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020.01 Z00 备案号: DB11 北京市地方 标准 DB11/T 861 2012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评价 Assessment for refuse transfer station operation 2012 - 05 - 07发布 2012 - 09 - 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1/T 8612012 I 目 次 前 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方法 2 5 评价的组织与管理 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要素评价内容与评分表 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环境监测达标情况 . 10 DB11
2、/T 861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负责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路鹏、吴文伟、刘竞、苏昭辉、 程 伟、 余长康 、吴 世新 、张旭 、刘 连娣 。 DB11/T 8612012 1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评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生 活垃圾转运站运行 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的组织与管理。评价内容 包括 生产运行 评价、 环境保护 评价和 安全应急 评价。 本标准 适用 于生 活垃圾转运站的 运行 评价。 综合处 理厂具
3、有转运处 理工艺 的相应部 分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对于 本标准的 应用 是必不可少 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 所 注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 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 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 适用 于本标准。 GB/T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 环境 噪声排放 标准 GB/T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DB11/T 271 生 活垃圾转运站运行 管理规范 DB11/ 50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 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 适用 于本文件。 3.1 垃圾收集车 refuse collector 用 于收集 、运输垃圾 的车
4、辆 。 3.2 垃圾转运车 refuse transfer truck 将垃圾从转运站运往处 理处置场 所的 车辆 。 3.3 收集贮存仓 collecting and storage container 供 料 机构 用于接收垃圾 的容 器 。 3.4 压缩仓 compression container 用 于对垃圾进行压缩 的容 器。 3.5 站外邻接道路 the road nearby refuse transfer station 从站外到站门 口500m 范围内 ,垃圾转运车 与垃圾收集车集中 通行 的路 段。 DB11/T 8612012 2 4 评价方法 4.1 评价体系结构 评
