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1369-2016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技术导则.pdf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63643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3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 T 1369-2016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技术导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11 T 1369-2016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技术导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11 T 1369-2016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技术导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11 T 1369-2016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技术导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11 T 1369-2016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技术导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13.020.01 A 02 备案号 :52156-2017 DB11 北京市地方 标准 DB11/T 1369 2016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ssessment 2016 - 12 - 22发布 2017 - 04 - 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1/T 1369 2016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原则 . 2 5 评价指标体系 . 2 6 评价方法 . 3 7

2、 评价程序 . 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报告提纲 . 1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报告格式 . 11 DB11/T 1369 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焦跃、张晓丽、杨 薇、 南楠 、张 温远 、王瑞潇 、刘珊 、阮琼、 吴俊 。 DB11/T 1369 2016 1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的 一般 原则、工

3、作程序、 内容 、方法和要 求。 本标准 适用 于北京市国 家级 经济开发区,中关村自主 创新示 范区 二级园 区 , 市级经济开发区、 金融 商务服务中心 区的低碳发展 水平 评价。 其他 经济开发区可参照此 标准 执行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对于 本文件的 应用 是必不可少 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 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 包括所有的 修改单) 适用 于本文件。 GB/T 23331 能源管理 体系要求 GB/T 50878 绿色 工业建筑 评价标准 HJ 274 综合类生态 工业园 区标准 DB11/T 825 绿

4、色建筑 评价标准(北京 地区)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 适用 于本文件。 3.1 经济开发区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中央及地 方政府为整合 经济、 高新技 术资 源或 实验 示范而划 定的 功能 区, 通过 给 予政 策优惠集聚人 才 、资 金 、技 术 各 类 资 源, 在 一定 空间 范围 内进 行科学整合, 突出 产业 特色, 优化功 能布局, 以适应产 业 升 级和市 场竞争需 要的 产业园 区。 3.2 工业类经济开发区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第 二 产业 总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大 于60% 的经济

5、开发区。 3.3 非工业类经济开发区 non-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除 工 业类 经济开发区 之外 的经济开发区 都属 于非 工业类经济开发区。 3.4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 low 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ssessment 利 用 科学 方法 建立具 有广泛认可 度和 现实 可操 作性的指标体系 , 用 以反映 经济开发区低碳发展 状 态 和水平 的过 程,为管理 者了 解 、掌握 和管理 开发区低碳发展提 供决策支撑 。 DB11/T 1369 2016 2 4 基本原则 4.1 全面性原则 指

6、标体系 需要 能够全面反映 经济开发区系 统内 部各 要素之间 的联 系以 及与外界 资 源、 能源 、 信息的 交换与流动 。 4.2 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 应该 能够科学客观 地 反映 低碳开发区 建设 内容和 特征 ,并 具有合理 的层次结构 。 4.3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 应充分考虑到 数据的可 获得 性和指标 量化 的难易 程度 , 尽 可能 的利 用 统计资料和 相关 的规 范标准 ,使每项 指标 具有可 观 、可 测、 简洁 和可 比性。 4.4 导向性原则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 应对 开发区低碳 建设 水平 和发展程度 给予 指导 , 明确 开发区低碳发展和 努力的 方 向

7、。 4.5 发展性原则 指标体系 是基 于经济开发区 当 前发展 状况 而设 计的 ,应 根 据实际 情况 适时调 整, 以 适应 经济开发区 不 同 发展 阶段 的要 求。 5 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指标 权重以 及数 据来 源 见表 1。 表 1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权重% ) 二级指标(权重% ) 基准值 数据来源 碳排放(25) C 1 碳 排放强度(25) 评 分 开发区统计部门、开发区行政管理部门 规划布局(5 ) C2 绿化覆盖率(5 ) 30% ( 20%) 开发区规划部门、开发区统计部门 能源消费(25) C3能源消费总量(15) 评 分

