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连云港灌南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48948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连云港灌南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江苏连云港灌南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江苏连云港灌南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江苏连云港灌南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江苏连云港灌南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连云港灌南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区域之间有一定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 C错误;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之间差异明显;区域是按一定的指标来划分的,可以是单一性指标也可以是综合性指标。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需

2、要对课本基础内容加强记忆。 该图为 21世纪世界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变化趋势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A曲线表示自然资源的变化趋势 B B曲线表示自然资源增长的变化趋势 C B曲线表示 21世纪初环境污染严重,但到了中叶有所好转 D C曲线表示世界人口在不断减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三条曲线的变化特征,不断上升的 A曲线应表示人口数量变化;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大量消耗资源,而导致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判断C曲线表示自然资源的数量; B曲线表示环境污染,在 21世纪初之前,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但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则环境污染逐渐好转,故 C项正确。

3、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学会从简单的入手一一分析即可判断。 读 “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甲、乙两个三角洲的相同之处是 ( ) A河湖众多,发展了 水产业 B交通便利,运进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 C利用森林资源发展造纸业 D都有发达的棉纺织工业 【小题 2】乙三角洲不同于甲三角洲的地理环境条件是 ( ) A地形平坦,多河湖 B热量更丰富 C年降水量在 1000mm左右 D土壤为肥力较高的水稻土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海陆轮廓判断,

4、甲表示长三角;乙图表示珠三角地区,都是河网稠密地区,故利于发展淡水养殖业, A正确。各产业部门往往受当地资源状况和交通等条件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利用便利的海陆运输,运进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了重工业。珠江三角洲利用附近山区的森林资源,还有蔗渣等作原料发展了造纸业。长江三角洲附近盛产棉花。 【小题 2】珠江三角洲地处南岭以南,无论是降水还是热量都优于长江三角洲。但甲乙两地的降水量都在 1000毫米左右,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比较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能抓起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并以区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和交通条件等判断区域的工农业生产。 根据 “珠江三 角

5、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 1980年到 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 40%,且以金融业为主 D 1990年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 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小题 2】下列叙述属于 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 ) 矿产资源贫乏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劳动 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工业比重小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6、: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工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力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资金密集型转变;第三产业以旅游、商贸、金融等为主;三大产业在不同时期变化速度是不同的。故选 A项。 【小题 2】外商投资规模小、以低端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是 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产业发展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从图示分析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并结合当地的工农业发展的实际分析即可。 读图 “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该循环系统中

7、 a、 b、 c、 d依次为 ( ) A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 B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 C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厂 D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 【小题 2】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是 ( ) A产业生产处于工业发展的阶段 B该工业园属于高科技产业园 C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 D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后可再次用于生产,棉纺织产业得到的产品为棉布,服装设计属于创意产业,服装产品来源于服装的生产。故 D项正确。 【小题

8、2】该产业生产处于工业发展的成熟阶段;该工业园属于生态工业园,不属于高科技工业园,因为服务产业对技术的要求不高,生态工业园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 C项正确;该产业生产的工业产品并不能全部循环利用,如服装产品。 考点:本题考查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读图分析,结合生产的因果联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分析即可。 读 “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 A a表示资源开发 B b表示生产活动 C 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 d表示废弃物排放 【小题 2】属于 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 A煤矿

9、开采 地面沉降 B化工厂 水污染 C火电厂 大气污染 D冰箱使用 臭氧层破坏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上图中 c 表示人类的消费活动,故 C错误。 【小题 2】 a 阶段属于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煤矿开采属于此阶段的活动,可产生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问题。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是能通过可持续发展三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判断。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 16 8%,水资源占全国4 01%,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 1】有关东 北三省农业灌溉状

10、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 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灌溉用水量自 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A B C D 【小题 2】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水土资源丰富 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水资源呈东多西少的特点 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组合选择题可采取排除法,根据下图分析,三省区的灌溉用水量并非都呈下降趋势, 错误;结合两图反映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并非同步, 错误。 【小题 2】 “耕地占全国