5、价体系结 构分 为项目层 、分 项层 和要素 层三层 , 项目层 由生 产运行 、环境 保护、 安全应急 三 部 分 构成, 分项层 由计 量统 计、 转运工艺、环 保 措 施、环境监测、环境 影响、 安全 与 应急 7个 部分 构成 , 要 素 层 由计 量设 备、计 量记 录、 转运 作业 、 转运 设备、环 保 设 备配备、环 保 设 备 运行 、环境卫生、内 部 监 测、 外部 监测、环境监测达标情况、 现场 环境、环境 事 件、 安全 生产 、 安全事故、 预案制 定和 有效 实施 16个 部分 构成 。层级之间的 从 属关系及权重见 表 1,每一个 要素 各自 包括 多个 从 属的
6、评价内容。 表1 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 项目(权重) 分项(权重) 要素(权重) 总体评价 生产运行(0.40 ) 计 量统计(0.42 ) 计 量 设 备 ( 0.69) 计 量记录(0.31 ) 转运工艺(0.58 ) 转运作业(0.55 ) 转运设备(0.45 ) 环境保护(0.45 ) 环 保 措 施(0.56 ) 环 保 设 备配备(0.43 ) 环 保 设 备 运行(0.44 ) 环境卫生(0.13 ) 环境监测(0.17 ) 内 部 监测(0.47 ) 外部监测(0.53 ) 环境影响(0.27 ) 环境监测达标情况(0.60 ) 现 场 环境(0.30 ) 环境事件(0.10 )
7、 安全应急(0.15 ) 安全(0.62 ) 安全生产(0.53 ) 安全事故(0.47 ) 应急(0.38 ) 预案制订(0.59 ) 有 效 实施(0.41 ) 4.2 评分方法 4.2.1 要素评分 包括 以下 内容: a) 根据要素 中每一项 要素评价内容的 状态 对每个 要素评价内容 进行 评分( 见附录 A)。 b) 要素评分 值按 下式 计算 : 10 ) 10 ( - = p f P Y 式 中 : DB11/T 8612012 3 Y要素 得分 ; P从 属评价要素的评价内容扣 分; p f 评价内容 权重 ,见 附录 A。 c) 要素评分 满分为 100分。 d) 环境监测
8、达标情况评分 参见 附录 B。 e) 评价一段时间 内的 运行 状态时,应 提 供 由 有 资 质 的 检 测单位出 具的 相应 时间段 内环境监测 数据 记 录 ,出 现监测 数据缺失 ,相应 指标 得分 为 0。 f) 资料检查时 应提 供上周记 录,否 则当次检查 对应 项得 分为 0。 4.2.2 分 项 评分 包括 以下 内容: a) 分项评分 值按 下式 计算 : = ) ( Y f Y F 式 中 : F分 项得 分; Y要素 得分 ; Y f 要素 权重 ,见 附录 A。 b) 分项评分 满分为 100分。 c) 近一年 内出 现事故 ,安全 分项得 分 为 0。 d) 近一年
9、 内发 生环境 污染 事件 , 环境 影响 分项得 分 为 0。 4.2.3 项目评分 包括 以下 内容: a) 项目评分 值按 下式 计算 : = ) ( F f F X 式 中 : X项目得 分; F分 项得 分; F f 分 项权重 ,见 附录 A。 b) 项目评分 满分为 100分。 4.2.4 总 评分 包括 以下 内容: a) 总评分 值按 下式 计算 : = ) ( X f X Z 式 中 : Z总 评分 ; X项目得 分; X f 项目权重 ,见 附录 A。 b) 总评分 满分 为 100分。 5 评价的组织与管理 DB11/T 8612012 4 5.1 一般要求 评价的组织
