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407-2017 基础测绘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64557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284 大小:3.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 T 407-2017 基础测绘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4页
DB11 T 407-2017 基础测绘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4页
DB11 T 407-2017 基础测绘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4页
DB11 T 407-2017 基础测绘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4页
DB11 T 407-2017 基础测绘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4页
亲,该文档总共2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B11/T 4072017 代替 DB11/T 407 2007 ICS 07.040 A 75 备案号: 57919-2018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407 2017 基础测绘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undamen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17-12-15发布 2018-07-01实施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 北 京 市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联合发布 DB11/T 4072017 I 目 次 前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缩略语与代号 2 5

2、基本规定 3 5.1 测绘基准 3 5.2 时间基准 3 5.3 城市控制网 3 5.4 比例尺 3 5.5 分幅与编号 3 5.6 存储单元 3 5.7 文件命名 3 5.8 地形类别与基本等高距 4 5.9 地形要素分类代码与分层 5 5.10 技术指标与精度要求 . 5 5.11 航空与航天遥感资料 . 8 5.12 技术设计与技术总结 10 5.13 元数据 10 5.14 质量控制 10 5.15 基础测绘更新的基本要求 11 6 城市控制测量 . 11 6.1 一般规定 . 11 6.2 选点与埋石 . 12 6.3 GNSS静态测量 14 6.4 GNSS网络 RTK测量 15

3、6.5 水准测量 . 17 6.6 数据处理 . 20 6.7 元数据 . 23 6.8 质量检 查 . 23 6.9 成果提交 . 23 7 数 字线划图( DLG) 23 7.1 一般规定 . 23 7.2 测绘 内容 . 24 7.3 数据 获取 . 29 DB11/T4072017 II 7.4 数据 整合 处理 . 39 7.5 更新 方式 . 42 7.6 元数据 . 42 7.7 质量检 查 . 42 7.8 成果提交 . 42 8 数 字高 程模型(DEM) 43 8.1 一般规定 . 43 8.2 数据 获取 . 43 8.3 数据 格式 . 46 8.4 元数据 . 46

4、8.5 质量检 查 . 46 8.6 成果提交 . 46 9 数 字正射影像图( DOM) 46 9.1 一般规定 . 46 9.2 数据 获取 . 46 9.3 数据 格式 . 47 9.4 元数据 . 48 9.5 质量检 查 . 48 9.6 成果提交 . 48 10 数 字栅格图( DRG) . 48 10.1 一般规定 . 48 10.2 数据 获取 48 10.3 数据 格式 48 10.4 元数据 49 10.5 质量检 查 49 10.6 成果提交 49 11 数 字表面模型( DSM) . 49 11.1 一般规定 49 11.2 数据 获取 49 11.3 数据 格式 51

5、 11.4 元数据 51 11.5 质量检 查 51 11.6 成果提交 52 12 基础地理 底图 52 12.1 一般规定 52 12.2 基础地理 底图 编制 52 12.3 制图综合 52 12.4 元数据 55 12.5 质量检 查 55 12.6 成果提交 56 DB11/T 4072017 III 13 基础地理 信息 数据 库 56 13.1 一般规定 56 13.2 数据 库设计与 组织 56 13.3 数据 内容 56 13.4 数据 入库 与更新 维护 57 13.5 数据 入库 质量要求与检查验收 58 附录 A(规范性 附录)北京 市地形 图分幅 、编号规 则及图廓整

6、饰 59 附录 B(规范性 附录)北京 市 1:500、1:1 000 、 1:2 000地形要素代码与 图式符号 64 附录 C(规范性 附录)北京 市 1:5 000、 1:10 000地形要素代码与 图式符 号 . 171 附录 D(资料性 附录) 一级加密 控制点的标 志、 标石和造 埋规 格 . 260 附录 E(资料性 附录) 控制点点 之记 . 261 附录 F(资料性 附录) 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 264 附录 G(资料性 附录) GNSS接收 设备 的检 验与 维护 要求 . 265 附录 H(资料性 附录) GNSS静态测量 外业观 测手簿 . 267 附录 I(资料性

