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49287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自然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是: A太阳 B月球 C火星 D金星 答案: B 试题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天体的类型差异,本题还可结合天体系统设计试题。 假如黄赤交角变大,那么:( ) A热带范围变大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小 D五带范围不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黄赤交角变大,即回归线度数变大,故热带范围变大;极圈度数变小,而极圈到极点之间

2、的范围变大,即寒带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都变大,则温带范围变小。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回归线和极圈度数的变化分析五带的变化,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加强对基本原理的归纳。 每年由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 ) A向南移动 B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C向北移动 D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答案: D 试题分析: 5月 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并向北移; 10月 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并向南移,说明从 5月 1日到 10月 1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考点:本题考查太

3、阳直射点的移动。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抓住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进而可推导全年的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在下列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答案: D 试题分析: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纬度最低的赤道地区,终年昼夜平分,故哈尔滨的纬度最高,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与纬度的关系即可简单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是学习中应加强对解题方法的归纳。 歌曲祈祷中唱道: “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让宇宙关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 ”据此完成小题

4、。 【小题 1】春夏秋冬轮回的周期是 ( ) A 365天 B 366天 C 1恒星年 D 1回归年 【小题 2】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为 ( ) A 24小时 B 23小时 56分 4秒 C 365日 5时 48分 46秒 D 365日 6时 9分 10秒 【小题 3】下列现象不是歌词中的 “转动 ”引起的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昼夜更替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四季更替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春夏秋冬的变化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为周期,故其变化周期为 1回归年。 【小题 2】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为太阳为参照,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

5、转一周的时间为 24 小时, 23 时 56 分 4 秒是以恒星为参照的地球自转真正的周期。而 C、D属于地球公转运动的周期。 【小题 3】材料反映的地球的转动应指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引起地方时的差异、昼夜更替和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故 B项正确。而 A、 C、 D项都属于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理意义。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区别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上出现四季更替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球 A为一椭球体 B 围绕太阳运转的速度不均匀 C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D绕日运动和黄赤交角的存在 答案: D 试题分析:四季更替是以正 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6、而形成的,但题目要求 “根本原因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公转过程中的黄赤交角的存在而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注意区别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莫霍界面在地表下约( )处, A 17千米 B 33千米 C 2900千米 D 3300千米 答案: B 试题分析: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地壳在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 33KM。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点 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即可。 在地下 2900千米处,( ) A横波纵波速度都上升 B

7、 横波速度下降,纵波速度上升 C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突然下降 D横波速度上升,纵波速度下降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地下 2900KM 的深处为古登堡界面,经过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的速度也明显下降。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即可分析。 读 “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 ”(右下图),图中所示的圈层 、 、 分别是(水圈的范围为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生物圈的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8、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示 圈层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故判断为生物圈;而岩石圈分布于下垫面,故判断为 ; 表示地表连续而不规则的水圈。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环境组成的四大圈层和各圈层的分布特征即可分析。 岩石圈是指:( ) A地壳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C地壳和地幔 D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表面,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的部分。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内部

9、各圈层的分布,注意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 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 ) A地幔 B 上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是软流层。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以下问题:( 12分) (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名称 |: A B C D ( 2)图中行星 D属于 类行星。 ( 3)在图中用 标出小行星带。 ( 4)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 ( 5)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特点是 、 、 。 ( 6)下列

10、天体系统的层次,从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B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总星系 C地月系 银河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D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总星系 答案:( 1) A 地球 B 哈雷彗星 C 木星 D 天王星 ( 2)远日行星 ( 3)( 4)略 ( 5)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 ( 6) A 试题分析:( 1)根据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的距离即可判断八大行星,而 B表示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的彗星。( 2)图示 D表示天王星,由于距离太阳距离远,故判断为远日 行星。( 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4)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都

11、为自西向东。( 5)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方向基本相同;公转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6)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总星系。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系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结合图示掌握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分类和公转特征等内容即可,属于基础性试题, 下列各地中,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的是: A 20N , 30E B 25N , 25E C 2326S , 60W D 40S , 120W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判断,回归线之间即纬度数小于

12、 23.5的地方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以外的区域始终没有太阳直射。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读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 ”,回答小题: 【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 6634 B图中角 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小题 2】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A 0 B 2326 C 6634 D 90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于地轴与黄道面成 6634

13、夹角,故黄赤交角为 2326, A错误;图示角 是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B错误;黄赤交角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 C错误;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决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D正确。 【小题 2】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地轴与黄道面成 6634夹角。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图示判断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与黄赤交角的差异,掌握黄赤交角的度数。本题还可考查黄赤交角度数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 与地球物理特征相似的行星是 ( ) A天王星、海王星 B火星、木星、土星 C水星、金星、火星 D金星、土星 答案: C 试题分析:水星、金星

14、、地球和火星的物理特征和距离太阳的位置等特征都较为相似,都属于类地行星;而木星和土星的质量、体积最大,属于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远,表面温度最低,属于远日行星。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系。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 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A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由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故地球形成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都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

15、本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及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 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是 A太阳外部的整个大气层 B太阳内部 C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D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平时肉眼能看到的只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时肉眼才能看到。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大气的结构。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大气的分层特征。 下列现象,可能是由于太阳活动影响所形成的是 ( ) A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B气温异常升高 C指南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山

16、体发生滑坡 答案: C 试题分析:黑子活动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变化);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而不是有线电话);太阳风到达地球两极,产生极光。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性试题。 如果 2011年 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 ) A 2000 2001年 B 2022 2023年 C 2006 2007年 D 2087 2088年 答案: A 试题分析:黑子数量变化的周期大约为 11年,但需要注意 “上一个周期 ”,故应减 11年,同学往往习惯思维加了