10、与管理 一般 要求为: a) 对生活垃圾转运站 的运行 评价可 分为总体 评价、 项目 评价、分 项评价 及要素评价。 b) 转运站 生产运行 、环境 保护 、 安全应急 情况 应根据当年连 续 6个月以上 ( 含 6个月 )的资料 进 行评价。 建成后 运行不足 6个月 的,应 提供 自正式 运行日 起的 相关 资料。资料 包括 环评资料、 设 备台帐 、运行日 志、环境监测资料 等。 c) 参与现 场检查 人员 应由 2人 以上 ( 含 2人)组 成; 厂 内臭味检查 位置 由检查 方人员确 定, 结果 以检查 人员 判断为 主。 5.2 评价工作程序 5.2.1 前 期 准备 包括 以下
11、 内容: d) 确定评价 目标和评价范围。 e) 编制具 体实施方 案。 f) 确定检查 人员。 5.2.2 现 场 检查 包括 以下 内容: a) 采取现 场听取介绍 、查 阅相 关记 录、提 取相 关运行 资料和 记录 等方法 对相 关要素进行 评分。 b) 巡查生 活垃圾 填埋 场运行中 的主要 工艺 流程 的现 场状 况 , 问询 相关 岗位人员 ,对相关 要素 进行 评分。 c) 现场记 录检查结果 ,并 通知被检查 单位 签字 确认 。 5.2.3 结果汇 总包括 以下 内容: a) 核查生 活垃圾转运站最 近的 大气 、外排 水、 噪声 监测资料 ,对 环境监测达标情况进行 评分
12、。 b) 对环境监测达标情况评分和 现 场检查检查结果 评分 进行汇 总、分 析, 形成 评价 报告 。 DB11/T 8612012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要素评价内容与评分表 表 A.1 要素评价内容与评分表 项目 分项 要素 要素评价内容 扣分标准 生产 运行 (0.40 ) 计 量 统 计 ( 0.42) 计 量 设 备 ( 0.69) 1. 按 工艺要求配备地磅双向称 重系统、 运输监 控 管理 系统 、计 算机 数据 处理 系统、 在线 计量 系统(0.3) 完整 0 不 完善 5 缺 1项 10 2. 计 量系统按工艺要求运行( 0.2) 符 合 0 不 符 合 10
13、3. 有合格的地磅定期检验证书 (0.2) 有 0 无 10 4. 计 量系统应定期进行日常维 护,有 维 护 、维 修 记 录 , 记 录 应 完整、 清晰、 及时 、准 确( 0.1) 符 合 0 1项 不 符 合 5 2项以上不符合 10 5. 地磅称重系统 、 运输监控管理 系统、计 算 机 数据处理 系统故 障每月累 计天 数不超过 5天 ( 0.2) 无 故 障 发 生 或 不 超 过 5天 0 超过 5天 10 计 量 记 录 ( 0.31) 6. 有 计 量记录 , 记录应完整、 清晰、 及时、准 确 ( 0.4) 符 合 0 记 录 1项 不 符 合 5 记 录 2项以上不符
14、 合 10 7. 有 统 计资料 , 上报资料应完整 、 清晰、 一致、 及时、准确(0.4) 符 合 0 记 录 1项 不 符 合 5 记 录 2项以上不符 合 10 8. 计 量系统的计算机中应保留 当年原始记录, 所有原始称重数据应备份(0.2 ) 有 备 份 0 无 备 份 10 转运 工艺 (0.58 ) 转运 作业 (0.55 ) 9. 有运行管理手册、 运行日志 和生产岗位日志 (0.05 ) 齐 全 0 日 志 内容不规范 5 缺 1项 10 10. 按照全密闭相关作业标准 进行作业 (0.15 ) 符 合 0 1处不符合 5 2处 及以上不符合 10 11. 按照政 府 相关
15、 要求 , 逐步实 现 垃圾处理设 施 对外开放(0.1) 是 0 否 10 DB11/T 8612012 6 表 A.1 要素评价内容与评分表( 续) 项目 分项 要素 要素评价内容 扣分标准 生产 运行 (0.40 ) 转运 工艺 (0.58 ) 转运 作业 (0.55 ) 12. 卸 料口 有 异常 垃圾进厂 时应 记 录, 接 纳 的 垃圾来源、 种类、 数量符合要求 (0.05) 符 合 0 不 符 合 10 13. 在 规定地点,有序卸 料, 设置指挥人 员或自动指挥系统(0.1) 符 合 0 1项 不 符 合 5 2项以上不符合 10 14. 紧 急 卸 料 有 上 报 记 录、
