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 T 469-2012 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建设运行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62635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4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2 T 469-2012 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建设运行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DB12 T 469-2012 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建设运行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DB12 T 469-2012 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建设运行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DB12 T 469-2012 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建设运行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DB12 T 469-2012 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建设运行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91.140.10 P 45 DB12 天 津 市 地 方 标 准 DB12/T 4692012 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建设运行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Underground Energy Storage System of Ground-source Heat Pump 2012 11 15 发布 2013 02 15 实施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2/T 4692012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工

2、程勘察 2 5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取用地下水资源论证 3 6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井群设计 4 7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施工方案 7 8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施工工艺 7 9 热源井抽水试验与回灌试验 8 10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热源井验收 10 11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配套设施 11 12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运行与监测 12 13 地埋管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建设与运行 1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取用地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提纲 . 1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一些测定项目水样采取和保存方法. 1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对井回灌

3、试验的资料分析. 18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成井报告书提纲. 20 参考文献 22 DB12/T 469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是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包括13个章和4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术语、工程勘察、取用地下水资源论证、井群设计、抽水试验与回灌试验、施工及验收、水源热泵系统配套设施安装、水源热泵系统运行与监测、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建设与运行等。 本标准执行了GB50366-2009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标准中的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的相关内容及地埋管换热系统工程中与地下水保护相关的

4、技术要求,并结合天津市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源热泵工程实践,在标准的结构、主体内容、具体条款等方面均做了很大的改动、补充和细化。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市水文水资源勘测管理中心 本标准协助起草单位:天津市环境地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天佑、张建民、傅建文、王亚斌、柴成繁、张晔、高建颖、刘奇、张一凡、焦志东、沈强、佟旸、张玉坡 DB12/T 4692012 1 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建设运行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建设中工程勘察、论证、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与运行中监测设施安装、运行监测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的建设与运行。 2 规范

5、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78 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第 1 部分和第 2 部分) GB/T 1289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9409 水源热泵机组 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 50046 工业建设防腐蚀设计规范 GB 50296

6、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 5036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CJJ 13-1987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 DZT 0225-2009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 SL/Z 322-2005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 DB/T29-178-2010 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 5036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 5036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

7、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GB503662.0.1 2DB12/T 4692012 3.2 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 underground energy storage system of ground-source heat pump 是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地下部分,包括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地下水回路系统。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一般采用单井、对井、灌采井组等工程,通过地下水的采灌活动,将大气中的能源储存在含水层中,反季节利用,同时需要实现地下水灌采

8、平衡。 3.3 单位回灌量 injected flowrate perunit of waterlevel drawup 在一定条件下,以某一定流量向回灌井中注水,当回灌井水位上升至相对稳定时,回灌流量与井中水位升幅的比。 3.4 单井回灌能力 single well injection capacity 在自然回灌过程中,当地下水位上升至离井口不超过 2m,且在一定时期内水位保持相对稳定时的回灌水量。 3.5 回灌率 injection rate 在某一采灌期内,水源热泵系统回灌入地层的地下水量与采出的地下水量之比。本标准中提到的回灌率为同一项目的同一含水组所有采灌井在某一采灌期内的运行数据

9、计算的总体回灌率。 3.6 回扬 pump lifting of injection well 在地下水人工回灌过程中,为了清除堵塞于含水层中的细粒物质和回灌井中的沉淀物以保持回灌井的回灌效率,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在回灌井中进行的抽水工作。 3.7 井组型式 distribution of wells 本标准中所指的井组型式,是指同一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中热源井的平面布置及取水层位分布,可分为同层成井系统和多层成井系统两种型式。同层成井系统是指热源井分布在同一含水组的系统。多层成井系统是指热源井分布在两个及两个以上含水组的系统。 4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工程勘察 4.1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

