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某种农药因使用太多而污染环境,它进入食物网内,虽易被生物吸收,但又难以被分解和排出,该药物在如图所示食物网中,哪种生物体内可能有最高浓度 ( ) A b B e C g D c 答案: C 试题分析:农药易被吸收,但难以分解和排出,在体内越积越多,随营养级越高的动物捕食上一个营养级的生物逐渐在体内积累,营养级最高的生物体内积累最多,所以 C选项正确。 考点: 考查生物富集作用。 点评: 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
2、境中浓度的现象。 初级消费者体内能量的去路不包括 ( ) A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所获得 C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到环境中去 答案: B 试题分析:初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被下一个营养级同化,食物残渣和遗体、遗被分解者利用,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未被下一个营养级摄入,所以 A、 C、 D正确;初级消费者本身就是第二营养级,所以 B选项错误。 考点: 考查生态系统能量去路。 点评: 某一个营养级生物固定的能量,一方面用于呼吸作用散失了,另一方面用于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而储存起来。 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
3、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辐射光能开始的 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 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答案: A 试题分析: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A错误;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于太阳能, B选项正确;能 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C、 D选项正确。 考点: 考查能量流动相关知识。 点评: 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
4、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食物网的生物中,通常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一种生物可以被多种生物所食,两种生物之间可以捕食也可以是竞争,也可能同时都具有,这样不不同的食物链中同种生物可能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因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有限的,因此食物链的环节也是有限的,一般不超过 5个营养级;食物网上的生物有可能是竞争的关系,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营养级不可能是无限的,所以 C选项正确, A、 B、 D选项错误。 考点: 考查食物网的特征。 点评: 相邻生物之间关系可能有捕食或竞争或均有,在不同食物链中的同一种生物可能会有不同 的营养级,食物链
5、食物网越复杂,该生态系统越稳定。 如图所示是有关下列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食物网有 3条食物链 B鹰与鸟的关系是既捕食又竞争 C该食物网所处的生态系统为草原生态系统 D鹰占有两个营养级 答案: C 试题分析:食物链是指捕食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所以图中共有两条食物链, A,错误;鹰与鸟是捕食关系, B错误;该食物网所处的生态系统为摹生态系统, C选项正确;鹰只属于第三营养级生物, D错误。 考点: 考查食物网的相关知识。 点评: 食物网和食物链是由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而形成的结构,捕食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到终极消费者才构成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从生
6、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 (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答案: B 试题分析:硝化细菌利用体外无机物氧化分解所放出的化学能把 CO2和水合成储存能量有机物过程,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蚯蚓以腐烂的植物为食,属于分解者,所以 B选项正确。 A、 C、 D错误。 考点: 考查生态系统成分。 点评: 生产者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和化 能合成作用型的生物,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和微生物。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
7、链和食物网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结构包括营养结构和成分,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成分有非生物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 D选项正确。 A、 B、 C选项错误。 考点: 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 点评:生态系统结构包括营养结构和成分,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成分有非生物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鸡、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他们共同构成一个 ( ) A种群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食物网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群落。所以 B 选项正确,A、 C、 D选项错误
8、。 考点: 考查群落概念。 点评: 群落是指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个体总和。 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 ,大约是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干涸池塘阶段; 灌木阶段; 乔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演替的正确顺序是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废弃池塘中发生次生演替。在池塘塘泥中有机物丰富,草本植物种子容易发芽生根,使土壤表层有机物质逐渐增多,保水能力也逐渐增强,几年后,一些灌木便会长起来,形成灌木丛,再经过一段时间,乔木便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优势种,灌木渐少,乔木逐渐蔚然成林。 考点: 考查群落演替过程。 点评: 池塘干涸、草本、灌木、乔木,这是自然演替的方向。 下列
9、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部分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能量只能由兔子流向狼,不能由狼流向兔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大部分能量, A正确;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 B选项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C正确;能量只能由兔子流向狼,不能由狼流向兔子,捕食关系不可逆转, D正确。 考点: 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
10、 点评: 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摄入的食物中获得大部分能量,能量流动起点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自然界中,虎、狮、豹等大型肉食性动物的数量远远少于其他动物,其原因可解释为 ( ) A个体大,不容易找到栖息场所 B繁殖力比小型动物低 C个体大,食量大,食物不足 D营养级别高,可利用能量少 答案: D 试题分 析:大型肉食动物以动物为食,一般处于较高的营养级,而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到穴位这一级时,能量所剩很少了,故生物数量不可能大,即个体少。 考点: 考查能量流动特点。 点评: 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物之间捕食关系,营养级越高的动物,每个个体大消耗能量多。 在碳循环中,
11、使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作用是 ( )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摄食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细胞呼吸再回到无机环境。 考点: 考查碳循环过程。 点评: 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少量是以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在水藻 小鱼 大鱼组成的食物链中,小鱼不会吃大鱼,但大鱼可以吃小鱼,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 ) A物质循环是单向的 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C碳循环是单向的 D水循环是单向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一条食物链中,大鱼吃小鱼,即
12、意味着能量由一个营养级流向了下一个营养级,这种流动方向是不可逆的,说明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考点: 考查能量流动特点。 点评: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不可逆转。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哪些活动有关 ( )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是以 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往复循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环境中的 CO2进入生物群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再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生成 CO2, CO2再回到无机环境中,动、植物遗体中的碳经过分解者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回到无机环境中去,