16、 批准 记 录、实 施记录(0.05 ) 符 合 0 缺 1项 5 缺 2项以上 10 15. 垃圾往箱里装运时 应按 工艺要求装 箱 、 换箱,不得超高、超重(0.05) 符 合 0 1项 不 符 合 5 2项以上不符合 10 16. 可 回 收物及分选后垃圾 密闭存储 ( 0.05) 符 合 0 不 符 合 10 17. 进站垃圾应当日处理 转运, 按 工艺要 求运送到相应 后端处理场,站 内不积存垃 圾(0.1) 符 合 0 不 符 合 10 18. 垃圾转运车辆及集装箱 应干净整洁、 无破损、脱漆、锈蚀等现象(0.15) 符 合 0 1辆车不符合 5 2辆车以上不符合 10 19. 垃
17、圾转运车辆应密闭 运输 、无垃圾飞 扬、 无渗沥液遗洒、 无垃圾粘挂现象 (0.15) 符 合 0 1辆车不符合 5 2辆车以上不符合 10 转运 设备 (0.45 ) 20. 应 按 “ 工艺配置标准 ”配 置设施和设 备(0.2) 符 合 0 缺 1项 5 缺 2项以上 10 21. 工艺设备应配备含有 操作 、维修和保 养内容的手册(0.05 ) 符 合 0 缺 1项 内容 5 缺 2项 内容以上 10 22. 设 备 按 工艺要求运行(0.1 ) 符 合 0 不 符 合 10 23. 设 备 完 好 、 外 观 整洁(0.1 ) 符 合 0 1处不符合 5 2处不符合 10 24. 建
18、 构 筑 物 等 基础设施 及时 维护,无破 损、脏乱等现象(0.05 ) 符 合 0 1处不符合 5 2处不符合 10 25. 按 有 关 要 求 对 设 备 进行检 定(0.1) 符 合 0 1台 不 符 合 5 2台以上不符合 10 26. 主要工艺设备有运行日 记录 , 记 录 应 完整、清晰、及时、准确(0.1 ) 符 合 0 记 录 1项 不 符 合 5 记 录 2项以上不符 合 10 27. 主要工艺设备应及时 做好 维修维护, 有维修、维护 记录,记录 应完整 、 清晰、 及时、准确(0.05 ) 符 合 0 1项 不 符 合 5 2项以上不符合 10 DB11/T 86120
19、12 7 表 A.1 要素评价内容与评分表(续) 项目 分项 要素 要素评价内容 扣分标准 生产 运行 (0.40 ) 转运 工艺 (0.58 ) 转运 设备 (0.45 ) 28. 主要工艺设备有 台账,台帐 应 完整、清 晰 、 及时、准确(0.05 ) 符 合 0 台帐 1项不符合 5 台 账 2项以上不符 合 10 29. 年 度 设 备 完 好率达到 95%( 0.2) 符 合 0 1项 不 符 合 10 环境 保护 (0.45 ) 环 保 措 施 ( 0.56) 环 保 设 备 配备 (0.43 ) 30. 按照相关标准建 立在线监 控系统,并预 留 数据通信接口(0.2) 符 合
20、 0 不 完善 5 不 符 合 10 31. 在卸料点应设有吸风除尘 、喷雾降尘、 料仓密闭系统(0.2) 符 合 0 不 完善 5 缺 1项 10 32. 主要筛分设备有吸风除尘 措施(0.1) 符 合 0 不 完善 5 缺 1项 10 33. 生 产车间设有臭气 控 制系统 ,其他部位 有臭气控制措施(0.2) 符 合 0 不 完善 5 缺 1项 10 34. 有 渗沥液收集、存储设施设 备 ( 0.1) 符 合 0 不 完善 5 缺 1项 10 35. 应对渗沥液采取 有效的处 理措施,渗沥 液 处 理设施设置有效计量设备(0.2) 符 合 0 不 完善 5 无 措 施 , 直 接外排
21、10 环 保 设 备 运行 (0.44 ) 36. 在线监管系统按 工艺有效 运行,不得出 现由于设施原因导致在线监控 系统不能正常 运行(0.15 ) 符 合 0 未 有 效 运行 5 未 运行 10 37. 卸 料 点 吸风除尘 、喷雾降尘 、料仓密闭 系统按工艺要求有效运行( 雨季 作 业 除 外 ), 设 备 完 好 ( 0.1) 符 合 0 未 有 效 运行 5 未 运行 10 38. 主要筛分设备降尘 系统按 工艺要求有效 运行 ( 雨季作业除外 ),设备 完好(0.1) 符 合 0 未 有 效 运行 5 未 运行 10 39. 车 间 内 无 明显粉尘(0.1) 符 合 0 基
