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安福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48968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西安福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安福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安福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安福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安福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西安福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关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 【小题 2】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A 阶段 B 阶段 C 阶段 D 阶段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甲可知,该城市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较低,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地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较缓。 【小题 2】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该城市

2、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图乙中下侧横轴表示死亡率、上侧横轴表示自然增长率、右侧纵轴表示自然增长率、左侧纵轴表示出生率。根据图甲该市出生率 8 、死亡率 4 、自然增长率 4 的状况,只有 阶段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借助地理统计图考查人口增长模式。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知识较为基础,只要学生熟练掌握相 应的人口增长模式即可轻松作答。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人口增长模式不仅具有时间变化差异,还具有空间分布差异。历

3、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原始型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增长率的传统型,继而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现代型逐步过渡。 20世纪 70年代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步入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低 ,而出生率高,目前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读 “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要求出发,注重发展的工业部门应属于 A模式一 B模式二 C模式三 D模式四 【小题 2】下列工厂的区位选择中,属模式三的是 A “硅谷 ”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厂 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C北京首钢在河北迁安

4、矿区建炼铁厂 D世界上一些汽车生产集团在中国建汽车生产基地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模式一为技术导向,模式二是劳动力导向,模式三是市场导向,模式四是原料导向。扩大就业就是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注重发展的工业部门应属于模式二劳动力导向。 【小题 2】世界上一些汽车生产集团在我国建生产基地主要是看中我国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 “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 ”的判读。另外解答本题还需明确模式一为技术导向型工业,模式二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模式三是市场导向型工业,模式四是原料导向型工

5、业。另外本题还可考查这几种工业类型的特点布局 等知识。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下图是 “我国天津滨海新区示意图 ”。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图中南港重工业区在布局时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 B交通 C人才 D环境 【小题 2】图中各功能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压力从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 南港重工业区 滨海高新区 临港工业区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6、 【小题 1】南港重工业区属高污染集中的区域,一般这类企业的选址要求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并考虑盛行风向的影响。 【小题 2】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一般低碳经济的压力从大到小是重工业、制造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工业。所以图中图中各功能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压力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是南港重工业区、临港工业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区。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布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7、明确低碳经济的含义。另外解答本题还需 注意有污染企业的区位选择。 【方法指导】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综合思考,全面分析。 自然区位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 经济区位因素: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等; 社会区位因素:开发历史、工农业基础、国家政策、国防等; 2主导性原则 全面分析、比较,找出决定性因素, 从有利因素中找出主导因素,从不利因素中找出限制性因素。 3因时制宜原则 把握区位因素的变化和发展。 4因地制宜原则 把握不同区域的特殊性。 图为三个农业区的基本情况,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假设 地区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多,那么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

8、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小题 2】有关 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有可能为游牧业 B一定是大牧场放牧业 C可能是乳畜业 D是我国东部农耕区畜牧业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地区种植业比重最高、畜牧业比重低、且商品率低。上述四种农业地域类型中只有水稻种植业符合这种 “一高三低 ”的模式,即单产高(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多造成的)、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小题 2】 地区商品率、畜牧业比重较高、种植业比重极低。结合所学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可知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9、和城市化的推进,市场对水果、蔬菜及乳畜产品等农产品需求量扩大,使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呈现种植业比重下降,乳畜业比重上升。 考点:本题借助地理图像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 。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另外本题还可借助具体区域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等知识点。 【方法技巧】巧记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 1.口诀法记忆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一小:小农经营。 一大:水利工程量大。 一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三低: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2.商品谷物农业 二种主要作物:小麦、玉米。 三大基本特点:商品率高、生

10、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3.数字法记忆大牧场放牧业 两大牲畜:牛、羊。 两大 气候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两大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三大区位因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4.数字法记忆乳畜业 一种牲畜:奶牛。 二大区位因素:饲料因素和市场因素。 三大特点:面向城市市场、商品率高、集约化程度高。 青藏高原虽然是高原气候,但利用大棚技术仍可使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小题 1】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小题 2】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 :直接 “铺

11、 ”在地上生长的西瓜长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蔓架空,西瓜 “挂 ”着才能结果。西瓜 “挂 ”着才能结果的原因是 A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 C土壤的湿度不够,直接 “铺 ”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发 D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长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利用大棚的温室效应改善了当地的热量条件。 【小题 2】拉萨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属高原山地气候气温低。温室大棚提高了大棚内的室温但地表温度依旧低,不利于西瓜生长

