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349086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南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河南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河南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河南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河南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南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 DNA进行分析,其四种碱基数的比例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 46%,又知该 DNA的一条链 (H链 )所含的碱基中 28%是腺嘌呤,则与 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A 24% B 26% C 14% D 11% 答案: B 试题分析:利用 N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整个 N分子中,可得出占对应链碱基总数的百分比也为,则,由链中,得出占该链碱基总数的百分比为,则 -。 考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最好先画出 N分子两条链间碱基符号

2、,并标出已知碱基的含量,这样较为直观,更容易找出解题方法。 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是 DNA和 RNA B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 S元素 C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 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 D T2噬菌体内,碱基 A、 C、 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 6种 答案: C 试题分析:豌豆的遗传物质是 DNA, A错误;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 RNA,含有C、 H、 O、 N、 P元素, B错误;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碱基 A、 C、 G参与组成的脱氧核苷酸有 3种, D错误。 考点:遗传物质。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如图表示人体某一个

3、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中染色体数 (阴影部分 )和DNA分子数 (无阴影部分 )在 A、 B、 C、 D中 4个不同时期的统计数据。则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的时期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示为一个细胞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和 DNA变化,则图中 A代表的是精原细胞, B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D表示减数分裂结束。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故选B。 考点: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和 DNA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判断和个时期染色体、 DNA数量变化的推断,属于考纲规定的分析推理和分析判断层次。 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 a和 、 b和 、

4、c和 为同源染色体,下列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精子是 A 、 、 、 B 、 、 、 C 、 、 、 D 、 、 、 答案: A 试题分析: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精子,经过减数分裂的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只会形成 2种精子,且 2种精子的染色体不会重复;故选A。 考点: 1个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类型。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体细胞中含有 3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同时含有三个父方(或母方)染色体的配子占多少: A 1/2 B 1/4 C 1/16 D 1/8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后配子中含父方的可能性是 1/2 ,三对

5、就是 1/21/21/2就是 1/8 ;故选 D。 考点: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种类。 点评:试题相对简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形成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 交叉互换 联会 染色体复制 染色单体分离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离;故选 D。 考点:减数分裂的过程。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

6、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 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关于图解叙述正确的是 A 有姐妹染色单体, 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 B 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 2n, DNA数目为 4a C 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 n, DNA数目为 2a D 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 2n, DNA数目为 4a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图和文字信息可知, 细胞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 后期,而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则可判断只有 D项叙述正确。 考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

7、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 B与 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 A与 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A与 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正确。 B B与 b这对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确。 C A与 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错误 ,D正确。 考点:交叉互换、等位基因分离的时期。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仅考虑核 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

8、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D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 B 试题分析: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 2N, DNA含量为 4N,次级卵母细胞的前期、中 期染色体数为 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 2N, DNA数为 2N,所以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后期染色体数目相等,而 DNA含量一定不同;故选 B。 考点: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和 DNA变化。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烟草花叶病毒 (TMV)和车前草病毒 (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9、是 A a过程表示用 TMV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结果说明 TMV的蛋白质 外壳没有侵染作用 B b过程表示用 HRV的 RNA单独接种烟叶,结果说明其有侵染作用 C c、 d过程表示用 TMV外壳和 HRV的 RNA合成的 “杂种病毒 ”接种烟叶,结果说明该 “杂种病毒 ”有侵染作用,表现病症为感染车前草病毒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车前草病毒 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 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该实验中并没有用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侵染烟草叶片,因此没有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不是遗传物质;故选 D。 考点: RNA是遗传物质

10、的实验。 点评:本题源于课本中实验思路,又高于课本,启发学生联想,学习分析实验。 用 35S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A T2噬菌体的 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 35S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 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 35S的 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D少量含有放射性 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答案: C 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外壳 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 DNA注入到大肠杆菌内,通过搅拌、离心,上清液中仅

11、含 T2 噬菌体的外壳,下层是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如果搅拌、离心后,仍有少量含有 35S的 T2 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则会导致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而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点评:本题较抽象,意在提升学生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下述关于双链 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一条链的 GT = 12,则互补链的 CA = 21 B一条链中 G为 C的 2倍,则互补链中 G为 C的 0.5倍 C一条链中 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 2143 D一条链中 A和 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 A和 T的数量也相等 答案: A