22、本 符 合 5 不 符 合 10 40. 生 产车间、其他 部位臭气 控制系统应按 工艺要求有效运行,设备完好(0.2) 符 合 0 未 有 效 运行 5 未 运行 10 41. 渗沥液收集系统应定期清 理,保 持 通 畅 , 无 明显沉淀物(0.05 ) 符 合 0 不 符 合 10 42. 渗沥液储存池应 采取防渗 措施,无泄漏 ( 0.05) 符 合 0 不 完善 5 无 措 施 10 43. 渗沥液处理设施按 工艺要 求有效运行, 设 备 完 好 ( 0.15) 符 合 0 未 有 效 运行 5 未 运行 10 DB11/T 8612012 8 表 A.1 要素评价内容与评分表(续)
23、项目 分项 要素 要素评价内容 扣分标准 环境 保护 (0.45 ) 环 保 措 施 ( 0.56) 环 保 设 备 运行 (0.44 ) 44. 降尘系统、除臭 系统、渗沥液处理系统 有运行记录,记录应 完整、清晰 、 及时、准 确 ( 0.05) 符 合 0 记 录 1项 不 符 合 5 记 录 2项以上不符 合 10 45. 降尘系统、除臭 系统、渗沥液处理系统 有维修、维护记录, 记录应完整 、 清晰、及 时 、准确(0.05 ) 符 合 0 记 录 1项 不 符 合 5 记 录 2项以上不符 合 10 环境 卫生 (0.13 ) 46. 站 内环境应整洁 ,无渗沥液 污 水积存、 无
24、垃圾遗撒,非生产 作业区域 内苍蝇密度少 于 3只 /15m 2 ( 0.5) 符 合 0 1处不符合 5 2处不符合 10 47. 站 前 道 路 应 整洁 ,无扬尘 、无渗沥液污 水积存、无垃圾遗撒 ,周边环境 不 得 有 设施 造 成 的 白色污染(0.5) 符 合 0 1处不符合 5 2处不符合 10 环境 监测 (0.17 ) 内 部 监测 (0.47 ) 48. 每周应对气体收集输导系统 的 排气口和 沼 气 易聚集地点进行甲烷、 硫化氢监测 ,有 记 录(0.5) 符 合 0 监测地点不全面或 时间不连续 5 未 监测 10 49. 每周应对渗沥液 处理出水 进行监测,有 记 录
25、(0.5) 符 合 0 监测项目不全或时 间不连续 5 未 监测 10 外部 监测 (0.53 ) 50.设施环境监测结果应符合相 关标准( 0.8) 符 合 或 未 发 生 外部 监测 0 不 符 合 10 51. 设 立电子显示屏 ,定期公 开相关环境监 测 数据(0.2) 符 合 0 不 符 合 10 环境 影响 (0.27 ) 环境 监测 达标 情况 (0.60 ) 52. 大气监测综合评价结果 应 符 合 要 求 ( 0.4) 符 合 0 基 本 符 合 5 不 符 合 10 53. 污 水 处 理设施出水水 质应符合要求 ( 0.4) 符 合 0 基 本 符 合 5 不 符 合 1
26、0 54. 噪声监测结果应符合要求 (0.2) 符 合 0 不 符 合 10 现 场 环境 (0.30 ) 55. 站 内(含站前道 路)应无 明显特征臭味 ( 0.4) 符 合 0 不 符 合 10 56. 站 内 及 车 间 应 无 明显扬尘 (沙尘天气除 外 ) ( 0.1) 符 合 0 不 符 合 10 57. 站外 500米 内 应 无 特征臭 味(0.4) 符 合 0 有 较弱臭味 5 有 明显臭味 10 58. 提 供 办公场所,设立驻场 监督员(0.1) 符 合 0 不 符 合 10 环境事件 (0.10 ) 59. 近一年内无环境污染事件( 1.0) 无 0 有 10 DB1
27、1/T 8612012 9 表 A.1 要素评价内容与评分表(续) 项目 分项 要素 要素评价内容 扣分标准 安全与应 急 (0.15 ) 安全 (0.62 ) 安全 生产 (0.53 ) 60. 应有内部定期安全检查记 录(0.1) 有 0 无 10 61. 应有上级主管部门 或 安全 专业监察部门 (如消防、生产、交 通等)的 安全检查记录 ( 0.1) 有 0 无 10 62.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齐全(0.1) 齐 全 0 缺 1项 5 缺 2项以上 10 63. 有 设施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0.1) 齐 全 0 缺 1项 5 缺 2项以上 10 64. 有安全管理规章 制度、安全 操 作