11、16 8%,水资源占全国 4 01%”反映相对于丰富的土地资源,该地区的水资源不足, 错误;结合东北地区的地形分布,东北地区的耕地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农业生产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选择恰当的解题方式是本题解题的关键,并结合读图分析即可。 读 “某地区河流封冻日数等值线图 ”,回答问题。 【小 题 1】图中甲河流的水文特征,不正确的是 ( ) A径流量较大 B结冰期较长 C含沙量较小 D夏、秋季出现汛期 【小题 2】乙地成为著名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光照充足,雨量丰富 B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高 C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D

12、土壤肥沃,单产高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甲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受夏季降水和春季冰雪融水补给影响,河流形成春汛和夏汛, D错误。 【小题 2】乙地为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故人均耕地面积大,则粮食商品率高,是影响该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主要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特征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首要应结合经纬度位置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即可。 下列关于我国区域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我国三大自然区是根据地形、气候两

13、大因素划分的 B我国的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C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大致以 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D青藏高寒区与另两个自然区域划分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为界 答案: C 试题分析: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以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差异概况和主要的划分依据,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宇宙飞船经济 ”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

14、循环中得以体现。 “宇 宙飞船经济 ”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其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 “宇宙飞船经济 ”体现 (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协调思想 D人地对抗性思想 【小题 2】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 ) 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D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5、1】 “宇宙飞船经济 ”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反映了人地协调发展思想。 【小题 2】结合上题结论,人地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则利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材料信息,结合人地关系的基本思想发展特征即可分析。 “西气东输 ”、 “南水北调 ”等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 A整体性 B阶段性 C 开放性 D综合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反映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

16、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学生只要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双选题 广佛同城化以后,两地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进行了同城化尝试,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 1】广佛同城化对下列哪些方面影响较大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 B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C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 D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 【小题 2】广佛同城化后,其 GDP 总量直逼上海,但与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 ( ) A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 B人才资源不够丰富,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 C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降低

17、D经济辐射能力强,使经济腹地扩大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2】 AB 试题分析: 【小题 1】区域城市化水平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衡量,广佛同城化对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用地规模影响不大,但对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产业布局等的影响显著,同时也会使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小题 2】广佛同城化会导致生产成本下降、经济腹地扩大,这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故 C、 D错误;而由于珠三角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科技、人才实力远不如上海,而尽管通过同城化发展也影响不大,故选 AB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和比较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常规考点。学生只要抓住材料的基本

18、信息结合我国的区域发展的 基本概况分析即可。 “低碳经济 ”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在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总量限制的情况下,把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 “碳交易 ”。在遏制全球变暖的世界浪潮中,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结合该图,完成问题。 【小题 1】 “碳交易 ”的出现能使( ) A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B环境质量逐渐好转 C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D排放量大的企 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小题 2】生物柴油大多是就地取材,用棕榈油制取生物

19、柴油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德国 C菲律宾 D马来西亚 答案: 【小题 1】 BC 【小题 2】 C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题意, “碳交易 ”是为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利于环境质量好转,当然生产工艺好的企业收益要大于排放量大的企业;故 BC 正确。 【小题 2】东南亚国家是全球主要的棕榈油生产地。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能源问题和世界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应形成从题干信息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思维,并结合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分析即可。 该表是我国 2005年成品油产量和市场缺口预测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地区 汽油(万吨) 煤油(万吨)

20、柴油(万吨) 生产量 消费量 生产量 消费量 生产量 消费量 华北区 290 757 54 187 545 995 东北区 0 444 0 55 0 881 华东区 1309 1173 401 245 2438 3360 中南区 789 1039 270 276 1438 2243 西南区 0 365 0 121 0 459 西北区 0 400 0 91 0 704 【小题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特点是( ) A大多呈现消费量小于生产量 B西部地区资源短缺造成石油生产量小 C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均 D能源紧张的问题非常突出 【小题 2】我国为拓宽能源供应渠道应该( ) A加强勘探,提高后