12、 试题分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 DNA双链分子中, A1=T2, T1=A2,G1=C2, C1=G2。所以 B、 C、 D项都是正确的。而 A项中,若一条链的G T=1 2,另一条链 C A=2 1是错误的, C A=1 2才是正确的。 考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可通过细胞分裂向子细胞中传递 B在同一生物个体中,遗传信息不能传递 C通过有丝分裂和无性生殖,遗传信息也可以向下代传递 D遗传信息可通过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向下代传递 答案: B 试题分析:遗传信息可通过细胞分裂向子细胞中传递,在

13、同一生物个体中,通过有丝分裂传递遗传信息;故选 B. 考点:遗传信息传递。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将大肠杆菌在含有 15N 标记的 NH4Cl培养液中培养后,再转移到含有 14N 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 8小时后提取 DNA进行分析,得出含 15N 的 DNA占总DNA的比例为 1/16,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 A 2小时 B 1.6小时 C 4小时 D 1小时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菌的遗传物质是一个大型环状 DNA分子,其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子代 DNA分子中,含有 15N 的应为 2个。利用放缩法,子代DNA为 32个。即 32 12n, n 5,繁殖

14、5代需要 8小时,每代需要的时间为1.6小时。 考点:半保留复制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半保留复制,相对较难,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 15N 标记细菌的 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 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 a、 b、 c为三种 DNA分子 a只含 15N, b同时含 14N 和 15N, c只含 14N,则下图所示这三种 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假设亲代 DNA 分子为 n 个,则繁殖四代后, DNA 分子总数为 16n,其中,只含 15N 的 DNA分子为 0个,同时含 14N 和 15N 的分子为 2n个,只含14N 的分子有 14n个,

15、则它们呈现的比例为 D图所示。 考点:半保留复制的计算。 点评:本题对半保留复制的考查,相对较难,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下列有关染色体、 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 , 不 正确的是 A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一个 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在 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 D染色体是 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 1个或 2个 DNA分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在形成 DNA分子时,相邻的脱氧核苷酸

16、之间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形成了磷酸二酯键,因此,除 DNA分子中处于两端的脱氧核糖之外,其余脱氧核糖均连接有两个磷酸基团。 考点:染色体、 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是 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 DNA用 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 2代,则在形成第 2代细胞时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 5条 B 10条 C 20条 D 40条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 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DNA双链被 3H标记,在不含 3H标记的培养液中完成第一次分裂 后,每条

17、染色体的 DNA中一条链有 3H标记,另一条链没有标记。在不含 3H标记的培养液中进行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半染色体被标记,一半染色体没有被标记;故选 B。 考点:有丝分裂。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需在理解染色体复制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分析。 2010年 8月,研究人员利用一种量化单分子测序技术,探测到人类细胞中一类新型小分子 RNA,在基因转录方面代表着一个全新的种类,并证实了哺乳动物细胞能通过直接复制 RNA分子来合成 RNA。下列关于 RNA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需要能量主要通过有氧呼吸产生 B需要 4种游离 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需要 DNA聚合酶催化 D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答案

18、: A 试题分析: RNA复制需要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RNA聚合酶催化的是以 DNA为模板来合成 RNA的过程,即转录; RNA一般为单链,不具有半保留复制特点;故选 A。 考点: RNA复制。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属识记内容。 赫尔希和蔡斯在做 “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时,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目的是追踪 T2噬菌体 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去向 B用 35S标记蛋白质是由于 T2噬菌体化学组成中 S只存在于蛋白质中 C用含 32P的肉汤培养基培养 T2噬菌体获得 DNA被标记的 T2噬菌体 D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差异

19、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噬菌体的成分为 DNA和蛋白质。噬菌体中蛋白质可用 35S标记,因为噬菌体 DNA中几乎不含 S;噬菌体中 DNA可用 32P标记,但因噬菌体为病毒,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应是先用含 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使其带上 32P的标记。离心检测后 35S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 32P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则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是 DN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的外面;故选 C。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和要点。 点评:本题较抽象,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 下

20、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中 A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的比例为 1 2 2 B甲图中的 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甲图中 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D乙图中的 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答案: A 试题分析:乙图中 A 时期已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则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的比例为 1 2 2 , A正确;甲图中的 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精原细胞的增殖是有丝分裂,形成精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B错误;甲图中 CD段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错误;乙图中的 C

21、D段代表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 D错误。 考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和 DNA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过程 中 DNA含量的变化和识图分析能力。 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 10条染色体、 10个 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将形成配子 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D正在发生 DNA复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细胞膜开始缢缩,说明此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 DNA分子数相等,说明着丝点已分裂,每一极有 5条染色体,即无同源染色体,且该生物是二倍体