8、 开发区行政管理部门 C4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工业类)(10) 评 分 开发区统计部门 C4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电耗 (非工业类)( 10) 评分 开发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能源结构(15) C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9 ) 5% 开发区统计部门 C6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6 ) 评分 开发区统计部门 资源利用(10) C7工 业 用 水 重 复 利 用 率 (工业类)(10) 65% 开发区统计部门 C7非传统水源利用率(非工业类)(10) 20% 开发区统计部门 低碳管理(20) C8绿色建筑认证比例(4 ) 30% ( 40%) 开发区行政管理部门 C9建立低碳管理体系的企业比例(工业类)

9、(6 ) 评分 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发区发展 改革部门、开发区行政管理部门 C9低碳交通方式(非工业类)(6 ) 评分 开发区行政管理部门 DB11/T 1369 2016 3 表 1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 续) 一级指标(权重% ) 二级指标(权重% ) 基准值 数据来源 低碳管理(20) C10低碳发展管理(6 ) 评分 开发区行政管理部门 C11低碳宣传(4 ) 评分 开发区行政管理部门 6 评价方法 6.1 指标描述与评分标准 6.1.1 碳排放强度指标 6.1.1.1 碳排放强度指标描述 碳排放强 度是 指在 评价 期内 经济开发区 二氧 化碳 排放量与 生产总 值的

10、比值 。 计算方法 见公式( 1): (1) 式 中 : 碳 排放强 度( 吨二 氧化 碳 /万元 ); 二 氧化 碳排放量 (吨 二氧化 碳) ; 经济开发区 生产总 值( 万元 )。 注1 :具体核算方法以评价期北京市二氧化碳核算规范要求为准; 注 2:对于未统 计生产总 值 的经济开发区, 工业类 经济开发区可 统 一 采 用工 业 总产 值 、工 业 增加值替代; 非 工业类 经济开发区可统一采用总收入替代。 6.1.1.2 碳排放强度指标评分标准 碳排放强 度指标评 分标准 见表2 。 表2 碳排放强度指标评分标准 类别 评分标准 对于已下达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 考核任务的经济开发区

11、根据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评分, 年度目标完成率达到或超过 100%得 25分 ; 低 于 100% 的 , 得 分 为 年 度 目 标 完成率乘以 25。 对于未下达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 考核任务的经济开发区 以经济开发区基准期碳排放强度为基准进行评分,评价期碳排放强度持平或低于基 准期得 25分 ; 高于基准期碳排放强度指标的,得 0分。 6.1.2 绿化覆盖率指标 6.1.2.1 绿化覆盖率指标描述 绿化覆盖率 是指评价 期内 经济开发区 绿化 植物 的垂直投影 面积 占已 开发 土地 面积的 比值 。 计算方法 见公式( 2): . (2) DB11/T 1369 2016 4 式 中 :

12、绿 化覆盖率 (% ); 绿 化植物垂直投影 面积 ( 平方 米) ; 经 济开发区 已开发 土地 面 积( 平方 米)。 6.1.2.2 绿化覆盖率指标评分标准 绿化覆盖率 指标评 分标准 见表3 。 表3 绿化覆盖率指标评分标准 类别 评分标准 工业类经济开发区 , 得 3分; , 得 4分; , 得 5分。 非工业类经济开发区 , 得 3分; , 得 4分; , 得 5分。 6.1.3 能源消费总量指标 6.1.3.1 能源消费总量指标描述 能源消费 总量 是指经济开发区评价 期内所 消耗 的所有能源 之和 ,一般 以自 然年 为 统计时 长。 6.1.3.2 能源消费总量指标评分标准

13、经济开发区 达到 评价 期能源 消费 总量 控制 目标 时 , 得9分 , 且每 低于 总量 控制 目标值 1%加 1.5分 , 满 分15分 ;未达 到评价 期能源 消费 总量 控制 目标 得0 分 。 6.1.4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指标( 适用于 工业类经济开发区 ) 6.1.4.1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指标描述 万元产 值综合能 耗是 指经济开发区评价 期内 万元 工业 产 值所 消耗 的综合能源 消费量 (扣 除加 工 转 换 的二次 能源 消费量 )。 计算方法 见公式( 3): (3) 式 中 : 单位工 业产 值综合能源 消费量 (吨 标准 煤/ 万元) ; 经济开发区 综合能源 消费

