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349294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对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B一个区域内部特征是绝对一致的 C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 D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 答案: D 试题分析: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区域的特征受人为因素影响, A错误;区域内部的性质具有相对一致性, B错误;区域之间有一定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 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区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即可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

2、落实。 田纳西河流域内的河水的补给方式及水汽主要来源地是( ) A冰川融水,阿巴拉契亚山 B大气降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 C大气降水,太平洋 D湖泊水,五大湖 答案: B 试题分析: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影响,故河流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夏季风源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带来丰富的水汽。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河流特征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局部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周边地区的海陆分布。 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及对应的植被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带 B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

3、叶林带 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 C 试题分析: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的东南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注意区别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是地中海气候下的自然带,该气候类型 分布于大陆西岸。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对应的自然带分布。注意不同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的差异。 山地是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的重点是 ( ) A矿产资源保护 B水量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C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D植被生态的保护 答案: D 试题分析:山地

4、一般为河流的上中游,由于山地地形起伏较大,生态环境脆弱,一旦植被破坏则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故应以加强保护植被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河流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可分析。 关于田纳西河与美国其他河流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田纳 西河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B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上的一条一级支流 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支流阿肯色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D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支流密苏里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答案: A 试题分析:田纳西河是俄亥俄

5、河的一级支流,属于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河流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美国的主要河流分布;河流的支流关系等。对于此类知识性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内容的落实。 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 1】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把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有利因素之一是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 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 扩大煤田面积, 提高煤炭的开采量 A B C D 【小题 2】山西省的煤炭市场十分广阔不是因为( ) A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6、B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 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多 D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高的特点 【小题 3】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天然气 B我国能源消费中石油的比重最高 C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绝对优势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比重高于水电的比重 【小题 4】山西省煤产量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 ) 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 B电力投资比重较大,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较小 C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D煤质量不高 【小题 5】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挑战正确的有: 人均资源量少 人均能源消费量高 单位产

7、值能耗低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C 【小题 5】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山西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形起伏大,故交通不便, 错误;从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地区产业层次低,经济效率低,区域的发展应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而 错误。 【小题 2】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提高,故市场广阔,而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高的特点,不属于市场因素。 【小题 3】由于我国

8、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且开发利用技术难度低,故我国的能源资源始终以煤炭为主,约占 60%以上,其次为石油、天然 气等能源。 【小题 4】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反映了其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主要依赖于生产的发展,故主要从山西省生产简单,没有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分析。 【小题 5】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我国能源的供应紧张主要是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迅速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上升;而能源总量不足;而我国的能源人均消费量低, 错误;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高,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基地建设和我国的能源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强,学生只要掌握山西省能源

9、基地建设的概况和我国的能源 消费和主要的能源问题等内容即可。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广阔的热带雨林,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 1】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功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 1/3 B.每年固定下来的碳的总量约几亿吨 C.涵养的水量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23% D.提供了亚马孙流域大约 1/3的降水 【小题 2】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 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

10、干旱少雨的天气 【小题 3】对亚马孙流域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的前景,正确的说法是 ( ) A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来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首位 B要大规模开发这片森林,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 C从全球经济发展角度考虑,应该禁止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D只要加强对砍伐后地区的复种,这片雨林是能保护住的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亚马孙热带雨林功效是多方面的,由于雨林植被强大的生命活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每年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被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氧气。亚马孙雨林被称为 “地球之肺 ”,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 1

11、/3,A正确;通过雨林的涵养水源,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的大气降水,并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又重新返还到大气中去。亚马孙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每年被植被固定下来的碳的总储量有上千亿吨,而不是几亿吨, B错误;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 23%, C错误;提供了亚马孙流域大约 1/2的降水 ,D错 误。 【小题 2】注意直接原因的要求,结合上题分析,热带雨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等功能,故雨林破坏,将导致全球变暖,破坏全球的碳氧平衡等直接后果,而 A、 D不属于 “直接后果 ”,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雨林破坏关系不大, C错误。 【小题 3】结合上题分析,热

12、带雨林对于全球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导致了热带雨林破坏严重,故针对人类的破坏,应把保护放在首位。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带雨林的主要环境效 益和雨林破坏的后果,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的萨赫勒地区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 “南扩 ”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 “自然原因 ”要求,农业生产

13、方式落实属于社会经济因素;而撒哈拉沙漠的南缘气候干旱,降水量少, D错误;影响荒漠化的扩展的自然原因主要受风力作用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解题关键是能掌握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并调用世界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内容。 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故降水少,气候干旱, A错误;该地区荒漠化的形成

14、是受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人为原因,B正确。该地区荒漠化治理的主要途径是保护植被, C错误。建国后,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面积还在不断扩大,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影响原因和发展概况分析,可调用课本相关内容。 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 距海洋远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纬度位置偏高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且周围山岭环绕,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降水少,气候干旱。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而对降