22、动物,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故选A。 考点: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设计巧妙,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右图 是白化病的家族系谱图,错误的说法是 A 4号与 1号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2/3 B 4号与 5号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5/9 C 4号与白化病患者婚配,第一个孩子患病,第二个孩子患病的概率小于 1/3 D 4号与白化病患者婚配,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 1/3 答案: C 试题分析: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家系图可知 1、 2号个体基因型为Aa, 3、 4、 5号个体基因型为 AA( 1/3)或 Aa( 2/3), 6号个体基因型为 aa。A正确,因为 1号

23、为 Aa,4号为 Aa 的概率为 2/3; B正确, 4号、 5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31/3+2/32/3=5/9; C正确, 4号与白化病患者婚配,第一个孩子患病,则 4 号的基因型一定为 Aa,第二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Aaaa1/2aa,大于 1/3;D错误 ,4号与白化病患者婚配,所生孩子患病概率为: 2/3Aaaa( 2/31/2) aa1/3aa。 考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遗传现象的分析,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与综合运用能力。 水稻的晚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晚熟受显性基因 (E)控制。现有纯合的晚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F1的基因

24、型是 Ee,表现型为晚熟 B F1自交后得 F2, F2的基因型是 EE、 Ee 和 ee,其比例为 1 2 1 C 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 1 1 D F2的表现型为晚熟和早熟,其比例为 3 1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EEeeEe1EE、 2Ee、 1ee, F2的表现型晚熟:早熟=3 1;在数量上,雄配子数量远大于雌配子,但 F1自交时产生的两种雄配子数量之比或两种雌配子数量之比为 1 1;故选 C。 考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一对黑色豚鼠生了一白、一黑两只小豚鼠,若这对豚鼠再生一只白色小豚鼠的概率是

25、A 7/16 B 3/8 C 3/16 D 1/4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一对黑色豚鼠生了一白、一黑两只豚鼠,可推断出亲代均为杂合子 Aa, AaAa1AA 2Aa 1aa。再生一只白色豚鼠的 aa概率为 1/4;故选 D。 考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赤霉素是一类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将纯种矮秆 玉米用赤霉素处理后长成高秆玉米,这种高秆玉米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为 A后代 100%为高秆 B后代 25%为高秆 C后代 100%为矮秆 D后代 50%为矮秆 答案: C 试题分析:赤霉素处理引起矮秆变异成高秆是环境因素的

26、作用,属于不可遗传变异,并没有改变纯种矮秆玉米的基因型,自交后代全部是矮秆;故选 C。 考点:不可遗传变异。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 (A和 a)控制的,用一株黄果南瓜和一株白果南瓜杂交, F1中既有黄果南瓜也有白果南瓜, F1自交产生的 F2的表现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中黄果的基因型是 aa B F1中白果的基因型为 AA和 Aa C由图中 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 D 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 5 3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示意图中白果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白果相对于黄果为显性, F1

27、中黄果基因型为 aa,白果基因型为 Aa,由此可推断亲本中黄果基因型为 aa,白果基因型为 Aa; F1中黄果与白果的比例为 1:1,黄果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仍为黄果,白果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比例为 3:1,则 F2中白果与黄果的比例为 1/23/4:( 1/2+1/21/4) =3:5;故错误的选 B。 考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遗传现象的分析,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与综合运用能力。 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 F1是 A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B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

28、个体和隐性个体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 3 1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豌豆为雌雄同株,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自交;将显性和隐形个体间行种植,豌豆也不会杂交,故隐性植株自交后代仍为隐性个体。玉米既可自花传粉又可异花传粉 ,所以在玉米植株上既有显性性状 ,又有隐性性状 ,但比例不一定为 3 1;故选 A。 考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确地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 F2的分离比具有相

29、同的规律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 出的 “假设 ”之一,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根据假说,进行 “演绎 ”:若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1 1 D假设能解释 F2自交产生 3 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设成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孟德尔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性状杂交实验分析发现 F2都是3:1的分离比;揭示实验现象时孟德尔提出 Fl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假说;提出假说,依据假说进行演绎,若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1 : 1;假说能解释自交实验,但是否成立需要通

30、过实验去验证;故错误的选 D。 考点:假说 -演绎法。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问题常规 ,可以通过平时加以训练提升能力。 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错误,杂合子的测交后代中也可出现纯合子,如 AaaaAa、aa(纯合子 )。 B错误,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可出现纯合子。 C错误,亲代和子代都是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无法判断显隐性。 D正确,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即发生性状分离,则