14、量 (吨 标准 煤) ; 经 济开发区工 业产 值( 万元 )。 6.1.4.2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指标评分标准 万元产 值综合能 耗指标评 分标准 见表 4。DB11/T 1369 2016 5 表 4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指标评分标准 类别 评分标准 对于已下达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目 标考核任务的经济开发区 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评分, 目标完成率达到或超过 100%得 10分 ;完成目标 80%以 上 ( 含 )的,得 5分;完成目标 80%以 下 的 , 得 0分 。 对于未下达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目 标考核任务的经济开发区 以经济开发区基准期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作为基准进行评分,评价期万元产值综合 能耗

15、持平或低于基准期得 10分 ; 高于基准期碳排放强度指标的,得 0分。 6.1.5 公共建筑单位 面积电 耗指标(适 用于 非工业类经济开发区 ) 6.1.5.1 公共建筑单位 面积电 耗指标描述 公 共 建筑 单位面 积电耗 是 指评价期内 经济开发区 除 工业建筑 和居住 建筑以外的 其他建筑 的单位 面 积电耗 ,包括 办公 建筑 、商业建筑 、科 教文 卫建筑 。 计算范围:评价 期内 经济开发区单体 建筑 面积 在3000 平 方米 以上 ( 含) 且公 共建筑面 积占该 单体 建 筑 总面 积50% 以上 (含 )的公 共 建筑 。 计算方法 见公式( 4): (4) 式 中 :

16、单位公 共建筑 面积电耗 ( 千瓦 时/ 平方 米) ; 经济开发区公 共建筑 电耗( 千瓦 时) ; 经济开发区公 共建筑 面积( 平方 米)。 6.1.5.2 公共建筑单位 面积电 耗指标评分标准 以评价 期北京市 住房城乡 建设委员会发 布的公 共建筑能耗 限额 为基准 值, 公共建筑能 耗达 到限额要 求,得6 分, 且下降率每 低 于限额1% 加 1分 , 满分 10分 ;未达 到限额 要求 得0分 。 纳入评价 期内 计算 范围 的全部 公共 建筑 评分 的平 均值为 该项 指标 得分 。 6.1.6 新 能源和可 再生 能源 使用 比例指标 6.1.6.1 新能源和可 再生 能源

17、 使用 比例指标描述 新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使 用 比例是指评价期内 经济开发区新能源 与 可再 生能源消费量占 能源消费 总 量的比 值。 新能源 和可 再生能源 主要 包括太阳 能、 地热 能、 生物质能 、风 能和 小水 电等 。 计算方法 见公式( 5): (5) 式 中 : 新能源可 再生能源 使用 比 例( %) ; 新能源可 再生能源 消费量( 吨标准 煤) ; 能源 消费 总量 (吨 标准 煤 )。 DB11/T 1369 2016 6 6.1.6.2 新能源和可 再生 能源 使用 比例指标评分标准 新能源 和可 再生能源 使用 比例指标评 分标准 见表 5。 表 5 新能源和可

18、 再生 能源 使用 比例评分标准 (% ) 得分 0 5 7 9 6.1.7 分布式 能源系 统应 用指标 6.1.7.1 分布式 能源系 统应 用指标描述 分布式 能源系 统是 指在消费 地 点或 靠近 消费 地点以 下形式的 供 能系 统为 分布 式能源 :(1 )热 电 联 产; ( 2) 现场 端的 可再 生能源系 统; (3 ) 能源 循环利 用系 统,包括 利用 现场 废气、 废热 以及 多余压差 发电等 。 6.1.7.2 分布式 能源系 统应 用情 标评分标准 在以上三 大类 分布 式能源 系统当 中, 评价 期内 满足 其中一 项计 3分 , 多 一项加1 分 , 满 分 6