10、储能系统工程勘察应执行GB 503662009 中 3.1规定。 4.2 对已具备水文地质资料的地区,应通过调查获取水文地质资料。若通过调查获取的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地下水储能系统的设计要求,则应根据系统对地下水量、水温和水质的要求,对工程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 4.3 地下水储能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地下水类型; b) 含水层岩性、组合、分布、埋深及厚度; DB12/T 4692012 3 c) 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 d) 地下水流场特征; e) 地下水水温及其分布; f) 地下水水质; g) 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4.4 当地下水储能系统的勘察结果符合地源热泵系统要求时

11、,应采用成井技术将水文地质勘探孔完善成热源井加以利用。 5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取用地下水资源论证 5.1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取用地下水资源论证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 322-2005),同时要考虑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一些特殊要求。 5.2 取用地下水资源论证的内容主要包括总论、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资源情况及其开发利用的分析、建设项目取用地下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取水与回扬的影响分析、回扬水的利用、保证地下水有效回灌的措施及其他事项。取水水源论证要重点分析取水层位的选取、井群的设计、采灌水量和采灌平衡可行性分析等。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应符

12、合附录 A 的要求。 5.3 取用地下水预测 5.3.1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取用地下水的论证中需要论证热泵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地下水量。夏季供冷所需水量按公式(1)进行计算,冬季采暖所需水量按公式(2)进行计算。在采用热泵系统同时满足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需要时,应采用下列公式(1)和公式(2)中的最大值预测需水量。 5.3.2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夏季制冷需水量预测 地下水源热泵机组夏季需水量可采用下面公式计算: owoCOPttQG 1116.1 11 (1) 式中: 1G 热泵机组夏季制冷地下水需水量,m3/h; oQ 制冷设计时的制冷冷负荷,kW; 1t 地下水夏季回灌温度,; wt 地下

13、水夏季出水温度,; oCOP 热泵机组在 wtt 1 工况下的制冷性能系数。 5.3.3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冬季供暖需水量预测 地下水源热泵机组冬季供暖需水量可采用下面公式计算: 4DB12/T 4692012 kwkCOPttQG 1116.1 22 (2) 式中: 2G 热泵机组冬季供暖地下水需水量,m3/h; kQ 供暖设计时的供暖热负荷,kW; 2t 地下水冬季回灌温度,; wt 地下水冬季出水温度,; kCOP 热泵机组在 2ttw 工况下的供暖性能系数。 5.4 取水水源论证分析 5.4.1 取水水源论证应分析论证范围内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取水层位,进行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

14、热源井群的设计。 5.4.2 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应包括四个要素:水位、单位出水量、水温、水质。项目论证前,应充分收集场地所在地段已有的水文地质钻孔、民井及热源井的水文地质资料。 5.4.3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中,回灌水质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a) 回灌水质要好于或等于原地下水水质,回灌后不会引起区域性地下水水质污染; b) 回灌水质不应引起严重的回灌井及地层堵塞,造成回灌困难; 5.4.4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热源井井群设计应按本规程第6 章执行。 5.5 保证地下水有效回灌的措施 5.5.1 保证地下水有效回灌的措施应包括设备安装措施、回灌措施、回扬方法、热源井的维护与运行监测

15、。 5.5.2 为保证地下水的有效回灌,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中,从设备安装方面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管井安装中,应保证井管、泵管与外界的密封。根据地下水水质状况,应安装水过滤装置。 5.5.3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回灌的运行与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 12章的规定。 6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井群设计 6.1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热源井群的设计应保证热源井群抽水井的提水能力、回灌井的总灌能力均满足需水量,且有一定的保证程度;热源井的布置必须满足场地条件;抽水井温变化在允许的限度内;应进行成井费用控制。热源井群的总体设计框图见图一。 6.2 热源井的设计单位应具有相关资质。 DB12/T 4

