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49411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届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届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届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届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届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读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危害分区评价图,完成 12 题。 【小题 1】引起北京市郊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兴建水库 B过度抽取地下水 C大水漫灌 D高大建筑群成片发展 【小题 2】北京市地面沉降可能引起的危害最不可能是( ) A损坏地下管道工程 B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C降低防洪排涝工程的效能,造成大面积积水,使洪涝灾害加剧 D海水倒灌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质变咸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1】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导致华北地区地面沉降的直接原因。 【小题 2】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

2、导致的地下水漏斗区若在沿海地区则可能导致海水倒灌。北京市位于近海地区,而不是沿海地区,故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地面沉降的直接原因和危害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北京的地理位置。 2010年 11月 1日零时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该表(人口普查资料)完成 19-20题。 【小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最接近下图中的( ) 【小题 2】与第 五次人口普查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针对这一问题合理措施为( ) A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 C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D吸纳海外移民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1】

3、C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灾害频发等严重后果。为此全社会都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该图示意碳特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 1718 题。 【小题 1】图中( ) A 一 一 反映碳在大气罔、水圈、岩石圈循环过程 B控制 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C 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 环节在人类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小题 2】据图分析,我们可以把 “节能减排 ”的重点放在( ) A大力开发水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 B大规模地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C农村更多使用沼气来获得绿色能源 D依

4、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1】 D 该图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读图回答 15-16题。 【小题 1】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 A电子制造业 B服装制造业 C食品加工业 D黑色冶金业 【小题 2】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 ) A北煤南运 B人口迁移 C西气东输 D南水北调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1】 B 该表为 “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 ”,读表回答 13-14题。 【小题 1】 80年代以后,加速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

5、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暧,降水减少 B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C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D夏季风强劲,台风影响大 【小题 2】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色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A植树种草,抵御风沙 B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C陡坡地实行退耕还林 D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1】 80 年代以后,加速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有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滥砍滥伐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符合的是 C。 【小题 2】红色荒漠化是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问题,治理的措施是陡坡地实行退耕还林。 读 “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生态功能分区图 ”,回答 11 12题

6、。 【小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三个生态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区在三区域中水质最好 B丙区城市有色冶金工业发达 C甲区域的湖泊对乙区域生态环境无明显影响 D乙区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 【小题 2】图中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与理由正确的是 ( ) A向北发展矿产资源丰富 B向南发展地形平坦开阔 C向东发展海陆交通便利 D向西发展一气候温暖湿润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1】根据图示:丙区域位于城市,水质较差,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上游,湖泊能够调节下游地区的径流量,乙区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根据图示:

7、丙区的南方地形平坦开阔,城市适合向南拓展。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该图为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据图回答 910 题。 【小题 1】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 A公路沿河流修建 B汛期最有可能被洪水冲毁的路段是丙 C该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D W村位于下游,图示四村中水质最差 【小题 2】监测与预报该区域自然灾害需要用到的现代技术是( ) A GPS和 GIS B RS和 CIS C RS和 GPS D数字地球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1】根据图示,河流位于山谷,由高处往低处流,所以 W村位于河流的上游,公路大部分地区不是沿河分布,河流河

8、道弯曲,水流缓慢,水能资源不丰富。河流对凹岸侵蚀严重,所以丙处容易遭受洪水侵袭。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 读全球人均粮食、土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完成 78 题。 【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 A世界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 B水

9、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 C人均粮食拥有量略有增长 D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加剧 【小题 2】据图分析, 1990年以来,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主要依靠( ) A增加耕地面积 B增加化肥使用量 C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D兴修水利,增加灌溉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人均粮食拥有量略有增长;由图上信息无法判断世界人口的变化;灌溉面积指数在不断增加,可以判断水旱灾害的频率在下降;化肥的投入指数先增加后减少,可以判断农业生产环境在改善。 【小题 2】据图分析, 1990年以来,化肥投入指数在减小,灌溉面积指数在增加,人均粮食拥有量略有增长,可以推断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兴修

10、水利,增加灌溉。 该图为 “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 ”(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读图完成 5-6题。 【小题 1】该地最有可能存在的现象是( ) A植被稀少,常年干旱 B有商品谷物农业分布 C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D河流冬春季有凌讯现象 【小题 2】该地夏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值在年内出现频率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本题较为清晰的图片为: 【小题 1】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 90,且有两次直射现象,说明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根据该地最小太阳高度为 4634,所以该地纬度可能为 20N。该地位于热带地区,回

11、归线附近,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河流无冰期,所以无凌汛现象。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8634。所以根据图示出现的频次为 3次。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读 “某区域示毒图 ”,完成 34 题。 【小题 1】图示地区存在咸潮现象,其发生季节和主要原因是( ) A春季寒潮导致海水倒灌进入河 流 B秋季台风引起风暴潮使海水倒灌进入河流 C夏季人海径流量大,河口河水位高于海水位 D冬季人海径流量小,河口海水位高于河水位 【小题 2】该河口附近海域 35 月容易发生的生态问题是( ) A台风 B寒潮 C赤潮 D咸潮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1

12、】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图示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人海径流量小,河口海水位高于河水位。 【小题 2】珠江口附近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海水富营氧化,导致赤潮的发生。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 综合题 (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略图(左图)和珠江三角洲略图(右图)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形成,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

13、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亚与环西太平洋地区侯鸟迁徒的中转站。二十世纪末,该湿地一度萎缩并遭到破坏,水质变差。 材料三 珠江三 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向内地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缘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材料四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 2003年经济指标比较表 ( 1)到二十世纪末,黄河三角洲湿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6分) ( 2)与长江、珠江相比,黄河河口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 6分) ( 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单位 GDP能耗较低,根据资料并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4分) ( 4)从珠扛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