19、分 。 其中, ( 2)、( 3) 项 又 可 拆 分 为 若干子 项, 如可 再生能源 系 统可 分为对 太阳 能、 风能、 生物质 能、 地热等可 再 生能源 的利 用, 满足 每一 子 项加 1分 。 6.1.8 工业用 水重复利 用率指标( 适 用于 工业类经济开发区 ) 6.1.8.1 工业用 水重复利 用率指标描述 工业用 水重 复利 用率 是指评价期内 经济开发区工 业重 复 用水 量占 工业 用水 总量 的 百分比 。 工业重 复用 水量 是指评价 期内经济开发区 生产 用水中 重 复再 利用的 水量 ,包括 循环 使用、 一水多用 和 串 级使 用的 水量 (含 经处 理 后

20、回 用量 )。 工 业 用水 总量 是指评价 期内 经济开发区用 于生 产和 生活的 水量 , 它等 于工 业用新 鲜 水量 与工 业重复 用 水 量之 和。 计算方法 见公式( 6): (6) 式 中 : 工 业用 水重 复利 用率 (%) ; 工 业重 复用 水量 (立 方米) ; 工 业用 水总 量( 立方 米)。DB11/T 1369 2016 7 6.1.8.2 工业用 水重复利 用率指标评分标准 工 业 用水 重复 利用 率评 分标准见表 6。 表 6 工业用 水重复利 用率评分标准 (% ) 得分 0 6 8 10 6.1.9 非 传统水 源利 用率指标( 适用于 非工业类经济开

21、发区 ) 6.1.9.1 非传统水 源利 用率指标描述 非 传 统水源 利用 率是 指评价 期内 经济开发区 非传 统水源用 水量 占用 水总 量的 百分比 。 非传统 水源是 指不 同于 传统 地 表水 供水 和地下水 供水 的 水源,包括 再生水 、雨 水 、海 水等 。 计算方法 见公式( 7): . (7) 式 中 : 非 传统 水源 利用 率( %); 非 传统 水源 利用 量( 立方米 ); 经 济开发区用 水总 量( 立 方米 )。 6.1.9.2 非传统水 源利 用率指标评分标准 非传统 水源 利用 率指标评 分标准 见7 。 表7 非传统水 源利 用率指标评分标准 (% )

22、得分 0 6 8 10 6.1.10 绿 色建筑认证比例 指标 6.1.10.1 绿色建筑认证比例 指标描述 绿色建筑 认证比 例是指开发区评价 期内新 增竣工 建筑中获得 绿色建筑 认 证的建筑面积 占新增 竣工 建筑面 积的 比例 。 绿色建筑认证是指经济开发区内的建筑设计 、建造与改造,已经获得 绿色建筑标识,工业类经济 开发区 通过 GBT 50878认证;非 工业类 经济开发区 通过 DB11/T 825认证 。 计算方法 见公式( 8): (8) 式 中 : DB11/T 1369 2016 8 绿色建筑 认证 比例 (% ) ; 获得 认证 建筑 面积 (平 方 米) ; 经 济

23、开发区 新增 竣工 建筑面 积( 平方 米)。 6.1.10.2 绿色建筑认证比例 指标评分标准 绿色建筑 认证 比例 指标评 分标准 见表 8。 表8 绿色建筑认证比例 指标评分标准 类别 评分标准 工业类经济开发区 , 得 2分; , 得 4分。 非工业类经济开发 区 得 2分; , 得 4分。 6.1.11 建立低碳 管理 体系 的企 业比例指标( 适用 于工业类经济开发区 ) 6.1.11.1 建立低碳 管理 体系 的企 业比例指标描述 建 立 低碳 管理 体系的 企业 比例是 指评价 期经济开发区 内 碳排放量在 5000吨以上 ( 含 ) 企 业 (单位) 中 按 照以 下标准 或

