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1)生物试卷与答案(新人教版1--4章).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349518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1)生物试卷与答案(新人教版1--4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1)生物试卷与答案(新人教版1--4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1)生物试卷与答案(新人教版1--4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1)生物试卷与答案(新人教版1--4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1)生物试卷与答案(新人教版1--4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 1)生物试卷与答案(新人教版 1-4章) 选择题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 10,物镜为 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 40时,则在视野中可以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 A 2个 B 4个 C 16个 D 32个 答案: A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B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保 持稳定不变 C激素作用的靶细胞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激素 D分泌蛋白质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答案: B 下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 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

2、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应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纸层析法 B步骤 加入 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 中检测核糖体 C步骤 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D步骤 、 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答案: A 如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真核细胞的一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9的膜组成成分有蛋白质、脂质和大量糖类 B 6上有能形成 8的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完全相同 C呼吸酶的合成必须经由 6,然后到 8这种结构 D图中含有磷脂的是 2、 3、 4、 5、 6、 8、 9 答案: D 下面细胞器中,参与有机物合成作用的是 ( ) 核糖体 线粒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叶

3、绿体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 答案: D 如图是人体细胞在进行某项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请据图分析,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 ( ) A淀粉酶和胰岛素 B抗体和血红蛋白 C呼吸酶与 DNA连接酶 D RNA和甲状腺激素 答案: A 膜面积变化说明合成的是分泌蛋白,如淀粉酶、胰岛素、抗体;选 A。 关于细胞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和核糖体可产生水 B植物细胞的液泡可能含有色素 C碱基配对的场所只有线 粒体和叶绿体 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 H和 ATP 答案: C 不能合成多糖的结构是 ( ) A叶绿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答案: D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

4、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能继续合成各种蛋白质 B细胞质中的代谢活动最终受细胞核的控制 C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 DNA、 RNA和蛋白质的交换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答案: B A人的红细胞成熟后,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继续合成各种蛋白质;错误。 B细胞质中的代谢活动最终受细胞核的控制,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正确。 C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 RNA和蛋白质的交换;错误。 D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错误。 有人利用真核单细胞生物 a、 b做了如下实验,这个实验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 A控制 c性状发生的遗

5、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B控制 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C c性状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决定的 D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状的发生 答案: A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 ) A线粒体 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的 功能有关,若线粒体 DNA受损伤,对神经细胞吸收 K 没有影响 B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C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时消耗能量,因此胰岛素出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D对离体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紫外线处理,结果吸收甘氨酸的功能丧失,最可能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 D 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6、过程中,能正确表达细胞吸水速率变化过程的是( ) 答案: C 如图是线粒体内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F0和 F1两部分构成 ATP合成酶。 F0镶嵌在膜中,则 F1位于 ( ) A线粒体内外膜之间 B细胞质基质中 C线粒体基质中 D线粒体外膜中 答案: C 下列各组生物膜的物质差异最大的是 ( ) A细胞膜与高尔基体膜 B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 C内质网膜与细胞核膜 D线粒体的外膜与核膜 答案: D 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 ) A变形虫、水绵、香菇 B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大肠杆菌 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 答案: C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

7、 A培养基中所有的细菌 B培养基中的细菌和真菌 C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菌落 D培养基及其内的所有生物 答案: C 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分时,高倍镜视野与低倍镜视野相比前者( ) A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答案: B 以下内容中,不属于细胞学说的是 ( )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 C细胞中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其他物质 D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 答案: C 利用显微镜观察同一装片的两个视野中的甲 ,由( 1)变( 2)的正确操作顺序(

8、 ) 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 调节光圈 ,反光镜 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 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视野适宜,物象清晰为止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细胞都有液泡和叶绿体,但没有中心体 B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大液泡和叶绿体,但有较多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高倍显微镜下的成熟植物细胞,不可能观察到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D许多果实、花瓣的颜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的 答案: A 下图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高等生物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结构 9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B该细胞产生 CO2的场所只有细胞器 1 C结构