31、亲代有耳垂的个体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肯定是显性性状。 考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基因型为 AAbbCC 与 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 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 8和 27 B 4和 9 C 4和 27 D 32和 81 答案: A 试题分析: AAbbCC aaBBccAaBbCc。 1、 F1配子类型的问题 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 Bb Cc 2 2 2 = 8种 2、 F1自交得到的 F2的基因型种类数。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 3种基因型

32、 (1AA 2Aa:1aa) BbBb后代有 3种基因型 (1BB 2Bb:1bb) CcCc后代有 3种基因型 (1CC:2Cc 1cc) 因而 AaBbCc自交后代中有 333=27种基因型。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问题常规,可以通过平时加以 训练提升能力。 要判断某一个体是不是杂合子,最好的方法是 A让其与杂合子交配 B让其与隐性类型交配 C让其与纯合子交配 D让其与显性类型交配 答案: B 试题分析: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 ,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 ,则一定为杂合子 :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 ,则可能为纯合子;故选 B。 考点:测交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的

33、是测交作用,渗透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单地依次解决下列遗传问题 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 区别豌豆高茎和矮茎的显隐关系 不断提高水稻抗病纯合子的比例 A自交、杂交、测交 B杂交、测交、自交 C自交、杂交、自交 D测交、杂交、自交 答案: C 试题分析: 鉴定植物是否是纯种其中自交是最简便的方法 ,若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 ,则可能为纯合子。 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把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体杂交, F1中表现出的性状,则为显性,未表现的为隐性。 提高植物抗病性状纯合度,最好方法用自交。连续多代自交,并淘汰不抗病品种,

34、后代中抗病纯合度越来越高。 考点:杂交、自交、测交的作用。 点评: 本题设计巧妙,考查了遗传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列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是 A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C一条染色体经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 ,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有大小不同的,如男性体细胞中的 X染色体和 Y染色体, X染色体较大, Y染色体较小。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断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因不是一条来

35、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不叫同源染色体;但只要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不管大小、形状是否相同,都叫同源染色体;故选 A。 考点:同源染色体。 点评:试题相对简单,考查了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中有 2对染色体 B细胞 、 、 、 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 细胞分裂形成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D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 有丝分裂后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后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体细胞或者原始的生殖细胞。 中有 4条染色体,但没有同源染色体, A错误;细胞 、 、 产

36、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 B错误;图 细胞质分裂均匀得出是雄性动物, 细胞分裂形成精细胞, C错误;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 (间期) , D正确。 考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解。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提升学生理解和分析图形的能力。 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 2倍,该切片取自 A人的小肠小皮 B家兔胚胎 C牛卵巢 D绵羊肝脏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B、 D都是动物的体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牛卵巢内的卵原细胞数目增加通过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可以是体细

37、胞的 2倍,形成卵细胞通过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故选 C。 考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 点评: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 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甜玉米与红色非甜玉米杂交得到 F1, 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错误的是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为 9 1 B自交结果中与亲本相同的表现型所占子代的比例为 5/8 C自交结果中黄色和红色的比例为 3 1,非甜与甜比例为 3 1 D测交结果中红色非甜所占子代的比例为 1/4 答案: B 试题分析:假设控制玉米子粒颜色的相关基因为 A和 a,非甜和甜的基因为 B和 b

38、,则 F1的基因型为 AaBb。如果 F1自交,则后代表现型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比例为 9 3 3 1,其中与亲本相同的表现型所占子代的比例为 3/8。只看一对相对性状,则自交后代黄色和红色比例为 3 1,非甜和甜的比例为 3 1。如果 F1测交,则后代表现型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比例各为 1/4;故选 B。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计算能力。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不必考虑的是 A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C对母本去雄, 授以父本花粉 D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

39、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两对相对性状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即两对相对性状各自有显隐性关系;因为以豌豆为实验材料,为避免自然条件下的自花传粉,故要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要求是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由于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是一样,故显性亲本不一定作父本,隐性亲本不一定作为母本;故选 A。 考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点评:本题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考查,相对基础,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过关。 在完全显性及每对基因独 立遗传的条件下, AaBbCC 与 aaBbcc进行杂交,其子一代中表现型与双亲相同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A 1/4 B 3/