7、附录) GNSS网络 RTK外业观 测手簿 . 268 附录 J(资料性 附录) 基础地理数据元数据 内容 和格式 . 269 附录 K(资料性 附录) 地理定位信息 文件数据 格式 . 279 DB11/T4072017 IV 前 言 本规程按照 GB/T 1.1-2009给出 的规 则起草。 本规程是对 DB11/T 407-2007的 修订, 本标准代替 DB11/T 407-2007的 全部内容。 与 DB11/T 407-2007 相比,除 编辑 性修改外主 要的技术 变化包括 : a) 删除、 增加 了部 分术语与定义; b) 增加了 缩略语 ; c) 修改了 水准测量的 部分技术

8、指标 ; d) 增加 了 GNSS网络 RTK测量的技术 方法 及其 技术要求 ; e) 修改了 数字线划图( DLG) 的部分技术要求与地形要素代码 、符 号; f) 增加了 数字线划图( DLG) 的卫星 影像 测量技术 方法 及其技术要求 ; g) 增加了 数字表面模型( DSM) 生产 的技术 方法 及其 技术要求 ; h) 修改了 基础地理 底图 编制的 部 分技术规定 ; i) 增加了 基础地理 信息 数据 库建设与 维护 有关 技术要求 ; j) 原第 11章质量 验收内容 调 整到各 相关章节 。 k) 删除了 部分 附录, 将部 分附录调 整为 资料性 附录,修改了 附录内部

9、 分内容。 本规程 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为规范性 附录,附录 D、附录 E、附录 F、附录 G、附录 H、附录 I、 附录 J、附录 K为 资料性 附录。 本规程 由北京 市规 划和 国土 资 源管 理委 员会归口 。 本规程 由北京 市城 乡规 划标准化 办公室 、北京 市勘察 设计和测绘地理 信息管 理办公室日常 管理 。 本规程 由北京 市测绘设计 研究院解释 。 本规程起草 单位 : 北京 市测绘设计 研究院 、 建 设综合 勘察研究 设计 院有限公司 、北京 建筑大学、北 京 城 建勘 测设计 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中色 测绘 院有限公司 、 中 测新 图(北京) 遥

10、感技术 有限责任公 司 、北京 测绘 学会 、城市空间信息 工程北京 市重 点实 验 室 本规程主 要起草 人:杨伯钢 、 安智明 、 张红 、 李兵 、 李森 、 张海涛 、 张凤 录、 王旭辉 、 陶迎春、 陈 廷武、 刘韶军 、王金坡、 李节严 、夏光利 、邹积亭 、马小 计、王思 锴、 李 英成、黄坚 、 李永福 、李 刚 、 左琛、 罗晓燕 、晁 春浩 、梁云。 DB11/T 4072017 1 基础测绘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 规定了 北京 市行政区域内 的城市控制测量、 基本比例尺数 字线划图( DLG)、 数字高 程模型 ( DEM)、 数 字正射影像图( DOM)、 数 字

11、栅格图( DRG)、 数 字表面模型( DSM) 测绘 及基础地理 底图 制 作 等技术要求 、指标和 方法 , 以及 基础地理 信息 数据 库 建设与 维护 更新等 内容。 本规程 适用于 北京 市行政区域内 城市控制网的 建 立与 维护, 基本比例尺数字线划图( DLG)、 数 字 高程模型( DEM)、 数 字正射影像图( DOM)、 数 字栅格图( DRG)、 数 字表面模型( DSM) 的测绘和基础 地理底图 的制 作, 基础地理 信息 数据 库建 设与 维护 更新等基础测绘 工作 ,其 它测绘 工程 可参 照执行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对于 本文件的 应用 是 必不可少

12、 的。 凡是 注日 期 的引用文件 , 仅所注 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 本文 件 。 凡是 不注 日期 的引用文件, 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 适用 于本文件。 GB/T 6962 1:500 1:1 000 1:2 000地形 图航空 摄影 规范 GB/T 12897 国 家一 、二 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 国 家三 、四 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3977 1:5 000、 1:10 000地形 图航空 摄影 测量 外业 规范 GB/T 13989 国 家基本比例尺地形 图分幅和编号 GB/T 13990 1:5 000、 1:10 000地形 图航空 摄影