16、692012 5 图1 热源井群设计框图 6.3 热源井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296 的相关规定,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热源井抽水量和回灌量、水温和水质; b) 热源井数量、井位分布及取水层位; c) 井管配置及管材选用,抽灌设备选择; d) 井身结构、过滤器结构、填砾位置、滤料规格及止水材料; e) 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要求及措施; f) 井口装置及附属设施。 6.4 热源井设计时应采取减少空气侵入的措施。 抽水井数确定 单井回灌能力研究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4井距及平面分布确定 2取水层位分析 回灌井数确定 场地条件是否满足 井数确定 否 是 7井口装置及附属

17、设施 水流、热数值模拟 水热运移解析法 项目概况分析、热泵机组、节水设备等 3. 5井管配置及管材选用 6井身结构、滤料及止水材料 8井群设计的变更及其它 1需水量预测 6DB12/T 4692012 6.5 抽水井与回灌井管路设计必须满足相互转换,其间应设排气装置。抽水井和回灌井均应设置监测口。 6.6 热源井数目应满足持续出水量和完全回灌的需求。 6.7 井组型式:根据场地条件和含水层的数量、水质的差异,选用不同的井组型式。 6.7.1 同层成井:热源井成井取水段为同一含水组,热源井结构相同,互为热源井。一井冬采夏灌,另一井冬灌夏采,反季节储能。 要求两井间距满足(3)式要求: aaeeC

18、CBQD 热3 . (3) 式中: D两井间距(m); Q回灌量(m3/h) 热 对井系统热锋面到达生产井的时间(h); B含水层有效厚度(m); aaC 含水层热容, a 为含水层密度, aC 为含水层比热; eeC 流体热容, e 为流体密度, eC 为流体比热。 公式(3)中采用的岩土热物性参数可参见DZ/T 0225-2009 的附录B。 6.7.2 多层成井:多层结构的含水层,分别在不同含水组中成井,形成一个井组,同组热源井间距按(3)式计算,取大者;不同含水组间热源井间距应大于10m,组井中对井应为同层采灌。 6.8 热源井结构:热源井成井结构应依据含水层性质确定。 6.8.1 粉

19、细砂含水层的成井结构:开孔孔径宜不小于 650mm,下入 325mm 泵室管(钢管),在含水层中下入 325mm 或273mm钢管为胎管的笼式双层填砾过滤器,外填砾厚度应大于 100mm,应在咸水层地段用粘土球止水。 6.8.2 中砂,砂砾石含水层的成井结构:宜采用一开井施工,下入 325mm 的泵室管,含水层中下入325mm 或273mm钢管为胎管的双层填砾过滤器,外填砾厚度应大于 100mm,用粘土球止水。 6.8.3 采用填砾过滤器时井底沉砂管之上应安装一段长度大于2m 的单层滤水管,便于成井时换浆洗井。 6.9 热源井的设置应避开有污染的地面或地层。热源井井口应严格封闭,井内装置应使用

20、对地下水无污染的材料。井口之上若有构筑物,应留有检修用的足够高度或在构筑物上留有检修口。 6.10 热源井的井管、泵管、井口装置及附属设施等均应选用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的材料。 DB12/T 4692012 7 7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施工方案 7.1 为使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工程施工开始前,应首先编制施工方案,作为施工的依据。 7.2 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方案设计的依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井位布置图,热源井的质量要求,选用机械及施工方法,施工动力、器材供应及机具修配,施工的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工程预算,施工期限等。施工方

21、案中还应附热源井群设计阶段的相关内容和图表。 7.3 编制施工方案前,首先应综合分析现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现有资料不足时,应进行现场踏勘。 7.4 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征求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主管单位的意见。在执行中如发现不妥之处,应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如变更较大,需经原审批单位批准。 7.5 施工方案应附水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批准文书。 8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施工工艺 8.1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热源井的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具有相应级别的资质。 8.2 热源井凿井施工执行GB50296,参照执行 CJJ13-1987。 8.3 钻井时进行岩屑录井和钻时录井。 8.4 同一项目的所有热源