15、水量影响不大,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是世界热带荒漠的主要形成原因,而我国西北地区是大陆内部的温带荒漠,不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以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区域气候特征的主要形成原因。 关于松嫩平原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B地势平坦,沼泽分布广泛 C矿产资源贫乏 D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期, A正确;东北平原中沼泽分布广泛的是三江平原;矿产资源丰富,河流分布较少。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

16、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自然环境特征。 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自然因素是() 河湖广布,水系稠密 地势低平,土质黏重 交通落后 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网稠密,地形破碎、土壤粘重,不利于农业生产,而交通便利和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低下不属于自然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 “自然因素 ”和 “社会经济条件 ”的差异即可分析。 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17、,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 C长江三角洲的水稻种植一年三熟 D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紫色土为主 答案: B 试题分析:长三角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 A错误;该地区河网稠密,且气候温暖湿润,故耕地多为水田, B正确;该地区的水稻种植可一年两熟, C错误;该地区的土壤为红黄壤和耕作土壤水稻土,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概况即可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松嫩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农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松嫩平原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

18、化水平高,属于商品谷物 农业。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水稻种植地区属于季风水田农业。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农业的生产概况和生产特征即可分析。本题还可结合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或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设计试题。 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便利条件;黏重的土壤则使人们开垦困难 B农业大发展时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 C稠密的水网,使耕地分散破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 化的推广,但由于水稻单产很高,使其商品率高,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9、D多水而黏重的土壤一直是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和粘重土壤都是人类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A错误;目前,由该地区人多地少,故农业生产的商品率低, C错误。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河网稠密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区域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农业的生产发展过程,注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 1 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所示。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 1】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

20、的技术是( ) A RS B GPS C GIS D人工科学考察 【小题 2】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草 C规定合理载畜量 D防止过度樵采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监测获取植被生长状况是遥感的功能范围。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追踪;查询和处理地理信息是 GIS的主要功能。 【小题 2】根据图示的植被分布特征判断为草原地区围绕饮水井出现的过度放牧,而导致的斑点状荒漠化圈,故最合理的措施应为合理放牧。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能根据图示的

21、植被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利用 “3S”技术各自的功能特点选择相应的地理信息技术。 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读图完成小题 。 【小题 1】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 ) A河流分布 B地形特征 C商店布局 D客货流量 【小题 2】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 ) A甲与乙 B甲与丁 C乙与丁 D甲、乙、丁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丙图层是交通分布,丁图层是人口分布,与人口和交通相关的是商业布局。以河流、地形等自然要素分布来研究居住区和公路等分布,反之不能。 【小题 2】交通建设首先要考虑尽可能多地连

22、接居民点,以获得经济效益,在具体选线上,还要考虑到地形和河流等自然条件,以降低建设成本。故选 D 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区域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综合题 读 “我国自然区划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1)e、 f两区域大致以 _为界, g区域与 a、 b、 c等区域大致以 _为界。 (2)a、 b、 c、 d四个区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共同的有利之处是_不利之处是_。 (3)制约 f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 该区域农业 (种植业 )主要分布在 _。 (4)就种植方式而言, b地以 _为主,

23、 c地以 _为主, f地以_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_。 (5)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也有所不同: b地以 _为主, c地以 _为主; d地以 _为主, g地以 _为主。 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答案: (1)贺兰山 3 000米等高线 (2分 )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多旱涝灾害( 3分) (3)水源 绿洲地区 (2分 ) (4)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灌溉农业 水分( 4分) (5)水稻 冬小麦 春小麦 (玉米 ) 青稞 热量 ( 5分) 试题分析:( 1)图示 e、 f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东部半干旱地区和西部干旱地区,而该区域内 200

24、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贺兰山。图示 g为青藏高寒地区,其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为 3000米等高线。( 2)图示 a、 b、 c、 d四个区域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而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故多旱涝灾害。( 3)图示 f地区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故水资源不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该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于有灌溉水源的绿洲 地带。( 4)图示 b 地位于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故为季风水田种植业;而 c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故以旱地种植业为主, f位于西北地区,农业生产主要分布于绿洲地区,故属于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形成这样的农业生产

25、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 5) b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 c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d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春小麦和玉米; g位于青藏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导致我国农作物的南北差异主要是由于热量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差异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强,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差异,并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即可,注意比较分析。 读新疆和田地区的有关材料和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 1)和田地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 ,河流径流量随 的季节变化而变

26、化。 ( 2)三道防线中,林带主要发挥了 的功能,因此,绿洲地区的风沙比沙丘地区 ,蒸发量比沙丘地区 。 ( 3)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相应的字母填入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中(每个空格内限填一个,有的选项可不选用)。 A 土地盐渍化 B下游季节河水位上升 C下游季节河流量减少 D绿洲沼泽化 E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答案:( 1)高山冰雪融水 气温 (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小 弱 ( 3)从左到右依次为 C A E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表格资料和图示分析,该地区降水量少,绿洲地区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川融雪。而以冰川融水为补给的河流流量主要受气温影响。( 2)根据图示该地区