13、 测量 内业 规范 GB/T 15661 1:5 000、 1:10 000、1:25 000、 1:50 000、1:100 000 地形 图航空 摄 影规范 GB/T 17798 地 球空间数据 交 换格式 GB/T 18314 全 球定 位系统 ( GPS)测量规范 GB/T 20257.2 国家 基本比例尺地 图图式 第 2部分 :1:5 000 1:10 000 地形图图式 CH/T 1001 测绘技术总结编 写 规定 CH/T 1004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 1005 基础地理 信息数 字 产品 数据文件命名规 则 CH/T 2004 测量 外业 电子记录基本规定 CH/T

14、2006 水准测量 电子记录规定 CH/T 3012 数字表面模型航空摄 影测量 生产 技术规 程 CH/T 3014 数字表面模型及 机载激 光雷达 测量技术规 程 CH/T 8023 机载激 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CH/T 8024 机载激 光雷达数据获取 技术规范 CJJ/T 8 城市测量规范 CJJ/T 73 卫星 定位 城市测量技术规 程 DB11/T 545 基础地理 信息 系统 技术规 程 DB11/T 998 基础测绘 成果 检 查验收 技术规 程 DB11/T 1065 城市基础地理 信息 矢量数据要素分类与代码 DB11/T 4072017 2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

15、定义 适用 于本规 程。 3.1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 指 对 卫星 导航 信号 进行长期连续 观测 , 并通过通 信设施 将 观测数据 实时 或者 定时 传送至 数据 中心的 地 面 固定 观测 站, 简称 CORS站 。 3.2 数字线划图 digital line graphic;DLG 以矢量数据形 式表 达地形要素的地理 信息 数据 集。 3.3 数字高程模型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以 规 则格 网点的高 程值 表达 地 表起 伏的数据 集。 3.4 数字正射影像图 di

16、gital orthophoto map;DOM 经过正射 投影改正 的影像 数据集 。 3.5 数字栅格图 digital raster graphic;DRG 以 栅格 数据形 式表 达地形要素的地理 信息 数据 集。 3.6 数字表面模型 digitalsurface model;DSM 以 一 系列 点云 点或 格网点的 三 维坐 标表 达地 表( 含人工建筑 物、 植被 等)起 伏形态的数据 集。 3.7 基础地理底图 fundamentalgeographicbasemap 突 出 反映行政区域界 线, 并表示 主要水 系、 居民 地、 道路 交通 、植被 和地名等要素的地 图。

17、4 缩略语与代号 4.1 缩略语 CORS: 网卫星 导航定 位基准 站 网络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 DGPS: 差分 全球 定位 系统 (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 DPI: 每英 寸点数 ( Dots Per Inch) GNSS: 全球导 航卫星 系统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 DB11/T 4072017 3 IMU: 惯性测量单元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 PDOP: 位置 精度 因子 (Positi

18、on Dilution Of Precision) POS: 定位 定姿 系统 (Positioning an Orientation System) RPC:有 理多项 式系 数(Rational Polynomial Coefficients ) RTK: 载波 相位 动态 实时 差 分(Real Time Kinematic) TIF: 标签 图像 文件 格式(Tag Image File Format ) TIFF: 图像 文件 格式( Tagged Image File Format) TIN: 不规 则三 角网 (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UT

19、C: 协调 世界 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4.2 代号 DS05每千米 水准测量高 差中误差偶然 中误差 不超 过0.5mm的水准 仪 DS1每千米 水准测量高 差中误差偶然 中误差 不超 过1mm且 大 于0.5mm 的水准 仪 DS3每千米 水准测量高 差中误差偶然 中误差 不超 过3mm且 大 于1mm 的水准 仪 5 基本规定 5.1 测绘基准 测绘基准应采用北京地方坐标系与北京地方高程系,且应与2000国家大地坐 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 准建立 联系 。 5.2 时间基准 时间基准 应采 用公 元纪年 ,北京 时间 。 5.3 城市控制网 城市控