28、 规 程 培 训 记 录(0.1) 有 0 无 10 65. 有安全管理规章 制度、安全 操 作 规 程 人 员的考核记录(0.1) 有 0 无 10 66. 特 殊 岗 位 作 业 人员有相应的上岗证 ( 0.1) 有 0 无 10 67. 事故易发地点应 设置醒目 安全警示标志 ( 0.1) 符 合 0 缺 1项 5 缺 2项以上 10 68. 操 作 人员应根据 岗位要求 按规定穿戴符 合 要 求 的 安全防护及劳保用品(0.05 ) 符 合 0 不 符 合 10 69. 有 定 期对避雷、 消防等安全 装 置安全性 检 测 检查记录(0.05 ) 符 合 0 缺 1项 5 缺 2项以上
29、 10 70. 皮带传动、链传 动、联轴 器等传动部件 必 须 有机罩,不得裸露(0.1) 符 合 0 不 符 合 10 安全 事故 (0.47 ) 71. 近一年内未发生 工伤、火灾 、 爆炸等安 全 生 产 事故(1.0) 未 发 生 0 有安全隐患 5 发 生 事故 10 应急 (0.38 ) 预案 制定 (0.59 ) 72. 有 突 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 防 火 、 防 爆 、 防风、防疫、防汛、有限空间作业等(1.0) 齐 全 0 缺 1项 5 缺 2项以上 10 预案有效 实施 (0.41 ) 73. 如 遇突发事件,应 启 动 应急 预案,并有 实施记录(1.0) 有 0 无
30、10 注 1: 现 场 检查资料能提供上周记录。否则,当次检查对应项为 0分。 注 2:近一年内发生环境污染 事件, “环境影响”分项为 0分。 注 3:近一年内发生一般以上 有责任工伤、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安全”分项为 0分。 注 4: “ () ”中数据为本条款的 权重; “2 项、2 处以上”包含 2项、2 处。 DB11/T 8612012 10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环境监 测达 标情况 B.1 大气 监测 结果 评价 B.1.1 评价 项目 包括TSP 、 CH4、CO、 NOX、 SO2、 臭气 浓度 、NH 3、 H2S, 共8项 。 B.1.2 评价方法 包括 以
31、下 内容: a) 厂界大气 指标 限值 应按 GB/T 14554和 DB11/ 501执行,具 体大气 指标 限值见 表 B.1。 b) 臭气浓 度指 标进行 单项 评价 , 监测 指标 超标 1倍以内 ,扣 5分 ;超 标 1倍以上 (含 1倍 )扣 10分。 c) 其余大气 监测 指标 进行综合 评价。 1) 大气综合 指数 计算 = = n i i i S Wi I 1 ) ( r式 中 : I大气综合 指数; i监测 项目编 号; n 参与评价的监测 指标种类数; i W与 第 i项监测 指标 相对应的 权重 ,见 表 B.1; i r为指 标实测 值; i S为 选定的标准 值。
32、2) 评价指数 (F) 的计 算: ) ( 0 max I I a F - = 式 中 : F评价 指数; max I 监 控点 (一般为 下风 向监测 点) 大气综合 指数 中的最大 值; 0 I 参 照点 (一般为上 风向 监测 点) 大气综合 指数; a 折 算系数 ,监 控点 监测 结果 中超 标准 限值 同时 超参照 点值 的监测 项目数 。 3) 依据评价 指数 F的 取值 范围(见 表 B.3) 对场界大气 监测 结果 进行 评价。 d) 打分时 选取 两类 评价方法 中的较 高扣 分。 B.1.3 排放限值 排放标准 限值 按照 DB11/501、 DB11/T271和 GB1