22、井均应进行物探测井,测井项目至少应包括自然电位、底部梯度视电阻率(R25)、电位视电阻率(R04)、自然伽码、井斜测量、井径测井。除井径测井外,其它测井项目应在扩孔前进行。 8.5 井管安装 8.5.1 井管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a) 检查井管质量,井管质量应符合相关要求; b) 根据井结构设计和电测井结果,进行排管,排管时应准确丈量单根井管长度,并切割好配管; c) 下管前,应进行探井; d) 下管前应先适当稀释泥浆,破除护壁泥浆层,并清除井底的稠泥浆。 8.5.2 下管方法一般采用提吊下管法,下管时应注意: a) 下置井管时,井管应直立于井口中心,上端口应保持水平。过滤器安装位置的

23、允许偏差宜为30mm; b) 沉淀管应封底。当松散层下部已钻进而不使用时,井管应坐落牢固,防止下沉;基岩热源井的井管应坐落在稳定岩层的变径井台上; c) 采用填砾过滤器的热源井,应设置扶正器。 8.6 填砾与管外封闭 8.6.1 下置填砾过滤器的热源井,井管安装后,应及时进行填砾。填砾前,井内泥浆应稀释,并按设计要求准备滤料。 8DB12/T 4692012 8.6.2 滤料的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 a) 滤料应取样筛分,不符合规格的数量不得超过设计数量的15; b) 颗粒的磨圆度较好,不应使用棱角碎石; c) 不应含土和杂物; d) 滤料宜用硅质砾石。 8.6.3 填砾方法应根据井壁稳定性,冲

24、洗介质类型和热源井结构等因素确定。 8.6.4 填砾时,滤料应沿井管四周均匀连续填入,随填随测。当发现填入数量及深度与计算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排除。填砾高度宜高于滤水器顶10m 以上,但不宜超过上层含水层底高度。 8.6.5 采用双层填砾过滤器的热源井,按设计规格应先进行内层滤料的填入。外层滤料的填砾方法与单层填砾过滤器相同。 8.6.6 井管外围用粘土封闭时,应选用优质粘土做成球状,直径大小宜为 20mm30mm,并应在半干(硬塑或可塑)状态下缓慢填入。井管外围用水泥封闭时,水泥的性能指标及封闭方法,应根据地层岩性、地下水水质、热源井结构和钻进方法等因素确定。 8.6.7 井管封闭

25、后,应检查效果,当未达到要求时,应重新进行封闭。 8.6.8 井口管外围应封闭。 8.7 洗井 8.7.1 洗井必须及时进行。宜采用活塞与空压机联合洗井。 8.7.2 泥浆护壁的热源井,当井壁泥皮不易排除时,宜采用化学洗井并与其他洗井方法联合进行。 8.7.3 洗井效果的检查,宜符合下列规定: a) 出水量应接近设计要求或连续两次单位出水量之差小于 10; b) 水的含砂量应小于 1/200000(体积比)。 8.8 洗井结束后,应清除井内沉淀物,重新丈量井深,并进行抽水试验及回灌试验,在抽水试验过程中应采集水样进行分析化验。 9 热源井抽水试验与回灌试验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热源井应进行

26、单井抽水试验、带观测孔单井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用以判定对井间的连通关系和水流性质,获取水文地质参数,确定热源井的回灌能力、回灌方式和回扬频率,为制定回灌方案提供依据。 9.1 抽水试验 9.1.1 抽水试验的方法、试验资料的整理、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执行 GB 50027 相关条款。 9.1.2 同一层位只凿成一眼热源井时按单井稳定流抽水试验进行;同一层位已凿成两眼及以上的热源井时参照带观测孔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进行,一井抽水,多井观测。 DB12/T 4692012 9 9.1.3 抽水试验一般应进行两个落程的抽水试验。抽水试验前应进行试抽,测量静水位,根据试抽结果确定各落程的抽水量;抽水井的