20、制网 应包括 平面 控制网和高 程控制网 。 5.4 比例尺 基本比例尺 应采 用1:500 、 1:2 000和 1:10 000;其 它 比例尺 还可 采用 1:1 000和 1:5 000。 5.5 分幅与编号 5.5.1 1:500、1:1 000 、1:2 000 、1:5 000 和 1:10 000数 字成果 应采 用北京 市地 方分幅, 分幅编号 应 符合本规 程附录 A的规定 。 5.5.2 北京 市 1:10 000数字成果也 可 采用 国家 标准分幅 ,分幅编号 应符合 GB/T 13989的规定 。 5.6 存储单元 5.6.1 DLG、DEM、 DOM、DRG 成果数

21、据的存储单元 宜以 图幅 为单位。 5.6.2 城市控制测量 、DSM 和基础地理 底图成果 数据的存储单元 可以区域 为单 位。 5.7 文件命名 5.7.1 命名规 则 DB11/T 4072017 4 DLG、 DEM、 DOM、 DRG、 DSM成果 数据的文件命名 应采用 “DLG 、 DEM、 DOM、 DRG+图 幅比例尺代码 + 图 幅编号 ”的规 则, 例如 :DLGG10201 。 5.7.2 图幅比例尺代 码 图 幅比例尺代码 应符合表 1的规定 。 表1 图幅比例尺代 码 比例尺 代码 1:10 000 G 1:5 000 H 1:2 000 J 1:1 000 K 1

22、:500 L 5.7.3 图幅编号 图 幅编号 应符合表 2的规定。 表 2 图幅编号 比例尺 图幅编号 示例 说明 1:10 000 XXXXX 20101 由 左 起 第 1位 码 为 象 限 号 、 、 、 , 用 于 文件命名时 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 2、3 位码 为 1:10 000地形 图纵向顺序号, 第 4、5 位码 为 1:10 000地形 图横向顺序号。 1:5 000 XXXXXX 201011 由 左 起 第 1至 5位 码 为 所 在 1:10 000地形图编号, 第 6位码为 1:5 000地形图在 1:10 000地形图中的编号。 1:2 000 XXXXXXX

23、 2010105 由 左 起 第 1至 5位 码 为 所 在 1:10 000地形图编号, 第 6、7 位码 为 1:2 000地形图 在 1:10 000地形图中的顺序号 。 1:1 000 XXXXXXXX 20101073 由左起第 1至 5位码为所在 1:10 000地形图编号, 第 6、7 、 8位码为 1:1 000地形 图 在 1:10 000地形图中的顺序 号 。 1:500 XXXXXXXXX 201010183 由左起第 1至 8位码为所在 1:1 000地形图编号, 第 9位码为 1:500地形图在 1:1 000地形图中的编号。 5.7.4 1:10 000采用国 家分

24、幅时的 文件 命名 规则 当1:10 000 比例尺 DLG、 DEM、 DOM、DRG、 DSM采用 国 家分幅编号时,成果 数据的文件命名 应符合 CH/T 1005的规定 。 5.8 地形类别 与基本 等高 距 5.8.1 地 形类别 5.8.1.1 地形类别应按 地形坡度 划分 为平 地、丘陵 地、山 地和高山 地。 5.8.1.2 平地, 地面 坡度 应 在 2 以下。 5.8.1.3 丘陵地 ,地 面坡 度应 在 2至 6之 间。 5.8.1.4 山地, 地面 坡度 应 在 6 至 25之 间。 5.8.1.5 高山地 ,地 面坡 度应 在 25 以 上。 5.8.2 基本等 高距

25、 DB11/T 4072017 5 5.8.2.1 地形图 的基本等高距 应符合表 3的规定 。 表 3 地形图 的基本 等高 距 单位为米 比例尺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1:500 0.5 0.5 1.0 1.0 1:1 000 0.5( 1.0) 1.0 1.0 2.0 1:2 000 1.0 1.0 2.0 2.0 1:5 000 1.0 2.5 5.0 5.0 1:10 000 1.0 2.5 5.0 10.0 5.8.2.2 当基本等高距 不能 表示 地形时, 应绘 半距等高 线。 5.8.2.3 一幅地形 图宜使 用一 种等高距。 5.8.2.4 1:1 000测图 兼有 平