13、这个过程与蒸腾作用无关。 考点: 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点评: 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再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如图所示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 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其中,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成有
14、机物也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甲为生产者;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以绿色植物为食也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丙为消费者;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乙为分解者。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点评: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 ) A O2 B H2O
15、C足够的有机物 D太阳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最终以热能散失,而热能不再被利用,所以要不断地补充能量。 考点: 考查能量 流动特点。 点评: 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要不断地补充光能。 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 2 kg要吃 10kg小鸟,小鸟增重 0.25 kg要吃 2 kg昆虫,而昆虫增重 100 kg要吃 1 000 kg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 ) A 0.05% B 0.5% C 0.25% D 0.025%
16、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鹰增重 1kg需要的绿色植物为10/22/0.251000/100=400kg,则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率为1/4000100%=0.25%。 C选项正确。 考点: 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点评: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本营养级同化量 100%。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 (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 J/(cm2 a), G为植物, H为植食性动物, C为肉食性动物。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 G、 H和 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 B由 G到 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3.51% C从生态学的观点
17、来看, G、 H和 C所包含的所有 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D H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需求相似的构成竞争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能量流动特点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数量及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所以 A选项正确。由 G到 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8.8 29.3 2.1 12.6) ( 18.8 29.3 2.1 12.6 96.3 293.1 12.5)13.51%, B正确。生物群落是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而 G、 H、 C只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 C选项错误。第一个营养级上的生物不止一种而是多种,他们之间有一定的竞争关系, D选项正确。 考点: 考查能量流动相
18、关计算。 点评: 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本营养级同化量 100% 在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鱼 ”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鱼要增加 1 000kg体重,那么,至少需要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重量分别为 ( ) A 10 000 kg和 50 000 kg B 5 000 kg和 25 000 kg C 50 000 kg和 50 000 kg D 10 000 kg和 10 000 kg 答案: B 试题分析:要想低营养级生物量最少,则能量传递效率要最高,故按 20%的传递效率来计算。所以需浮游动物 100020%=5000kg,需浮游植物100020%20%=25000kg,所以
19、 B选项正确。 考点: 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点评: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通常是按 10%-20%计算, (1)设食物链 ABCD ,分情况讨论如下: 已知 D营养级的能量为 M,则至少需要 A营养级的能量 M(20%)3;最多需要 A营养级的能量 M(10%)3。 已知 A营养级的能量为 N,则 D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 N(20%)3;最少能量 N(10%)3。 (2)在食物网中 分析: 如在 中,确定生物量变化的 “最多 ”或 “最少 ”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消耗的能量越少, 如已知 D营养级的能量为 M,计算至少
20、需要 A营养级的能 量,应取最短食物链 AD ,并以 2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 M20%;计算最多需要 A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 长的食物链 ABCD ,并以 1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 等于 M(10%)3。 (3)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按 一定比例获取能量,则按照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再合 并。 在西部大开发中,对部分耕地 “退耕还草、还林 ”,在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 ( ) 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答案: C 试题分析: “退耕还草、还林 ”指从为不加以干涉,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发生的演替,属
21、于次生演替,所以 C选项正确。 考点: 考查次生演替的概念。 点评: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着植物的种种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下列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 ) A裸岩上进行的演替 B沙丘上进行的演替 C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D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答案: D 试题分析: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着植物的种种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裸岩上进行的演替、沙丘上进行的演替、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均是从无到有,属于初生演替。 考点: 考查次生演替的概念。 点评: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
22、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着植物的种种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对生物种 群的研究,其最核心的问题是研究 ( ) A种群结构 B种群数量及其变化 C迁出率与迁入率 D性别比例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于种群的研究是核心是种群数量及其变化。种群结构、迁出率和迁入率、性别比例是其特征,所以 B选项正确; A、 C、 D选项错误。 考点: 考查种群的特征。 点评: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和迁入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是种群的特征。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直接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的影响。另外,年龄组成也能通过影响出生率与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
23、,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 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 )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和大葱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答案: D 试题分析: 树是一类总称,不构成种群, A 错误;鸟是一类总称,不构成种群,大白菜、大蒜和大葱属于不同物种,不构成种群, C错误;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构成种群,是同种全部个体的总和, D 选项正确。 考点: 考查种群的概念。 点评: 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一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 下列各组植物激素中,其生理作用都是促进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辽宁 盘锦 第二 高级中学 第二次 阶段 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