27、出水量应保持常量,其变化幅度不应大于 3。单井抽水试验每一落程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宜小于 48h(2 天),带观测孔单井抽水试验每一落程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宜小于 96h(4 天),视抽水井及观测井地下水位稳定状况可适当减小或加长。 9.1.4 抽水试验过程中应对涌水量、水位进行同步观测,并观测水温、气温等。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水位观测时间一般在抽水开始后第 5min、10min、15min、25min、30min 进行观测,以后每隔30min 观测一次,稳定后可延至1h 观测一次。带观测孔单孔抽水试验水位观测宜在抽水开始后第 1min、2min、3min、4min、6min、8min、10min、15

28、min、20min、25min、30min、40min、50min、60min、80min、100min、120min 各观测一次,以后宜每隔 30min观测一次。水位读数应准确到厘米。水温、气温宜2h4h观测一次,观测时间应与水位观测时间相对应。 9.1.5 停井后应进行地下水位恢复观测,观测频率与抽水试验相同。 9.1.6 试验结束后应测量井深,确定过滤器掩埋部分长度。淤砂部位应在过滤器有效长度以下,否则,试验应重新进行。 9.1.7 地下水水质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a) 每眼热源井应至少采集地下水全分析水样一件,采集后及时送试验室进行水质分析; b) 水质全分析项目应包括浊度、PH 值、Eh

29、、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重碳酸根、碳酸根、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铵氮、氟化物、碘化物、磷酸根、硅酸、游离二氧化碳、钾、钠、钙、镁、全铁(二价铁和三价铁)、锰、铜、锌、硫离子、溶解氧及化学需氧量等。水样采集及保存方法见附录 B; c) 水中某些容易变化的成分如 PH 值、Eh,游离二氧化碳,水的某些物理指标等,应在现场进行测定。 9.1.8 抽水试验应提交下列材料包括:野外观测数据记录,每一落程的抽水量、抽水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单位采水量随时间的关系曲线,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水质分析成果表,抽水试验小结等。 9.2 回灌试验 9.2.1 水源热泵回灌试验分为单井回灌试验、对井回灌试验

30、和群井回灌试验。在成井施工阶段进行的回灌试验宜为对井回灌试验,在热泵系统的整体运行阶段可进行群井回灌试验。 9.2.2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的回灌可分为真空回灌、自然回灌和加压回灌三种类型。成井阶段可采用自流回灌方式,在系统整体运行阶段宜采用真空回灌方式。 9.2.3 回灌试验一般采用 12 个量程。回灌试验应由小流量到大流量进行,回灌水量一般宜在20m3/h50m3/h之间,同一量程的回灌试验中回灌量应保持相对稳定。对井回灌试验每一量程的回灌时间不宜小于 168h(一周),视地下水位稳定状况可适当减小或加长。群井生产性回灌试验回灌时间不宜少于 3 个月。 9.2.4 回灌试验过程中,同步

31、观测热源井水位和水量,观测时间可在试验开始后第5min、10min、15min、25min、30min、40min、50min、60min、90min、120min各观测一次,以后每1h 观测一次至 24h,24h后,每 2h 观测一次至试验结束。回灌井水温宜4h 观测一次。 9.2.5 条件许可时,回灌试验应布设观测井,进行水位观测,观测频率与热源井相同。 10DB12/T 4692012 9.2.6 每一量程的回灌试验结束后,都要对回灌井进行回扬,观测回扬水量及回扬水的色度随时间的变化,以确定回扬强度和时间。 9.2.7 现场回灌试验结束后,应计算不同灌量下的单位回灌量及水文地质参数,确定

32、回灌井的回灌量。参数计算方法见附录C。 9.2.8 回灌试验结束后应提交的资料包括:野外观测数据记录,每一量程的抽水量、抽水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回灌量、回灌水位、回灌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恢复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单位回灌量与单位采水量的关系曲线,回灌试验综合成果表,水质分析成果表,回灌试验小结等。 10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热源井验收 10.1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热源井竣工后,应单独进行验收,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296及 CJJ13-1987的规定。应由包括水行政管理部门、设计、施工、监理及使用单位的代表现场进行验收。 10.2 热源井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热源井成井报告,