26、地 、丘陵地时 可采用 1m等高距。 5.9 地形要素 分类 代码 与分 层 5.9.1 地 形要素 分类 代码 地形要素分类代码 应符合 DB11/T 1065的规定 。其中, 1:500、 1:2 000地形 图 要素分类代码与 图式符 号的使 用应 符合附录 B的规定 , 1:10 000地形 图要素分类代码与 图式符 号的 使用 应 符合附录 C的规定 。 5.9.2 地 形要素 分层 地形要素分层 采用 “BJ+ 数 字”命名 ,要素分层与 颜色 应 符合表 4的规定 ,可 根 据需要 增加 扩充 层。 表4 要素分 层与 颜色 层代号 大类码 层名称 颜色 色值 R G B BJ0

27、 图廓整饰、坐标网格 黑 0 0 0 BJ01 1 测量控制点 红 255 0 0 BJ02 2 水 系 蓝 0 0 255 BJ03 3 居民地及设施 绿 0 255 0 BJ04 4 交 通 青 0 255 255 BJ05 5 管线 深红 204 0 0 BJ06 6 境 界 与 政区 灰 192 192 192 BJ07 7 地 貌 红 255 0 0 BJ08 8 植被与土质 浅红 255 127 127 FEATURE 特征线 洋红 255 0 255 5.10 技术指 标与 精度要求 5.10.1 精度 本规程 采用 中误差 作为 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 ,以二 倍中误差 作为 极限

28、 误差 。 5.10.2 控制测量技术 指标 DB11/T 4072017 6 5.10.2.1 GNSS控制测量 的技术 指标 GNSS控制测量的技术指标 应符合表5的规定。相邻点最小距离不应小于平均距离的2/3;最大距离不 应大于 平均 距离 的3 倍。 表5 GNSS 控制网 的技术 指标 等级 测量方式 平均距离 km 固 定 误差 mm 比例误差 (1 10 -6 ) 精度 CORS网 连续运行基准站 40 5 1 相 邻 点基线分量精度5mm 二 等网 静态 9 5 1 相 邻 点基线分量精度10mm 一 级加密点 动态 0.3 最 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1/14000 5.10.2.

29、2 水准测量 的技术 指标 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 应符合表6 的规定 表 6 水准测量 的技术 指标 单 位 为毫米 等级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 误 差 测段、区段、 路线往返 测 高 差 不符 值 测段、 路线的左 右路线高差不 符值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 差之差 偶然中误 差 M 全中误差 MW 平原、丘陵 山区 一等 0.45 1.0 1.8 s L 2 L 3 i L 二等 1.0 2.0 4 s L 4 L 6 i L 三等 3.0 6.0 12 s L 8 s L 12 L 15 L 20 i L 四等 5.0 10.0 20 s L 14 s L 20 L 25 L 3

30、0 i L 注 1:L S测段、区段、路线长度 ,单位为千米(km)。 注 2:L 附合线路或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 注 3:L i检测测段长度,单位为 千米(km)。 5.10.3 DLG、DEM、 DOM、DRG 、DSM 精度 5.10.3.1 DLG平 面位 置精度 地 物 点相对 于邻 近平 面控制点的点 位中 误差 , 平地、 丘陵 地不应 大于 图 上0.5mm (0.5 M 10 -3 米, M 为测图比例尺分母),山地、高山地不应大于图上0.75mm。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规定值放 宽0.5 倍。 5.10.3.2 DLG高程 注记点、等 高线高程精度 相对于

31、 邻近 图根 点的高 程中 误差 不应 大于 表7 的规定, 困难 地区可 按表 7规定 值 放宽0.5 倍。 DB11/T 4072017 7 表 7 高程注记点、等 高线 的高程 中误差 比例尺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注记点 m 等高距 注记点 m 等高距 注记点 m 等高距 注记点 m 等高距 1:500 0.15 1/3 0.18 1/2 0.50 2/3 0.60 1 1:1 000 0.15 1/3 0.35 1/2 0.50 2/3 1.00 1 1:2 000 0.35 1/3 0.35 1/2 0.80 2/3 1.20 1 1:5 000 0.35 1/2 1.00

32、3/5 2.00 3/5 2.50 4/5 1:10 000 0.35 1/2 1.00 3/5 2.00 3/5 3.00 3/5 5.10.3.3 DEM高程 精度 格 网点的高 程中 误差 应符合表8 的规定 。 当采 用数 字 摄影测量 方法 时,按 一 级 精度要求 执行, 其 它按 二 级 精度要求 执行 。 表 8 DEM格网 点的 高程 中误差 单位为米 比例尺 精度等级 格网点高程中误差 平地 丘陵 山地 高山地 1:500 一 级 精度 0.20 0.40 0.50 0.70 二 级 精度 0.25 0.50 0.70 1.00 1:1 000 一 级 精度 0.20 0.

