中制成的废水后进行处理的流程图,请回答:(氧化塘中以及前部植物比后部要少)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 ;如果把图示系统看作是一个生态工程,它体现了 原理、 原理等。 (2)氧化塘的主要成分是 ,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 。 (3) 厌氧池中的微生物主要作用是 ;如废弃氧化塘 演替 (4)

38、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否则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一事实说明 。 答案:( 1)太阳能和化学能 物质循环再生 协调与平衡(物种多样性,整体性)( 2)生产者 高( 3) 次生 (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试题分析: (1)输入池塘的能量有光能和厌氧池中的未被彻底分解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把图示系统看作是一个生态工程,它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协调与平衡、物种多样性、整体性原理等。 (2)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所以氧化塘的主要成分也是生产者。氧化塘前部,微生物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高。 (3)厌氧池中的微生物主要作用是将废水中的有

39、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 氧化塘中含有 生物,因此废弃该氧化塘后将会发生次生演替。 (4)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一次性注入氧化塘的废水不能过多。 点评:本题以奶牛场废水处理为素材,结合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稳态的理解掌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审图能力和理解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9分 )图甲为 “番茄 马铃薯 ”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乙为利用小鼠制备乙肝病毒单克隆抗体过程,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甲的培养基中除了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之外 ,还必须含有 从而促进脱分化和再分化;分化的实 质是 。 (2)图甲中要培养突变体通常选择 细胞

40、进行处理,原因是 ,从理论上说杂种植株应该同时具有番茄和马铃薯两种生物的性状,因为 。 (3)图乙在获得 B 淋巴细胞之前,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是 ,使小鼠发生 反应,生成相应细胞。 (4)图乙所示 过程表示筛选过程的有 ,两个过程中均有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 。 答案: (1) 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 )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愈伤组织 此时细胞处于不断分裂状态 ,容易受到培养条件的影响而产生基因突变 (意思对即给分 ) 杂种细胞中含有两个物种全部遗传 信息 (3) 反复注射相应(乙肝病毒)抗原 (特异 ) ( 4) 生物膜的流动性 试题分析: (1) 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

41、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图甲中要培养突变体通常选择愈伤组织细胞进行处理,因为此时细胞处于不断分裂状态 ,容易受到培养条件的影响而产生基因突变。杂种细胞中含有两个物种全部遗传信息,因此,从理论上说杂种植株应该同时具有番茄和马铃薯两种生物的性状。 (3)图乙在获得 B淋巴细胞之前,对小鼠反 复注射相应(乙肝病毒)抗原,使小鼠发生体液免疫反应,生成相应细胞。 (4)图乙 表示诱导细胞融合过程, 表示筛选杂交瘤细胞的过程, 筛选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表示克隆化培养过程。图示两个过程中均有细胞杂交,其

42、原理是生物膜的流动性。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分 )我国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和生产发展迅猛,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人生长激素的示意图。 pBR322质粒为基因工程中经常选用的载体, Ampr表示青霉素抗性基因, 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该质粒上有限制酶 Pst 、EcoR 和 Hind 的识别和切割位点,如图(已知普通大肠杆菌中不含有pBR322质粒上任何基因;限制酶 Pst 、 EcoR 和 Hind 切割形成的末端均不相同)。回答问题: (1)过程 为 ,质粒上的抗性基因

43、作用是 。 (2)为防止 过程中出现多种重组质粒,一般用两种限制酶分别对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剪切,从而把目的基因和质粒各自剪切出 (不同相同 )的黏性末端。基因表达载体中目的基因除包含以上所描述的结构外,还必须含有 。 (3)如果用限制酶 Pst 、 EcoR 和 Hind 中的任意两种,同时对多个质粒pBR322进行切割,则形成的 DNA片段共 种;为提高 过程成功率,常用 溶液处理大肠杆菌。 (4)现在用限制酶 PstI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 pBR322,完成过程 、 后,将三角瓶内的大肠杆菌先接种到甲培养基上,形成菌落后用无菌牙签挑取甲上的单个菌落,分别接种到乙和丙两个培养基的相同位置,一段

44、时间后,菌落的生长状况如上图所示。甲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大肠杆菌中含有 基因,与丙相比,乙培养基中少了两个菌落,说明丙培养基中这两个菌落 中的大肠杆菌 。 答案:( 1) (逆 )反转录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 2)不同 启动子和终止子 (3)6种 CaCl2( 4)四环素抗性基因 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含有 Tetr四环素抗性基因,而 Ampr青霉素抗性基因被破坏) 试题分析: ( 1)过程 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质粒上的抗性基因作为基因工程的标记基因,作用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 2)用两种限制酶分别对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剪切,可以将目的基因和质粒各自剪切出不同的黏性末端。

45、基因表达载体一般由启动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终止子组成,所以 除了上所描述的结构外,还必须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 3) Pst 、 EcoR 和 Hind 3种酶分别用 1、 2、 3表示,其中任意两种酶酶切时,可得到 1-2、 2-1, 2-3、 3-2, 1-3、 3-1六种片段。 过程为转化,需要CaCl2处理大肠杆菌,使之处于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 DNA的感受态。 ( 4)目的基因插入质粒后,破坏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但没有破环四环素抗性基因,因此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能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但不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甲、丙培养基中含有四环素,因此能在甲和丙中生长的

46、大肠杆 菌含有四环素抗性基因,包括导入普通质粒和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乙培养基中含有四环素和青霉素,因此能在乙中生长的是导入普通质粒的大肠杆菌。与丙相比,乙培养基中少了两个菌落,说明丙培养基中这两个菌落中的大肠杆菌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8分 )(1)研究人员将 S1和 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 T1和 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的变化如 A图和 B图所示: S1

47、种群与 S2种群的关系是 。 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 T1、 T2的交替变化, 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 C图, 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 C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2)科研人员对池塘中的鲫鱼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调查鲫鱼的种群数量所用的方法是 , C点时鲫鱼的年龄组成为 。 图示过程中该鲫鱼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 型。在 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 点时,达到了种群的环境容纳值。 该图所示的原理在生物捕捞中有什么指导意义? 。 答案: (1) 竞争 如下图: (2) 标记重捕法 增长型 S B D 可以根据种

48、群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最大的负荷量,确定最适捕捞量,实现每年既能捕到比较多的海洋生物,又不危及海洋生物种群以后的持续生存,实现可持续生产 (或从具体每年的最大捕捞量、具体达到多少开始捕捞等角度回答问题亦可 ) 试题分析: ( 1) 由图 A和 B可知, S1种群与 S2种群之间是 “你死我活 ”的竞争关系。 在 T1温度条件下, S1种群的竞争能力强;在 T2温度条件下, S2种群的竞争能力强。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 T1、 T2的交替变化, 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 C图,则 S2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 (2) 鲫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因此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鲫鱼的种群数量

49、。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逐渐增加,因此鲫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且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增大; B点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 BD段,种群密度也在逐渐增大,但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减小; D点时,种群数量停止增长,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K值)。由此可见,图示过程中该鲫鱼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 S型。在 B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 D点时,达到了种群的环境容纳值。 在生物捕捞方面,可以根据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最大的负荷量,确定最适捕捞量,实现每年既能捕到比较多的海洋生物,又不危及海洋生物种群以后的持续生存,实现可持续生产。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