33、具体内容详见附录 D,主要应包括下列资料: a) 井的结构、地质柱状图、测井资料; b) 抽水试验及回灌试验资料; c) 水质分析资料; d) 热源井施工资料,包括钻孔下管(套管、井管、过滤管)记录表,钻孔止水、封孔记录表,钻孔施工小结; e) 热源井的回填砾料颗粒分析成果; f) 井管用材产品质量证明书; g) 热源井施工监理报告。 10.3 热源井验收标准 a) 经过多种物探测井,地层结构清楚、准确; b) 热源井的成井结构、出水量、回灌量等与设计相符。当热源井揭露的含水层与设计不符时,可按实际状况验收; c) 热源井施工工艺满足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滤水管下置、填砾方法合理,止水、洗井满足规

34、定要求。按规定要求进行了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以及固井或封孔; d) 热源井采用设计抽水量抽水稳定后,井水应水清砂净,含砂量不得超过 1/200000(体积比); e) 按要求进行了抽水试验、水质取样,抽水试验的抽水量(Q)或与动水位(S)关系曲线正常; f) 按要求进行了回灌试验,单井回灌能力应不小于 30m3/h,或根据单井回灌能力计算的单位回灌量应不小于 1m3/h.m; g) 咸水层严密封闭; h) 按规定校正了井深、测量了热源井弯曲度且满足规定要求; i) 原始记录与热源井技术档案真实、准确、齐全。 10.4 热源井验收 10.4.1 当热源井质量全部符合 10.3 条款时,可定为优良井;

35、当热源井质量部分未满足 10.3条款,但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可定为合格井;当热源井质量中出水量、单井回灌能力、咸水封闭、孔斜等重要指标不能满足 10.3 条款,且影响以后正常使用时,可定为不合格井。 DB12/T 4692012 11 10.4.2 热源井验收时应填写热源井质量验收报告书。质量验收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成井结构示意图、成井深度、成井日期、井的出水量、静水位、动水位、热源井的水质特征等。 11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配套设施 11.1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11.1.1 供水管、回灌管不得与市政管道连接。 11.1.2 采用多层成井的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

36、,管线的安装应避免运行过程中不同含水组间地下水的混合。 11.1.3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的回灌及热交换系统的选材与结构设置应与地下水质相匹配,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 a) 应根据地下水质情况选用不同的换热器。当水质达不到热泵系统要求时,应在地下水与热泵机组之间加设中间换热器。对于腐蚀性及硬度高的地下水,应设置抗腐蚀的换热器; b) 回灌系统的连接管线应采用防腐性材质,包括不锈钢管、PE 管、球墨铸铁管等。 11.1.4 抽水管线应安装除砂器,回灌管线可安装水质精滤装置、除铁设备等。 11.2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应安装变流量控制设施。 11.3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应安装地下水

37、监控设施,安装的监测设施应具有自动数据采集能力。 11.3.1 水表的质量、选用及安装应符合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GB/T 778)的有关规定,水表的配置应能对回灌系统的水流量分配进行全面的监控。 a) 选用的水表应内置测量传感器和计算器,以便实现水量实时在线监测; b) 选用的水表的常用流量(Q3)应与设计流量一致。选用的水表应具有较大的测量范围,水表常用流量(Q3)与最小流量(Q1)比值(R)宜不小于 160。水表最大允许误差应在规定范围之内。选用水表的温度等级不低于 T50; c) 选用的水表能保证长期连续正常运行; d) 应在每一眼热源井的出水管与回灌管、系统

