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731-2005 大叶黄杨苗木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365266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6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 T 731-2005 大叶黄杨苗木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13 T 731-2005 大叶黄杨苗木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13 T 731-2005 大叶黄杨苗木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13 T 731-2005 大叶黄杨苗木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13 T 731-2005 大叶黄杨苗木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B13方标卜皿,月61可B、1DB 13/T 731-2005大叶黄杨苗木生产技术规程2005-04-15发布2005-04-15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 731一2005.召月IJ.曰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林木种苗管理站、秦皇岛市林木种苗站、衡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印肖、李秀文、杨淑云、王建召、刘亚欣。DB13/T 731一2005大叶黄杨苗木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叶黄杨苗木生产技术的内容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大叶黄杨的苗木培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2、。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足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6001一1985育苗技术规程3特点大叶黄杨特点见附录Ao4苗圃地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中性(PH =6.5 -7. 0)沙壤土或壤土为苗圃地。5整地作床5.1整地育苗前必须整地,包括深翻、耙地、平整、镇压。做到深耕细整,清除草根、石块,地平土碎,一般深耕30 cm一40 cm.5.2作床作床前3d-5d灌足底水,将深翻过的圃地平整后作床。一般作成长

3、10 m、宽1.2 m的平床或长10 m,宽1.2 m、深0.3 m的低床,两边留好排灌水沟及步道,步道宽30 cm一40 cm。床面的土要耙平耕碎,用0.5%的高锰酸钾和800倍液的多菌灵喷洒床面进行消毒。6苗木培育6.1,育方法大叶黄杨以扦插繁殖为主。6.2剪称与处理6.2.1插条采集选择无风的早晨,在优良大叶黄杨的幼龄母株上剪取树冠中上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一年生半木质化或完全木质化的枝条。插条从母株上采下后,立即洒水保湿或者将插条擂人水沟或水桶中,以防失水萎蔫。插穗采集最好与苗木修剪结合进行,做到随采、随插。6.2.2插稼制备1DB13/T 731一2005将剪取的枝条截成长10 c

4、m一15 cm的穗段。每一插穗不少于2个一3个芽,去掉基部叶片,保留上部1个一2个叶片。插穗的上切口在芽的上部0. 5 cm一1 cm处平剪,下切口位于节下或叶柄下约0. 5 cm处斜剪,切口要平滑,无伤芽,无劈裂,皮部无损伤。插穗剪好后,按种条部位和粗度分级捆扎,及时处理或直接扦插。6.2.3插稼处理插穗基部可用ABT生根粉溶液或0.0005 (500 ppm )。一茶乙酸溶液速蘸5s一10。,促使愈合生根。6.3扦插6.3.1扦插时间大叶黄杨一年四季都可进行扦插。春、夏、秋三季扦插需要搭建塑料小拱棚,夏季扦插还应在小拱棚之上搭建遮荫棚,冬季扦插应在温室或大棚内进行。3月下旬一9月上旬扦插的

5、,可在当年移栽。9月中下旬一10月下旬扦插的,在翌春土壤解冻后提早移栽。6.3.2扦插方法将浸蘸药液的插穗及时扦插人床。扦插方法以直插为主,株行距为5 cm X 5 cm。先在苗床上打孔,再将插穗插人孔内,扦插深度为擂穗长度的1/3左右。插后用手将土压实,使插穗基部与土壤密接,并喷水浇透。插穗如不能及时扦插,用水浸泡或湿土埋存。6.4插后管理6.4.1搭建拱棚扦插结束后,在插床上搭设拱棚,拱棚高度60 cm - 100 cm,上面覆盖0.5 mm-0.8二的塑料棚膜。6.4.2搭建遮荫栩夏季扦插育苗要搭建遮荫棚。遮荫棚高度距离拱棚最高处60 cm一80 cm,东西南三面要大于拱棚外边界50 c

6、m一70 cm,用透光率为20%一30%的黑色遮阳网或竹帘、苇帘等遮荫。6.4.3温湿度管理保持拱棚内相对湿度90%左右,温度25一28T o温度过高时,可采用棚外喷水降温。在插穗生根期间,应注意及时喷水,保持床面和叶子表面湿润。如床面过湿,应及时通风、控水,避免插穗腐烂。6.4.4炼苗扦插后12d-20d开始生根,至插穗形成较完整、丰满的根系后开始练苗,逐日减少喷水次数,增加通风次数,并由掀窄缝通风到掀宽缝通风,10 d一15 d后逐渐撤除塑料棚膜。再经10 d一15 d后逐渐撤除遮荫网,进行全光练苗。幼苗继续留床培养20 d以上,即可进行移苗栽植。6.4.5松土除草床面有杂草萌生时,及时拔

7、去。当土壤过分板结时.可用小铲子轻轻在行间空隙处松土,但不宜过深,以免插穗基部松动影响根系生长。6.5移植6.5.1移植前要进行整地,结合深翻,加施有机肥,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30 000 kg -50 000 kg以上。6.5.2选择阴天或早晚进行移植为宜。移植前,剔除带有病虫害、机械损伤、发育不健全的苗木,并按苗木大小分级,分区栽植。6.5.3不需长期贮运的小苗,可裸根移植,株行距20 cm x 40 cm。栽植深度比原土印深1 cm2 cm。移植后要逐行、逐株踏实,并立即浇透水。6.6苗期管理2DB13/T 731 -20056.6.1浇水追肥6.6.1.1浇水浇水要适时适量。苗木生长初期