12、。 考点: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结合题文情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可作答。温室大棚保温原理:温室大棚采用的是吸热保温原理,一方面大棚的材料可以采光吸热,二是同时也有保持温度的作用,防止热量散失。主要气体:二氧化碳作用:类似于温室大棚,阳光以可见光的形式将能量送入地球内部,加热物体,转化成热量,而此种热量只能以红外辐射的方式传播,由于红外波长特殊,无法穿透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层,也就 使热量无法外放,温度逐渐升高。 读 “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 ”,完成问题。 【小题 1】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

13、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小题 2】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 “空心化 ”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据图分析人口迁移情况, A项的 “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叙述错误;B项 “城市边缘区和远郊区 ”应为人口净迁出区; C项 “城市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 ”远没有中心区多; D项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正确。 【小题 2】城市化初级阶段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中心区;城市 “空心化 ”现象是逆城市化的表现,人口由城市迁向农村或其他城市,材料仅反映城市内各圈层的

14、人口迁移,不能判断为逆城市化。也无法判断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故可判断为郊区城市化。 考点:本题考查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本题的错因在于考生不能充分利用图中资料和图 例分析问题;对于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概念不清。 读 “某地区城市分布图 ”和 “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图中所示地区 A城市共有三个等级 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 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D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 【小题 2】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共有四级城

15、市等级体系;甲城市是该区域最高级别的中心地 ,服务范围最大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乙、丙是两级中心地 ,服务功能不相同。 【小题 2】图中 a是地租最高峰 ,地租大小依次为 abc,d是地租次高峰 ,db。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等级体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需明确,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服务功能。城市等级高,城市数目少,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职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纽约曼哈顿有两个中心商务区,一个是华尔街地区,为著名的金融贸易区,白天人来车往,可一到晚上人去楼空,成为 “空心城 ”;另一个

16、是以洛克菲勒为中心的商业区,白天游人如织,夜晚歌舞升平,成为 “不夜城 ”。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 “空心城 ”反映中心商务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B建筑物高大稠密 C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D内部分区明显 【小题 2】与 “不夜城 ”相比, “空心城 ”没有发挥中心商务区的哪一项功能 ( ) A商业活动 B金融贸易 C通信联络 D休闲、娱乐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城市中心区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居住环境有更高要求,郊区环境好,城市中心区和郊区间交通条件的改善为人们到郊区居住提供了条件。 【小题 2】纽约曼哈

17、顿有两个中心商务区,一个是华尔街地区,著名的金融贸易区,白天人来人住,晚上人去楼空,成为 “空心城 ”;另一个是以洛克菲勒大厦为中心的商业区,白天游人如织,夜晚歌舞升平,成为 “不夜城 ”。与 “不夜城 ”相比, “空心城 ”没有发挥中心商务区的休闲、娱乐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中心商务区的特征,另 外还需注意题干中提到的纽约曼哈顿的两个中心商务区,一个是华尔街地区,为著名的金融贸易区;另一个是以洛克菲勒为中心的商业区,白天游人如织,夜晚歌舞升平,由此推断, “不夜城 ”和 “空心城 ”说明纽约的城市功能区分化明显。 2010年,上海市

18、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 4 684人和 1 388人,比 2000年分别增长 80.2%和 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 1】 1978年到 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城区工 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 B C D 【小题 2】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 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 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

19、强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图和材料可知, 1978年到 2009年,上海市郊区制造业产值比重上升,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下降,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则可知,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小题 2】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近郊区比远郊区增长快,反映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考点:本题考查上海城区与郊区各种活动用地的变化与人口密度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明确各种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另外本题也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与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20、 阅读下面两组材料,完成第 问题。 材料一 2010年 11月 1日零时,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表为 “两次人口普查的相关资料表 ”。 0 14岁 15 64岁 65岁及以上 第五次人口普查 22 89% 70 15% 6 96% 第六次人口普查 16 60% 74 57% 8 87% 材料二 “刘易斯拐点 ”是指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右图为 “我国劳动力变化及预测情况图 (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 20 39岁年龄段 )”。 【小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最接近下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进