38、的排污管、热泵机组的进水管或出水管安装计量水表; e) 水表的安装应尽量避免各种原因造成的水流扰动。水表的上游和下游应安装直径(D)与水表相同、长度分别不小于10D 和5D 的水平直管段。 11.3.2 热源井中宜安装自动水位计。 11.3.3 每一眼热源井的出水管与回灌管应安装温度测量装置。 11.3.4 地下水监控设施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综合测试和调试,以保证其运行可靠,测量精度在允许限度内。 11.4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重点工程项目应设置长期地面沉降测量标志,沉降标志的设置执行GB50026-2007中 10.3的相关要求。 11.4.1 沉降测量的基准点可设置在最深热源井的井口管上。

39、 12DB12/T 4692012 11.4.2 沉降标志布设的主要技术要求按一等来执行。 11.4.3 设置的沉降标志应能控制热源井取水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范围,主要分布在井群及周边 300m半径范围内。 11.5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应安装回扬水回收利用设施。 11.6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安装完成后,应编制回灌及附属设施安装图(包括管线安装、计量及监测设施配置、地面沉降测量标志设置、水处理设施、回扬水回收利用设施)。 12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运行与监测 12.1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运行的操作应制定出安全、合理的规程,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操作规程,要严格的按相关的操作规程执行,做到

40、规范、有序地操作。系统运行操作规程应由热泵集成商、地下储能系统设计安装单位及用户共同参与制定。 12.2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回灌 12.2.1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回灌方法应规范,在保证热泵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地下水灌率及提取温差,保证同组地层冷热采取的相对平衡,避免对地下水质的污染。 12.2.2 回灌应为同层组灌。 12.2.3 回灌时应保持回灌系统处于全封闭状态,可采用井管回灌或泵管井管混合回灌方式。 12.2.4 回灌可采用负压(真空)回灌方式,真空回灌运行操作流程见图 2。 图2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回灌储能系统真空回灌运行操作流程图 12.2.5 系统运行初期

41、应采用小流量回灌,回灌量逐步增加达到需要的回灌量。每一运行季开始运行前,应通过抽水方式对回灌管道进行清洗。开泵初期,若抽水中砂含量较多,则回灌水应排砂至水清砂净后再进入热泵机组。回灌过程应根据回灌水位状况调整回灌量和回灌方式。 12.2.6 系统提取温差应超过10,否则可采用减小地下水流量等方法将提取温差提高至规定要求。 测静水位 回扬至水清 测动水位 3.拉真空:关电闸停泵,关出水阀门和控制阀门 4. 开 足 进 水 阀门,再缓慢开控制阀门 5.观测真空度,调节回灌量,正式回灌 6.定时记录回灌量,水温、真空度、回灌水位等 2.合电闸,开泵回扬 1.关进水阀门,开出水阀门和控制阀门 DB12

42、/T 4692012 13 12.2.7 系统地下水回灌率应符合GB50366 中 5.5.1的规定,否则应采取规范回灌方法、减小提水量、安装精滤装置等方法提高回灌率至规定要求。 12.2.8 应采取措施保证同一含水组在一个采灌周期内冷热采取相对平衡。 12.3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回扬 12.3.1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运行中应定期回扬,回扬频率及回扬持续时间的确定应合理,既要有利于维护回灌井回灌能力,又应避免地下水资源的浪费。 12.3.2 回扬抽水流量应采用安装的提水泵最大流量。当整个回扬过程中均出现较大的排砂量,则应减小抽水流量。 12.3.3 回扬持续时间根据回扬过程中的水质

43、变化、回扬水量确定。每次回扬时间应大于 30min,但不宜超过 80min。一般回扬至水中不再含有锈色物质时即可停止回扬。 12.4 热源井应定期进行维护。经过一定时期回灌,若热源井的回灌能力与成井初期相比有明显降低,经过反季节倒井抽水回灌能力仍未恢复,应进行洗井等工作,恢复回灌井的回灌能力。 12.5 应对抽水井及回灌井的水量、水温、水位及其水质进行定期监测。 12.5.1 地下水自动监测的系统,水量、水温、水位数据应至少每1h 同步采集一次。 12.5.2 在每一运行季的末期,应在每一抽水井中采集全分析水样一件进行水质测试,分析项目见9.1.7。 12.6 在每一运行季末期,应对所有地面沉