33、50 0.70 1.50 二 级 精度 0.25 0.70 1.00 2.00 1:2 000 一 级 精度 0.40 0.50 1.20 1.50 二 级 精度 0.50 0.70 1.50 2.00 1:5 000 一 级 精度 0.50 1.20 2.50 4.00 二 级 精度 0.70 1.70 3.30 6.00 1:10 000 一 级 精度 0.50 1.20 2.50 5.00 二 级 精度 0.70 1.70 3.30 6.70 5.10.3.4 DOM平 面位 置精度 DOM平面位置中误差平地、 丘陵地不应大于图上0.6mm (0.6M10 -3 米,M为测 图比例尺分母

34、),山 地、高 山地 不应 大于 图上 0.8mm。 5.10.3.5 DRG平 面位 置精度 图廓点 坐标 值与理 论值 之差 不应 大于 一个 像素 ; 图廓 边 长尺 寸与理 论尺 寸之 差不应 大于 2个 像素 ,图 廓对角 线尺 寸与理 论尺 寸之 差 不应 大于 4个 像素 。 5.10.3.6 DSM高程 精度 数 字表面模型成果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9的规定。DSM的高程值应取位至0.01m 。 建筑物遮挡区域、 反射率较低 区域 等困难 区域 , 数字表面模型 高程 中误差可 放宽 1倍 。最 大误差为 表 9数 值 2倍 。 DB11/T 4072017 8 表 9 DSM的

35、 高程 中误差 单 位 为米 比例尺 精度等级 格网点高程中误差 平地 丘陵 山地 高山地 1:500 一 级 精度 0.15 0.25 0.35 0.50 二 级 精度 0.20 0.40 0.50 0.70 三 级 精度 0.25 0.50 0.70 1.00 1:1 000 一 级 精度 0.15 0.35 0.50 1.00 二 级 精度 0.20 0.50 0.70 1.50 三 级 精度 0.25 0.70 1.00 2.00 1:2 000 一 级 精度 0.25 0.35 0.85 1.00 二 级 精度 0.40 0.50 1.20 1.50 三 级 精度 0.50 0.70

36、 1.50 2.00 1:5 000 一 级 精度 0.35 0.85 1.75 2.80 二 级 精度 0.50 1.20 2.50 4.00 三 级 精度 0.70 1.70 3.30 6.00 1:10 000 一 级 精度 0.35 0.85 1.75 3.50 二 级 精度 0.50 1.20 2.50 5.00 三 级 精度 0.70 1.70 3.30 6.70 5.11 航空与航 天遥感 资料 5.11.1 航 空摄 影资 料 5.11.1.1 用于基础测绘的航空 摄影 资料应 符合 GB/T 6962和 GB/T 15661的规定 。 5.11.1.2 航向重 叠宜 为 60

37、%至 65%, 最小不应 小于 53%; 相邻 航线的 旁向 重叠 宜 为 30%,最小 不应 小于 15%。 5.11.1.3 像片倾斜 角宜 小于 2 ,最 大 不应 大于 4 ;像 片旋偏角 应小 于 12, 航摄区 内 达到 或接 近 最 大 旋偏 角的 像片 不应连续 超 过三 片。 5.11.1.4 航线的 弯曲 度应 小 于 3%, 同一航 线上 相邻 像片 的航高 差 应小于 30m。 5.11.1.5 像片压 平质量检 查点的 剩余 上 下视 差残 差应 小于 20 。 5.11.1.6 像片应 影像 清晰 、 反 差适 中、 层次 分明 、 色调 柔和, 太阳 高度 角 和