21、一步加重,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A鼓励生育 B计划生育 C吸纳海外移民 D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 【小题 3】材料二图中我国开始出现 “用工荒 ”的时间拐点大致是 A 2002年 B 2007年 C 2012年 D 2020年 【小题 4】 “刘易斯拐点 ”的出现,我国政府应 A继续实行严格的低生育政策 B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 C鼓励大量外资企业的入驻 D增加对企业的补贴,提高劳动者工资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4】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把四幅图中 0-4岁、 5-9岁、 10-14岁(即人口金字塔最底层的三层)所占比重依次相加

22、,可知丁图最接近 22 89%; D选项正确。 【小题 2】针对人口老龄化加重,合理的解决措施是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确保老有所养。 【小题 3】我国开始出现 “用工荒 ”的时间拐点大致在新就业人口数量开始减少的时期。 【小题 4】 “刘易斯拐点 ”的出现,主要是我国农民技术水平低劳动力供应减少,廉价劳动力工业生产企业减少,高附加值的技术导向型企业增加,因此政府要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提 高劳动者技能。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与应采取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试题较为基础,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与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2011年 5月 16日,广州市统计局

23、在市政府会议室召开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闻发布会。据统计,广州市在 2010年 11月 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 1 270.08万人。离该市 1 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约 230万人,已接近 “临界点 ”。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 “1 500万 ”的数值是 A人口合理容量 B最适宜人口数量 C环境承载力 D 固定不变的 【小题 2】当广州市的人口超过这个 “临界点 ”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下列问题可能不是由此产生的是 A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 B就业紧张 C废弃物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D科技发展迟滞不前 【小题 3】下列措施可以使 “1 500万 ”这个 “临界点 ”数值变大的是

24、 A控制人口的增长 B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入 C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鼓励人们适度超前消费 D努力开发当地的淡水资源以解决供水紧张问题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材料可以看出, “1 500万 ”是一个 “临界点 ”或者 “警戒值 ”,说明当人口超过这个数值时就会对社会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应该是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数值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的影响,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是固定不变的。 【小题 2】当人口超过 “临界点 ”时,也就意味着人口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人口过多,环境无法满足人口持续发展

25、的要求,便会造成 A、 B、 C 三项所述现象,D项内容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 【小题 3】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的影响,而且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状况,所以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入能扩大环境人口容量;人们的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所以 C项错误;控制人口增长不能改变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只能推迟人口达到这个数量的时间, A错;广州地区淡水资源较丰富,淡水资源并不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所以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需明确环境人口容量的含义。环境承载力中

26、的人口数量,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和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 口数量。 简单地说 ,就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也称环境人口容量。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5分) 材料一 新华社 2011年 1月 14日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 “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 ”,今年春运发送旅客人数超过 28.5亿。 材料二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说明其主要流向及原因。( 4分) ( 2)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_、_、 _。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

27、( 5分) ( 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影响?( 6分) 答案: ( 1)流向: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就业机会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4分) (2)广东 上海 北京 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 (5分) ( 3)有利:缓解了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 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 展不利:人才流失 (6分 ) 试题分析: 第 (1)题 ,由图可知,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的方向主要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原因是二者在经济收入、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第 (2)题,从图中可知,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

28、东、上海、北京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的省市。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和矿产资源开发、边境贸易的发展有关。 第 (3)题,大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户口限制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 考点:本题考查目前我国的人口流动方向及原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明确我国人口迁移的动因与效应即可作 答。 【知识拓展】中国国内人口迁移 阶段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后至 80年代中期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特点 人口频繁地迁移 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迁移 秦汉开始:黄河中下游平原 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安史净迁出地区有辽、鲁、沪、川等省市,

29、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方向 之乱 ”:人口分布中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靖康之难 ”:人口继续南迁 西藏为迁入和迁出持平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 和工矿区 原因 戍边、流放、逃难、避税和经商,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等 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较大 各地之间巨大收入差异;农业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 读某城市内部图及我国部分城市统计资料表,完成以下问题。 (14分 ) 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 2006年我国部分地区统计资料 地区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城市人口比重 /% 89.1 50.1 56.0 35.5 47.3