44、降标志点进行测量,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按一等执行。 12.7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监测及测试、测量数据均应按相关规定定期报水行政管理部门。 13 地埋管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建设与运行 13.1 地埋管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总体上执行GB50366-2009及 DB29-178-2010 的有关条款。本标准只涉及地埋管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工程中与地下水保护相关内容。 13.2 地埋管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勘察,包括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地下水换热系统水文地质、岩土体地质勘察。 13.3 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

45、报告,提交资源可利用情况,并提出系统设计、施工及运行各阶段中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13.4 地埋管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方案设计前,进行的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可参照GB 503662009中3.1.4,工程场地内岩土体地质勘察可参照 GB50021进行。 13.5 地埋管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地内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地下水类型; b) 地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 c) 地下水质垂向分布及咸淡水分界深度; 14DB12/T 4692012 d) 地下水分层流场特征。 13.6 在天津市咸水分布区,地埋管深度不宜超过场地咸水底界深度,埋管底

46、部与咸水层底板间距不宜小于 10m。当地埋管深度超过场地咸水底界深度时,咸水体与淡水体间应采取严格的封孔措施。 13.7 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的回填料应采用透水性差的材质。宜采用膨润土、水泥、砂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膨润土、水泥、砂的含量宜取5%10%、5%10%和15%25%。不得采用钻孔施工上返岩屑或原浆作为回填料。 13.8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传热介质应以水为首选,也可选用其它安全、环保无污染的介质。 13.9 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井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将勘察资料(水文地质柱状图及电测曲线图等)、竣工报告提交水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DB12/T 4692012 1

47、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取用地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提纲 A.1 总论 A.1.1 项目来源 A.1.2 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A.1.3 编制依据 A.1.4 取水规模与取水地点 A.1.5 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A.1.6 论证工作等级 A.1.7 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A.2 建设项目概况 A.2.1 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A.2.2 建设地点、占地面积 A.2.3 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A.2.4 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水及退水方案 A.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资源情况及其开发利用的分析 A.3.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A.3.2 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

48、利用分析 A.3.3 周边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地下储能系统的开发利用状况 A.4 建设项目取用地下水合理性分析 A.4.1 取水合理性分析 A.4.2 用水合理性分析 A.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A.5.1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A.5.2 取水目的层的确定 16DB12/T 4692012 A.5.3 热源井群设计 A.5.4 采灌水量、水质、水位预测 A.5.5 采灌平衡可行性分析 A.6 取水与回扬的影响分析 A.6.1 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A.6.2 对相邻用水户的影响 A.6.3 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A.6.4 回扬水的利用 A.7 保证地下水有效回灌的措施 A.7.1 设备安装措施 A.7

49、.2 回灌 A.7.3 回扬 A.7.4 热源井的维护与运行监测 A.8 结论和建议 A.8.1 取用水合理性 A.8.2 取用水源可靠性和可行性 A.8.3 水源工程和用水量 A.8.4 取用水对水资源状况和其它取用水户的影响 A.8.5 建议 DB12/T 4692012 17 A A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一些测定项目水样采取和保存方法 B C表 B.1 一些测定项目水样的采取和保存方法 测定项目 最少 采用量(ml) 盛样容器 保存方法 允许 保存时间 (d) 备注 Eh ,PH 100 G,P 4 2 最好现场测定 K ,Na ,Ca2 ,Mg2 ,SO24 ,Cl ,HCO3 ,CO23 ,F ,NO3 、可溶性硅酸 500 G,P 原样保存 30 对矿化度高的重碳酸型水HCO3 ,Ca2 ,Mg2 ,游离CO2 应在现场测定 NO2 100 G,P 原样保存 1-3 现场测定或开瓶后立即测定 Fe3,Fe2 250 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