21、备储量和产量 B与周边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国家合作 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 D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 【小题 1】 CD 【小题 2】 A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材料反映我国能源资源的消费总量大于生产总量, A错误;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故生产量较小, B错误。 【小题 2】根据题目要求为 “拓宽能源供应渠道 ”的相关措施,而 C、 D选项属于节约能源的相关措施,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根据表格数据和题目要求分析即可,故解题的关键是强化 “审题 ”。 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黄土高原

22、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 B人口的迅速增长,植被的破坏是造成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最重要的原因 C治理黄土高原必须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D在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沟谷地区,应实施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既拦截、涵蓄径流, 又发展林果业生产 答案: BC 试题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A错误;在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沟谷地区,应实施育林育草和打坝建库,结合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持水土,拦蓄泥沙,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的

23、分布,并结合排除法 分析,选择恰当的解题方式有时可以事半功倍。 有关区域发展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B集中发展原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 C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复苏 D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答案: CD 试题分析:在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一方面,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通过这些措施,区域又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24、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故 A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特征,并形成比较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 的落实。 综合题 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8分) 【小题 1】请按因果关系推理,把下列 A、 B、 C、 D、 E字母填入图中相应的空格内。( 5分) A. 粮食需求量增加 B. 粮食产量下降 C. 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D.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 过度放牧 【小题 2】读右上图显示出该地区的主导工业是 工业。由此判断形成黄土高原新的水土流失的成因是( )( 3分) A轮荒耕作 B兴修厂房

25、C地下开挖矿井 D露天开矿 答案: 【小题 1】如图( 5分) 【小题 2】能源( 1分) D( 2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而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的因果关系分析即可。 【小题 2】直接读图判断,能源工业占 52%左右。由于该地区以能源工业为主导,故该地区的水土流失的新的形成机制应从不合理的开矿过程中分析,而井下开矿对水土流失的形成影响不大,但露天开矿,导致了植被的破坏和大量疏松碎屑物的堆放,而容易形成新的水土流失。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抓住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和进一步导致的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结合区域生态环

26、境的形成原因分析即可分析。 读 “影响我国土 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 ”,回答问题。(共 7分) 【小题 1】上图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 2分) 【小题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 。( 3分) 【小题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 等有效的措施,以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 2分) 答案: 【小题 1】过度放牧;城市交通建设( 2分) 【小题 2】干旱;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 3分) 【小题 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 量,划定轮牧,建设

27、人工草场(任答 3 点)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从统计图的比重差异分析即可。 【小题 2】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少,气候干旱。绿洲地区荒漠化扩展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分析。 【小题 3】治理措施针对原因分析,结合题干反映了该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是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故主要从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建设人工草场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认真读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注意结合区域的自然 环境特征分析,并能形成利用人为原因分析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的一般解题思维。 读 “我国重要区域经

28、济圈分布图 ”,回答问题。(共 13分) 【小题 1】中国主要区域经济圈集中分布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三大经济地带的 ;地势三级阶梯的 。这表明 、 、 等自然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6分) 【小题 2】在我国重要的经济圈中,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的是 (填图中代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型地区必将面临 等系列问题。( 4分) 【小题 3】对此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振兴资源型地区的经济 。( 3分) 答案: 【小题 1】东部季风区;东部经济地带;第三级阶梯 靠近沿海;地形平坦;气候湿润(每空 1分) 【小题 2】 A ( 1分) 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破坏、主导产业衰落、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

29、上升 (任答 3点,共 3分) 【小题 3】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兴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多元化; 注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后续产业;整治环境;发展科技教育等(任答 3点)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图示我国主要的经济圈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为:东部经 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和西部经济地带。图示我国的主要经济圈分布于东部经济地带;从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看,我国的主要经济圈分布于东部的第三级阶梯。由此反映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小题 2】根据图示 A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资源型地区