8、(特别是保苗阶段)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苗木在速生期应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浇水,浇匀浇透,土壤浸湿深度应达到主根分布深度。浇水时间最好在早晨或傍晚,避免在气温最高的中午进行。苗木生长后期(9月份后)应控制浇水,除特别干早外,可不必浇水。土壤上冻前浇足防冻水,以利于苗木越冬。6.6.1.2追肥苗木移植后,可叶面喷施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一般每月叶面喷施1次一2次,每“7 m:追施磷酸二氢钾3 kg-5纯。苗木速生期,应加大施肥量和施肥次数,每月不少于一次,结合浇水,每667扩追施尿素5 kg。注意迫肥时不要离根太近,以免灼伤新根。生长后期(9月份后)应停止施用氮肥,施肥以磷、钾肥为主,防止

9、苗木徒长,促使苗木充分木质化。6.6.2中耕除草灌溉或降雨后土壤湿度适宜时应及时中耕除草。中耕深度因苗木大小而异,一般幼苗期中耕深度为2 cm一4 cm,以后逐渐加深至4 cm一5 cm。且苗根附近应稍浅耕,株行间可适当加深。中耕时要做到全面松土,不伤苗,不压苗。除草应“除早、除小、除了”。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地面覆黑地膜,既保墒又可防止杂草生长。6.6.3摘心对分枝少于4个的植株及生长过旺的枝条进行摘心。进人9月份后,对没有停止生长的所有枝条摘心,以控制其生长,促使苗木充实健壮。6.7病虫容防治6.7.1以预防为主,加强圃地管理。合理轮作,秋季深耕,清洁场圃,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苗木生长,增强抗

10、性。对出圃的苗木和调进的种(条)苗要进行检疫,发现病虫害感染严重的要立即烧毁。6.7.2夏季扦插为防止插穆腐烂,扦插后3d-5d,喷一次800倍多菌灵液,10 d后再喷一次。6.7.3苗期常见病害有:立枯病、褐斑病、落叶病。防治方法为:50%多菌灵5w倍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一1 000倍液喷治。除采用药物防治外,还应加强圃地管理。6.7.4主要虫害有:蚜虫和红蜘蛛。可用1 000倍的毗虫琳农药防治蚜虫;用5 00()倍的阿维菌素或200(】一3000倍蜻死净或克蜡特、灭扫利等药物防治红蜘蛛。6.8苗木越冬保护封冻前灌足底水,并根据苗木大小采取埋土、盖草、塑料棚封闭或建立风障等防

11、寒措施。7苗木出圃7.1起苗当苗高达到50 cm一60 cm,冠径达到30 cm - 40 cm时,即可起苗,起苗时带宿土。超过以上规格。起苗时应带土球。出圃前若土壤过于干早,应充分灌水,待土壤稍干后再起苗。在离苗茎10 cm处两侧起苗,起苗时要达到一定深度,注意保持根系完整,不劈不裂,不损伤根皮,不折断苗干。7.2苗木分级起苗后根据根系、地径、苗高及病虫害、机械损伤等情况进行分级。分级后做好等级标志。7.3假植起苗分级后,应及时进行栽植。在较长时间内(12小时内)不进行栽植的,应及时假植。假植沟深80 cm,宽1 m一1.5 m,长视苗木多少而定。假植时苗木稍倾斜摆放,用湿沙培根,使苗木根系

12、与湿沙紧密接触。如假植时间超过3天时,应灌水或向苗干喷水保湿。如需越冬假植,应将苗木散开全部埋人湿沙中,并及时检查温度、湿度,防止苗木霉烂。土壤封冻前再覆土封埋。3DB13/T 731一20057.4包装、运翰、标识和检疫需要长途运输的苗木,运苗前根部要蘸泥浆或保水剂,每30株一捆,用麻袋、纺织袋或纸箱等材料包装,并附有苗木标签和质量检验证书,注明树种名称、数量、质量等级、产地、出圃日期、苗木生产及经营许可证编号等。跨县运输的苗木,还应附有苗木检疫证书。苗木运输途中不得重压、日晒,注意苗木通气,以防发热。秋季运苗在结冻前完成,春季运苗在土镶解冻后苗芽萌动前进行。苗木运到后,必须立即栽植或在阴凉

13、处进行假植。8苗木生产技术档案建立育苗技术管理档案。主要内容包括:苗圃土地利用和耕作情况;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各阶段采取的技术措施;各项作业的实际用工量和肥、药、物料的使用情况等。苗木技术档案要有专人记载,坚持按时填写,做到准确无误。由苗圃技术负责人审查后存档。DB13/T 731一2005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叶黄杨特点A. 1形态特征大叶黄杨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树皮浅褐色,有浅纵裂条纹。小枝绿色,梢四棱;叶对生,革质,有光泽,倒卵形或长椭圆形;花绿白色,聚伞花序;茹果近球形,淡粉红色,成熟后四瓣裂,假种皮桔红色。花期5-6月,果期9一10月。A. 2生态特征大叶黄杨适生于年平均气温11一23,绝对最低温一27,年均降水量400 mm-2 000 mm的环境条件下,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稍耐荫,耐干早瘩薄,耐寒性不强,极耐修剪,生长较慢,寿命长。对二氧化硫、抓气、抓化氢等各种有毒气体及烟尘有很强的抗性。A. 3观赏特性及用途大叶黄杨枝叶繁密,四季常青,叶色亮绿,且有许多花叶、斑叶变种,是美丽的观叶树种。大叶黄杨用途广泛,可孤植、群植或造型,用于城镇街道绿化中的绿篱和庭院绿化,也可用作中草药、室内装饰、工业用油和橡胶等。的00刊|一门卜1门一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