9、2不具有膜结构,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D结构 4与胃蛋白酶的分泌有关 答案: A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 B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 “装配机器 ”,都游离于细胞质中发挥作用 C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D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答案: B A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正确。 B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 “装配机器 ”,游离于细胞质基质和附着在内质网上中发挥作用;错误。 C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正确。

10、 D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蓝藻;正确。 下列结构中,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分辨不出的是 ( ) A染色体 B液泡 C核糖体 D叶绿体 答案: C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所以它们的通透性是相同的 B因为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所以组成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中是均匀分布的 C所有生物膜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由糖被、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D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是使细胞成为有机整体的必要条件 答案: D 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 A 、 、 、 、 组成该细胞的生物

11、膜 系统 B 为该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提供大量 ATP C 、 等使得细 胞内同时进行不同化学反应 D 与 、 有直接联系, 与 有间接联系 答案: D 综合题 为探究植物细胞膜的透性,某同学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 A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 1分钟后取出。 B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 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C测量这些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得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 1)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不足,没有遵循实验设计的 原则。请你对上述实验中的不准确的操作重新进行叙述: 。 ( 2)由上图中的曲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已知物

12、质 A能促进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有人认为:经过不同温度的处理是影响了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请你借助上述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该观点是否正确。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 ; 。 ( 2)预测结果及结论: ; ; 答案:( 1)等量 将等量的相同大小的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再分别放在等量的清水中浸泡 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 2)受 50 以上的温度处理后膜的透性大大增加 ( 3)实验步骤: 取两组等量的相同大小的切片,编号,一组 加入 A物 质处理一段时间,另一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将两组切片分别放在等量的清水中浸泡 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测量两组

13、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 如果两组溶液的吸光度相同或相近,说明上述观点不正确 如果实验组的吸光度大于对照组,说明上述观点正确。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 1)由图可知,随 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 ,尿素含量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 的产物。 (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 ;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 作用,为细胞提供 。 (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

14、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 。 ( 4)由( 1)和( 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 的特性。 答案:( 1)降低 增加 细胞代谢(代谢) ( 2)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 呼吸(分解) 能量( ATP) ( 3)肝细胞膜受损 (或细胞裂解) ( 4)选择透过(选择通透)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1)结构 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 ( 2)若该图表示胰岛 B细胞,则它分泌的信号分子 1是 _。该分子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必须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_(填标号) ( 3)外来的信号分子 2作用于该细胞时,首先与细胞膜上的 _结合,引起该细胞原有的生

15、理活动发生改变,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一功能?_ _ _。 ( 4)在生物膜行使功能时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_。 答案:( 1)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 2)胰岛素 ( 3)受体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 4)蛋白质 下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后的去向和定位,其中 表示细胞结构,甲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 1) 中,具有双层膜的是 _(填序号),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结构是 _(填序号) ( 2)结构 中,能增加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 _、 _。 ( 3)结构 中进行的过程是 _ _,甲表示的物质是 _。 ( 4)能进行 DNA复制和转录的结构有 _。 ( 5)若图左侧表示

16、胰岛 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则乙、丙、丁三种物质中最可能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是 _。 答案:( 1) ( 2)类囊体(囊状结构或基粒) 嵴(或内膜) ( 3)翻译(或蛋白质合成) mRNA ( 4) ( 5)丁 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 A、 B、 C、 D、 E、 F 表示某些物质, a、 b、c、 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 1)若图甲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 。 ( 2)若图甲是线粒体膜, b和 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 。 b、 c运输方式符合图 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 3)若图甲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表示 Na 、 K 运 输的分别是图中 。 Na 、 K 的运输方式符合图 所示曲线。 ( 4)已知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而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请设计实验加以确定。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 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 第二步: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 。 第三步: 。 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a若甲 、乙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基本相同,则 。 b 。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