30、;由于长期的资源开发和重工业的发展,必然出现资源枯竭、环境质量下降和产业衰退等问题。 【小题 3】治理措施主要针对原因,可借鉴德国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区的改造措施分析,主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整治环境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属于典型的区域发展的综合分析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主要区域划分和传统产业的发展、问题和改造,注意利用知识迁移可事半功倍。 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区域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2008年江苏省区域发展概况表 材料二 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

31、图 【小题 1】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1分) 【小题 2】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 ,简要评价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5分) 【小 题 3】图中箭头代表人口和产业转移方向,其中代表人口迁移方向的是 ,代表产业转移方向的是 。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发展的影响。( 6分) 答案: 【小题 1】苏南( 1分) 【小题 2】苏北( 1分) 地形平坦;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土壤肥沃;自然灾害频繁( 4 分,不利必答) 【小题 3】 ( 1分); ( 1分) 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促进劳动力转业及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 但可能加剧资源、生态和

32、环境压力(共 4分,有利 3分,不利 1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小题 2】根据表格数据计算,注意比重,应计算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比例。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分析,注意评价应从优势和不利条件分析。 【小题 3】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故人口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苏北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苏南迁移,故判断 为人口迁移,而产业转移应由经济较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故判断 为产业转移。该类产业转移应为廉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主要从促进 产业结构调整和

33、经济发展分析,但可以给迁入地的环境和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主要自然条件评价内容和影响区域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学会调用课本相关内容迁移分析的基本思维方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 11分) 川气东送 (图甲 )被列为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新方案中有几条支线分别到达南京、重庆和四川的各城市。 2010年该工程达到年输送天然气 120亿立方米,是我国又一条能源大动脉。 【小题 1】依据图甲说明川气东送 (普光至上海 )与西气东输主干道

34、(轮南至上海 )相比,有何优点? ( 3分) 【小题 2】读图乙,指出 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降低的是 ,比重提高的是 。( 5分) 【小题 3】简要叙述川气东送对江苏的影响。( 3分) 答案: 【小题 1】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量大;经过高原山区少,工程量小;运输线路较短。( 3分) 【小题 2】煤炭、石油 天然气、核电、水电( 5分) 【小题 3】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大气质量;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任答 2点, 3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可从自然条件(线路长短、工程量和地形等方面)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 【小题 2】直接根据

35、图乙的表格数据说明。 【小题 3】可借鉴西气东输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分析,从提供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区域地理的一般分析思维,并学会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即可简单分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澜沧江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的河流,在我国的河段叫澜沧江, 下游叫湄公河。我国境内的澜沧江流域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宝库。 【小题 1】简述图示区域水能丰富的原因。( 2分) 【小题 2】制约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分) 【小题 3】简要分析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方向。

36、( 3分) 【小题 4】澜沧江流域在综合开发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分) 答案: 【小题 1】河流众多,河流的流量大,地势起伏明显,河流的落差大。( 2分) 【小题 2】交通不便、资金缺乏、人口文化素质低。(任答两点, 2分) 【小题 3】对澜沧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发展航运,实现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国家间的陆水联运;开展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转口贸易;促进西双版纳热带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任答 3点, 3分) 【小题 4】防治水土流失,避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任答两点, 2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主要从河流流量大和河流落差大两方面分析。 【小题 2】澜沧江流域我国我国西南地区,沿线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技术水平低,故不利于区域开发。 【小题 3】河流流域的开发方向可借鉴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从河流的水能、航运、灌溉、防洪和旅游等方面分析。 【小题 4】由于该河流流域所处地区地质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故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是河流综合开发中首要面临的困难。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开发。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思维,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并结合区域地理的实际环境特征分析,注意分析的完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