30、 37.0 45.0 ( 1)图中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别为: _区、 _区、 _区。 (3分 ) ( 2)由于经济原因,不少城市中的 类功能区开始出现高级和低级的分化现象。如果图中城市地区的主导风向与河流的流向大体一致,则高级区应主要分布在城市 _(方位回答 ),试简述判断理由。 (3分 ) ( 3)分析表中地区城市化的地域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4分 ) ( 4)目前表中各地区的郊区城市化进程加快,试说明其原因。 (4分 ) 答案: 商业 住宅 工业 (3分 ) (2)西南 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城市河流上游。( 3分) (3)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内陆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31、差异。( 4分) (4)城区环境恶化;政府政策支持;郊区环境好;交通条件改善;郊区地低等。(4分 ) 试题分析: 第 (1)题,根据功能区的特点和分布回答。 第 (2)题,高级住宅区位于环境较好的位置,如地势高处、河流上游、盛行风向的上风向。 第 (3)题,由表中数据可知: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内陆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 (4)题,本题考查郊区城市化及其原因分析。郊区城市化是现代的一种普遍现象,由于城市近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交通便利、社会秩序良好,即城市附近的郊区开始变成 城市。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及城市化进程等知识点。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

32、此题通过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进一步考查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发展等相关知识。读图、运用所学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近年来高考的一个命题趋势。解题过程中,读图、提取有效信息是关键,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例如河流对城市形态形成的影响 呈条带状,而不是集中式;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更容易形成聚落;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条件、矿产资源的开发都有可能成为新城区形成的影响因素。 【知识小结】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点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 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商业区,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在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还会形成中心商务区;工业区,是由城市

33、内部工业相互集聚而形成的,具有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的特点。 读 “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 ”,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 1)在 A、 B、 C、 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B处宜发展 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 _,社会经济条件是接近_。( 3分) C处宜发展 _生产,既靠近 _,交通便捷,又靠近 _,能为市民提供新鲜农产品。( 3分) ( 2)如果在 D处发展种植业,应改造 _条件,这样不仅可以扩大_,也有利于 _。( 3分) ( 3)这里的蔬菜区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冬季也能吃到新鲜蔬菜,改善作物生长的_条件,推广 _生产,生产反季节蔬菜。(

34、2分) 答案: ( 1)蔬菜 水源 消费市场 乳牛 公路 消费市场 (6分) ( 2)地形 耕地面枳 水土保持 (3分) ( 3)气候(热量) 温室大棚 (2分 ) 试题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判断该题时应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距离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的成本越高。 不同类型的农业,单位面积的产值有很大的区别。 还应考虑这几种农业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生产所需水量的大小、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等。 第( 1)题,由图可知, B处宜发展蔬菜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水源,社会经济条件是接近市场。 C处宜发展乳牛生产,既靠近公路,交通便捷,又靠近消费市场,能为市民提供新

35、鲜农产品。 第( 2)题,如果在 D处发 展种植业,应改造地形条件,这样不仅可以扩大耕地面积,也有利于水土保持。 第( 3)题,这里的蔬菜区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冬季也能吃到新鲜蔬菜,改善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推广温室大棚生产,生产反季节蔬菜。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侧重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能力。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等知识,侧重区域内某种典型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是常考热点,既有选择题,又有综合题,近几年高考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条件以及农业的可持 续发展等内容较多,复习时重点掌握。 【知识

36、小结】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一是要知道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各自所包含的要素有哪些。二是要学会分析不同的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主导因素以及限制性因素。三是要注意各种不同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地价的高低。一般说来,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乳牛等。 (2)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值大小。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 依次是花卉、乳牛、鱼塘、果园、棉粮等。 (3)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37、 (4)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便利的地方。 下图为我国中部某城市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 1)图中甲处应优先发展的大型工业企业是 _厂,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上看,该工业属于 _指向型工业。 (4分 ) ( 2)图中乙处为服装、食品等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其主要区位 优势是 ( ) (2分 )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运输便利 D科技发达 ( 3)该城市计划在丙处建一个以电子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园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简述在此处兴建电子工业园区的主要依据。 (4分 ) 答案: 炼铝 (2分)

38、动力 (2分 ) (2)B(2分 ) (3)接近大学城,科技力量较强;交通运输便利;距重工业区较远,污染小,环境条件好 (4分 ) 试题分析: 第 (1)题,分析工业的区位优势应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等角度去考虑。甲处原料、能源丰富,可发展炼铝厂,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 第 (2)题,按性质可把工业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轻工业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此类工业污染少或无污染,所以布局时可接近消费市场。 第 (3)题,本题考查电子工业园区的区位选择,学生只要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不难得出结论。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知识点较为基础,本题也充分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关于工业地域类型的考查由区域知识考查向模拟现实,反映时代特色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方向发展,特别关注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方法技巧】图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区 位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