24、要 求建 立低碳 管理 体系并 获得 认证 的 比例 。 对于重 点排放 (用 能) 企业 (单位): a) 按照政 策要 求建 立了 碳排放 管理 体系( 含开展碳 排放 管理 体系 建设 效果 评价) ; b) 按 GB/T 23331建立 了能源管理体系。 对于非重 点排放 (用 能) 企业 (单位): 参照 重 点排放 (用 能) 企 业 (单位) ,自 愿 实施 以上 内容。 6.1.11.2 建立低碳 管理 体系 的企 业比例指标评分标准 建 立 低碳 管理 体系的 企业 比例指标评 分标准 见表 9。 表 9 建立低碳 管理 体系 的企 业评分标准 类 别 评 分 标准 对于经济

25、开发区碳排放量在 5000吨 以 上 ( 含 )单位中包含重点排放 (用 能)单位的 (1 ) 重点排放 (用能) 企业 (单位) 100%建 立 低碳管理体系的 , 得 4分 ; 80%建 立 的 , 得 2分 ; 否 则 , 得 0分 。 ( 2) 非重点排放 (用能) 企业 (单位) 中建立低碳管理体系占 50%及 以 上 , 得 2 分 ; 20%及 以 上 , 得 1分 ; 否 则 , 得 0分 。 对于经济开发区碳排放量在 5000吨 以 上 ( 含 )单位中包未含重点排放 (用 能)单位的 非重点排放(用能)企业(单位)中建立低碳管理体系占 80%及 以 上 , 得 6分 ; 5

26、0%及 以 上 , 得 4分 ; 20%及 以 上 , 得 2分 ; 否 则 , 得 0分 。 6.1.12 低碳交通 方式 指标( 适用 于非工业类经济开发区 ) 6.1.12.1 低碳交通 方式 指标描述 低碳交通 方式主要 以评价 期内经济开发区 新能源 汽车 占 公用 车数量 比例 体现 。 注 1: 新能源汽车指使用新型 能源驱动的 汽车,包括 燃气汽车 ( 液 化 天然气、压缩天然气 )、 燃 料 电 池 电 动 汽车 (FCEV )、 纯 电 动 汽车(BEV )、 液 化 石油气汽车 、氢 能源 动 力汽车、 混合 动力汽车 、 太阳能 汽车和 其他新能源 (如高DB11/T

27、1369 2016 9 效储能器)汽车等。 注 2: 公用车指经济开发区内 的公共用车,如巡逻车、管理机构公用车等。 6.1.12.1.1 新 能源 汽车占公 用车数 量比例 计算方法 见公式( 9): (9) 式 中 : 新能源 汽车 占公 务用 车比例 (% ); ; 。 6.1.12.2 低碳交通 方式 评分标准 评价期内 经济开发区 新能源 汽车 占公用 车数量 比例 与基准 期相 比增 长的 , 得 6分 ;持 平的 ,得 3 分;下 降的 , 得 0分 。 6.1.13 低碳发展 管理 指标 6.1.13.1 低碳发展 管理 指标描述 低碳发展 管理 指标 包括 评价 期内 经济开

28、发区开展 如下 方 面工 作: A.设立 有管理 机 构, 制定 有相关政 策 ; B.扶持 、引 导 园 区 内 企 业 获得 低碳 产品 认证; C.管理 机构 人员 配备 合理,政 策 有 效 实施 ; D.对于 低 碳发展 具有 发展规 划, 规划 清晰 明确; E.设立 低碳发展资 金, 资金 设有 流水 账;F. 具备 低碳 技术 研 发、 孵 化 和推 广应 用的 综合服务平台 ;G. 主动 采用 先进 节能减 碳管理 方法 与技 术产 品 。 6.1.13.2 低碳发展 管理 指标评分标准 评价期内 经济开发区低碳 管理方 面同时 满足上 述两 项为1分 ,且 每多一 项加1