40、8 C 5/8 D 3/4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每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因此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题中要求子一代与双亲表现型相同个体的比例,即求表现型为 A_B_C_和aaB_cc所占的比例。而表现型为 aaB_cc个体数为 0,所以只需求表现型为A_B_C_所出现的比例。 AaaaA_1/2,BbBbB_3/4, CCccC_1,所以 A_B_C_出现的概率为 1/23/41=3/8;故选 B。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如掌握遗传规律,可以很快解决此题。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 F2代出现性状分离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C

4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 1 D F2性状分离比为 3 1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故选 B。 考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 点评:基础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的识记。 牵牛花的红花( A)对白花( a)为显性,阔叶( B)对窄叶( b)为显性。纯合红花窄叶和纯合白花阔叶杂交的后代再与 “某植株 ”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 .红花窄叶 .白花阔叶 .白花窄叶的比依次是 3131,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某植株 ”的基因型是

42、A. Aabb B.aaBB C.AaBb D. aaBb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中纯合红花窄叶和纯合白花阔叶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 AaBb。 采用逐对分析: 红花:白花 =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aaa; 阔叶:窄叶 =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BbBb; 则 “某植株 ”的基因型为 aaBb;选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如掌握计算规律,可以很快解决此题。 综合题 某校高三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年级为单位调查了人的眼睑遗传情况,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亲代类型 子代类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全为 双眼皮 双亲只

43、有一 位双眼皮 双亲全为 单眼皮 双眼皮 120 120 0 单眼皮 74 112 子代全部是单眼皮 请分析表中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第 _组婚配调查,可判断眼睑形状中属于隐性性状的是_。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 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 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 各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写不全不得分): 第一组: _。 第二组: _。 第三组: _。 (3)某同学 (5号个体 )所在家庭眼睑遗传系谱如图,试推测 3号与 4号生一个双眼皮男孩 的几率为 _。 答案: (1)一 单眼皮 (2)第一组: AAAA、 AAAa、 AaAa 第二组: AAaa、 A

44、aaa 第三组: aaaa (3) 试题分析: (1)三组亲本中,第三组亲子代表现一致,第二组亲子代均有两种表现型,这两组均无法用于判断。第一组双亲表现一致,而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双眼皮为显性性状,单眼皮为隐性性状。 (2)在各婚配组合中,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 AA或 Aa,隐性个体的基因型一定是 aa。 第一组表现型相同的双亲的婚配组合可能是 AAAA、 AAAa、 AaAa,因此后代并未出现 3 1的分离比。同理可推知第二组婚配组合有 AAaa、 Aaaa,第三组为 aaaa。 (3)由系谱图可见,双亲 1 号和 2 号均为双眼皮,而女儿 5 号为单眼皮,则 1 号、2号基因型为 Aa

45、,5号基因型为 aa,4号基因型为 AA或 Aa。 4号( 2/3Aa)与 3( aa)号生一个单眼皮孩子几率为: 2/31/2 1/3,生一个双眼皮男孩几率为:( 1-1/3) 1/2 1/3。 考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比较综合,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通常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选取 A、 B两棵植株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将植株 A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二:将植株 B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 _的花粉传授

46、到植株 _的另一雌花序上。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 玉米粒的颜色数如下表所示: 实 验 黄色玉米粒 白色玉米粒 一 587 196 二 0 823 三 412 386 (2)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 _。 (3)如果用 G代表显性基因, g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 A的基因型为 _,植株 B 的基因型为 _。实验一中,子代黄色玉米粒的基因型是 _,黄色玉米中杂 合子占 _。 (4)若植株 A接受植株 B的花粉,则在植株 A上所结种子的种皮和胚细胞的基因型依次 是 _、 _。写出与形成胚相关的遗传图解。 答案: (1)A B (2)白粒 (3)Gg gg Gg、 GG

47、(4)Gg Gg、 gg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实验三:将植株 A的花粉传授到植株 B的另一雌花序上。由实验一可知,植株 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黄 白 3 1,由此可确定黄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由此可确定 A的基因型为 Gg, B的基因型为 gg。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基因型与母本的基因型相同,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其基因型由父方和母方共同决定。 考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设计巧妙 ,以玉米作为素材考查了遗传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南瓜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以能稳定遗传的南瓜品种长圆形果和扁盘形果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 可据此判断, _为显性, _为隐性。 (2)若上述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A、 a),则杂交得到的子一代自交,预测子二代的表 现型及其比例应该是 _。 (3)实际上该实验的结果是: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表现型及其 比例为扁盘形 圆球形 长圆形 9 6 1。依据实验结果判断,南瓜果形性状受 _对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