38、阴 影倍 数应 符合表 10的规 定 。 表 10 太阳高 度角 和阴 影倍 数 地形 太阳高度角 阴影倍数 平地 20 3倍 丘陵地 30 2倍 山 地 45 1倍 高层建筑密集地区 45 1倍 一般城镇地区 30 2倍 陡峭山区 摄影时间应限制在当地正午前后 1h内 DB11/T 4072017 9 5.11.1.7 光学框 标的 影像 应清晰 、齐 全。 5.11.1.8 负片扫描 影像 分辨率 R应符合公 式( 1) 的要求 。 R= m R地 (1) 式中: R地地 面分 辨率 ,单 位为米 (m ); m 摄影 比例尺分 母。 5.11.1.9 扫描影像 的灰 阶直 方图 应调 整

39、在 0至 255间, 并接 近正态分 布; 像幅范围 内影像应 清晰 ,层 次应丰富 ,框 标应 清晰 。 5.11.1.10 无 人 机获取 的航空 摄影 资料 , 技术指标 应符合 5.11.1.2、 5.11.1.3、5.11.1.4 的规定 。 5.11.2 航 天遥感 资料 5.11.2.1 航天遥感资料的 影像 地面 分辨率 应符合表 11规定 。 表11 天遥感 资料的 影像地面分 辨率 单 位 为米 比例尺 影像地面分辨率 1:2 000 0.20 1:5 000 0.50 1:10 000 1.00 5.11.2.2 航天遥感资料的 卫星 轨道 参数应 准确 、齐 全。 5.

40、11.2.3 各光谱 段的 影像 应清晰 、完 整, 云层等 对影像 的遮盖率应 小 于 5%。 5.11.3 机载激光雷达 资料 5.11.3.1 用于基础测绘的 机载激 光雷达数据 获取 应符合 CH/T 8024的规定 。 5.11.3.2 GNSS接收 机采 样频率 不低于 2Hz。 5.11.3.3 MU测 角精度 :侧滚 角和 俯仰 角 不大于 0.005 ,航 偏角不 大 于 0.02。 5.11.3.4 航线的 旁向 重叠 设计 应达 到 20%, 最小为 13%。 航 线 俯仰角 、 侧滚 角一般 不大 于 2, 最大 不 超过 4。 航线 弯曲 度不 大于 3%。 5.11

41、.3.5 根据作 业区 地形 条件 ,以 及成果对 点云 密度 及数据精度要求 ,选 择适 宜的 激光 扫描 仪, 并确 定回波 次数 、扫描 角度 、扫描频率 等相 关参 数。 5.11.3.6 点云密 度应 满足 内插 数字 高程模型 数据的 需求 ,按 不大 于 1/2数字 高程模型成果格 网间距计 算点云 密度 ,具体 应符合表 12规定 。 表12 点云密度要求 比例尺 数字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m ) 点云密度(点/m 2 ) 1:500 0.5 16 1:1 000 1.0 4 1:2 000 2.0 1 1:5 000 2.5 1 1:10 000 5.0 0.25 DB11/

42、T 4072017 10 5.11.3.7 点云数据高 程精度 , 其 高程 中 误差 应不 大于表 13规定 。 在 植被 覆盖 密 集区域 、 反 射率较低 区 域 ( 如水 域、 光滑 表面 等 易形成 镜面 反射 的区域 ) 等 特 殊困难 地区 , 点 云数据高程 中误差在 表 13基础上 放宽 0.5倍 。最 大允许 中误差为 表 13中误差 的 2倍 。 表13 制作数字高程模型 点云 数据 高程 精度要求 单位为米 比例尺 地形类别 数字高程模型成果高程中误差 点云数据高程中误差 1:500 平 地 0.20 0.15 丘陵地 0.40 0.25 山 地 0.50 0.35 高

43、 山 地 0.70 0.50 1:1 000 平 地 0.20 0.15 丘陵地 0.50 0.35 山 地 0.70 0.50 高 山 地 1.50 1.00 1:2 000 平 地 0.40 0.25 丘陵地 0.50 0.35 山 地 1.20 0.85 高 山 地 1.50 1.00 1:5 000 平 地 0.50 0.35 丘陵地 1.20 0.85 山 地 2.50 1.75 高 山 地 4.00 2.80 1:10 000 平 地 0.50 0.35 丘陵地 1.20 0.85 山 地 2.50 1.75 高 山 地 5.00 3.50 5.12 技术设计 与技术 总结 5.1