17、 11年。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太阳活动的周期,并注意审题,解答此题轻而易举。 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的是 ( ) A太阳灶 B煤炭 C太阳能发电 D太阳能热水器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为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太阳辐射能,故太阳灶、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而煤炭、石油等能源是历史时期的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埋到地下经漫长的地质作用演化而形成的,属于间接利用太阳能。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注意审清题意,解题关键是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18、A太阳黑子出现在色球层 B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 21年 C太阳活动强烈会产生磁暴、极光、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等 D目前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活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黑子是太阳光球层表面局部温度较周围气体地区低的区域, A 错误;黑子数量变化的周期大约为 11年, B错误;目前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而不是太阳活动, D错误。黑子活动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变化);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而不是有线电话);太阳风到达地球两极,产生极光。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只要掌握了太阳活动的类

19、型、分布和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解答此题轻而易举。 读图 1,完成小题: 【小题 1】图中四地自转速度的正确排列是 A线速度:丁 乙 B角速度:乙 丙 C角速度:丙 乙 D线速度:甲 乙 【小题 2】当丁地出现极昼现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甲 乙 B正午太阳高度:乙 丙 C昼长:甲 乙 D昼长:甲 丙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四地的角速度相同,而线速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故 D项正确。 【小题 2】当丁地出现极昼,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

20、北半球夏至日;故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即乙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90, B正确。而此时全球的昼长分布规律:越往北昼越长,故 C、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和利用太阳直射点为位置判 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方法归纳。 2011年北京时间 9月 29日 21时 1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中国航天员的 “太空家园 ”“ 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送入太空。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 1】 “天宫一号 ”在轨运

21、行期间,其与所绕转的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与_ 属于同一级别 (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小题 2】位于美国纽约 (74W)的留学生在网上观看发射直播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 ) A 29日 8时 16分 B 30日 8时 16分 C 29日 10时 16分 D 28日 10时 16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天宫一号 ”环绕地球飞行,故与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地月系属于同一级别。 【小题 2】 “天宫一号 ”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 9 月 29 日 21 时 16 分,纽约位于 74W,位于西五区,西五区区时较东八区区时晚 1

22、3个小时,故当地时间为 29日 8时 16分。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和区时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四级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和区时计算的一般方法:所求区时 =已经区时 +时差,东加西减。 (2012 三明模拟 )北京时间 2011年 11月 1日 5时 5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 “长征二号 F”运载火箭,将 “神舟八号 ”飞船发射升空。北京时间 2011年 11月 3日 1时 30分, “神舟八号 ”飞船与 “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第一次对接成功。读图 1和图 2完成小题。 【小题 1】当 “神舟八号 ”飞船发射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

23、的位置最接近图 1中的 ( ) A B C D 【小题 2】图 2所示的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中,使用同样燃料,火箭发射速度最快的基 地是 ( ) A酒泉 B太原 C西昌 D文昌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 “神舟八号 ”飞船发射升空在 11月 1日,地球公转应位于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结合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 位于夏至日与秋分日之间; 位于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 位于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 位于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故选 B项。 【小题 2】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所处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可为火箭提供最大的初速度,按照我国四大

24、航天基地所处的位置,文昌位于海南,纬度最低。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轨道的综合分析和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公转轨道图上的二分二至日位置;掌握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图 4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 A北半球 B赤道上 C南半球 D回归线上 答案: A 试题分析: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则图示反映水流都向右岸冲刷,泥沙淤积于左岸,判断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判断为北半球。 考点:本题考查地转偏 向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南

25、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注意结合材料分析。 (2012 佛山模拟 )读极点太阳照射投影图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 ( 1)图中 A、 B、 C、 D点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 3分) 图中 A、 B、 C、 D四 点线速度大小关系是 。 ( 3分) (2)甲图是以 _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此时地球可能处在乙图所示的 _位置附近。在未来一个月内,公转速度先继续变 _,然后再变 _。 (3)AD线表示 _线,此时 A点的地方时是 _时, B点的太阳高度是 _, D点的昼长是 _小时。 (4)图中 C点在 A点的 _方向。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_移动。 (5)如果 B点的

26、日期为 12月 22日,那么此时此刻 C点的时间是 12月 _日_时。 答案:( 1) A=B=C=D AB=CD (2) 北 快 慢 ( 3)晨昏线 18时 43度 6小时 ( 4)东北 北 ( 5) 22日 21时 试题分析:( 1)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基本规律:除南北两极点外,处处相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极 递减,即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 2)根据甲图的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故判断图示为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结合右图的公转轨道图, 为冬至日。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故在未来的一个月内

27、,地球公转先经过近日点,故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 3)图示 AD 线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判断为晨昏线。顺着自转方向,经过 A 点即将进入夜半球,故判断 A 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 18 时。B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故地方时为 12时,故当地的太阳高度即 正午太阳高度,可应用正午太阳高度 =90-纬度差计算。图示 D 点位于晨线上,即表示日出,地方时为 9点,故计算昼长为 6小时。( 4)经纬网图示的方向可分成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分别判断,从南北方向上看, C点较 A点离北极点更近,故位于北面;从东西方向上看,从 A点看 C点,与自转方向一致,故判断为向东。此日为 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5)根据图示 B点的时间为 12月 22日 12时,则从 B点到 C点向东跨过日界线,故日期应减一天,时间为 12月 21日,两地相差经度 135,相差地方时 9个小时 ,东加西减,故计算 C点地方时为 21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轨道的判读和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地球运动的基础性试题,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图示的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可判断二分二至日; 晨昏线图上的时间问题,应从 6点或 18点或 12点的位置推理; 经过 180经线为日界线,应注意日期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