27、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而通过绿洲与沙漠之间设置的三道林带防线,起了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故绿洲地区风沙较小,而由于植被覆盖率较高,故蒸发量增大。( 3)注意图示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因果关系,由于用水量增加而导致了河流下游水量减少;干旱地区植被破坏而导致了土地荒漠化的扩张;而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下降,蒸发旺盛则土壤盐碱化上升。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读图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学生主要抓住图示的降水量、绿洲的水源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等信息 即可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 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的发展为 “中国 21世

28、纪议程优先项目 ”,该地区位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三省区接壤处,煤炭资源丰富,在全国居首位。在新能源取代旧能源以前,该区将担负起全国性能源基地的重任。 目前,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的其他省份,由于资源锐减,煤炭缺口很大,优质动力煤将主要靠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供给。因此,从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出发,充分利用该区优越的地理区位 (该区与周边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有铁路干线相连,具有优越的全方位辐射条件 )和丰富的煤炭资源,尽快建设跨世纪的大型能源基地,在神府、东胜、准格尔旗三大煤区形成近亿吨的规模,是关系我国 21世纪经济发展的必然决策。 材料二 由于该区具有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劣等弱点,大型能源基地建

29、设将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矛盾,主要是:基地建设与水资源的矛盾,基地建设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基地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基地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等。 (1)下列关于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候温和湿润 B位于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接壤地区 C地形平坦、完整、开阔 D 自然条件优越 (2)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具有的优势资源是_资源,本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_工业。 (3)由材料分析,该区域建设我国大型能源基地的优越区位条件是什么? _ _ (4)该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_ _ (5)试论述该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_ _ _ _ _ 答案: (1)

30、B (2分 ) (2)煤炭 能源 (2分 ) (3)煤炭资源储量丰富,质量较好,容易开采;与周边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有铁路干线相连,交通便利;本区位置适中,具有优越的全方位辐射条件。 (3分 ) (4)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地形条件恶劣,缺乏良好的工业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3分 ) (5) 重点发展采煤工业,并以外销为目的,要加速铁路建设,完善已建成的铁路线,提高运输能力; 有控制地高速发展,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等各方面的因素,选择一个最优发展规模和速度; 不宜多发展二次加工工业。由于本区水资源不足,生态 环境恶劣,区内二次加工工业应尽可能少建; 重点地区优先发展。由

31、于采煤工业是耗水工业,它的布局还要考虑水资源的分布,目前优先发展的重点地区应选择在靠近黄河的地方; 限制发展乡镇煤矿。要限制小煤窑的发展,确保国家重点工程的正常生产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注意保护环境。在采煤工业高速发展过程中,还要重视重建矿区生态环境 (包括土地复垦、植被再 造等 ) (5分 ) 试题分析:( 1)该地区位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三省区接壤处,故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度地带, A错误;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 大, C错误; B正确。( 2)煤炭资源丰富,在全国居首位,故主要的工业部门为能源工业。( 3)影响能源基地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可从资源、市

32、场、交通、科技、政策、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 4)由于该地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故主要的不利条件可从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地形、生态环境等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 5)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合理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加强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考点较 多,但难度不大,属于区域开发的常规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区域主干考点的思维归纳,形成一定的方法,并学会知识迁移应用

3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 尼罗河全长 6 6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几千年来,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淤泥,使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变成了沙漠中一条生机勃勃的 “绿色走廊 ”,孕育出灿烂的古埃及文明。正像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说的: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材料二 阿斯旺大坝 位于开罗以南约 700千米。水库总库容为 1 689 亿立方米。枢纽建筑物包括大坝、引水工程和电站。电站装机容量为 210万千瓦。阿斯旺水库具有灌溉、水力发电和防洪等作用。 材料三 尼罗河和阿斯旺大坝图 材料四 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

34、肥料,土地肥力下降;河口外海域内的某些鱼类因失去饵料而减少;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后退。 (1)尼罗河为沿岸地区人们从事耕种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_ _ (2)阿斯旺大坝从哪些方面提高了尼罗河的利用效益? _ _ (3)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站建成后,不仅可以永续利用水能发电,而且可以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使用,由此会产生哪些环境效益? _ 答案: (1)尼罗河下游属热带沙漠气候,尼罗河水为沿岸农业提供了灌溉水源;尼罗河定期泛滥,为下游特别是三角洲带来肥沃的冲积泥土,促进了沿岸农耕业的发展。 (4分 ) (2)提高了尼罗河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旅

35、游等方面的利用效益。 (2分 ) (3)水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阿斯旺水坝的电力,可以减少沿岸对矿物能源的依赖。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会减轻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矿物能源运输压力。 (4分 ) 试题分析: (1)河流的作用从材料中易得出:为农业提供水源和肥沃土壤。 (2)阿斯旺大坝的作用应是提高了尼罗河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旅游等方面的利用效益。 (3)阿斯旺大坝的有利影响还有减轻大气污染等。 考点:本题考查水利工程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区域地理的概况和河流开发与治理的一般思维,可借鉴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治理 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区域实际,学会知识迁移与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