44、2.1 基础测绘 项目 作业 前应 编写 技术设计 ,完 成后 应编制技术总结 。 5.12.2 技术设计的编 写应 符合 CH/T 1004的规定 ;技术总结的编制 应符合 CH/T 1001的规定 。 5.12.3 技术设计的 发布 与更 改应经 批 准, 并应 及时 传递 到有关单 位。 5.13 元数据 5.13.1 城市控制测量 、DLG 、DEM 、DOM 、DRG 、DSM 和基础地理底图成果 应包 含元数据文件 。 5.13.2 元数据文件 宜采 用纯 文本 格式、 以存储单元 为单 位记录。 5.13.3 元数据 应根 据生产 的不 同阶 段 分别 记录。 5.13.4 元数

45、据 内容 中所列 的各 元数据项 应逐 项记录, 不应 有空项 。有 值时 应如 实记录 ; 无值 时应 记为 “ 无 ”( 数值 型记录 “0 ” );值 未知 时应 记为 “未知 ” (数 值型记录 “0 ”)。 5.14 质量控制 5.14.1 基础测绘 项目 作业 前应进行 技术 培训 。 DB11/T 4072017 11 5.14.2 生产过 程中 应使 用符合 精度要求 并在 检定 有效 期内 的设备。 5.14.3 基础测绘 工作 鼓励 采用 经过 检测 验证 的新技术 、 新 方 法和新 仪器 , 其 精度 应符合本规程 的规定。 5.14.4 应 按 技术设计的要求 ,对

46、作业过 程进行 质量控制 。下 工 序工 作应 在上 工序 工作 检 查合格 的基础 上 进行 。 5.14.5 基础测绘 成果 检查验收 应按照 DB11/T 998有关 规定执行。 5.14.6 数据库成果 检查验收 应按照 DB11/T 545和 DB11/T 998有关 规定 执行 。 5.15 基础测绘 更新的 基本 要求 5.15.1 城市控制网 更新 5.15.1.1 CORS网应 定期进行 解算,CORS 站坐 标的 变化 量超 过 CJJ/T 73的有关 规定 应进行更新 ; 二 等网 应及时 维护 和更新 ;一 级控制点 应定 期更新 。 5.15.1.2 高程控制网 应及

47、 时更新 。 5.15.2 DLG、DEM、 DOM、DRG 、DSM 和基础地理底图 更新 5.15.2.1 1:500DLG、 1:2 000DLG的更新周 期不应 超过 1年 ;1:10 000DLG 的更新 周期 平 原地区不应 超 过 1年 ,山 区不应 超过 4年 。 5.15.2.2 DEM宜根 据地 表变化 适时更新。 5.15.2.3 DOM宜根 据航空 摄影及 航天遥感资料 获取 周期适 时更新。 5.15.2.4 DRG和基础地理 底图 可在 DLG更新 后适 时更新 。 5.15.2.5 DSM宜根 据地 物、 地貌 变化 适 时更新 。 5.15.3 元 数 据更新

48、城市控制网 、DLG 、 DEM、 DOM、DRG 、 DSM和基础地理 底图更新时 ,应 更新元数据 。 6 城市控制测量 6.1 一般规定 6.1.1 城市控制网布 设原则 城市控制网的 布设 应遵循从 总 体到 局部 的原 则, 可逐 级 布设 、越 级布 设或 布设 全面 网。 6.1.2 城市平 面控制网 6.1.2.1 测量方 法 6.1.2.1.1 城市平 面控制网的测量 宜采 用 GNSS静态测量 、网络 RTK测量等 方法 。 6.1.2.1.2 二 等网 应采 用 GNSS静态测量 ; 一级加密 控制点 宜采 用网络 RTK测量 。 6.1.2.2 北斗卫星导航 系统应 用 当接收 机能 接收北 斗卫星 导航系统 时, 数据处理时 宜将北 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