29、分,满 分6分 ,仅 满足 一 项得 0.5分。 6.1.14 低碳宣传 指标 6.1.14.1 低碳宣传 指标描述 低碳宣传 指标 是指评价 期内 经济开发区开展 节能 低碳 宣传 和培训 工作 。 6.1.14.2 低碳宣传 指标评分标准 指标评 分包括 两个 方面:( 1) 积极 组织开展 节能 宣传 周 、低碳日 相关 活动的 ,得2分 ,否 则,得 0 分;( 2)组织 节能 低碳 专题培训 的, 得2 分, 否则 , 得0分 。 6.2 指标处理 与评价 结果 6.2.1 综合评价 将 处 理后 的数 据进 行加权计算得 出评价 结果 ,计算 方法见 公式( 10)。 . (10)

30、 DB11/T 1369 2016 10 式 中 : 开发区低碳评价 总分 ; 第 项指标 得分 。 根 据 计算 结果 ,综合 评判 经济开发区的低碳发展 水平 。 低碳经济开发区 综合 评价 等级见表10 。 表 10 低碳经济开发区综合评价 等级 等级 非低碳 状态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分数 7 评价程序 7.1 评价启动 7.1.1 成 立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组 ,其中一 人担 任评价组组 长 ,评价组 负责 具体的评价工 作。 7.1.2 评价组的 成员 应为 来自于 低碳领域 的专 家。 7.1.3 评价组 编制 评价工 作计 划, 评价 计划 应包括 但不 限于 评价 目的

31、、评价准则、评价范围、评价 活 动日程 安排 。 7.2 评价实施 7.2.1 文件评价 评价组 应对经济开发区提 供的申 报资料 及自 我评价 结果进 行初步 评价 ,依据 第3章要 求确 定经济开 发区基本 类别 ,并 识别 出现场评价 需重 点关注 的方 面。 7.2.2 现场评价 现场评价 包括 如下内容 : 召开见 面会: 双方人员 介绍 , 确定评价 计划 等事宜 ;经济开发区 介绍 低碳工 作开展 情况; 查阅申 报材 料: 申报 材料 应包括 经济开发区的基本 情况介绍 、经济开发区低碳 建 设实施方案、 实施成 果、碳 排放 的数 据相 关 统计 信息 及证明 材料 ; 访谈

32、相 关人员 ; 现场考 察相 关设 施; 召开评价 总结 会。 与 申 报单位 负责 人沟 通评价发现 、确 认评价 结论 。由评价组组 长陈述 本次 评价发现 事项 。 7.3 评价报告 评价组 应编 制评价报告。评价报告 编写 提纲 示例 参见 附录 A, 评价报告格式 参 见附录 B。 DB11/T 1369 2016 11 附 录 A ( 资料 性附录)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 报告编写提纲 1. 概述 1.1. 评价 目的 1.2. 评价范围 1.3. 评价准则 2. 评价 过程和方法 2.1. 评价组 安排 2.2. 文件评价 2.3. 现场 访问 3. 评价发 现 3.1 申 报经济

33、开发区的基本 信息 3.2 申 报经济开发区 与评价指标 符合 性 3.3 申 报经济开发区的评价 结 果 4. 资料 清单 DB11/T 1369 2016 12 附 录 B ( 资料 性附录)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 报告格式 封页: XXXX 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报告 书 报告 书编号 评价 机构 名称 (加盖 公 章) 年 月 日 封二:评价 机构 开展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资 质证 书影 印 件 封 三 : 报告书名称 :XXXX 经济开发区低碳评价报告 书 评价组组 长: 姓名 、技 术职 务, 签名 评价组 成员: 姓名 、技 术职 务, 签名 报告书编写 人: 姓名 、技 术职务, 签名 报告书审 核人: 姓名 、技 术职务, 签名 报告书签 发人: 姓名 、签名 封四: 目 录 正文: 按照 目录 内容 编写 ,纸质 规格 A4纸 ,字 体为 国标仿宋 体, 标准 4号 。 页眉: XXXX经济开发区低碳评价报告 书、报告 书编号 、 字体 为国标 宋体 ,标准 小 5号 。 页脚:评价 机构 名称 ,页码 ( 第X 页 共 XX页) ,字 体为国标 宋体 ,标准 小5 号 。 附件: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委托书 、其他应 该列 入的 有关 资料。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