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匕省地DB方标准45可B、1DB 13/T b32-2005中华鳖苗种2005-06-10发布2005-06-1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 13/T 632-2005前 -自一 曰本标准由河北省水产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安瑞永、杨振才、邢浩春、王瑶、赵薇、侯金良、刘晓丽。DB 13汀632 2005中华鳖苗种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苗种来源、质量和抽样检测方法的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中华鳌的苗种质量。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2、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NY/T 5067无公害食品中华鳖养殖技术规范SC汀1010中华鳌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鳌苗孵化破壳后48 h以内,不摄食,体重2.5 g5.0 g的稚鳖.3. 2鳌种鳌苗从摄食开始,至体重50 g以内的稚鳖。3. 3畸形率同一批孵化出的鳌苗或同一生长日龄的鳌种,随机抽样检测后畸形个体数占鳖苗或鳌种样本总数的百分比。3. 4伤病率同一批鳌苗或同一生长日龄的鳖种,随机抽样检测后受
3、伤、患病的个体数占鳌苗或鳌种样本总数的百分比。4苗种来源应从我国北方的市级以上中华鳖原、良种场直接引进鳖苗种,也可从原、良种场引入受精卵自行孵化或选用自养的北方优良亲鳖繁育苗种。5鳌苗质量5.1感官性状5.1.1体形体圆形或椭圆形,背腹扁平,四肢完整。裙边宽大平展,不上翘、不下垂。5.1.2体表和体色背甲绿褐色或浅褐色,无大的黑斑或有小而均匀的暗褐色斑点。腹甲橙黄色或暗黄色,无显著深黑色斑块。体表光亮,无异物附着。5. 2健康状况头颈伸缩自如,身体下潜游泳灵活,体质健壮,反应敏捷,无畸形、无外伤、无病害,符合NY/T5067的有关要求。DB 13/T 632-20055. 3鳌苗重量鳖苗孵化出
4、壳后,应选大小适宜,规格整齐的个体留做苗用,要求鳌苗重量2.8 g以上.剔除身体极小的个体。5. 4质最等级同一批鳌苗随机抽样的畸形率应低于1.5%,伤病率低于0.5。个体重量在3.5 g以上的为一级:个体重量在3.0 g以上的为二级:个体重量在2.5 g以上的为合格:畸形率、伤病率和体重有一项不达合格指标的,视为不合格。5. 5受精卵质量若用受精卵自行孵化鳌苗,要求受精卵无畸形、无破损、无霉变,卵重3.5 g以上的为合格,4.5g以上的为优。鳖卵孵化方法应符合SC/T 1010的有关规程。6鳌种质量6. 1感官性状同5.1要求。6. 2健康状况同5.2要求。6. 3规格要求同一批、同一条件下
5、饲养的鳖种大小重量接近,规格整齐一致的为好,大个体和小个体的体重相差不超过20.应剔除身体极小的个体。6. 4质量等级同一批、同一条件下饲养的同一生长日龄的鳖种抽检后,抽检后的畸形率低于0.3,伤病率低于0.5%的为一级;畸形率低于0.5,伤病率低于1.0%的为二级:畸形率低于1.0%,伤病率低于2.0%的为合格;其中有一项不达合格指标的,视为不合格。7检测方法7. 1内容鳖苗和鳖种的畸形率、伤病率检测。7. 2方法7. 2. 1畸形率检验从同一批鳖苗中随机抽选300只,目测检查,计数其中的缺肢、无眼、白化、隆背、身体微小等畸形个体数目,计算该样本的畸形百分比。以至少重复3次取样分别得到的百分比的平均值,即为该批鳖苗的畸形率。鳌种的畸形率检测同之。7.2.2伤病率检验从同一批鳖苗中随机抽选300只,目测检查其中有无受伤或患病个体,若有则拣出计数,计算该样本的伤病百分比。以至少3次重复取样分别得到的百分比的平均值,即为该批鳖苗的伤病率。鳖种的伤病率检测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