14、的变化,分析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向周边地区转移的原因。( 8分) 答案: ( 1)变化:湿地萎缩、破坏,水质变差( 2分) 原因:过度理开发(如石油开采);黄河上中游过度引水灌溉,使黄河断流,三角洲淡水水量锐减,湿地萎缩;淡水减少导致海水入侵,水质变差;环境污染。(任答 2点得满分 4分) ( 2) 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稳定,现在的河口三角洲形成只有150年的时间。而长三角、珠三角的历史悠久,城市有充足的时间发展。 黄河泥沙淤积严重,航行条件差;河口多滩涂,水浅,不合适形成港口;使得交通环境较差。 地势低洼,黄河又是地上河,洪水泛滥严重 ,不合适城市建设。 黄河三角

15、洲生产条件较差,土质贫瘠(多沙土,盐碱土),水资源较短缺,农业发展受限 (任答三点得满分 6分) ( 3)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比重较高( 2分);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耗能较少。( 2分) ( 4)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价格上涨;房租、地价上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市场萎缩。(任答 4点得满分 8分,其他说法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分析:到二十世纪末,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变化为:湿地萎缩、破坏,水质变差。其原因可能有过度理开发(如石油开采);黄河上中游过 度引水灌溉,使黄河断流,三角洲淡水水量锐减,湿地萎缩;淡水减少导致海水入侵,水质变差;环境污染。 (

16、 2)与长江、珠江相比,黄河河口地区没有形成大城市的原因是: 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稳定,现在的河口三角洲形成只有 150年的时间。而长三角、珠三角的历史悠久,城市有充足的时间发展。 黄河泥沙淤积严重,航行条件差;河口多滩涂,水浅,不合适形成港口;使得交通环境较差。 地势低洼,黄河又是地上河,洪水泛滥严重,不合适城市建设。 黄河三角洲生产条件较差,土质贫瘠,水资源较短缺,农业发展受限。 ( 3)根据材料分析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单位 GDP能耗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比重较高;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耗能较少。 ( 4)从珠扛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该地

17、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的原因是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价格上涨;房租、地价上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市场萎缩。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发展的条件;产业转移。 点评: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区域的开放性特征,便于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落后 地区提高资金、技术和人才;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发展地区提高资源、劳动力等。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 5月,中央正式批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该图为喀什所在地区的位置示意图、地形和水系分布示意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示意图。 材料二

18、 喀什位于我国最西点,总面积 111794平方千米,总人口 397, 94万人( 2010年末)。其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边境线长 388千米。喀什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有金、铜、铝、辞、镍、钒、钛、 水晶、云母等 30多种矿产。石膏储量居全国前茅,蛇纹岩储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喀什的古老人文景观和独特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喀什是南疆的交通枢纽,变通比较发达。 ( 1)简述喀什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6分 ( 2)分析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10分) 答案: ( 1)流量小,水位季

19、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有夏汛,冬季断流(或答 “季节河 ”)。(任答三点得 6分) ( 2)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冲积扇(绿洲)范围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每点 1分,共 4分)。 与中亚等地国家交界,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2分); 是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比较便利( 2分); 资源(旅游、矿产等)丰富( 2分); 国家政策支持( 2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分析:喀什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是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有夏汛,冬季断流。 ( 2)根据材料分析: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20、:冲积扇(绿洲)范 围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与中亚等地国家交界,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是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比较便利; 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 国家政策支持。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发展的条件。 点评:根据材料的信息判断喀什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喀什地区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国、巴基斯坦国接壤,边境线总长 888千米。周边邻近国家还有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 3个国家。喀什市与周边八国接壤或毗邻,是祖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 20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台 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央气象台 11月 29日

21、 6时:随着较强冷空气的势力继续向南扩张,未来两天,黄淮、江淮、江南至西南地区东部也将步东北、华北地区的后尘,加入到大风、降温天气的行列。不过,冷空气带来的也不全是坏消息,夸天夜间到明天上午,盘踞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数日的大雾天气(提示:大陆地区的雾主要属于辐射雾,是在稳定的大气环境下水汽在近地面层冷疑而成的)将明显消散,因大雾而封闭的高速公路恢复通车,空气质量将逐步好转。因此,连续发布近一周的大雾蓝色预警今日解除。 材料二 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图 ( 1) 此次强冷空气南下造成的灾害性天气是什么?描述图示时间内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状况。( 8分) ( 2)试分析我国东部及西南地区秋冬季节多雾的原因(

22、提示:从天气、时间、气温变化、气流状况等方面分析)及雾的危害。( 12分) 答案: ( 1)灾害性天气:寒潮 天气特征:大风 降温 雨雪 (每点 2分) ( 2)原因:我国东部季风区秋冬季节在亚洲高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2 分);昼夜温差大( 2分);夜间到清晨,气温低或出现逆温现象( 2分);在大气稳定,无风(静风)或微风情况下,大气中水汽易在近地面层冷凝成雾( 2 分)。 危害:影响交 通( 2分);大气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健康( 2分)。 试题分析: ( 1)此次强冷空气南下造成的灾害性天气是寒潮。图示时间内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状况是大风、降温、雨雪等。 ( 2)我国东部及西南地区秋冬季节多雾的原因我国东部季风区秋冬季节在亚洲高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夜间到清晨,气温低或出现逆温现象;在大气稳定,无风或微风情况下,大气中水汽易在近地面层冷凝成雾。雾的危害有影响交通;大气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健康。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点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 、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 的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