33、4554执行,见 表B.1 。 DB11/T 8612012 11 表 B.1大气污染综合 评价 中采用的 排放限值 项目 浓度限值 Si TSP 1.0(mg/m 3 ) CH4 1.25% CO 3.0(mg/m 3 ) NOX 0.12(mg/m 3 ) SO2 0.4(mg/m 3 ) 臭气浓度 10(无 量 纲 ) NH3 1.0(mg/m 3 ) H2S 0.03(mg/m 3 ) B.1.4 污染指 标因子权重 采用加权平均 法对设施 空 气污染指数进行 计 算 ,权值 i W的引入用以 反映不同 污染 因子对环境 影响 的不同 ,见 表B.2 。 表 B.2污染指 标因子权重
34、项目 TSP CH4 CO NOx SO2 NH3 H2S 权重(W i) 0.15 0.12 0.1 0.15 0.08 0.2 0.2 B.1.5 结果 评价 根据F 值范围(表 B.3)对大气污染进行 评价。 表 B.3大气污染 评价 F值范围 F0 01 大气综合评分 不扣分 扣 5分 扣 10分 B.2 外 排水 监测 结果 评价 B.2.1 评价 项目 评价项目 包括 :pH值 、色度 、 化学 需氧 量( CODCr)、生化 需氧 量( BOD5)、 悬浮物 (SS )、 总 氮 、 氨氮、 总磷 、粪 大肠菌群 、总汞 、总 镉、 总铬 、六 价铬、 总砷 、总 铅, 共15
35、项。 B.2.2 评价方法 包括 以下 内容: a) 外排水水 质评价 限值见表 B.4。 b) 污染综合 指数 计算 = = n i i i S I 1 ) ( r 水DB11/T 8612012 12 式 中 : 水 I 污染综合 指数; i监测 项目编 号; n 超标监测 指标 种类 数; i r超 标污染 因子 i的实测值; i S超 标污染 因子 i的标准限 值 。 c) 以评价 时间 范围内的 最高 污染综合 指数为 评价 依据 ,按表 B.5对监测 结果 进行 评价。 B 2.3排放限值 排入我 市II类水 体及 其 汇水 范围的生活垃圾转运站污 水 执行 表 中一级 限值; 排
36、入我 市III 、IV 类水 体及其 汇水范围的生 活垃圾转运站污水 执行 表中二 级限值; 排 入我 市 V类水 体及 其 汇水 范围的生 活垃圾 转运站污 水执行 表中 三级 限值。 排放 标准 限值见 表B.4。 表 B.4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序号 检测项目 浓度限值 1 (S i ) 一级限值 二级限值 三级限值 1 pH值 6-9 6-9 6-9 2 色度(稀释倍数) 30 40 40 3 化 学 需氧量 CODCr ( mg/L) 50 60 100 4 生 化 需氧量 BOD5 ( mg/L) 15 20 30 5 悬浮物(mg/L ) 30 30 30 6 总 氮 ( mg/
37、L) 20 40 40 7 氨氮(mg/L ) 5 10 15 8 总 磷 ( mg/L) 0.5 0.5 1.0 9 粪 大 肠菌群数 (个/L) 1000 1000 1000 10 总 汞 ( mg/L) 0.001 0.001 0.001 11 总 镉 ( mg/L) 0.01 0.01 0.01 12 总 铬 ( mg/L) 0.1 0.1 0.1 13 六 价 铬 ( mg/L) 0.05 0.05 0.05 14 总 砷 ( mg/L) 0.1 0.1 0.1 15 总 铅 ( mg/L) 0.1 0.1 0.1 B.2.4 结果 评价 根据I 水 数值 范围(表 B.5) 对外排 水质量 进行 评价。 DB11/T 8612012 13 表 B.5 外排水 质量 判断 ( 排入地表 水) I 水 范围 I 水 1 1 I 水 2 I 水 2 外排水综合评分 不扣分 扣 5分 扣 10分 A B.3 噪声 监测 结果 评价 噪声的 限值 应符 合 GB/T 12348场界外声 环境 功能区 2类 昼间 的要 求,不 超过 60dB。达 到 标准 不扣 分 , 未达标 扣 10分。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